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病例资料 陈某,女性,21岁,于2012年4月2日初诊.患者以呃逆不止2d余为主诉.2d前因餐后不明原因开始出现呃逆,断断续续,起卧不安,久呃头痛,饮冷水不能止.无腹痛,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细.诊断:呃逆,胃气上逆证.治疗方法:令患者俯卧位,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选取双侧膈俞穴,常规消毒后,用注射针抽取2 mL清水,斜刺0.5寸,每穴各注射1 mL.注射后,患者呃逆频率明显降低,稍坐片刻后症状基本缓解,偶听1、2声.嘱其掐住自身的内关穴,以巩固病情,后愈.  相似文献   

2.
胃俞膈俞乃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腧穴。胃俞取穴于第十二胸椎与第一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处,是胃的俞穴,主要治疗胃痛、腹痛、胸肋痛、腹泻、呕吐、消化不良等病。膈俞取穴于第七与第八胸椎棘突间旁开1.5寸处,是八会穴中的血会,主要治疗胃痛、腹痛、腹胀、胸肋痛、呕吐、呃逆等病。根据两穴同一条经络,而且功能相似的共同点,笔者在临床上以胃俞膈俞穴位为主的背穴上施行推拿手法治疗胸腹疾病多例,均收到明显效果,此法操作简单,收效快,特介绍如下: 一、刘××,男,26岁,工人,1984年7月15日就诊。自诉:因吃下生冷食物引起腹部痛,反复发作一个星期。服用胃舒平等  相似文献   

3.
归经 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 定位 第七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取法 坐位稍前倾,上肢自然下垂,约与肩胛下角相平,后正中线旁开1.5寸  相似文献   

4.
慢性咽炎,病虽不甚剧,却经年难愈。本人用按摩疗法治疗此病,经多年临床实践证明,疗效颇佳,特介绍如下。一、按摩部位、手法及注意事项颈部:沿喉结旁开一寸、二寸处,取纵向平行线。项部:自第一颈椎棘突至第七颈椎棘突旁开一寸、二寸、三寸处,取纵向平行线。施治前,先以食指、中指、无名指沿以上纵向平行线轻轻揉按,可触及一处或数处结节状、条索状、沙粒状或形态不甚明显但和周围组织感觉不同的敏感点。用手指点按,有酸、麻、痛、胀之感。反应强烈者,往往自觉难以忍受。  相似文献   

5.
呃逆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我们曾以耳针配合体针治疗10例,效果甚为满意,特整理报道,供参考。一、治疗方法取穴:耳穴取神门,膈(单侧、双侧均可,亦可一侧取神门,另侧取膈)。体穴取天突、内关(双)。手法:耳穴取一寸毫针浅刺,用泻法持续捻转或括针柄半分钟左右。体穴天突用1寸毫针向下斜刺0.5寸,用括针柄法2~3分钟;内关穴用毫针刺入1.2寸,轻捻转加括针柄法3~5分钟。综合留针30分钟至1小时出针(在留针中再行针一次),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甲氧氯普胺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膈肌痉挛(呃逆)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2例住院患者按病历号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6例甲氧氯普胺,10mg/次,1次/d,肌注。治疗组56例针刺联合甲氧氯普胺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1)针刺:三阴交、膻中、足三里、太冲、内关等;取仰卧位,不锈钢毫针(1~1.5寸0.3mm直径)迅速进针,手法轻稳,提插捻转得气后选择时机补泻,留针20min,每10min行针10~15s,共2次;(2)穴位注射:针刺5min后,双侧足三里皮下2cm各注射甲氧氯普胺1mL(5mL注射器),得气无反抽出血,迅速拔针。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呃逆频率、呃逆持续时间、起效时间、维持时间、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7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64%;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1.4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指呃逆频率、呃逆持续时间、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甲氧氯普胺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膈肌痉挛(呃逆),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应用氯丙嗪复合麻黄素膈俞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所取得的良好疗效。方法:双侧膈俞穴,坐位或侧卧位,常规穿刺点消毒;氯丙嗪50mg和麻黄素15~3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4mL,垂直缓慢进针约3~3.5cm,回抽无血,双侧各注2mL。结果:单次治疗治愈率高,全部患者均治愈。结论: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深刺天鼎治疗呃逆1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自 1991年以来采用深刺天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11例 ,皆为男性 ;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74岁 ;症状持续最短15小时 ,最长 5天。均经多种治疗方法治疗而不缓解。针刺方法 :患者取端坐位 ,先寻找扶突穴 (喉结旁开 3寸 ,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之间 ) ,扶突穴直下 1寸即天鼎穴。直刺 1 5~ 2 5寸 ,中等量刺激 ,有向胸膈部放射性传导为佳 ,留针 10分钟。治疗效果 :11例中 ,针刺单侧天鼎穴呃逆即停止 6例 ;症状减轻 4例 ,后经左右双侧交替针刺 1~ 3次后痊愈 ;无效体会 :中医认为呃逆乃胃气上逆所致 ,属足阳明胃经病症 ,天鼎穴属手阳明大…  相似文献   

