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传统臀肌挛缩筋膜松解术后进行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治疗重度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在臀肌挛缩筋膜松解术后再行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治疗重度臀肌挛缩症20例共35侧臀(治疗组),另外单纯进行臀肌筋膜挛缩松解术治疗重度臀肌挛缩症20例共33侧臀(对照组)。术后对两组患者并膝屈髋、髋关节内收(屈髋10°)、髋关节内旋、髋关节外展后伸肌力及运动能力等进行比较探讨。结果随访时间0.7~5年,治疗组臀大肌松解最彻底,弹响完全消失,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及运动能力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臀肌挛缩症主要因臀大肌变性纤维化引起,在进行臀肌筋膜松解后再行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可使臀大肌得到最大限度的松解,同时重建臀部肌力,术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重型臀肌挛缩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重型臀肌挛缩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自1993年9月~2001年10月共收治重型臀肌挛缩症患者89例,资料完整的8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1)侧身前移步态;(2)站立位驼背畸形,髋过伸,坐位或下蹲时双腿呈蛙式状;(3)臀部肌肉明显萎缩,肢体其它部位肌肉无异常,屈髋≥90°时,髋强迫外展≥45°;(4)X线检查显示脊椎及骨盆结构无异常,病史较长者可有代偿性脊柱后凸及股骨颈前倾角增大等改变。本组均行臀大肌止点上移术,其中臀中肌及臀小肌切断松解75例(91.46%);皮下组织切开、皮肤松解31例(37.80%),皮肤“Z”形延长46例(56.10%),“L”形切开皮瓣转位、皮肤缺损处游离植皮5例(6.10%)。结果平均随访28个月。全部患者术后功能改善满意;驼背与骨盆后倾消失80例(97.60%);步态基本恢复正常69例(84.15%),轻度摇摆步态12例(14.63%),仍明显跛行1例(1.22%)。与术前相比,屈髋功能平均改善93°,屈髋90°时内收功能平均改善76.1°。单侧外展肌力较差者7例(8.54%),双侧外展肌力较差者2例(2.44%)。术后1年与3年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重型臀肌挛缩症患者采用臀肌松解、臀大肌止点上移、皮肤延长或植皮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1989年9月~2001年4月,我院共收治臀肌挛缩症47例,其中5例合并有臀大肌发育不良,均行手术治疗,效果较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例,年龄5~13岁。均为双侧发病。查体:患儿臀部瘦小,下蹲时呈蛙式位。下肢并拢后,不能屈曲髋关节。髋关节在极度外展外旋位屈髋时,可见臀部出现皮肤小窝或沟状下陷,且屈曲范围均90°。1.2治疗方法全身麻醉,患儿侧卧位。做股骨大转子后缘至臀大肌外侧纵切口,充分暴露并松解切除臀大肌及其肌筋膜纤维变性部分,适度切除髂胫束以使髋关节于内收位的屈曲角度接近正常,并无弹响。同样术式行对侧松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臀肌筋膜挛缩症术后复发的原因,探讨再次行臀肌筋膜松解术并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臀肌筋膜挛缩症术后复发患者15例(24侧),分析其术后复发原因,均采用臀肌筋膜松解+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术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复发的原因:3例(6侧)诊断及分型错误,9(14侧)例手术方式的选择不当,3例(4侧)术后未进行功能锻炼。本组患者均获随访,平均时间1.8年(8月~3年)。术后疗效评价:优13例(21侧),良2例(3侧),优良率达100%,效果满意。结论臀肌筋膜挛缩症术后复发原因诸多,术者应掌握臀肌筋膜挛缩症的诊断、分型,熟悉解剖;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术中彻底松解,可获得满意的活动度,必要时进行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的手术方式,及如何防治并发症并取得更好的疗效.[方法]选取1990年7月~2004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臀肌挛缩症共615例行回顾性随访,男408例,女207例.年龄7~25岁,平均9.7岁,采用大粗隆上以挛缩带为中心纵切口,“Z”形切断挛缩带,对重症病例松解臀中肌及髋短外旋肌甚至后侧关节囊,对骨盆倾斜病例严重侧的松解范围及程度要大于对侧.术后适当功能锻炼.[结果]平均随访6 a(6个月~11a),602例疗效优(97.9%),11例良(1.8%),优良率99.7%,2例经再次手术痊愈.