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医肿瘤辨证抗癌与科学抗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肿瘤在病因方面与体虚、情志、外邪、饮食等因素相关,在临床可正虚、痰凝、血瘀等表象,在治疗方面常采用扶正培本、活血化瘀、化痰软坚、清热解毒、以毒攻毒等法.当代中医发展了配合手术、放化疗的中医治则,并结合肿瘤研究进展发展了瘤毒/癌毒的中医肿瘤病机,在此基础上抗癌成为治疗肿瘤的根本大法;结合中药药理研究进展,文章提出了辨证抗癌的概念,指出抗癌中药应当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同时,在用中医理论思维辨证遣方用药时,亦当首先考虑使用具有抗癌功效的中药,即在中医理论、现代药理的双重标准下合理选用抗癌中药,在l临床中逐步摸索抗癌中药作用和配伍规律.随着研究的进展,将有可能对大部分中药抗癌的作用及机制、抗癌作用谱、、配伍规律以及毒副作用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同时随着中医理论研究的深化,中药治癌当根据中药药理研究以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有机组合,此所谓科学抗癌.文章还总结了具有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作用的抗癌中药,以及具有雌、雄激素样作用的抗癌中药,指出这些中药在相关肿瘤中当慎用.  相似文献   

2.
四逆散不同配伍对柴胡皂苷b1,h提取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配伍是中药复方的核心,复方通过配伍针对病或证的主要病理环节产生治疗作用。通过多途径的拆方,研究中药复方配伍对有效部位、有效组分量的相关性,对全面阐释中药复方对疾病的多靶点治疗作用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药配伍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精华之一,合理配伍是保障中药临床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配伍后减毒增效机制的研究是诠释中药配伍合理性的关键内容。中药配伍机制研究正处于从体外到体内、成分到靶标、单一技术到多学科融合研究技术的转变历程,因此提出以“体外成分、体内过程、直接靶标”研究为基础,“中药配伍药理机制研究”为目的,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探索中药配伍后作用机制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4.
基因芯片是一种生物芯片,在中药复方、中药鉴定、新药开发、中药药理研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中药复方配伍规律,中药复方抗癌机制,中药复方抗衰老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基因芯片为中药复方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有利于中医药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四逆散不同配伍对柴胡皂苷b1,h提取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姜华  石任兵  刘斌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5):1912-1914
配伍是中药复方的核心,复方通过配伍针对病或证的主要病理环节产生治疗作用。通过多途径的拆方,研究中药复方配伍对有效部位、有效组分量的相关性,对全面阐释中药复方对疾病的多靶点治疗作用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四逆散由柴胡、枳实、白芍、甘草各等份组成,为《伤寒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安神药的配伍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以中药性能理论为基础,将具有不同安神作用的中药归纳总结,通过查阅本草文献、杂志来获取相关资料,从而分析各类安神中药的配伍作用及应用。结果:根据归纳将具有安神作用的中药分为7类:清心安神药、镇肝安神药、养血安神药、解郁安神药、化痰安神药、化瘀安神药、补气安神药。并对其配伍作用及应用、药理研究做了详细论述。结论:各类安神药临床配伍应用疗效显著,并为安神药的配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组分配伍遵循方剂的配伍理论与原则,以临床有效的名优中药二次开发为切入点,在方剂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基本明确的基础上,以组效关系为基础,优化设计,针对临床适应病证,筛选有效的中药处方。文章主要探讨中药组分配伍与方剂配伍的特性及相关性。通过对中药组分配伍研究模式的分析,阐述方剂配伍与组分配伍的衔接,并着重分析两种配伍方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中药药对配伍机制的现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佳  高晓霞  田俊生  秦雪梅  杜冠华  周玉枝 《中草药》2017,48(21):4367-4374
药对作为中药配伍的基本形式,是沟通单味药与复方的重要桥梁,研究药对的配伍机制对揭示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许多研究者从药对配伍前后的化学成分、药动学及药理作用差异着手对药对配伍机制展开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归纳总结药对配伍机制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展望,以期为药对及复方配伍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以药对为基础的中药新药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药复方拆方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复方是中医药防治疾病的重要形式[1],拆方研究是中药复方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是指把处方中的中药逐步减去一味中药或几味中药以观察疗效的变化,甚或寻找有效成分[2].进行中药复方拆方研究,有助于阐明中药复方的配伍组成原理及作用机制,可以为提高中药质量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仅就近年来对中药复方的拆方研究思路和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方法及研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剂配伍方法有多种,但七情配伍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形式,君臣佐使是方剂配伍的主要规则。方剂配伍研究,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效成分研究和药理研究相结合;通过拆方研究,确定方中主要药物或活性物质、从复方中寻找有效成分的最佳组合而从整体经过还原研究回归整体。因此,21世纪中药方剂配伍应具有时代的特点,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有效成(组)分配伍应成为当前中药配伍的新模式。中药有效组分或成分配伍是在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理法方药一致的基础上,以中医学理论、系统科学思想和传统中药配伍理论为指导,去除方剂和饮片中无关物质,以组分或成分为表达形式,针对有限适应症,通过多组分、多靶点、以整合调节为基本作用方式、并且能辨病及辨证应用的新中药模式。