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陕西佛坪山茱萸生产操作规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 主要内容本标准操作规程明确规定了山茱萸种质形态特征、产地环境要求、生产管理、采收加工、质量控制以及包装、贮藏、运输等。2 适用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陕西佛坪山茱萸产区。3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本操作规程的引用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操作规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对峨眉引种山茱萸与市售山茱萸药材作成分比较鉴别和指标成分马钱苷含量测定。方法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峨眉山茱萸与市售山茱萸薄层色谱相应位置上斑点相同,峨眉山茱萸马钱苷含量高于市售山茱萸。结论峨眉引种的山茱萸药材质量优于市售山茱萸,可扩大种植,正式收购入药。 相似文献
4.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5,(3):5-8
目的对云南省沾益县当归种植基地的适宜性进行分析,为当归GAP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对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的相关要求,从种植可行性、环境安全性及质量可靠性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沾益县的大气、灌溉水及土壤等环境因子均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当归质量合格。结论沾益县是当归种植的适宜区,可开展当归GAP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5.
6.
基于Maxent和ArcGIS的山茱萸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区划研究,预测山茱萸适宜种植区。通过走访和实地调查,收集山茱萸在全国主产区的样品分布信息。以山茱萸药材主产区14个产地89个采样点为分析基点,利用Maxent和ArcGIS对山茱萸进行生态适宜性研究,分析山茱萸生长地的相关生态因子如气候、地形等。影响山茱萸生长的主要生态因子包括11月降水量、3月降水量、植被类型等9个生态因子,山茱萸生长最适宜区域分布在河南、陕西、浙江、重庆、湖北、四川、安徽、湖南、山东等地,对山茱萸的潜在分布区进行了生长适宜性等级划分,生成山茱萸生长适宜性区划图。应用空间分析技术,阐释了山茱萸最适合生长的自然环境,也为山茱萸的野生抚育、引种栽培及人工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黄人工种植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行地黄的生态适宜性区划,为地黄人工种植基地选取和优质工业原料收购区域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以全国740个气象站点、1971—2001年的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模板模式”,应用相似度分析、德尔菲法和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地黄种植气候适宜性等级划分;以气候适宜性等级划分结果和中国土壤图栅格数据为基础,应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叠加和空间计算,进行地黄的生态适宜性区划。结果地黄最适宜区主要集中在河南北部,以及与河南北部接壤的山西、河北南部,山东西南部和安徽北部地区。新疆以及甘肃的部分地区也有适宜地黄栽培的气候条件。结论应用空间分析技术,从气候和土壤两个方面,进行地黄的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可以为地黄人工种植基地选取和优质工业原料收购区域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该文在对云南、四川、贵州3省175个滇重楼种植区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中药资源空间信息网格数据库"提供的1950—2000年1 km×1 km空间分辨率的气候资料,基于全国区域和年尺度选取影响我国滇重楼分布的潜在气候因子,利用最大信息熵模型(MaxEnt)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影响我国滇重楼潜在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及其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影响我国滇重楼潜在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是8月平均降雨量、最干季平均温、等温性、10月平均降雨量、季节降水量变异系数和7月平均温,累积贡献率达到了97.2%。利用所建模型给出的滇重楼在待预测地区的存在概率,将我国滇重楼潜在种植分布区划分成气候不适宜区、次适宜区、较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并给出了各气候适宜区的气候特征。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我国滇重楼生产布局及引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该文基于对川贝母资源生态和品质质量的研究,在GIS平台上利用最大信息熵对野生川贝母进行生长适宜性分析,并筛选出影响川贝母生长的主导因子;利用地统计学方法插值生成基于药材品质适宜性的空间分布数据,在此基础上与川贝母植株生长适宜性空间分布数据进行模糊叠加,形成基于药材品质适宜性和植株生长适宜性空间相关联的川贝母生产适宜性区划;结合土地利用等环境因素综合分析,对川贝母生产适宜区进行功能划分,得到具有实际生产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的川贝母功能型生产区划。