[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切口,采取“Z”形切断术,注意避免损伤神经,胶管负压充分引流并配合术后积极有效的功能锻炼,能收到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手术治疗的臀肌挛缩症患者129例。其中,镜下组65例,予以关节镜辅助下等离子刀切除挛缩带及腱板松解术;开放组64例,予以传统开放松解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止痛药物使用人数比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价临床效果。[结果]镜下组切口长度短于开放组,镜下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组住院时间少于开放组,而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组术后止痛药物使用人数比例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镜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8%,而开放组为1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以上,两组术后1年SF-36评分均较术前增高(P0.05),两组术后1年SF-36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组术后1年功能和疗效优良率92.31%,与开放组95.3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臀肌挛缩症患者予以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不仅疗效确切,且具有创伤轻、并发症少、患者疼痛感轻、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松解术中坐骨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1983年5月-2001年2月,对960例患者行臀肌挛缩症松解术,导致坐骨神经损伤,采用早期手术探查,显微技术外膜吻合,结果:960例中坐骨神经损伤2例,占0.21%,均经早期手术探查,显微外科技术吻合,效果良好。结论:对中、重度臀肌挛缩症松解时要逐层解剖,暴露清楚,注意坐骨神经变异,一旦损伤,应早期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相对安全区皮下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轻、中度臀肌挛缩症患者应用相对安全区皮下松解术治疗,术后随访最短5个月,最长36个月,平均20个月,依据夏榕圻等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疗效优65例,良21例,差0例,优良率达100%.术后并发症:皮下血肿2例,伤口淡黄色液体渗出1例,经清除血肿及换药处理后愈合.无感染及坐骨神经损伤病例.[结论]在相对安全区经皮切断臀肌挛缩带,不易损伤坐骨神经,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且并发症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术后无明显瘢痕,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美观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 自国内马承宣1978年首次报道儿童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以来,该手术已广泛开展,术式多种多样,其疗效也存在着差异。我院从1992年~2001年采用小切口松解治疗儿童臀肌挛缩症68例,经1~8年随访,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8例,男48例,女20例,2~6岁20例,7~9岁40例,10~14岁8例,平均年龄8岁。病程2~11年,平均6年,单侧挛缩1例,双侧67例。均有反复多次双侧臀部注射史,步态异常68例,均系幼儿园老师或家长所发现来就诊。共有特征为臀部见“酒窝”样陷,端坐位交腿试验阳性,并膝下蹲实验阳性,并膝屈髋实验阳性,臀部扪及条索状块。内收、内旋及屈髋受限小于20°,全组诊断均经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侧臀肌挛缩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1990年1月-2009年9月,收治41例单侧臀肌挛缩症患者.男24例,女17例;年龄6~29岁,平均12岁.39例有明确反复臀肌注射史.左侧9例,右侧32例.主要临床症状为步态异常、跛行.检查示骨盆倾斜,下肢相对不等长,脐至内踝距离相差1.2~3.8 cm,平...  相似文献   

11.
1989年9月~2001年4月,我院共收治臀肌挛缩症47例,其中5例合并有臀大肌发育不良,均行手术治疗,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2.
<正>2010年8月~2013年12月,我科在关节镜下治疗23例臀肌挛缩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3例(35髋),男15例(22髋),女8例(13髋),年龄16~35岁;病程9~25年。参照贺西京的分级方法[1]分3级:Ⅰ级5例,Ⅱ级17例,Ⅲ级1例。左髋5例,右髋8例,  相似文献   

13.
