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对心电图(ECG)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用体表心电图12导联测65例AMI患者溶栓前,溶栓后3h的QTcd,并对出现与未出现心律失常者的QTcd进行比较。选取30例正常人做对照组,取其QTcd作为参考值,结果:AMI组溶栓前与对照组QTcd差异显著(P<0.01),溶栓后再通组QTcd时限缩短,而未通组无明显变化,两者的QTcd比较差异显著(P<0.01),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AMI患者,其QTcd长于无恶性心律失常出现者(P<0.01)。结论:成功的溶栓治疗可使QTcd缩短,亦可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对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QTd测定。从患者中选取57例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或卡维地洛),并与常规治疗组26例对照。结果 高血压患者的QTd高于健康组,伴左室肥厚者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者;运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缩短。结论 高血压患者QTd增加,且与左心室肥厚的程度及心肌重量指数正相关,β受体阻滞荆剂可明显缩短,可减少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3.
QT间期和QT间期离散度刘仁光,袁荣玺(附属第一医院)1QT间期和测量分析中的有关问题1.1QT间期(QTinterval)是指心电图中从QRS波群起点至T波止点的时间,包括心室的除极和复极过程。在心室除极正常时,QT间期已成为反应心室复极时间的常规...  相似文献   

4.
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塞QT间期离散度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金波  潘超雄  孙杰 《海南医学》2005,16(4):7-7,50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塞不同梗塞部位QT离散度变化的意义。方法 对126例不同部位急性心肌 梗塞(AMI)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QTd)进行分析,并对其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前壁梗塞 组患者的QTd明显大于下后壁梗塞患者(P<0.05),且随着梗塞面积不同各亚组间的QTd值也不同(P<0.05);有 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及猝死者的QTd明显大于无VT、Vf及猝死者(P(0.01)。提示:QTd有助于评估急 性心肌梗塞的病情,反映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表明,β阻滞剂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心性猝死率[1]。作者观察了AMIβ阻滞剂干预后QT离散度(QTα)的变化,试从心肌电生理角度探讨β阻滞剂降低猝死率的机制。1资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选择发病24h内失去溶栓机会的A...  相似文献   

6.
对比分析4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周内(急性期)与3个月(恢复期,19例)及1a后(陈旧期,15例)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变化及其差异.结果:急性期、恢复期及陈旧期,经心率校正的QTd(QTcd)分别为:0.0507±0.0185,0.0399±0.0212,0.0337±0.0193(P<0.05).前壁梗塞(包括前间壁,广泛前壁,n=25)与下壁梗塞(包括后壁,n=24)相比,QTcd分别为0.0560±0.0227和0.0450±0.0107;(P<0.01).而未经心率校正的测算值差异无显著性.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明显增大,恢复期至陈旧期逐渐恢复,急性期前壁梗塞增大较下壁显著.这种变化是否掺杂除心率外的其他非梗塞因素的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在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存在差异 ,其差异程度用QT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表示 ,QTd反映了心室肌复极的不同步性和不稳定性的程度〔1、2〕。本文通过对因急性心肌梗死而猝死的 7例病人 ,与 2 4例非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以及 2 3例健康者心电图QTd的比较 ,对急性心肌梗死QTd与猝死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3年~ 1998年间临床和心电图资料完整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 31例 ,其中男 2 7例 ,女 4例 ;年龄 35~ 76岁 ,平均 6 1.5岁。梗死部位 :前壁 2 8例 ,下壁 3例。 31例均无…  相似文献   

