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部手术9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肩部特殊的神经支配,很难用臂丛或颈丛完全阻滞,而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我们自1997年以来,对96例肩部手术患者采用肌间沟高位神经阻滞麻醉。男71例,女25例。年龄16~62岁。ASAⅠ~Ⅱ级。手术类型为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肩关节外伤关节修复成形术,肱骨外科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患者进入手术室去枕平卧,头偏向键侧,摸清肌间沟,在其最顶端向内、向下、向后进针,寻找异感,只要异感出现在肩部及上臂,注入2%利多卡因10ml+0.75%布比卡因10mg,压迫注射点尾侧,以使药液向头端扩散。手术时…  相似文献   

2.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行肩部手术20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志会  张威强 《河北医药》2003,25(4):254-254
20 0 0年至 2 0 0 2年我们采用肌间沟一点法行臂丛神经和颈丛神经阻滞的方法用于肩部手术 2 0例 ,获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1 临床资料2 0例 ,男 14例 ,女 6例 ;年龄 15~ 5 5岁。手术种类全部为肩部手术 ,其中肩关节手术 4例 ,肱骨头及肱骨外髁颈骨折 16例。手术时间 1~ 6h。2 麻醉方法与结果体位 :仰卧位 ,头稍偏向对侧 ,手臂贴体旁 ,显露患侧颈部。定位 :先确定肌间沟的位置 ,令病人抬头 ,显露胸锁乳突肌锁骨头 ,在锁骨头后缘可摸到前斜角肌 ,在前斜角肌外缘可摸到中斜角肌 ,两肌间的凹陷即为前中斜角肌的肌间沟。第二步确定穿刺点 :于…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肌间沟径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施行上肢手术156例经验。方法分析2002年6月~2004年12月采用肌间沟径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施行锁骨部、肩部、上臂、前臂及手部手术。结果本组麻醉完全112例,尺侧皮神经和尺神经手支或单纯尺神经手支麻醉不全者28例,正中神经阻滞不全者9例.桡神经不全者7例。结论经肌间沟径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麻醉持续时间长,且可反复穿刺,并发症少而短暂,操作易于掌握,敌对上肢及肩部手术,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崔靖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0):143-144
<正>上肢手术目前我国仍多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臂丛神经干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适用于手、  相似文献   

5.
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及肩关节手术或肩关节复位最为简便的麻醉方法,作者对高位肌沟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阻滞效果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联合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5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L组(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联合臂丛阻滞麻醉)和B组(单纯臂丛阻滞麻醉)各75例。两组患者局部麻醉后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注入罗哌卡因,L组在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B组给予面罩吸氧,必要时给予咪唑安定和芬太尼辅助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变化、L组随访术中知晓情况,B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估术中疼痛程度,随访两组患者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L组患者围术期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明显小于B组,术中知晓发生率、术中疼痛程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通气联合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既能保证充分镇痛、镇静的麻醉效果,又能维持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平稳,避免术中知晓,对于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行上肢手术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与研究颈丛加臂丛肌间沟麻醉用于肩区手术的治疗。方法从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肩锁关节脱位、肩关节病灶清除和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80例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25例;研究组患者行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8%,研究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加颈丛麻醉用于肩区周围手术的效果明显优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镇痛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正>小儿上肢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时间大约2h;患儿年龄小,解剖、生理、药理特点与成人不同,这样在实施麻醉与成人有区  相似文献   

9.
王冰 《淮海医药》1999,17(3):23-24
自第7颈椎至第4胸椎间进行硬膜外阻滞称“上胸部硬膜外阻滞”.又称“高位硬膜外麻醉”。为探讨高位硬膜外麻醉用于乳癌根治术的可行性以及布匹卡固适宜浓度和剂量.我院自1986--1998年将高位硬膜外麻醉应用于乳癌根治手术218例,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肌间沟臂丛阻滞+颈丛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在肱骨上段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肌间沟臂丛阻滞+颈丛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对32例拟行肱骨上段手术的患者实施阻滞麻醉,观察镇痛及阻滞效果,起效时间及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血管刺伤和血肿、高位全脊麻、喉返神经阻滞、颈交感神经节阻滞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阻滞起效时间(8.0±3.5)min,神经阻滞效果评级达Ⅰ级的29例,占90.6%,Ⅱ级2例,占6.3%,Ⅲ级1例,占3.1%,Ⅳ级0例,有2例误穿血管,但无血肿,无一例出现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高位全脊麻,喉返神经阻滞,颈交感神经节阻滞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2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5月我院采用肌间沟加尺神经阻滞用于前臂以下手术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9例 ,男 12例 ,女 7例 ;年龄 16~ 6 8岁 ,平均 4 2 5岁。其中全手烧伤切痂植皮术 3例 ,手部外伤及手指骨内固定术 7例 ,腕部桡动脉及神经肌腱吻合术 5例 ,前臂下 1/ 3截肢术 2例 ,手掌部瘢痕挛缩带血管皮瓣转移术 2例。1 2 麻醉方法 采用中斜角肌前缘入路 ,从环状软骨向后侧水平线与肌间沟支点处进针 ,沿中斜角肌前缘入路向骶尾方向倾斜后缓慢进针。病人有触电异感并放射至肩部手指 ,回吸无血液后 ,注…  相似文献   

