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肖雪   《中国医学工程》2021,(3):113-115
目的 探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检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南省胸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2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确诊的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CT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效果.结果 MRI诊断嗜酸性肉芽肿19例,误诊结核1例;CT诊断嗜酸性肉芽肿14例,误诊...  相似文献   

2.
放射治疗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eosinophiliclymphoidgrannuloma ,ELG)又称金氏病或木村病 (Kimura’sdisease ,KD) ,是发生于皮下组织和淋巴结的肉芽肿性病变 ,较少见。该病为慢性发展的良性疾病 ,主要发生在头颈部。我院 1981年 5月— 1996年 11月共收治作放疗的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 8例 ,本文旨在评价放射治疗在该病治疗中的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例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 ,其中男 7例 ,女 1例。年龄 15~ 4 0岁 ,平均 2 4 .3岁 ,中位年龄 2 3岁。病程 2个月~ 10年 ,平均 34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肿块、局部搔痒、轻微疼痛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CEC)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及避免误诊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9例病例中术前诊断中,16例误诊为胃溃疡,2例误诊为胃癌,仅1例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率高达94.74%。手术后病理诊断均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结论该病种临床误诊率高,病理诊断是其唯一确诊途径;强调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知度,手术前进行胃镜挖掘性多点活检或术中进行快速病理检查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胃嗜酸性肉芽肿GEG临床比较少见,术前确诊较困难,术中所见与胃癌也颇相似,极易误诊。我院1990年以来收治GEG共21例,其中17例误诊为胃癌或胃溃疡,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本病。本文就其误诊原因及防范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CEC)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及避免误诊的诊断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邕宁人民医院收治的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19例病例中术前诊断:16例误诊为胃溃疡,2例误诊为胃癌,仅1例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率高达94.74%,手术后病理诊断均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 结论 该病种临床误诊率高,病理诊断是其唯一确诊途径,强调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知度,手术前进行胃镜挖掘性多点活检或术中进行快速病理检查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CEC)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及避免误诊的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9例病例中术前诊断中,16例误诊为胃溃疡,2例误诊为胃癌,仅1例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率高达94.74%.手术后病理诊断均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结论 该病种临床误诊率高,病理诊断是其唯一确诊途径;强调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知度,手术前进行胃镜挖掘性多点活检或术中进行快速病理检查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探讨结肠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1例结肠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钡灌肠检查7例,均未获确诊,误诊为结肠癌4例,肠结核2例,节段性肠炎1例。纤维结肠镜结合病理检查10例,确诊嗜酸性肉芽肿5例,诊断为结肠肿块5例。术中快速活检6例,均确诊为嗜酸性肉芽肿。手术行病变肠段切除6例,右半结肠切除3例,横结肠切除1例,乙状结肠切除1例。9例随访0.5-13年,无复发病例。结论纤维肠镜和术中快速病检是结肠嗜酸性肉芽肿的主要确诊方法,病变肠段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3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治疗疗效,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23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随访1-12年,18例行单纯放射治疗患者中有1例复发。行手术治疗的3例中有1例复发。2例行化疗均复发或未控。所有复发病例再程放射治疗后消失。结论 放射治疗是治疗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有效方法。单纯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化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
曾燕  戴冽  郑东辉  刘海俊  李晶 《广东医学》2006,27(4):503-504
目的 提高临床对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脚)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近8年收治的5例ALI-IE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理检查特点。结果 5例患者中4例表现为头颈部肿物,1例表现为下肢肿物,病程2—16年,病情反复,2例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升高,病理特点为血管增生明显,内皮细胞呈上皮样,周围有较多嗜酸粒细胞浸润,无嗜酸性脓肿。结论 ALHE的临床表现以头颈部肿物多见,可伴有皮肤表现,诊断主要靠特征性病理学特点,但要注意和木村病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随诊注意有无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3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治疗疗效,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23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随访1~12年,18例行单纯放射治疗患者中有1例复发.行手术治疗的3例中有1例复发.2例行化疗均复发或未控制.所有复发病例再程放射治疗后消失.结论 放射治疗是治疗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有效方法.单纯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化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郑永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2):124+132-124,132
目的总结临床常见的腮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与腮腺肿瘤的误诊案例。方法对本院近5年来腮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与腮腺肿瘤的误诊病例进行分析及研究。结果腮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患者血常规中可见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相对值大于6%以上,绝对值大于0.5×109/L以上。腮腺肿瘤患者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相对值小于6%,绝对值小于0.5×109/L。结论血嗜酸粒细胞比例显著增高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之主要特征,此数值虽然不能对本病作出明确诊断,但对于术前的正确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许志辉  黄方  黄建强 《新疆医学》2022,(4):472-473,488
木村病,又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肉芽肿性病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头颈部单侧、无痛性颈淋巴结病变或皮下结节,可以伴有周围血及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13.
