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学服务的切入点。方法:系统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例卡马西平致剥脱性皮炎患者给药方案的制定、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及用药教育等个体化的药学监护。结果:通过实施个体化的药学监护,可明显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改善患者预后。结论: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用药监护是临床药师开展工作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卡马西平不良反应药学监护的模式。方法:对临床药师参与一例卡马西平致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学监护过程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药师提出的建议得到采纳,并获得对患者有利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有必要开展卡马西平的药学监护工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托吡酯、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根据用药的不同分成3组,托吡酯组、卡马西平组以及丙戊酸钠组,每组患者各50例。托吡酯组给予托吡酯药物的口服治疗、卡马西平组给予卡马西平药物的口服治疗、丙戊酸钠组给予丙戊酸钠药物的口服治疗。分析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托吡酯组的有效率为82%;卡马西平组有效率为78%;戊酸钠组有效率为80%,三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托吡酯组、卡马西平组以及丙戊酸钠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20%、12%,卡马西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丙戊酸钠组和托吡酯组,丙戊酸钠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托吡酯组,三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炎继发癫痫患者的治疗而言,采用托吡酯、卡马西平以及丙戊酸钠均可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但卡马西平药物以及丙戊酸钠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托吡酯药物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安全性,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参与1例卡马西平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及肝功能损害治疗全过程,探讨临床药师发挥的作用。方法 对临床药师参与1例卡马西平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及肝功能损害治疗过程的分析,用药调整,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药学监护。结果 临床药师建议得到采纳,患者经过系统性治疗及个体化的药学监护,其白细胞、血小板水平、肝脏功能恢复正常,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 临床药师非常有必要对使用卡马西平的患者开展药学监护工作,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颞叶癫痫术后单药应用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的对比研究,评价两者在疗效、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方法将363例颞叶癫痫术后患者按治疗用药分为奥卡西平组209例和卡马西平组154例。观察2组术后2年癫痫的控制效果及术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奥卡西平组术后癫痫控制效果略高于卡马西平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卡西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组的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叶癫痫术后单用奥卡西平的癫痫控制效果与卡马西平相同,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卡马西平。  相似文献   

6.
药学监护在癫痫疾病中应用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癫痫疾病的主要症状、后遗症及临床药学监护的重要意义,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更好发挥药物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我院2002~2005年主要抗癫痫药苯巴比妥、丙戊酸和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监测后,对所开展的具体工作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抗癫痫药治疗指数低,有效剂量个体差异大,血药浓度监测对调整给药剂量有指导意义,同时应高度重视药学监护,以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基于治疗药物监测(TDM)指导儿童卡马西平中毒的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卡马西平中毒患儿的治疗实践,利用卡马西平药代动力学特点,基于TDM查阅文献,计算出患儿服用卡马西平的大致剂量,为临床救治患儿提供参考,同时对患儿实施全程的药学监护。结果:患儿由昏迷转为清醒,通过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从入院时62.20μg/mL降到出院时0.12μg/mL,康复出院。结论:临床药师通过TDM参与临床实践,利用药学知识协助临床救治工作,并对患儿家属进行宣教,体现了临床药师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例症状性癫痫患者使用卡马西平和丙戊酸控制癫痫发作不良的治疗策略。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及药品说明书,分析1例症状性癫痫患者使用卡马西平和丙戊酸控制癫痫发作不良的治疗策略,探究抗癫痫方案的合理性。结果和讨论 卡马西平和丙戊酸联合使用需关注药物暴露情况,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加强随访以提高抗癫痫治疗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3种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3种常用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及药物相互作用的关系,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FPIA)对口服丙戊酸钠176例、卡马西平72例、苯妥英钠29例的癫痫患者血中药物谷浓度进行监测(277例次),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口服丙戊酸钠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有98例,有效控制率为89.80%;口服卡马西平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有49倒,有效控制率为95.92%;口服苯妥英钠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有6例,有效控制率为66.67%。结论监测癫痫患者服药后不同时间段体内的血药浓度,对临床及时调整给药方案、降低癫痫的发作率、减少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癫痫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法及临床药师参与抗癫痫治疗的实践模式。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服用中药粉末致治疗失败的儿童癫痫患者的治疗过程,采用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的方法测定中药粉末中含有的化学药成分、分析治疗失败原因、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并对患儿长期用药进行指导。结果:TDM示中药粉末中含有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三种化学药成分,且三种成分均未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这是癫痫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结合儿童用药特点,制定了以拉莫三嗪逐渐替换中药粉末的治疗方案,对出院后长期用药进行宣教,随访效果良好。结论:TDM为儿童癫痫临床治疗及个体化给药提供了有效的证据,是临床药师参与抗癫痫治疗及药学监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并发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药学监护内容,协助医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结合病毒性脑炎并发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原则,分析治疗方案,协助医师制定治疗方案,对1例病毒性脑炎并发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制定药学监护计划并实施全程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实施药学监护,优化了治疗方案,解决了临床问题。结论:对病毒性脑炎并发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及时发现患者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钱利民  张莹莹  冷佳蔚 《药学研究》2022,41(11):754-756