9.
膈俞穴 :与膈相应 ,故名 ,足太阳膀胱经  体表定位 :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功能 :和营血 ,宽胸膈 ,调脾胃 ,降冲逆。  主治 :贫血 ,慢性出血性疾病 ,膈肌痉挛 ,神经性呕吐等。  肝硬化、腹水、门静脉高压症 ,慢性出血引起膈肌痉挛 ,出现不断地打呃 ,打呃又将进一步加深病情恶化 ,多为重症征兆 ,艾灸膈俞穴可呃止使疾病起到立起沉疴的作用。  病例 :我院住院病人 ,男 ,39岁 ,1999年 8月 4日住院 ,肝硬化、门脉高压 ,多次出血 ,住院施行门体分流术 ,在术前准备 ,采取保肝治疗改善肝功能 ,提高血色素。输血中过敏引起呃逆 ,病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膈俞组、眼针组和眼针膈俞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收集顽固性呃逆患者6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平均分3组,每组20例患者。膈俞组体针针刺膈俞穴;眼针组眼针针刺双侧3、4、5、7区;眼针膈俞组针刺体针膈俞穴和双侧眼针3、4、5、7区。每位患者治疗至少7 d,随访2周,分别统计3组患者的疗效并加以对比。结果眼针膈俞组的总好转率高于眼针组、膈俞组,眼针膈俞组的总好转率分别与眼针组和膈俞组对比,疗效均有提高,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单独使用眼针疗法或者单独使用膈俞穴疗法,眼针疗法配合膈俞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1.
针刺颈四穴治疗颈椎病6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际生 《河北中医》2002,24(4):301-301
1996~2001年,笔者运用针刺颈四穴(双侧风池穴、第6颈椎棘突下旁开1寸处)治疗颈椎病6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 ,喉间呃呃连声 ,令人不能自主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古称“哕” ,俗称打呃 ,现代医学称为“膈肌痉挛”。呃逆常偶然发作 ,大多轻微 ,不治自愈。若持续不断 ,则需治疗。笔者采用以下方法治疗呃逆多例 ,获效显著 ,特介绍如下 :1 穴位封闭取穴 :内关、足三里。治疗方法 :取两侧内关、足三里 ,用 5ml针管抽取阿托品 2ml,进针 1寸 ,轻微行针 ,当病人有酸麻感时 ,快速注射阿托品各 0 5ml,取针以干棉球压之。注 :内关 ,足三里可交替使用 ,每日 1次 (双侧 ) ,7天为 1疗程。2 耳穴压豆法取穴 :膈区 (敏感点或压痛明显点 ) ,胃…  相似文献   

13.
针刺为主治疗颈椎病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93年以来采用针刺为主配合水针手法治疗颈椎病60例,收到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60例病例中,男20例,女40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7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1个月。其中神经根型45例,椎基底动脉型10例,混和型5例。2 治疗方法2.1 取穴:颈后上、中、下三穴,风池穴(以上穴位均取双侧)。随证配穴:肩部疼痛,配天宗、肩井;前臂疼痛,手指麻木配曲池、合谷穴。操作方法:(颈后上穴,第5颈椎棘突旁开1.5寸;颈后中穴,第6颈椎棘突旁开2寸;颈后下穴,第7颈椎棘突旁开2寸)患者取俯伏坐位,常规皮肤酒精消毒,取1.5~2寸毫针直刺或…  相似文献   