木村病又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常表现为头颈部无痛性肿块,是一种罕见的,病因未明的疾病,其病程进展缓慢,早期常因无症状而易被漏诊或误诊.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治疗及鉴别诊断都应是临床医师掌握的内容,尤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自 1989年 3月至 1999年 12月 ,我院收治经病理证实胃嗜酸性肉芽肿 32例 ,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 ,以腹痛为常见病史 ,术前仅有 2例诊断为胃嗜酸性肉芽肿 ,误诊率 93.7%。全组均行手术治疗 ,术后 2 7例接受随访 ,均健在。结论 :该病诊断不易 ,对可疑病例进行术中快速切片检查是避免本病误诊的重要因素 ,手术治疗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11例胃嗜酸性肉芽肿,临床表现无典型特征,术前均误诊。全部病例经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减少误诊,作者提出了本病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并就避免不必要的根治手术,建议术中快速切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6.
李国艳 《医学综述》2011,17(1):158-159
目的探讨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本组16例儿童四肢长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1例锁骨患者因术中不能明确诊断给予单纯刮除,其余15例患者均给予病变刮除植同种异体骨手术。结果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16例患儿均为嗜酸性肉芽肿,除1例患者1年后复发行二次手术外,其他15例患者一次愈合。结论对四肢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患儿误诊的原因是其影像学表现易和其他疾病混淆,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观察X线图片有助于明确诊断,同种异体骨移植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自1989年3月至1999年12月,我院收治经病理证实胃嗜酸性肉芽肿32例,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者,以腹痛为常见病史,术前仅有2例诊断为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率93.7%。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后27例接受随访,均健在。结论:该病诊断不易,对可疑病例进行术中快速切片检查是避免本病误诊的重要因素,手术治疗是最好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张英军  侯如蓉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32-133,135
目的分析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20例患者中男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39岁;临床上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结节性肿块,以腮腺区最为多见(41.4%)。所有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均增高。病理学上表现为淋巴组织增生并形成淋巴滤泡,生发中心极性存在,血管周围及滤泡问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行单纯手术治疗的3例患者中有2例复发。结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和病理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单纯手术容易复发,手术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骨嗜酸性肉芽肿是局限于骨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组织(Langerhans细胞)增生的良性疾病,占组织细胞增生症X的60%,以骨质破坏,组织细胞增生和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为其主要特点。本病临床中较少见,X线检查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本文通过6例手术、病理、X线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对其X线特点及误诊进行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均系我院1993~1997年住院患者,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13岁,平均年龄8-5岁,其中10岁以下5例。临床表现均有…  相似文献   

20.
木村病1例     
木村病(Kimura'sdisease ,KD)又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 ,是一种病因不明 、少见的慢性炎性疾病[1] ,以淋巴结 、软组织和唾液腺损害为主 ,头颈部是最易受累的部位[2] ,患者常因多发的 、无痛性的肿块来医院就诊 . 某科近期收治了 1 例 KD 患者 ,现将病例资料结合有关文献讨论如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