小切口治疗臀肌挛缩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1月-2003年5月,我科应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双侧臀肌挛缩症11例,疗效满意。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6—15岁。参照安勇等的分类标准:轻度2例,中度5饼,重度4例。均为双侧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切口挛缩带松解配合镇痛泵辅助下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臀肌挛缩症。方法 15例臀肌挛缩的患者采用大转子上方小切口切断粘连挛缩带,术后在镇痛泵辅助下行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结果 15例患者术后随访1~2年,髋关节活动恢复情况:优10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达到93.3%。结论 手术后软组织的再粘连是影响小切口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效果的重要原因,将小切口松解术与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下功能锻炼相结合,是一种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重度臀肌筋膜挛缩症及其所致臀腰部畸形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重度臀肌筋膜挛缩症及其所致臀腰部畸形患者,依Z成形术原则进行挛缩带和挛缩瘢痕的松解后,将局部皮肤进行重新分配和塑形加以治疗。结果25例双侧髋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步态正常,腰臀部形态基本平整,无坐骨神经损伤。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1.6年,无畸形复发。结论Z成形术既解除了挛缩带对关节功能的牵制,又可对局部皮肤进行重新分配,矫正挛缩造成的凹陷畸形,术后功能和外形效果均佳,是治疗重度臀肌筋膜症及其所致臀腰部畸形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雷  潘丽华  姜秀珍  夏露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2):1881-1882
目的:结合临床探讨臀肌筋膜挛缩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总结不同类型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5月~2010年5月臀肌筋膜挛缩症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分为两组,术后分别给予不同功能锻炼和护理措施,分析恢复效果。结果:步态异常组75例患者行挛缩臀肌筋膜松解,术后1月治愈率达97%;跛行组21例患者行臀肌筋膜松解及臀中肌延长,术后2月治愈率达9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和关节不稳等并发症。结论:臀肌筋膜挛缩症患者由于发病机制不同,临床表现多样,术后应对不同患者实行个体化功能锻炼和护理措施以达到最佳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解剖学研究探讨臀肌挛缩症手术操作的相对安全区,并在临床验证相对安全区皮下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51具尸体标本102侧臀部的解剖研究,确定臀部手术操作的相对安全区,并在临床应用.[结果]①臀肌拿缩症手术操作的相对安全区:臀上神经最下支的体表投影的弧线与大转子外侧最凸点形成一类扇形区域内重要血管神经分布,无论何种体位坐骨神经均无法到达该区域,为手术操作的相对安全区.②临床应崩23例,经12~29个月随访,平均19.7个月,术后患者均恢复正常步态或明显改善,均无坐骨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臀肌挛缩症手术操作的相对安全区为臀上神经最下支的体表投影与大转子外侧最凸点所构成的类扇形区域,在此区域内操作不易损伤坐骨神经、臀上神经等重婴神经、血管,临床应用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陈焕诗  杨小龙 《中国骨伤》2015,28(6):524-526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筋膜松解联合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术治疗重度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20例35侧重度臀肌挛缩症患者, 其中男12例, 女8例;年龄8~34岁, 平均13岁;病程3~21年。患者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步态异常, 双膝并拢不能下蹲, Ober征阳性, 翘腿试验阳性, 术中进行臀肌挛缩筋膜松解后, 再将臀大肌止点肌腱作Z字延长治疗。随访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步态、并膝屈髋下蹲试验、交腿试验、髋关节内收及内旋活动度、髋关节外展后伸肌力(臀大肌力量)及运动能力等。结果:20例均获随访, 时间1~5年。臀大肌松解均彻底, 弹响均完全消失, Ober征均阴性, 髋关节并膝屈髋、髋内收、髋内旋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臀肌肌力得到保护, 髋关节活动度及运动能力等恢复良好, 其中优31侧, 良4侧。结论:对于重度的臀肌挛缩患者, 在进行传统的臀肌挛缩筋膜松解后再将臀大肌止点肌腱作Z字延长, 无须过多切除正常的臀肌纤维及破坏关节囊, 即可使臀肌挛缩得到最大程度的松解, 术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在臀肌挛缩症的表达、分布.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染色辅以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技术,对26例臀肌挛缩症及12例正常臀肌标本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α-SMA在对照组中未见明显表达.12例臀肌挛缩症组织中α-SMA染色阳性,14例臀肌挛缩组织中染色阴性,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7岁以上组臀肌挛缩症组织α-SMA表达明显减弱,与7岁以下组臀肌挛缩症组织(包括7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364,P=0.028).结论:①肌纤维母细胞是臀肌挛缩症发病的关键病理因素;②臀肌挛缩症中肌纤维母细胞的表达强度与病程有关,7岁以上组病程较长,表达明显减弱,这给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