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间盘退变是人体的一种自然衰老过程。但它可引起一系列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尤其是椎间孔狭窄)、退变性腰椎体滑脱、节段性腰椎不稳定和退变性腰椎侧凸等。至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来治疗椎间盘退变。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基础科学在椎间盘退变的组织病理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这使得椎间盘再生治疗成为近10年来的临床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退变性腰椎侧凸现代概念及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退变性疾病包括椎间盘退变所致椎间盘突出症、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退变性椎滑脱症及退变性腰椎侧凸症。  相似文献   

3.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严重椎间盘突出症及由椎间盘退变所引起的腰椎不稳症,具有传统治疗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它解决了由于椎间盘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下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B-Twin植入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失稳性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2008年6月,对32例腰椎退变失稳性巨大型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显微椎间盘镜联合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B-Twin植入椎间融合术.结果 术后1周VAS疼痛评分由术前(8.7±0.3)分降至术...  相似文献   

5.
椎间盘退变作为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退变性疾病,在脊柱外科最为常见。目前临床治疗仍然致力于退变终末期(例如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椎体滑脱症等),不能延缓椎间盘退变的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椎间盘退变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椎间盘退变的治疗也有了新的发现。基因治疗为延缓椎间盘退变提供了新方法,现就目前的研究状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腰椎退变性疾病日益多见,主要包括椎间盘、骨质、小关节突、周围韧带以及软组织等的退变,其中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是腰椎椎间盘的退变。腰椎椎间盘退变的原因十分复杂,主要为遗传易感性、衰老、机械负荷及营养供应障碍因素的共同作用[1]。早期评价腰椎椎间盘退变状况对进一步明确退变机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及评价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腰椎椎间盘退变的各种评价方法的改良和应用越来越受重  相似文献   

7.
腰椎融合术对相邻椎间盘退变影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是否在相邻退变椎间盘或相邻正常椎间盘的腰椎不稳患者中都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溯分析具有2年以上影像学分析和详细临床效果随访记录的35例患者,均采用腰椎后路融合术。根据术前MRI检查分析评估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的程度,分为退变组和正常组。结果不管相邻椎间盘有无退变,腰椎不稳患者施行腰椎融合术都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在目前情况下尽管腰椎融合术将加速其相邻节段退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治疗腰椎不稳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不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差异,并探讨BMD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2017年1月~2020年1月因腰腿痛于本院脊柱骨科门诊就诊的1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基于体质量指数,分为正常组(18.50.05);三组下腰椎椎体(L3、L4)BMD水平、下腰椎椎间盘(L3-4、L4-5)退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肥胖组L3与L4 BMD水平、L3-4与L4-5段椎间盘退变程度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超重组L3与L4 BMD水平、L3-4与L4-5段椎间盘退变程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3 BMD水平与L3-4椎间盘退变程度呈负相关(r=-0.547,P<0.05);L4 BMD水平与L4-5椎间盘退变程度呈负相关(r=-0.741,P<0.05).结论 BMI与腰椎BMD、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存在关联;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肥胖患者,更易发生下腰椎椎间盘退变,下腰椎椎体BMD与相邻椎间盘退变程度呈负相关,椎间盘退变程度随BMD水平升高有减缓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后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疗效,固定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发生机率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10年8月下腰椎固定术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5年,其中有症状性退变2例,均为固定近端相邻的椎间盘,而且此阶段椎间盘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变。结论退变性腰椎不稳固定治疗后出现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与腰椎固定及固定阶段多少本身无关,与固定前邻近节段椎间盘有无退变关系明显,且多发生于固定节段近端。  相似文献   

10.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是指由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引起的以颈肩腰腿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包括了临床上常见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退变引起的椎间盘源性腰痛,退变性颈、腰椎不稳症和退变性颈、腰椎管狭窄症等.人的一生中均会出现或轻或重的DDD症状.据资料统计,DDD患者占美国骨科住院人数的1/3以上.了解IDD的发生机制必将为预测和治疗DDD提供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是指由椎间盘退变引起的以颈肩腰背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包括常见的椎闻盘突出症、颈椎病、退变性椎间盘源性腰痛和腰椎管狭窄症等.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类固醇注射封闭、理疗和手术治疗等.这些方法只是处理终末期的症状,不能逆转疾病进程.随着人类对椎间盘退行性变疾病更深入的认识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在椎间盘退变早期进行转基因的干预,对延缓椎间盘退变甚至逆转疾病进程产生了希望.  相似文献   