8.
9.
通过测量6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间期离散度并与心绞痛患者和正常健康人对照,结果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性颤动)、心源性休克或心脏摔死者QTcd:(91.6±24.6)ms,心梗合并心衰者其QTcd:心功能Ⅰ~Ⅱ故者为(80.2±15.8)ms,Ⅲ~Ⅳ级者为(84.7±22.3)ms,无并发症心梗者为(59.6±11.2)ms。有并发症心梗与无并发症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急性心梗患者,无论有无并发症,均较心绞痛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健康人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离散度是增加的,QTCd的变化可作为反应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心脏事件: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额、心脏猝死、心源性休克等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QT离散度(QTcd)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1-3].而冠心病患者QTcd明显增大[4],我们通过应用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对冠心病患者QTcd的改变,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死亡原因多数为原发性心室颤动,而QT间期离散度(QTd)与AMI早期原发性心室颤动呈正相关。我们应用大剂量VitC、VitE治疗AMI,观察该药对AMI病人QTd的影响,旨在探索该药对预防AMI发生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血管血运重建后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管血运重建后对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65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球囊成形(PTCA)及冠状动脉搭桥(CABG)手术前后的24小时内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QTc、QTd及QTcd四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PTCA及CABG后QT和QTc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而QTd和QTcd则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血管重建术后能显著减少冠心病患者的QTd,可能反映了部分顿抑或冬眠心肌的“复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14.
QT离散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评价心脏复极同步程度的新指标。 1 985年 ,Campbell等对急性心肌梗死存活者心电图进行分析发现在同一份心电图中 ,不同导联QT间期存在差异[1]。 1 990年 ,Day等首次提出QT离散度的概念及其重要价值[2 ]。由于该方法无创伤 ,简便易行 ,可重复性好 ,易推广 ,引起人们广泛重视。因此 ,对QT离散度的研究日趋活跃 ,它的应用已涉及到冠心病、QT延长综合征、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病和心律失常等心脏病领域 ,现就此现状对近1 0年来QT离散度的临床应用及意义作一综述。1 定义及测算1 .1 定义 QT离散度 (QT…  相似文献   

15.
16.
测定9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QT间期离期度(QTd)和JT间散离散度(JTd),并以6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显示:AMI组QTd、JTd较对照组显著增大(均P<0.001),住院期间死亡组(12例)QTd、JTd较存活组(78例)明显增大(均P<0.05),存活组入院时QTd、JTd较出院时延长(均P<0.01),提示以QTd、JTd增大评价AMI患者的近期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QT间期离散度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均可发生心律失常,一旦出现恶性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得法,很易导致患猝死。因此,全世界各国的心脏病学都在致力于研究恶性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并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办法,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已成为心律失常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早在30a前就有许多实验研究显示室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的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表现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435例健康职工用12导联同步方法描记体表心电图,用美国DMSoftware公司合作产品有线式心电综合分析系统自动分析、测量最大QT间期(QTmax)、最小QT间期(QTmin),按Bazett公式校正心率后得最大校正QT间期(QTcmax)、最小校正QT间期(QTcmin),自动计算QTd=QTmax-QTmin,QTcd=QTcmax-QTcmin,对照分析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年龄、性别对QTd、QTcd的影响。结果QTd、QTcd均数分别为(47±11)ms、(52±12)ms。女性组QTmax、QTmin、QTcmax、QTcmin、QTd、QTcd均长于男性组,但仅QTc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Td、QTc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组QTmax、QTmin、QTcmax、QTcmin。均长于低龄组,QTmax、QTmin、QTc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龄组QTd、QTcd短于低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测得435例健康成人QTd、QTcd均数分别为(47±11)ms、(52±12)ms,QTd、QTcd与性别、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与QT间期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 ,且为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的研究表明 ,体表心电图 (ECG) QT间期离散度 (Q T dispersion,QTd)的增加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速、室颤的发生有很高的预测价值 [1 ] 。本文对 5 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和常规心电图的 QTd测定分析 ,探讨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与 QTd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1 997年 2月至 1 999年 2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 5 0例 ,男 31例 ,女 1 9例 ,平均年龄 (5 6 .2± 1 1 .0 )岁 ,符合 1 979年 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 1 4例 ,不稳定型心绞…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