该文采用的中药材生长适宜性、品质适宜性和生产适宜性的评价体系及构建方法,可克服现有中药材生产区划中由于缺乏生态因子与品质因子的空间相关分析而导致的将生态适宜性与生产区划等同的误区,为川贝母的资源保护、野生抚育和产业化种植规划,提供理论支持与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决白芷生产过程中盲目引种、生产无序等导致的药材品质不达标、农残超标等问题,对白芷无公害规范化种植技术进行探讨。方法:利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Ⅱ对白芷栽培选地进行科学预测,得出潜在的白芷和川白芷各自生态适宜区。同时,根据白芷种质资源现状、产区考察、文献研究,建立一套无公害白芷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结果:白芷引种栽培以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山西、河南一带为宜;川白芷引种栽培以湖南、江西、四川、浙江、贵州一带为宜。建立了一套从选地整地、播种、间苗定苗、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储存、良种繁育的完整无公害白芷规范化种植体系。结论:白芷无公害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的建立为白芷无公害精细栽培奠定基础,也为现阶段中药材种植产业精细、集约、高产、高品质的种植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山茱萸总有机酸含量的变化及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本文分析了山茱萸的总有机酸含量。方法 以容量法 (滴定法 )对不同产地及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生长时期、不同温度干燥的山茱萸总有机酸进行测定。结果 发现 13个样品 (9个品种 )山茱萸总有机酸的含量为 9.6 5 %~13.2 6 % ,不同品种的干品和鲜品有机酸含量不同 ,10月中旬总有机酸的含量最高 ,70℃干燥后总有机酸的含量最高。结论 产地不同、形态学各异的山茱萸总有机酸含量不同 ,同一品种不同生长时期、不同温度干燥 ,其含量也不同。此可作为确定山茱萸品种和优种选育、制订最佳加工方法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山茱萸开花和成果时花内糖的来源。方法:糖的含量测定用HPLC法。结果:环割处理后三、四次分枝中葡萄糖、果糖及总糖的含量逐渐降低,与对照相比有明显的区别:一、二次分枝中糖的变化与对照相似。结论:开花时所需的糖营养主要来自一、二次分枝。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建立芫花根中芫花酯甲的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芫花根中芜花酯甲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芫花酯甲的含量。色谱条件:Kromasil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5:15),流速1.0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为238nm;记录时间40min。结果芫花根中芫花酯甲的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0.047-0.282btg(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2%,RSD=2.00%(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能够对芜花根中的芜花酯甲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提高了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山茱萸是一种常用的名贵中药材 ,本研究拟为今后改善山茱萸的管理方法 ,提高产量和质量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方法 应用生态学和生物统计学等手段 ,初步研究了小环境对山茱萸出肉率的影响 ,以及果实成熟期果实、果核的变化动态趋势及相关性。结果 各采集地点山茱萸出肉率有显著差异 ;山茱萸果实大小在成熟期有一个明显的峰值 ,大约出现在 9月 2 2日 ;其果实与果核呈一定的线性相关性。结论 生态因子和人工管理的状况都会对出肉率、果实与果核大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软紫草与硬紫草中萘醌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利用圆二色谱测定萘醌化合物绝对构型。结果:从软紫草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鉴定为阿卡宁(AE-1),乙酰阿卡宁(AE-2),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AE-3),异丁酰阿卡宁(AE-4),α-甲基-正丁酰阿卡宁+异戊酰阿卡宁(AE-5),β-乙酰氧基异戊酰阿卡宁(AE-6);从硬紫草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紫草素(LE-1),乙酰紫草素(LE-2),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LE-3),异丁酰紫草素(LE-4),α-甲基-正丁酰紫草素+异戊酰紫草素(LE-5),β-羟基异戊酰紫草素(LE-6)。结论:软紫草中萘醌类化学成分绝对构型为S型,硬紫草中为R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