12.
张利鹏  荣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F003-F003
我们于2000年6月至今 ,对20例锁骨手术中在颈丛阻滞的基础上复合肌间沟臂丛阻滞 ,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20例锁骨骨折患者 ,急诊开放性骨折12例 ,切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男17例 ,女3例 ,ASAⅠ~Ⅱ级。1 2麻醉方法与用药 :患者均不用术前药 ,人室后取仰卧位 ,头偏向健侧 ,于胸锁乳突肌及颈外静脉交叉点附近摸到第四颈椎横突 ,在横突面上注射局麻药3~5ml。然后拨针至颈阔肌与皮下之间注药10ml,观察5~10分钟 ,无异常情况后再于前、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注药10~15ml。局麻药配制为1 :1液 ,即2 %利多卡因10ml加0 5 %布…  相似文献   

13.
杨建平  张亮  吕治全 《重庆医药》2009,38(14):1807-1808
目的观察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肩部和上肢手术应用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32例ASAⅠ~Ⅱ级、年龄2~6岁的肩部和上肢手术患儿,先基础麻醉后,施行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中持续鼻导管给氧,监测RR、ECG、HR、BP、SpO2。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麻醉,麻醉效果优良率91%,无并发症。结论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小儿肩部和上肢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郑靖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568-3568
锁骨骨折在创伤外科中经常遇到,实行手术内固定病例也随着增多.而锁骨及其皮肤区域受颈丛及臂丛神经的双重支配,同时麻醉完善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导致了锁骨骨折麻醉是比较困难的麻醉.过去本院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多采用局部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实用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方法:44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实验组,采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锁骨上3 cm处垂直向后进针1.5~3 cm,B组为传统组,即在前中斜角肌间沟底部向尾端进针1.5~3 cm,两组用药均为0.375%布比卡因20 mL。结果:A组优良率明显大于B组(P<0.01),并发症也较B组少。结论:改进后的臂丛阻滞方法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肖贵全  阳兴  房秀生 《江苏医药》2000,26(4):326-326
近年来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报道较多见 ,现将我院采用硬膜外穿刺针行肌间沟颈丛神经持续阻滞2 0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对象 :本组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 18~ 4 5岁 ;其中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14例 ,甲状腺瘤摘除术 4例 ,颈部包块切除术 1例 ,甲状腺癌根治术 1例 ;手术时间一般 3~ 5h ,最长达 7h。方法 :用 18号硬膜外穿刺针加工成带弧形 12 0~ 140度 ,消毒备用。患者术前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 ,穿刺时病人去枕平卧 ,患侧肩部垫薄枕 ,两上肢自然平放在躯干两侧 ,头转向对侧 ,消毒铺巾 ,用手指摸清肌间沟后 ,在肌间沟顶角处用 16号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手术法的临床实效。方法208例进行肩部或上肢手术的患者,在手术中对其实施肌间沟阻滞麻醉法,并对其资料进行分析回顾,分析研究各自的临床麻醉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08例患者均完成手术麻醉,其中有术后并发症的患者共3例,术后并发症率为1.44%。结论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并发症率低,简单易行,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07年2月至2013年12月间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60例,回顾性分析这3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手术麻醉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60例患者中麻醉效果较差,而改用其他麻醉方式的患者有13例,占3.61%;有3例出现了并发症,占0.83%,其中1例为穿刺部位血肿,2例出现喉返神经阻滞。经验主治医师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住院医师组和一般主治医师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主治医师组和住院医师组的麻醉效果的优良率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较好,并且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张宇 《中国医药科学》2011,(14):106+114
目的探讨高位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在肩锁关节损伤钩钢板内固定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45例住院择期行钩钢板内固定术的肩锁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对患者行单纯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25例,对患者行高位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通过VAS评分,A组切皮、缝皮的评分明显高于内剥离骨膜、复位固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各项观察指标中评分均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皮、缝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位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锁关节损伤钩钢板内固定术麻醉,阻滞效果完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观察相同容量局麻药单点法高位肌间沟与双点法颈丛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行锁骨相关手术的患者中选取符合条件的病例57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28例,神经刺激器引导下于高位肌间沟神经单点注射0.45%的甲磺酸罗哌卡因25 ml.对照组29例,神经刺激器引导下于臂丛注射0.45%的甲磺酸罗哌卡因20 ml,并于颈丛注射0.45%的甲磺酸罗哌卡因5 ml.记录锁骨手术涉及的主要部位、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变化、穿刺操作时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完成穿刺操作所需时间、切皮与骨膜上操作时的VAS评分、麻醉效果评定、辅助用药情况、手术总时间以及围术期的不良反应.结果 穿刺操作时试验组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穿刺操作所需的时间试验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对照组出现5例不良反应(2例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症即Horner's综合征、2例出现喉返神经阻滞、1例出现膈神经阻滞);试验组出现3例不良反应(均为膈神经阻滞).结论 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单点法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完善,并发症少,是锁骨部位手术的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