12.
椎间盘退变遗传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是指由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引起的以颈肩腰腿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包括了临床上常见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退变引起的椎间盘源性腰痛,退变性颈、腰椎不稳症和退变性颈、腰椎管狭窄症等.人的一生中均会出现或轻或重的DDD症状.据资料统计,DDD患者占美国骨科住院人数的1/3以上.了解IDD的发生机制必将为预测和治疗DDD提供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腰椎终板Modic退变、椎间盘退变及CT引导下腰椎间盘造影疼痛激发试验的相关性.方法对45例下腰痛患者常规行腰椎X线和MR检查,分别按Modic终板退变标准(0~3级)与Pearce椎间盘退变标准(Ⅰ~Ⅴ级)对终板和椎间盘进行评估.在CT引导下对45例患者中的40例(120个椎间盘)进行造影和疼痛激发试验,并按Dallas椎间盘造影分级系统(DDD)测评椎间盘退变程度.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分析腰椎终板Modic退变、椎间盘退变与腰椎间盘造影疼痛激发试验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0例下腰痛患者的腰椎终板Modic分级与椎间盘退变Pearce分级存在较强的相关性(Pearson x^2=43.326,P=0.000),与椎间盘造影疼痛激发试验有显著相关性(Pearson x^2=27.858,P=0.000);椎间盘退变Pearce分级与CT椎间盘造影椎间盘退变Dallas分级也呈较强的相关性.结论腰椎终板Modic退变分级与椎间盘退变Pearce分级密切相关,而与椎间盘疼痛激发试验有显著相关性,提示终板Modic退变可能是下腰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的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2366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366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有1726例伴有椎间盘退变,占72.95%(1726/2366)。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与性别、年龄、职业、外伤也有一定关系,本组病例男性占60.78%(1438/2366),女性占39.22%(928/2366),有明确外伤史者占60.40%(1429/2366)。本组病例共发现6个家族上下两代24人均患该病,占1%(24/2366)。结论:导致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因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生物学因素,又有力学因素,其中椎间盘退变与外伤是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5.
椎间盘营养障碍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因素之-,腰椎血供主要源于腹主动脉节段分支,任何影响腹主动脉和其分支循环的因素均会影响腰椎间盘营养供给.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年龄、吸烟、重负荷体力劳动及肥胖等是动脉粥样硬化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共同危险因素;解剖学研究也证实腹主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腰椎血供减少,腰椎血供又与椎间盘营养供应密切相关.一系列研究表明腹主动脉粥样硬化与腰椎间盘退变确实存在显著相关性,其机制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腰椎节段动脉狭窄,甚至阻塞,导致椎间盘营养供应不足,进而引起椎间盘退变;也可能通过疼痛敏感结构如神经根、骨或肌肉等产生缺血性疼痛而引起脊柱功能紊乱,改变椎间盘力学环境,进一步加重椎间盘退变.临床上积极地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预防和减轻椎间盘退变,降低腰痛发生率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关生物力学研究。作者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系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由于外力的急性或慢性作用使腰椎过载的结果,而椎间盘的退变、突出使腰椎的应力分布及载荷传递方式发生改变,从而可继发一系列病理变化。椎间盘切除和后部结构切除可对腰椎间生物力学功能产生重要影响,这可能是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不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尤其是当纤维环的退变较其包容的髓核退变加快时,易出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目前关于椎间盘突出的病理生理方面还有很多尚不明了。其治疗方法很多。常规手术如全椎板、半椎板、椎板间开窗等人路行椎间盘摘除术,但这些方法创伤大,恢复时间长,术后伴有因腰椎不稳、粘连及瘢痕等所致的腰痛或坐骨神经痛。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因其创伤小、恢复期短、疗效好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本期发表的<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后路椎间植骨治疗重症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和<延长融合节段治疗腰椎滑脱合并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的中期疗效>,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病因,病机,症状,体症及诊断治疗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认为椎间盘退变所致腰椎失稳和关节突骨性关节炎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对本症的病理机制做了认真论述,提供了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供诊断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经椎弓峡部单侧开窗融合内固定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中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经椎弓峡部单侧开窗腰椎间盘摘除,加单侧融合固定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16例.结果 该术式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率≥95%.结论 采用经椎弓峡部单侧开窗腰椎间摘除,加单侧融合固定可有效地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腰椎的后柱结构从而维持腰椎的稳定性,减少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