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腕背侧入路可良好地暴露经过腕背的伸肌腱、腕背关节面和中部掌骨的近侧端。一、适应症1.类风湿关节炎时的滑膜切除和伸肌腱修复、腕关节稳定性手术。2.腕关节融合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尺腕关节游离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6例(7侧)尺腕关节游离体患者,其中累及左腕5侧,右腕2侧.主要症状为慢性腕尺侧疼痛,伴腕尺偏、背伸及旋转活动受限.影像学检查显示尺骨茎突远端桡掌侧有一个或数个圆形或卵圆形游离体,伴局部滑膜组织增生.均采用腕关节切开、游离体及病变滑膜切除术治疗.1例合并尺腕撞击综合征患者,同时行尺骨短缩术.术后固定腕关节旋后、尺偏位4周.病理结果显示滑膜组织软骨化生.结果 6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5个月.术后所有患者腕关节尺侧疼痛缓解,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按照Coon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6侧,良1侧.结论 尺腕关节游离体的形成是滑膜组织软骨化生,化生的软骨进一步增殖、骨化和钙化的结果.其腕尺侧疼痛症状是由于游离体卡在尺骨茎突和三角骨之间,造成机械性撞击及病变滑膜侵犯周围组织导致.采用关节切开游离体及病变滑膜切除术治疗,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正常腕关节桡腕关节面应力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正常腕关节桡腕关节面的应力分布特点及其与腕关节位置的关系。方法  5侧标本通过克氏针固定前臂于中立位 ,调整加载支架 ,使腕关节分别处于中立、掌屈 30°、背伸 30°、尺偏 30°及桡偏 1 0°,通过桡侧、尺侧屈腕肌腱、桡侧、尺侧伸腕肌腱 ,垂直加载 1 2kg固定负荷 ,富士压敏薄膜通过腕关节背侧切口置入 ,应用颜色密度测量仪FPD— 30 5E及密度压力转换器FPD— 30 6E分别测量舟骨窝、月骨窝的应力。结果 舟骨窝及月骨窝内应力分布不同 ,且随腕关节位置的改变而变化。结论 正常腕关节桡腕关节面存在两个相对独立的应力分布区 ;桡舟关节并非紧密嵌合 ,舟骨窝内应力分布不均匀 ;桡月关节在腕关节中立、掌屈、尺偏位时嵌合不紧密 ,月骨窝内应力分布不均 ;而在腕关节背伸、桡偏时嵌合紧密 ,应力均匀分布 ;腕关节背伸位时 ,舟骨窝及月骨窝的应力最大  相似文献   

4.
尺侧腕伸肌腱固定治疗桡尺远侧关节背侧半脱位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韧带再造的新方法治疗桡尺远侧关节背侧半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3例患者,取尺侧腕伸肌腱的桡侧半腱条,自尺骨背侧骨孔突出,由桡骨掌侧骨孔穿入,再从桡骨骨侧骨孔穿出后拉紧,固定于尺骨上。结果 3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效果,术前的疼痛症状消失,关节半脱位已矫正,前臂旋转功能改善。结论 用尺侧腕伸肌腱固定治疗玩关节炎改变的桡尺远侧关节背侧半脱位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前臂肌腱部分移位修复桡尺远侧关节脱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成人上肢标本,将尺侧腕屈肌腱、尺侧腕伸肌腱、桡侧腕长伸肌腱、肱桡肌腱作形态学测量,将尺侧腕屈肌腱、尺侧腕伸肌腱进行力学测试。结果尺侧腕屈肌腱长(16.7±2.7)cm;尺侧腕伸肌腱长(14.9±2.5)mm;桡侧腕长伸肌腱长(19.0±2.0)cm;肱桡肌腱长(11.7±2.4)cm。力学测试:尺侧腕屈、伸肌腱其全肌腱破坏载荷分别为(2.4±0.9)Mpa、(3.1±0.9)Mpa,半肌腱破坏载荷分别为(2.2±0.9)Mpa、(2.5±0.8)Mpa,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前臂肌腱部分转位有足够的长度和强度修复桡尺远侧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6.
月骨周围进行性不稳定的腕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腕月骨周围进行性不稳定的运动力学变化。方法 对14具新鲜冷冻尸体腕关节,用计算机辅助测量了正常腕和各阶段月骨周围不稳定时腕动力肌腱在腕屈伸,尺桡偏时滑动幅度,根据肌腱滑动幅度和关节运动范围计算动力肌腱力臂。结果 月骨周围进行性不稳定时屈腕肌腱力臂明显增大,屈指肌腱力臂减小;桡侧腕动力肌腱力臂以增大为主,尺侧肌腱力臂以减小为主。桡侧腕屈肌在腕肌屈伸或尺桡偏时均显著增大,结论 腕运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7.