实现中药有效成(组)分配伍基本方法有:单味药标准组分配伍、不同药物的有效组分配伍、针对病理环节的组分配伍、对病方与对证方的配伍。其主要特点是成分清楚、作用目标明确、质量稳定可控、毒副作用小,与传统中成药具有相似的整体功能。这一中药配伍模式的推广运用, 可为中医对病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开辟新途径。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herbs and widely used drugs and summarize the associated experimental methods.METHODS: Definite herb-drug interactions were obtained by searching Pub Med, other large overseas databases and summarizing new researches from China. We summarize some methods to asses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erbs and drugs involving microsomal, cell culture and animal experiments, and clinical trials, classifying this method as single ingredient herbs, crude herb extracts, andherbal formulae.RESULTS: Many herbs interact with drugs through a complex cytochrome P450 and/or P-glycoprotein mechanism. Herb-induced enzyme inhibition and/or induction may result in enhanced and / or decreased plasma, tissue, urine and bile drug concentrations, leading to a change in a drug's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and resulting in the improper treatment of patients and potentially severe side effects. Use of an appropriate method for comprehensively assessing herb-drug interactions can minimize clinical risks. Different methods were used by researchers to assess the pharmacological changes of drugs in vivo and in vitro and the mechanisms of the interactions from microsomal, cell culture and animal experiments, and clinical trials are discussed in this review.CONCLUSION: Co-medication with herbs can result in changes i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many drugs.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assessment of single-ingredient herbs, crude herb extracts, and herbal formulae. When choosing a research method to investigate herb-drug interactions, the properties of the drugs and herbs should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2.
以探求现代临床中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组方用药规律为目的,检索近30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国内中文数据库中中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相关临床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药物频次及关联规则分析,提取高频药物及高关联度的药物组合。结果显示纳入的65首方剂中共涉及119种药物,提取常用药物有25种,常用核心药物组合33个(支持度15%,置信度0.9)。揭示核心药物为苦杏仁、甘草、金银花、连翘、石膏,以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为主要治法,通过抗病毒与调节免疫治疗病毒性肺炎。  相似文献   

13.
该文收集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中医药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文献,并对文献报道的方剂进行筛选、规范后,建立相应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其中的用药规律。筛选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方剂共126首,中药212种,分析得到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常用药物、用药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6个,多发性大动脉炎治疗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温阳通络为主,并形成候选新方4个。在此基础上,利用挖掘的用药规律,结合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病情特点,列举了2个临床实例,病例一表明了该研究用药模式的药物组合符合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基础核心用药模式,是切合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核心病机的,病例二辨证时体现了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新方的药物组合特点,通过这2个临床案例的实践分析,进一步表明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该研究对多发性大动脉炎中医临床治疗和中药新药研发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喉痹内服方剂的规律。方法:记录《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喉痹内服方剂,应用EXCEL 2010建立喉痹内服方剂数据库并进行频数分析,根据频数分析归纳核心药物,分别运用统计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2的系统聚类进行聚类分析,以IBM SPSS Modeler 18.0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作出关联网络图。结果:关于治疗喉痹的内服方剂,共收集到533首方剂涉及381味中药,根据频数分析结果归纳出甘草、桔梗、玄参、升麻等45味核心药物,总结了6个核心药物聚类组合,得出29条药对关联规则。