目的 探讨药学监护在1例残肢痛伴幻肢痛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患者治疗方案运用循证药学的思维进行讨论,并对该患者具体用药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卡马西平、非甾体抗炎药用于幻肢痛治疗不合理。结论 循证药学临床思维在患者用药治疗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水平,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癫痫患者卡马西平、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方法对262例常规服用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老年癫痫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卡马西平组有13.75%低于有效血药浓度,5%高于有效血药浓度,81.25%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而丙戊酸组有51.96%低于有效血药浓度,3.92%高于有效血药浓度,44.12%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丙戊酸组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比率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组(P〈0.01),而两组高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比率基本相似(P〉0.05)。结论患者在给予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初次使用剂量后达到有效浓度的比率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医师在应用抗癫痫药物时应实施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继发性癫痫并伴有高血压、高血糖患者实施的药学监护过程,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作用。方法 在癫痫患者的监护中,临床药师通过关注药物与疾病、药物相互作用、疾病的治疗进展等,协助医师制订个体化药学监护和健康教育方案。结果 在临床药师的参与下,该患者选用了安全有效的抗癫痫药物,疾病得到控制,顺利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实践可有效促进药物的规范与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临床药师参与1例癫痫并肺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癫痫发作、发生情况与肺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情况,对相关治疗药物进行调整和实施药学监护.癫痫并肺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的监护重点是癫痫控制药物及抗感染药物的选择、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治疗结果说明,对癫痫并肺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实施药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中国癫痫患者奥卡西平活性代谢产物10-羟基卡马西平的群体药动学模型,进而取得对癫痫患者有效的数据参数,为癫痫患者给出有针对性的给药治疗依据。方法:通过实地收集参与研究使用奥卡西平片患者血液药物含量监测数据,利用NLME软件来实现近似群体药动学数学逻辑模型,建立基础模型和统计学模型后,考察年龄、体质量、合并用药等潜在影响10-羟基卡马西平药动学的相关变量参数,将Bootstrap估得的和原始数据估得的参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确保模型对实验有效以及测验结果稳定,对建立的模型通过自举法进行验证。结果:共收集了119个患者的180个浓度点,所建立的10-羟基卡马西平的群体药动学模型符合一级吸收、一级消除的一室模型,CL/FVd/F群体值分别为1.22 L·h-1和43.21 L;Ka固定为0.5 h-1。体表面积对10-羟基卡马西平的清除率有显著影响。结论:初步建立了中国癫痫患者奥卡西平活性代谢产物10-羟基卡马西平的群体药动学模型,为癫痫患者给出了有针对性的给药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癫痫患者卡马西平、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方法 对262例常规服用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老年癫痫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卡马西平组有13.75%低于有效血药浓度,5%高于有效血药浓度,81.25%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而丙戊酸组有51.96%低于有效血药浓度,3.92%高于有效血药浓度,44.12%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丙戊酸组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比率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组(P<0.01),而两组高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比率基本相似(P>0.05)。结论 患者在给予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初次使用剂量后达到有效浓度的比率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医师在应用抗癫痫药物时应实施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对颞叶癫痫施予奥卡西平、卡马西平两种药物进行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进入本院接受相应治疗的颞叶癫痫患者104例,随机将其划分成对照、分析两组,各有52例,对照组予以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分析组予以奥卡西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的出现率情况.结果:分析组共有4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占比7.69%(4/52),对照组共有13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占比25.00%(13/52).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数、程度都优越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选用奥卡西平对颞叶癫痫实施治疗的不良反应出现率、症状程度都优越于卡马西平的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儿童癫痫患者服用卡马西平后,其血药浓度、给药剂量及给药时间的关系。方法:对服用卡马西平及联合用其他抗癫痫药物的51例癫痫患儿,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监测其血药浓度,并结合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稳态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给药时间、是否联合用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儿童癫痫患者服用卡马西平后的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及时监测血药浓度、调整给药剂量及给药时间,对控制儿童癫痫发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血药浓度监测了解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这3个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情况.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11例分别口服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监测111例抗癫痫药血药浓度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的有57例,占51.4%,低于有效血药浓度范围30例,占27.0%,高于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的24例,占21.6%.结论 对于癫痫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对临床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降低癫痫发作频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