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跟痛症是由于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跖筋膜炎、跟骨骨刺等多种原因所致跟骨跖面疼痛性疾病,是与劳损、寒冷及退化有密切关系的骨科常见病。临床多见于40岁以上中年男性肥胖者,其中大多数患者经热敷、理疗或局部封闭治疗有效,对保守治疗无效或治疗后反复发作的视为顽固性跟痛症。我院曾选择24例此类病人,采用跟骨结节前软组织松解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4例中,男16例,女8例,年龄39~65岁,平均48岁,病程最长4年,最短为9个月。本组病例均为站立或行走时跟部疼痛、足跟部跟骨结节前有明显压痛为主要…  相似文献   

2.
钻孔术结合封闭治疗23例跟痛症的体会延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中心(716000)黄广智,杜胜利,赵学忠以往我院对跟痛症病人采用药物对症结合痛点局封治疗,效果短暂。自1991年以来对23例跟痛症病人行跟骨钻孔减压结合足底外侧神经第一支封闭,其中21例...  相似文献   

3.
具有休息痛、骨内压在2.67kPa(20mmHg)以上的顽固性跟痛症称之骨内高压症,作者自93年1月~97年12月收治明确诊断跟骨内高压症35例45足,效果满意。临床资料本组35例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31~40岁4例,41~50岁19例,51~60岁9例,61岁以上3例。单侧25例,双侧10例。病程1~3年10例,4~6年18例,7年以上7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跟痛、休息痛,午后加重,经局封,服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无效。伴跟骨骨刺20例26足,其中垂直骨刺4足。治疗方法(1)西医治疗 基…  相似文献   

4.
自2002年5月以来,我们应用局部痛点封闭结合中草药熏洗治疗跟痛症88例,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58例,女30例,年龄30-72岁,平均48岁。病程2周至3年,多有急性成慢性外伤史。诊断要点:患者站立或走路时感足跟疼痛,疼痛可向前放散到足底,足底有胀裂感,足跟不敢着地;运动或行走后疼痛加重,休息减轻。查体:多见足跟部微肿,足跟负重区偏内侧有压痛,有时可触及皮下滑动性结节。X线检查早期多为阴性,晚期可见足底骨膜增厚或跟骨结节前方骨刺形成。  相似文献   

5.
跟痛症是骨科门诊的常见病,它主要是指跟骨结节周围由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引起的疼痛,跟痛症又称足跟痛,是以足跟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症候群,始见于清刘恒端《经历杂论诸痛论》中犤1犦。患者足跟不敢着地,常跛行或踮起足尖行走,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其病因较复杂,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以外治法应用最为广泛。自1998~2001年间利用空心缓冲鞋垫加曼格磁贴治疗63例跟痛症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63例患者中,男42例,女21例;年龄45~71岁,平均56岁;左侧34例,右侧29例;病程1年以…  相似文献   

6.
跟痛症系跟骨跖面多种组织慢性损伤所致,多发生于中年以后,与劳损和退行性变有密切关系。常见的原因有足跟纤维脂肪垫炎或萎缩、跖筋膜炎、跟骨骨刺、跟下滑囊炎等,临床特点为步行或站立时足跟底部疼痛,跟骨跖面内侧有局部性压痛点。多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注射或物理治疗。本研究旨在比较以前有或没有类固醇局部注射史,对镓铝砷激光治疗跟痛症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足跟痛又称跟痛症,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尤以女性为多见,其表现为站立或行走时足跟及足底部酸胀疼痛,轻者影响行走,严重时呈针剌样痛,步履困难,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多因跖筋膜创伤性炎症、跟腱周围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骨刺及脂肪垫变性引起,发病多与慢性劳损有关,西医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在临床交践中采用单味胡柚皮熏洗外敷治疗足跟痛每获佳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跟痛症的手术与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顽固性跟痛症 4 0例 4 4足 ,男 2 6例 ,女 14例 ;年龄 2 0~6 4岁 ,平均 4 1 6岁 ;患者均有长期慢性足跟部疼痛、酸痛、钝痛等 ,传统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病程 >6个月。治疗采用手术与康复治疗。①手术 :钻孔减压术 ,局部麻醉 ,在跟骨外侧足底上 2横指处作一长约 4cm直切口 ,直达骨膜 ,用φ3 5mm钻头平行钻孔 6个 ,钻头垂直进入 ,钻透对侧骨皮质 ;筋膜松解术 ,连续硬脊膜外麻醉后 ,在跟骨内侧足底上 1横指处作长约 5cm直切口 ,逐层进入 ,仔细切断跟骨跖面的跖筋膜或再在跟骨结节上端用 φ3 5mm钻头钻孔 2个 ,均填塞引流条。术后 2 4h…  相似文献   

9.
小针刀配合推拿治疗跟痛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痛症又称足跟痛 ,是以足跟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症候群 ,患者足跟不敢着地 ,常跛行或踮起足尖部行走 ,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其病因复杂 ,但一般认为跟骨骨刺和跖筋膜炎或跟骨内高压和跟骨内静脉瘀滞是主要发病原因。本病发病率较高 ,症状反复 ,缠绵难愈 ,故越来越引起广大医务工作的重视 ,近年来 ,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总结出一种综合治疗跟痛症行之有效的方法 ,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3 6例 42足跟 ,男 1 2例 ,女 2 4例 ,年龄 5 2~70岁 ,平均 65岁 ,左足 1 6侧 ,右足 2 6例 ,3 6例患者的主要病状…  相似文献   