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喉痹内服方涉及药物广泛,药物相对集中,以清热、解表、补虚、化痰四类药物最为常用,同时发现药物配伍存在比较固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抗老年性痴呆方剂核心药物组合的筛选研究。方法:提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对老年性痴呆具有治疗作用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算法,分析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则、显性及隐性药对、分析方与症的相关性及发现新方。结果:通过对102首抗老年性痴呆方剂所含药物的频次统计分析,得出抗老年性痴呆的常用药30个,其中人参、远志、茯苓、石菖蒲位居前4位;通过对其102首方剂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20个,其中人参与远志、远志与石菖蒲、人参与石菖蒲为常用药对的前3位;通过方症相关性规律发现《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老年性痴呆方剂的核心药物组合与人参、远志、石菖蒲、茯苓相关性最大;通过改进的互信息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数据挖掘算法发现关联系数较高的隐性药对40个及演化新方2个。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老年性痴呆方剂的核心组合成分与开心散吻合度最高,其方剂和组成药物对记忆力减退状况具有较为明确的治疗意义,挖掘得到的新方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法分析名老中医蔡连香的妇科临床用药规律。方法选择蔡连香临床医案165例、共计337诊次的处方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中医诊疗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得出高频药物及高频药物组合,并与蔡连香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相印证。结果总结出高频药物10味,高频药物组合7组,与蔡连香认为妇科疾病病机以精血不足、肝脾肾三脏失调为主,临床治疗以益精养血、调肝健脾补肾为主要法则的学术观点一致。结论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总结蔡连香老师的妇科用药规律,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并分析王琦院士临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组方规律及用药特点,为中医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 收集并整理2016年9月—2019年6月期间王琦院士门诊收治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病例,经过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及数据规范化处理后,由3人录进“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软件并核对,采用平台大数据算法进行组方挖掘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方剂75首,涉及中药154味。统计前列腺增生症治疗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关键药物、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及新方组合。使用频次居前8位的中药依次为水蛭、王不留行、乌药、桃仁、赤芍、桂枝、茯苓、牡丹皮,可见其为桂枝茯苓丸加味。四气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寒、平、温、凉、热。五味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苦、甘、辛、咸、涩、酸。挖掘出12组药物核心组合,在此基础上演变得到6首新处方。[结论] 王琦院士在临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时紧抓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提出“肾气亏虚、瘀血阻滞”的病机理论,灵活运用“主病主方”与分期论治的思想。王琦院士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以“疏通”为治则,以散瘀血、消癥积、通水道三法并用为治法,用药以益气活血消癥、化痰软坚利水为主。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是全球第三大恶性肿瘤,与中医脾虚、湿热、毒聚等因素相关.中医在降低大肠癌化疗毒副反应,改善临床证侯,提高生存质量,以及预防复发、转移等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但治疗大肠癌的中医理论、辩证分型,以及治疗模式研究明显滞后.本文从大肠癌辨证分型研究、中医临床治疗研究、中药对大肠癌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提出了抗癌中药与化疗、靶向治疗等药物治疗存在共同生物学基础,如细胞凋亡、细胞衰老、细胞自噬等,为进一步提高中医大肠癌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与基础.  相似文献   

19.
梁力伟  丁长松  黄辛迪  梁昊  蔡雄 《中草药》2020,51(2):496-506
针对传统数据挖掘技术难以揭示海量方剂配伍复杂性的问题,借鉴复杂网络思想构建"方-药"网络并基于重叠社区分析其组方配伍规律。首先将方剂内包含的药物抽象为节点、药间关系抽象为边、药物共现频次表示为边的权重,构建"方-药"网络模型,引入"药物影响力"的概念识别网络中的重要药物节点;其次提出一种基于重叠社区的"方-药"网络划分方法进行社区发现;最后分析划分后社区中蕴含的组方配伍规律。在基于《伤寒论》112首方剂构建的模型中,药物影响力大的药物符合张仲景"寒温并用、辛甘苦同行"的用药原则,结合FCM(fuzzyC-means)算法可发现隐藏在《伤寒论》整体模型中的常用药组;在基于《伤寒论》少阴病证构建的模型中,药物影响力大的药物符合少阴病证"温经扶阳、利水渗湿"的用药特点,并得到了分类明显的药物配伍社团。"方-药"网络模型中蕴含着高质量的重叠社区结构,分析社区中蕴含的内在规律可为方剂组方配伍及用药规律的探究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6,(5):393-395
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和分析中医药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清华同方、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方剂,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小儿细菌性痢疾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分析筛选出的30个小儿细菌性痢疾处方,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药物组合出现频次、药物关联规则及其置信度,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0个、新处方5个。结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是一个有价值的中医药研究辅助工具,为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