14.
笔者用推拿导引法治疗呃逆20例,疗效较为满意,报导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20例,均系男性。一次治愈者12例,二次治愈者3例,三次治愈者2例,六次治愈者1例,好转1例,无效1例。二选穴与操作止呢穴:位于眼眶壁内、上侧前缘。膈俞穴: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膈(耳穴)位于耳轮脚上。患者平卧,放松全身各关节、肌肉、紧吸慢呼,意念导引暖气流自口过腹,至双足心出。医者侧立床旁,左手固定患者头部,  相似文献   

15.
呃逆针治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临床用下列三法治疗呃逆效甚佳,介绍如下:1.深刺翳风法例:吴××,女,47岁.一星期前发生呃逆,曾针刺中脘、足三里、内关、膻中等穴无好转.现每3~5分钟即发作一次.治疗给予深刺翳风.因咽喉舌根部麻胀等针感反应强烈,故针后立即起针.呃逆停止,一月后患者告之未再复发.按:深刺翳风能疏调三焦气机以治呃逆.针时一般单取一侧即可,针尖朝向咽喉部,深刺约两寸五分左右,常能产生咽喉舌根部麻胀感,一般留针20分钟左右,如针感强烈则不留针.2.点按攒竹法例:何×,男,22岁.一天前吃饭时因呛咳而出现呃逆不止,频频发作,无法进食.肌注胃复安10mg无效.治疗:令患者仰卧,双手点按其双侧攒竹穴约5秒钟,呃逆停止,未再发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膈神经阻滞加穴位封闭对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顽固性呃逆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采用0.2%bupicaine8~10ml行膈神经阻滞,加氟芬合剂1单元(Innovar)稀释后双侧内关、足三里穴每穴封闭注药注入1~1.5ml。对照组23例针灸双侧内关、足三里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56.52%(P<0.05)。提示:膈神经阻滞经穴封闭治疗性呃逆既阻断了呃逆的反射弧,又对穴位进行刺激,使药物作用和针刺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确切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瓜蒌仁治疗顽固性呃逆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呃逆多由于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受到刺激后引起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暂响亮的特别声音。频繁的呃逆常干扰患者正常呼吸、进食,严重者呃声频作,无间隙,昼夜不停,使患者心情烦躁、失眠、疲劳、精神萎靡。笔者近年来用瓜蒌仁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12例,均为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住院部及门诊患者。女5例,男7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69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半年;脑卒中后呃逆5例,肿瘤化疗期间呃逆2例,不明原因呃逆5例。症状均为持续呃逆。  相似文献   

18.
<正> 痛经临床上一般将其分为气滞、寒凝、瘀热、气血虚4型。笔者用针刺次髎穴方法治疗上述4种痛经34例,均获得好的疗效,特别对寒凝型痛经收效迅速。现小结于下。一、治疗方法取穴:次髎(双侧)。双侧髋骨嵴连线中点为第4腰椎棘突下。过第5腰椎,继续向下按骶正中嵴,扪到第2骶棘突下,旁开0.5寸进针;根据病人胖瘦具体掌握以进入第2骶骨孔内为准。患者俯卧于床上,依上法细心取准穴位后,用30号毫针刺入,深度为2~3寸。当病人小腹内有沉胀或酸麻感时,用小幅度泻法捻转毫针,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作者采用截根疗法为主治疗颈淋巴结结核50余例,收到较好的疗效。现将随访的32例报告如下: 一、病例分析:32例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10岁以下6例,10~30岁18例,30岁以上8例。病程以在1年以内者为多,共24例。临床分型属肿节型24例,软化型1例,溃疡型3例,混合型4例。二、治疗方法:选患者第七胸椎下旁开1.5寸的膈俞穴或第九胸椎下旁开1.5寸的肝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本组45例,男32例,女13例;年龄30~75岁;病程2天~2个月;经其它疗法治疗者19例,未经治疗者26例。2 治疗方法  取穴:巨厥、中脘、内关、太冲、膻中、缺盆、膈俞。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用毫针直刺巨厥、中脘0.5~1寸,得气后,快速捻转各1分钟,使患者上腹部有胀感,温热感;膻中平刺0.5寸,得气后,捻转1分钟;内关,太冲直刺0.5寸,采用平补平泻法。每天1次,每次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待针刺结束后,用双手拇指指腹点按双侧缺盆,约1分钟,再点揉双侧膈俞约2分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