10.
王德强  舒春华  王建波 《疼痛》1999,7(2):69-70
顽固性跟痛是疼痛临床较常见的症状之一。关于跟痛症的原因虽有多种见解,但至今尚无定论。它可能与骨刺、跟骨骨膜炎、损伤、静力因素、感染病灶、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内压增高、Marie-Strtlurnpell关节炎等有关。李之琨等认为小趾展肌神经及其跟骨细支对跟痛症的痛觉传递应较表浅的跟内侧支和腓肠神经更为重要。因此.自1995年我们采用小趾展肌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跟痛症21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跟骨钻孔法治疗跟骨高压症58例体会李克荣221121江苏省铜山县吴邵乡医院足跟痛是临床上常见的顽症之一,以中老年患者为多见,发病原因很多,有外伤、风湿、类风湿、骨刺、纤维性肌炎、附骨窦劳损等致病因素的报道[1]。笔者诊治58例64个患足,无任何诱因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骨伤洗剂联合体外震波治疗跟骨脂肪垫炎型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120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骨伤洗剂+体外震波)、观察组(骨伤洗剂)、对照组(体外震波),记录各组治疗前后VAS及FHSQ评分,B超测定治疗前后足跟脂肪垫厚度.结果:共有120例纳入研究.中药熏洗及体外震波治疗跟痛症均有缓解疼痛作用,二者联合治疗后症状改善更显著.结论:中药熏洗联合体外震波治疗跟骨脂肪垫炎型跟痛症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跟痛症是由肌筋膜慢性损伤、炎症、退变等引起的双足或单足足跟疼痛,临床又常称为足跟痛。笔者采用推拿配合中药口服治疗36例中老年跟痛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跟痛症是指多种慢性疾患所致跟骨跖面疼痛,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男性肥胖者,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本症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常见病因有: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跖筋膜炎、跟骨骨刺[1]及跟骨高压。我科自2006年2月~2008年8月共收治128例跟痛症患者,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中药熏洗治疗,  相似文献   

15.
跟痛症是跟部周围疼痛疾病的总称。好发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临床颇为多见,笔者采用捶击,点穴手法治疗跟痛症60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对象与方法60例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9~67岁,平均52岁。病程在1年以内者36例,1~3年21例,3年以上3例。全部患者进行了X线摄片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跟骨骨刺形成或骨质增生。治疗方法:(1)患者俯卧于推拿床上,医者采用推、揉、拿、拨、弹手法沿小腿至足跟部反复推拿5遍。(2)按压痛侧的肾俞、足三里、阳陵泉、绝骨、泉山、昆仑、解溪等穴,每穴1min…  相似文献   

16.
1病例报告患者女,58岁,11年前下地劳动时双足部损伤,后经局部热敷口服去痛片好转,近年来双足跟疼痛逐年加重,晨起重,站立或行走时更甚,局部无红肿,部分疼痛沿跟骨内侧向前扩展到足底部。触摸:跟骨结节前方有尖锐骨棘,经某医院确诊为跟痛症进行理疗、局部封闭、3个疗程仍不见好转。后经人介绍来我科针刀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双患足置于一枕垫上,显露术区,以足跟底部(相当于跟骨结节处)最痛点作为进针点常规消毒皮肤后,抽取泼尼松25mg和1%盐酸利多卡因2ml作局部麻醉。将针刀以刀口线与足中轴垂直平行于跖筋膜走向,…  相似文献   

17.
足跟痛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疼痛以晨起时为显著,稍活动后疼痛可有缓解,尤以跟底部踏及硬物时疼痛更为明显。采用中药薰蒸结合物理疗法治疗足跟痛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治愈显效率93%。  相似文献   

18.
从1986~1998年,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跟痛症5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共52例,男31例,女21例;双足32例,单足20例;农民21例,工人28例,干部3例;年龄45~65岁;1年~3年46例,3年~5年6例,平均1年零10个月。主要表现:跟骨内侧或足跟底部疼痛,晨痛,静息痛,不能久站,步履艰难,严重影响工和生活。随机分成两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8例,称治疗组;跟骨钻孔8例称对照1组,侧支神经切断术6例称对照2组。方法(1)治疗组①中药薰洗,药用:红花、艾叶、桑枝、芒硝、川芎、苏木各10g,加水1500ml,煎后…  相似文献   

19.
1998~2000年,采用活血舒筋汤剂内服并配合薰洗治疗足跟痛4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足跟痛患者共47例,男21例,女26例;年龄42~65岁。右侧足跟痛29例,左侧足跟痛16例,双侧疼痛2例。病程2个月~3年。全部病人经X线摄片检查,有跟骨骨刺41例。排除骨结核、肿瘤等骨病。方法:中药煎服:透骨草、川牛膝各12g,海桐皮、五加皮各10g,秦艽、威灵2结果疗效标准:治愈:疼痛完全消失,能正常负重行走9例(20.93%);显效:疼痛大部分消失,能负重行走,但不能久行15例(34.8…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73例跟痛症患者均随访6个月,分别在应用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前以及最后一次治疗后当时、3个月、6个月对足跟的疼痛强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3时、3个月及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3.O%、74.O%、86-3%,显效率分别为32.9%、46.6%、80.8%。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疗效显著,且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