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我们对75例伤寒患者随机采用吡哌酸(PPA)、复方新诺明(SMZ-TMP)联合治疗,并与氯霉素治疗的35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诊断标准:1.稽留或弛张热。2.血肥达反应阳性,并恢复期滴度升高。3.血培养检出伤寒杆菌。二组符合1、2、3项91例,符合1、2项19例。一般资料:PPA、SMZ-TMP 组(简称联台组),男21例,女54例。年龄4个月~58岁。其中有并发症者34例。氯霉素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6~58岁。药敏试验:血培养阳性的91株伤寒杆菌对氯霉素高敏占8%,低敏5.33%,不敏为86.67  相似文献   

2.
笔者于1986年9月中旬至11月下旬,收治了非伤寒流行区,未经伤寒菌苗接种的玉溪市冯井乡39例伤寒病人,其中31例早期血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检出耐氯霉素伤寒杆菌。呈多元性耐药菌,它们对氯霉素,红霉素,磺胺嘧啶,四环素等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对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90.3%(28/31)故使用丁胺卡那霉素治疗,剂量儿童按  相似文献   

3.
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噻肟治疗耐药伤寒6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从1998年2月~1999年7月用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噻肟治疗确诊为耐药伤寒患者64例,随机设计对照组60例单用氧氟沙星进行疗效对比,现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124例住院患者经血、骨髓或粪便培养伤寒杆菌阳性并结合临床表现而确诊为伤寒,且经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者,其中男89例,女35例,年龄15~61岁。随机分为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噻肟组(治疗组)和单用氧氟沙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临床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1)治疗组:氧氟沙星每日0.6g,分2次口服;头孢噻肟每日3g,每8小时肌注1g。疗程10天或体温正常后再用药3~5天。共治疗64例;(2)对照组:单用氧氟沙星每日  相似文献   

4.
苟普仁  时常仁 《贵州医药》1992,16(3):143-144
1985年安顺市发生水源性的伤寒大流行,仅我院在1985年9月至1986年5月,9个月收治伤寒病人达1277例,其中资料完整者787例,此次流行的特点是:患者病情严重,细菌耐药致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为了研究细菌多重耐药与相关 R 质粒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救治病人,我们与白求恩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合作,对119株伤寒沙门氏菌接合性 R 质粒进行了测定,检出了比率极高的 R 质粒,且与细菌耐药率有很高的一致性,从而进一步证明,细菌耐药与其携带的 R 质粒密切相关,现将结果报告于后: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患者共787例,其中男418例、女369例;年龄13岁以下者505例、14~40岁者249例、40岁以上者33例。(二)诊断标准:病人发烧,经培养检出伤寒杆菌,或/和肥达氏试验“O”和“H”  相似文献   

5.
伤寒耐氯霉素菌株感染6例报告漳浦县医院陈建成1988~1989年间,我院收治的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肥达氏反应"H"和"O"均为1:320(阳性)的伤寒患者,经首选氯霉素治疗疗效差,改用氟哌酸(Nfx)加氨苄青霉素(AMP)治疗后疗效显著,提出应警惕耐氯...  相似文献   

6.
细菌耐药已成为当今一个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多的细菌出现耐药。近年来鼠伤寒沙门菌耐药已受到不少国家的关注。为此,我们在1997年10月至1998年12月的时间里,对本院门诊及住院儿童病人腹泻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出62株耐药鼠伤寒沙门菌,占总检出率的34.1%(62/182),这些菌株对复达欣、呋喃妥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哌酮、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及氨苄青霉素均耐药,并对本次分离的耐药菌株进行8组中药煎剂的药敏实验观察,以便找到治疗耐药鼠伤寒沙门菌的有效中药。1 材料1.1 菌株来源 标本菌株62株为1997年10月至1998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儿童腹泻标本分离获得,这些菌株对复达欣等11种抗生素均耐药。1.2 中药方剂 为本院中医科组方,具体方案是①号:板兰根10g、米壳6g、云苓6g;②号:败酱草10g、大白6  相似文献   

