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方法对我院71例出生后1分钟Apgar评分在1~7分的新生儿进行产科原因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原因中孕周在41—43周者16人;第二产程在1小时30分钟及以上者9人;臀位分娩者8人;羊水Ⅲ度污染者8人;巨大儿5人;手术助产5人;其他及原因不明者20人。结论加强孕产期保健,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对高危妊娠宫内情况的检测,适时终止高危妊娠,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产程及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临床常见的新生儿危象,是新生儿缺氧造成永久性神经后遗症及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方法:1995年12月至1997年6月,从我院分娩1890中收集新生窒息152例,其发生率8.01%,分析原因:(1)脐带因素;(2)产程因素;(3)胎盘因素;(4)羊水因素;(5)各种阴道助产;结果:脐带因素56例,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占36.84%,次为胎位及产程异常46例,占30.25%,胎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方法本文收集本院2006—2011年间分娩所发生的新生儿窒息90例发现脐带因素、胎位及产程异常、胎盘功能不全等是新生儿窒息的主要产科原因.结果与结论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原因之一,是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提高监护技术,严密观察产程,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适时终止妊娠,是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产科角度寻找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收治新生儿窒息患儿124例,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脐带因素、胎盘功能不全及羊水过少为主要原因,分别占25.81%、20.16%、16.13%.结论:提高孕妇自我监护意识,加强围产期保健和宣教,在产程进展中进行严密的胎心监护,对新生儿窒息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  相似文献   

6.
231例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秋 《中国厂矿医学》2000,13(3):185-186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及病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与妊娠期保健、产科质量密切相关。通过分析我院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231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的产科原因,结果说明提高产科质量是避免或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关键。资料与方法1诊断标准 新生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则呼吸的缺氧状态,诊断为新生儿窒息。按Apgar评分判断其程度,评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8分为正常。2发生率 近五年来在我院共分娩1915例,发生新生儿窒息231例,其发生率为1206%,其中轻度窒息163例,重度窒息68例。3分析方法 新生儿窒…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从产科角度寻找新生儿窒息的预防措施。方法:对360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产程异常、胎位异常及脐带因素为主要原因,分别占29.17%、27.22%,早产、有妊娠合并症者次之。结论:做好产前保健,防治有关合并症,产时对具有窒息高危因素的产妇作胎儿重点监护,及时防治胎儿宫内窘迫。  相似文献   

