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膀胱灌注药物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任何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包括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电灼、膀胱部分切除术,两年内复发率达13%~70%,故术后均应进行膀胱内化疗药物或免疫制剂灌注治疗。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是一种淋巴因子,可使细胞毒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增殖,并使其杀伤性增强,还可以促进淋巴细胞分泌抗体和干扰素,具有抗肿瘤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我科自2002年6月-2004年3月共对68例病人应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与卡介苗合用行膀胱内灌注来预防肿瘤复发,操作简单,疗效肯定,易于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对滋养层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影响.方法:将分离纯化的原代培养早孕滋养层细胞分别给予10 ng/mL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α,10及5ng/mL肿瘤坏死因子-α处理48 h后,采用RT-PCR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的转录表达.结果: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增强滋养层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而白细胞介素-1α,10则对早孕滋养层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亦增强滋养层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白细胞介素-10对早孕滋养层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同样具有抑制作用,而肿瘤坏死因子-α则对早孕滋养层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无影响.结论: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可通过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表达时滋养层细胞侵入起促进作用;白细胞介素-10则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表达对滋养层细胞的侵袭性起负调节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α亦可能通过对不同类型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参与滋养层细胞的侵入调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联合口服乌苯美司与单独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常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联合治疗组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联合口服乌苯美司,单药治疗组只单纯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及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率。结果80例患者随访2年,复发18例(复发率22.5%)。膀胱肿瘤复发率联合治疗组为12.5%,单药治疗组为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口服乌苯美司0.5-1年后,其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细胞数,NK细胞活性及IL-Ⅱ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而单纯灌注组上述各指标在0.5-1年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苯美司能有效提高膀胱肿瘤术后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联合口服乌苯美司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优于单纯吡柔比星膀胱灌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膀胱癌术后行卡介苗联合干扰素膀胱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膀胱癌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膀胱灌注化疗采用卡介苗联合干扰素α,对照组采用丝裂霉素-C.手术2周后开始行膀胱灌注化疗,1次/周,连续8次后改为1次/2周,连续8次后改为1次/月,连续用药2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随访2年比较复发率和生存率,尿液中白细胞介素-2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10.00%、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5.00%、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液中白细胞介素-2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膀胱癌术后行卡介苗联合干扰素膀胱灌注化疗安全有效,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生存率,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 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是T 细胞经激活后所分泌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淋巴因子。近年来已证明 IL-2与肿瘤特异性 T细胞共同作用时可增强天然杀伤细胞(NK)及淋巴因子激活性杀伤性细胞(LAK)的活性,从而促进肿瘤的消退,因此它是一种较  相似文献   

6.
鞠秋萍 《护理研究》2003,17(4):207-207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中浅表性膀胱癌占 80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 -Bt)是目前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最常用的手术方式 ,但术后约有 40 %~ 85 %在 6个月至 1a内复发 ,膀胱内灌注卡介苗 (BCG)是防止或延缓肿瘤复发的有效方法。我科自 1998年 8月— 2 0 0 2年 3月对 112例浅表性膀胱癌行TUR -Bt术后采用BCG膀胱内灌注 ,效果良好。本文就治疗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 112例 ,其中男 89例 ,女 2 3例 ,年龄 38岁~ 74岁 ,平均年龄 65岁。其中多发肿瘤 33例 ,单发肿瘤 79例 ,肿瘤直径最…  相似文献   

7.
齐静  祁伟 《现代康复》1999,3(4):500-500
目前腹腔内种植性转移占胃肠癌复发率的50%左右。我科应用卡铂、白细胞介素-2联合膜腔治疗以预防胃肠癌复发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卡铂直接作用于DNA。能抑制分裂旺盛的肿瘤细咆。白细胞介素-2是调节白细胞相互间关系的免疫因子,能激活T细胞.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从而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我科从1995年3月~12月应用卡铂、白细胞介素-2联合腹腔治疗胃癌、结肠癌患20例。现将其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联合白细胞介素Ⅱ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66例患者,术后2周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吡柔比星(THP) 白细胞介素Ⅱ(IL-Ⅱ)组31例,THP 30 mg IL-Ⅱ10万Iu 5%葡萄溶液40 ml膀胱灌注.THP组35例THP 30 mg 5%葡萄溶液40 ml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40 min,每3个月膀胱镜检查是否有膀胱肿瘤复发,并记录全身及局部情况.结果 66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随访时间6~30个月.THP IL-Ⅱ组31例患者中复发4例,THP组35例患者中复发12例,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THP 联合IL-Ⅱ灌注化疗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可能优于单用THP,但是其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是否适宜广泛应用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和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对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免疫力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分别以HCPT和THP膀胱灌注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取患者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T细胞亚群分布,ELISA测定血清TGF-β1的水平.结果:膀胱灌注治疗后CD4+T细胞亚群均有显著性升高,HCPT治疗组升高(12.92±5.22)%,THP组升高(10.28±4.15)%,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两组CD8+T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浸润性肿瘤及Ⅲ级肿瘤患者TGF-β1均有显著性下降,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表浅肿瘤及低分级肿瘤患者TGF-β1无显著性变化.结论:HCPT和THP膀胱灌注可抑制肿瘤免疫逃逸、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鲁秀茹  周会兰  吴秀平 《护理研究》2005,19(15):1346-1346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单纯手术切除后的复发率高达40%~70%[1].由于体内残留细胞是复发根源,临床上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常用方法仍以卡介苗及丝裂霉素、噻替派等膀胱腔内灌注为主,但总的疗效不理想.新兴的生物疗法已成为治疗肿瘤的又一模式.自1998年起我科已成功地为37例病人采用卡介苗与膀胱肿瘤可溶性抗原共同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及其培养上清进行膀胱内灌注治疗,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