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血型系统是一种发生率较低的红细胞血型系统.文献报道的p和Pk表现型个体习惯性流产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个体的发生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性细胞毒作用被认为是Anti-PP1Pk,Anti-P引起习惯性流产的机制.降低母体血液中抗体水平能治疗P血型不合引起的习惯性流产,方法有:血浆置换法、特异性抗体吸收法和选择性抗体清除法.  相似文献   

2.
P血型系统是一种发生率较低的红细胞血型系统。文献报道的p和P^k表现型个体习惯性流产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个体的发生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性细胞毒作用被认为是Anti-PP1P^k,Anti-P引起习惯性流产的机制。降低母体血液中抗体水平能治疗P血型不合引起的习惯性流产,方法有:血浆置换法、特异性抗体吸收法和选择性抗体清除法。  相似文献   

3.
胡旭  刘红霞 《现代保健》2011,(34):129-130
目的探讨抗精子抗体和抗子宫内膜抗体与习惯性流产及孕龄的关系。方法对94例习惯性流产和60例无流产史的正常生育妇女血清,使用ELISA法进行AsAb—IgM,EmAb—IgM检测。结果习惯性流产组的AsAb—IgM、EmAb~IgM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引起早期流产明显高于晚期流产。结论AsAb、EmAb与子宫内膜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干扰受精卯的着床和发育,导致多次流产,尤其是妊娠早期流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柳州地区ACA、LA及β2-GP I抗体阳性率与习惯性流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方法选取2017-2018年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围产保健科确诊复发性流产的患者300例为病例组,同期在本院体检的正常妇女200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凝固法、胶体金法对相关项目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ACA、LA及β2-GP I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妇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年龄段AC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ACA、LA及β2-GP I抗体阳性及阴性跟习惯性流产的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ACA、LA及β2-GP I抗体阳性率与习惯性流产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阳性结果加大了患习惯性流产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胡誉  钱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1,16(8):501-502
为探讨不育夫妇中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的发生率,用ELISA法检测471对不育夫妇血清中自身免疫抗体AsAb、AEM、AHCG、AOV、ACL、TAAb的发生情况。结果:不育夫妇各项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除继发不孕组和流产组的男性AsAb外,其余各项抗体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免疫因素是引起不育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自身免疫抗体的检测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Rh血型系统对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临床安全输血的重要性,确保临床安全输血有效的进行。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488例输血前需备血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对研究对象的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用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鉴定。结果所有患者检出血型不规则抗体5例,总阳性率为1.0%,主要为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共3例,占60%。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男女阳性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显示不规则抗体大多为Rh血型系统抗体,积极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是输血前检查的重要项目,可以减少输血风险。更能确保临床安全输血有效的进行,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IgG的效价与习惯性流产的关系。方法:用胶体金法检测受检者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IgG并分析其效价与习惯性流产的关系。结果:习惯性流产组的抗子宫内膜抗体IgG阳性率(38.6%)明显高于对照组(6.0%)(P<0.05)。在抗子宫内膜抗体IgG阳性中,早期流产(孕龄<12周)患者的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IgG的效价≥1:32的阳性率(76.9%)明显高于晚期流产(孕龄≥12周)患者(23.1%)(P<0.05)。结论:抗子宫内膜抗体IgG可与子宫内膜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干扰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可导致反复流产,而且其影响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的程度与血清中的抗子宫内膜抗体IgG的效价有关。  相似文献   

8.
粟明丽 《现代保健》2014,(34):61-64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血型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分别用盐水法、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对笔者所在医院64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盐水法检出2例抗体,抗人球蛋白法检出55例抗体,微柱凝胶法检出62例抗体。其中Rh系统抗体24例,MNSs系统11例,Lewis系统9例,Diego系统2例,抗-E联合抗-Mur 1例,未确认抗体特异性17例。结论:微柱凝胶法应用于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判读清晰易于标准化。  相似文献   

9.
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与习惯性流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志晓  薛国勇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2232-2233
目的: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与习惯性流产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受检者血清ASAB和EMAB,并分析其与习惯性流产的关系。结果:习惯性流产组的ASAB和EMAB阳性率分别为6.4%和3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和13.8%(P<0.01);早期流产(孕龄<12周)患者的ASAB和EMAB阳性率分别为9.8%和44.3%,明显高于晚期流产(孕龄≥12周)患者的0和12.1%(P<0.01);初次流产年龄<20岁患者两项免疫学指标(ASAB阳性或EMAB阳性)的总阳性率为64.9%,明显高于初次流产年龄≥20岁患者的35.1%(P<0.01)。结论:ASAB和EMAB与子宫内膜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干扰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导致反复流产,尤其是早期流产。  相似文献   