7.
耐药伤寒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志勤  韦树丰 《贵州医药》1991,15(3):160-161
近年来伤寒耐药菌株的增多,给治疗带来了困难。本文结合1983~1990年5月我科住院并经血培养证实的127例伤寒病人的临床资料,又统计了近4年来,全院伤寒菌耐药情况,就耐药伤寒治疗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05年某市结核病防治院住院结核病人的耐药情况,从地域分布、年龄、正规用药角度探讨产生耐多药结核病(MDR-TB)原因.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年收治的333例结核菌培养阳性病人地域分布、年龄分布、抗痨用药史,并对全部培养阳性菌进行菌型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初始耐药率为20.85%,城市、县镇、乡村分别为20.00%、13.89%、25.67%.获得性耐药率为85.42%,城市、县镇、乡村分别为65.52%、88.24%、96.00%.<25岁、25~50岁、>50岁年龄分布MDR-TB初始耐药例数分别为4例、4例、3例,获得性耐药例数分别为3例、17例、5例.正规与不正规用药者MDR-TB耐药率分别为19.05%、28.00%.结论:某市结核病防治院住院结核病人获得性耐药率及MDR-TB获得性耐药率在地域分布上乡村>县镇>城市,在年龄分布上25~50岁组获得性MDR-TB明显增高,不正规用药者MDR-TB获得性耐药率明显增高.应加强乡镇人口治疗管理,重视对初治病人的结核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9.
伤寒对喹诺酮类耐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君 《贵州医药》1995,19(4):222-223
贵州省为伤寒高发区,过去几十年中,治疗伤寒的首选药是氯霉素,随着氯霉素的广泛应用及菌株的变异,耐药株不断出现。1985~1987年贵州安顺等地伤寒流行,广泛对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多种抗生素耐药,而对喹诺酮类、头孢类抗生素敏感,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院传染科也有类似报道(1)。近年来,喹诺酮类为耐氯霉素伤寒的首选药,但随其大量应用,从临床观察及药敏试验发现,近年来逐渐出现了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株。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文选用105例伤寒病例均为本院1987年元月至1994年10月住院病例,全部病例均为血培养证实…  相似文献   