9.
李越  于冰 《农垦医学》2000,22(3):165-166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 ,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已明显下降 ,但新生儿窒息常致脑瘫、智力低下及癫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探讨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 ,预防窒息的发生 ,正确处理窒息的复苏 ,可降低新生儿窒息 ,减少围产儿死亡率 ,提高人口素质。本文对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 2 0 3例新生儿窒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重在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方面原因 ,以期为正确处理各产科因素 ,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提供依据。1 临床资料1 .1 病例来源  1 997年 2月~ 1 998年 8月在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分娩新生儿 360 0…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1984年至1993年582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6.38%,病死率为13.92%。其发病因素与早产、过期妊娠、低体重儿、胎吸产、臂位产、胎盘功能低下、脐带因素、滞产及第二产程延长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对113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原因,发病因素和病死率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113例新生儿窒息中,胎盘功能不全发病率最高(247.7%),其次为脐带问题(21.2%)及产程延长(13.2%)。孕周小于35周及大于42周者发病率高。结论胎盘功能不全、脐带问题和产程延长是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应针对病因进行积极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何平  唐方  朱华 《四川医学》2003,24(7):729-730
目的 了解窒息新生儿血小板活化状态,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窒息新生儿外周血血小板膜上CD62P,CD63的含量并进行分组对照比较。结果 窒息新生儿及HIE组患儿血小板CD62P,CD63的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HIE组测定值高于窒息组。结论 新生儿窒息后可导致血小板活化,且血小板活化强度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故监测这些指标有利于判断是否存在亚临床DIC,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治疗方法。方法:医护人员经复苏培训合格后上岗,实行助产士与儿科医师密切配合,严格按A、B、C、D、E方案进行。结果:103例成功,2例死亡,2例放弃抢救,成功率为96.26%。结论: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争分夺秒,严格按照复苏技术方案进行,正确应用气管插管技术迅速建立通畅气道为抢救成功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46例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窒息为综合因素所致,其中脐带因素占34.8%,胎盘因素占41.3%,分娩时高危因素占17.4%;定期产前检查,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9%,未定期产前检查,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0.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视围生期保健;及时处理高危妊娠,严密观察产程;加强产前产时监护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新生儿窒息后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窒息新生儿40例按Apgar评分标准分为轻度窒息组24例和重度窒息组16例,另选择16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和谷氨酸脱氢酶法测定各组新生儿血清Cys-C、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浓度。结果轻、重度窒息组患儿血清Cys-C、SCr、BU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窒息组患儿血清Cys-C、SCr、BUN水平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轻、重度窒息组血清Cys-C的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BUN和SCr的异常检出率(P<0.05)。结论血清Cys-C水平能反映早期肾损伤,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周健 《上海医学》2000,23(9):561-562
目的 探讨围产儿窒息罕见并发症肠套叠特点。方法对窒息住院死亡的223例围产儿进行尸体解剖,并作病理组织切片检查,对肠管发育不良,环肌和纵肌比例失调患儿进行研究。结果 223例中肠套叠9例(占4%)。其后,对348例窒息围产儿进行早期预防,其中死亡13例无一例发生肠套叠。结论 围产儿窒息持续严重缺氧过程是发生肠套叠的诱因,肠管结构发育不完善是主要原因,早期预防可降低窒息围产儿肠套叠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状况。方法 对 68例新生儿窒息患者进行测定心肌酶谱、心电图 (EKG)等项目检查 ,以评价其心肌损害程度。结果 窒息后血清心肌酶谱升高 ,心电图异常 ,心肌酶谱升高与窒息程度有关 ,P均 <0 .0 1。结论 血清心肌酶谱及EKG ,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早期喂养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84例窒息新生儿临床喂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呕吐、腹胀、胃出血为窒息新生儿常见胃肠紊乱 ;出生后前 3d喂养的胃肠紊乱率较高 (分别为 6 5 .2 % ,2 4.1% ,8.9% ) ,4d后明显减少率 (1.12 % ) ,前 3d喂养中第 1d紊乱率最高 (P <0 .0 5 ) ,不论糖水、稀奶均可出现紊乱 ;前 3d禁食者的胃肠紊乱率 (2 .15 % )明显小于喂养者 (P <0 .0 5 ) ,而糖水和稀奶喂养紊乱率 (分别为 2 0 .6 5 % ,2 5 .39% )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 :窒息新生儿出生后不宜过早开奶 ,前 3d尤应慎重 ;第 1d无论是糖水还是稀奶均不宜喂养  相似文献   

19.
112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方法 对112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脐带因素、胎儿宫内窘迫、妊娠时限异常、高危妊娠是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孕期保健及产时监护,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提高产科技术,可避免或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韦红卫  邓曦和 《右江医学》2009,37(6):643-645
目的探讨不同孕龄新生儿窒息的产科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09年9月4年间分娩的窒息新生儿304例,根据其孕龄分为3组(<34周、≥34周~<37周、≥37周),专人记录每例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及有可能危及新生儿安危的各种高危因素。结果随着孕周增加阴道自然分娩率逐渐增加,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逐渐下降,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胎儿窘迫所致的新生儿窒息比例随孕周增加而增加,而母亲产科并发症及内科合并症的比例随孕周增加逐渐下降,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异常分娩所致的新生儿窒息的比例在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产儿胎膜早破发生率为22.08%,高于非早产儿的6.61%(P<0.05);因疤痕子宫所致窒息在早产儿和非早产儿中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产儿和非早产儿窒息的产科因素不尽相同,临床上应根据这些差别在产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从而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伤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