10.
抗心磷脂抗体阳性与流产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 12 0例抗心磷脂抗体 (aCL)阳性流产者的回顾性分析 ,探讨流产与aCL的关系。方法 :对 2 4 2例自然流产者 ,采用免疫金标法测定aCL(IgA、IgG、IgM)。结果 :2 4 2例中 ,aCL阳性者 12 0例 ,阳性率 4 9 5 9%。其中 ,1次流产者aCL阳性率 4 4 .5 1% ;2次流产者aCL阳性率5 2 94 % ;习惯性流产aCL阳性率 74 0 7%。三组比较aCL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进一步分析发现 ,习惯性流产患者与 1~ 2次流产患者比较 ,aCL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aCL阳性与流产尤其是习惯性流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8):620-623
目的了解献血者及患者输血前血液中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频率以及不规则抗体对输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丽水市5家医院的4 552例患者输血前血液及输注的11 080份血液制品进行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测定,并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 080例献血者中共检出有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者35例,检出率为0.32%,其中男性为0.21%(12/5 738),女性为0.43%(23/5 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552例受血者中共检出有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者38例,检出率为0.83%,其中男性为0.50%(9/1 812),女性为1.06%(29/2 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 080份血液制品输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124/11 080),其中不规则抗体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占12.90%(16/124),20.00%(7/35)的抗体阳性血液制品及23.68%(9/38)的抗体阳性患者输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输血前进行献血者和患者抗体筛选、鉴定对于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金瑜  王谢桐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8):4042-4044
自然流产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称为复发性流产,发生率约1%。如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又称为习惯性流产。因习惯性流产易被误解为流产是不可避免的,故目前国际上常用复发性流产代替习惯性流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肖倩  辛荣传  周益强  辛康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3):4720-4721
目的:通过对孕妇进行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保障孕产妇剖宫产手术时输血安全及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产生。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18838名孕产妇中进行Rh血型系统检测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并确定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结果:18838名孕产妇中共检出46例RhD阴性标本进行阴性确认试验和不规则抗体鉴定,其中D变异型检测出2例,均为弱D,占4.3%;Del检测出6例,占13.0%;不规则抗体鉴定共检测到7例不规则抗体,占15.2%,抗-D抗体6例、1例为既有抗-D抗体又有抗-C抗体。结论:对孕产妇进行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有利于保障孕产妇输血安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和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O型血型孕妇在不同年龄、夫妻血型不合3种配对模式下血型IgG抗A (B)阳性检出率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微柱凝胶法对某院产科门诊建卡孕妇进行IgG抗A(B)效价监测并追踪新生儿溶血病发生情况.结果 750例O型血孕妇血中,165例血清抗体效价≥1∶64,总阳性检出率22.00%.夫妻不同血型配对组孕妇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是:O-A组32.55%、O-B组9.55%、O-AB组20.00%,O-A组与O-B组(x2=52.755,P<0.05)、O-B组与O-AB组(x2=5.171,P< 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A组与O-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39,P>0.05).不同年龄组(以30岁为界)孕妇血型抗体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894,P< 0.05).1∶128≥抗体效价≥1∶64,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为2.19%;1∶256≥抗体效价≥1∶128,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为26.09%;抗体效价≥1∶256,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为80.00%.结论 在产前保健孕妇中进行ABO血型抗体效价检测时,尤其要关注高龄孕妇,在夫妻血型不合血型配对中以O-A配对组效价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组,抗体效价偏高者更易发生新生儿溶血病,ABO-HDN发病率有随抗体效价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抗磷脂抗体与妊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抗磷脂抗体是一种自身免疫抗体,不仅存在于以系统性红斑性疮为代表的自身免疫疾病中,也见于一些非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如感染或肿瘤等。抗磷脂综合征中除抗磷脂抗体阳性外,可有一些内科病的症状;在妇科疾病中有习惯性流产史。由此可见,抗磷脂抗体对妊娠有不良影响。此外,抗磷脂抗体阳性,不可引起胎儿发育迟缓,胎死官内,死产,与妊娠中毒症的发病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人类习惯性流产约40%找不到原因,其中包括由免疫因素引起的习惯性流产。本文综述了习惯性流产与胚胎抗原免疫,精子抗原免疫、抗滋养层免疫的关系,也指出母胎间A、B、O 血型不合,夫妻间 HLA 抗原相溶性增大与流产有一定关系。除此之外,细胞免疫反应可能在部分流产病人中起作用。最后提出了对免疫性习惯性流产的诊断步骤,1°和2°流产的临床特征以及对免疫性习惯性流产病人治疗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新  席小红 《职业与健康》2007,23(3):208-208
引起妇女习惯性流产(RSA)的因素很多,除一般因素,生殖器官、内分泌、染色体异常外,其中大多数还与免疫因素有关。精子作为一种独特抗原,与抗体免疫系统接触后,可能引起自身或同种免疫,产生抗精子抗体(AsAb)。AsAb在体内的存在导致不孕已被临床证实;研究资料表明AsAb又可干扰胚胎发育导致流产。下面就AsAb引起的RSA免疫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查不规则抗体,准确鉴定血型,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对3956例术前备血及输血治疗的患者用微柱凝胶卡式法抗体筛查及血型鉴定。结果RhD抗原阴性16例,阴性率0.40%,不规则抗体5例。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及Rh血型鉴定应作为输血前的常规检测项目,微柱凝胶卡式法检测技术为目前输血领域最先进、最可靠的检测方法可提高Rh血型鉴定的准备率和抗体筛查的阳性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柳州地区习惯性流产患者抗β2糖蛋白1 (抗β2-GP1)抗体阳性率,为当地习惯性流产的诊治提供资料。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期间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围产保健科确诊为习惯性流产的患者30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在院体检的正常妇女2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抗β2-GP1 Ig G、Ig M水平,并分析阳性率。结果病例组血清抗β2-GP1抗体总阳性率为7. 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病例组血清抗β2-GP1 Ig G阳性率为6. 0%,与对照组的1. 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抗β2-GP1 Ig M阳性率为1. 0%,与对照组的0. 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抗β2-GP1 Ig G检测可作为习惯性流产的筛查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2537例孕妇ABO血型抗体效价检测结果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血型抗体效价异常在孕妇中所占比率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微柱凝胶法进行IgG抗A(B)的ABO血型抗体效价检测。[结果]2537例孕妇中,血清效价≥1︰64者816例,异常检出率32.16%。不同孕次孕妇血清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P﹤0.05)。[结论]在产前保健孕妇中进行ABO血型抗体效价检测,及早发现异常及时治疗,可减少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疾病发生,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