10.
我科于2001年5月至2004年8月采用头孢三嗪联用氧氟沙星静滴治疗伤寒123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01年5月至2004年8月我科收治伤寒2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3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52例,年龄16~68岁,平均32岁,入院时发病天数7.5±2.1天,血培养阳性59例,阳性率47.96%,肥达氏反应阳性98例,阳性率79.67%;对照组126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57例,年龄18~65岁,平均28岁,入院时发病天数6.75±1.2天,血培养阳性57例,阳性率45.24%,肥达氏反应阳性101例,阳性率80.16%,与治疗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1.2诊…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伤寒病与免疫之间的关系,我们从1991年1月~1998年10月对住院确诊的32例伤寒病人进行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32例伤寒病人中,男24例,女8例,年龄6~31岁。均有伤寒的临床表现,血清肥达反应阳性(滴度为“O”1:80,“H”1:160以上)。抗伤寒治疗有效。血培养(24例)或骨髓培养(8例)有伤寒杆菌生长。正常对照组30名为健康献血员,年龄18~47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卷曲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在耐药结核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24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卷曲霉素)和对照组(丁胺卡那霉素)各12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P<0.05)。观察组痰菌转阴时间和症状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卷曲霉素治疗耐药结核疗效优于丁胺卡那霉素,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氟哌酸(Nbrfloxacin)属吡哃酸类抗菌药,国内已于1985年合成并通过鉴定。本品属广谱抗菌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疗效较好。体外试验对伤寒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32mg/l,相当于对痢疾杆菌的抑菌浓度效价。我院自1986~1987年不加选择地用氟哌酸治疗伤寒患者32例,另随机抽选30例伤寒病人用氯霉素加SMZco治疗作阳性药对照,初步证实氟哌酸加TMP对伤寒确有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近年来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耐药谱的变迁和多重耐药性情况及产生耐药的机制。其主要耐药的机制有 :获得耐药性质粒导致伤寒杆菌的耐药 ;微孔蛋白含量减少或丢失 ,使其对亲水性抗生素的选择性渗透作用发生改变 ;gyrA基因的突变导致伤寒沙门氏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 ,表现为多重耐药性 ;伤寒杆菌L型可导致其对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敏感性减弱 ,对红霉素及磺胺甲唑 /甲氧苄啶敏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15.
我们应用硫酸小诺霉素(micronomicin 以下简称小诺霉素),治疗耐氯霉素伤寒,并以氯霉素联合用药治疗作对照,以观察小诺霉素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研究对象硫酸小诺霉素治疗组(以下简称小诺霉素组)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4~45岁,平均22.53岁。氯霉素联合治疗组(以下简称氯霉素组)59例,男29例,女30例;年龄6~48岁,平均23.11岁。两组病例均系1987年住院患者,均具有高热等伤寒的临床表现,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评价卷曲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联合化疗方案在耐多药结核病(MDR—TB)治疗中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将116例MDR—TB患者均衡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化疗方案:治疗组用卷曲霉素联合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对氨基水杨酸钠、丙硫异烟胺,对照组用丁胺卡那霉素,联合用药同治疗组。结果共有97例患者完成化疗疗程,治疗组49例,对照组48例。痰菌阴转率治疗组71.4%;对照组52.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病灶吸收总有效率治疗组88.8%,对照组64.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耳毒性肾毒性轻微,且易纠正,总药物不良反应率治疗组为10.2%,对照组为14.6%,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俨〈0.05)。结论卷曲霉素治疗MDR-TB疗效优于丁胺卡那霉素,副反应小于丁胺卡那霉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刘凤云  冯杰 《贵州医药》2002,26(2):144-145
近年来 ,由于伤寒杆菌的自然变异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小儿伤寒的临床表现也发生了变化 ,呈不典型化趋势 ,并发症亦渐趋增多。为了解近年小儿伤寒的临床特点 ,本文对我科 1994~ 2 0 0 0年的 4 2例伤寒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经血培养阳性和 或肥达氏试验阳性和 或骨髓或粪培养阳性而确诊伤寒的住院患儿。男 2 4例 ,女 18例 ,年龄~ 3岁 2例(4 8% ) ,~ 7岁 13例 (31 0 % ) ,>7岁 2 7例(6 4 2 % ) ;夏秋季 2 6例 (6 1 9% ) ,冬春季 16例(38 1% )。1 2 临床表现  4 2例均有发热 ,其中不规…  相似文献   

18.
胡仁俊  况莉 《贵州医药》1999,23(2):107-108
采用脂多糖一被动血凝试验(Lpp──PHA)早期诊断伤寒已有报道[1],但尚未见单独报道对甲型副伤寒的诊断价值。我院儿科采用此法对1994年2月至1997年3月住院伤寒、甲型副伤寒及非伤寒患儿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78例进行检测,以探讨其对甲型副伤寒的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血清标本:采集6O例病程2~18天住院伤寒患儿的血清,其中伤寒沙门氏菌培养阳性36例,甲型到伤寒杆菌培养阳性24例,采集同期以发热原因收住院,人院后确诊为上感、败血症等非伤寒患儿18例的血清进行了对比观察。1.1.2伤寒杆菌LPS-P…  相似文献   

19.
伤寒是祖国医学“温湿”病范畴,是热性病的总称,病程长,病情复杂。伤寒病人的合理饮食疗法(即药膳护理)配合西药治疗.对疾病的治疗有很大帮助。1 临床资料:对住院病人.选择均用氨基苄青霉素者(过敏者除外),采用随机抽样分两组,观察组44例:男32例,女12例,年龄19-45岁,平均20.5岁。对照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18~43岁,平均20.1岁。主要临床表现:两组:均有发热和食欲不振及消化道症  相似文献   

20.
观察综合医院4a间所分离的三种常见致菌耐药变化。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及苯唑青霉素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对万古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及头孢唑啉耐药率相对稳定;绿脓杆菌对羧苄青霉素、氯霉素耐药率也呈上升趋势,但对庆大霉素、多粘菌素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克雷伯杆菌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及头孢唑啉的耐药在4a中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