两种术式对类风湿性下尺桡关节紊乱的中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滑膜切除术中尺骨头切除 (Darrach, 简称D法 ) 和尺骨头保留(Sauvé Kapandji, 简称S-K法) 手术后, 对腕关节疼痛和功能的改善及腕部畸形的抑制效果。方法: S-K法或D法滑膜切除术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20例 28腕。术后随访 6. 5~26. 5年, 平均 8. 2年。S-K法的下尺桡关节固定: 8腕为松质骨螺钉, 10腕为自体骨钉 生物可吸收钉。观察项目: 腕关节疼痛、前臂的旋转功能、并发症; X线学检查包括: Steinbrocker病期分类和Larsen修正分类用以评价腕关节的破坏程度; 腕高比值(CHR); 尺侧移位指数 (UTI); 掌侧半脱位比值 (VSR) 和桡尺间距 (RUD)。结果: 随访时 28腕中的 26腕关节疼痛消失。1腕在尺骨截骨近端部有轻微压痛。2例主诉疼痛, 复查确认为滑膜炎复发。术后腕关节平均背伸增加, 而掌屈减少。前臂的旋前和旋后功能得到明显改善。S-K法和D法术后的病期变化、CHR、UTI和VSR与非手术侧比较, 腕骨无明显地塌陷和向掌或尺侧移动。S-K法比D法较好地保持了桡尺骨间的距离。自体骨钉 生物可吸收钉固定的下尺桡关节病例全部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1) 滑膜切除术可缓解疼痛, 但不能阻止腕骨关节的破坏; (2) S-K法和D法都可以改善前臂的旋转功能。但S-K法保持了腕关节的稳定和原有的自然外形; (3)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舟月骨分离的腕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研究,探讨腕创伤性舟月骨分离及临床并发症的生物力学机制和治疗要求。方法 采用7只新鲜冷冻尸体上肢,分别在腕关节完整、舟月骨间韧带切断、中度及重度舟月骨间隙增大四个实验测定腕关节屈伸和尺桡偏运动时,腕主要运动肌腱的滑动距离,并根据滑动距离和关节运动角度与力臂之间的关系计算机肌腱力臂。结果 在舟月骨间韧带切断后腕屈伸运动时桡侧伸腕肌腱的力臂明显增大;在舟月骨间韧带切断及舟月骨间隙增大  相似文献   

9.
月骨周围进行性不稳定的腕运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腕月骨周围进行性不稳定的运动力学变化。方法对14具新鲜冷冻尸体腕关节,用计算机辅助测量了正常腕和各阶段月骨周围不稳定时腕动力肌腱在腕屈伸、尺桡偏时滑动幅度,根据肌腱滑动幅度和关节运动范围计算动力肌腱力臂。结果月骨周围进行性不稳定时屈腕肌腱力臂明显增大,屈指肌腱力臂减小;桡侧腕动力肌腱力臂以增大为主,尺侧肌腱力臂以减小为主。桡侧腕屈肌腱在腕屈伸或尺桡偏时均显著增大。结论腕运动力学变化对月骨周围不稳定的形成、运动力学变化、腕部塌陷起重要起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下尺桡关节(DRUJ)由尺骨头、桡骨远端乙状切迹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构成,司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和腕关节由桡偏向尺偏的侧方运动,关节间还能传导载荷.TFCC是DRUJ的软组织稳定结构,由三角纤维软骨盘、尺-月和月-三角韧带、背侧和掌侧尺桡韧带、尺侧副韧带和尺侧腕伸肌腱鞘、半月板同系物等结构组成,其中尺桡韧带(背侧和掌侧)是稳定DRUJ的最重要的结构.临床上,在处理涉及DRUJ的损伤和疾病时,会遇到DRUJ病变与腕尺侧疼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桡尺远端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 DRUJ)慢性不稳采用肌腱移植解剖重建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7年12月对18例桡尺远端关节慢性不稳患者采用游离掌长肌腱移植重建掌侧和背侧桡尺远端韧带,术后应用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观察腕关节活动范围(背伸、旋转活动、屈曲)、握持力度、腕关节疼痛情况,测试桡尺远端关节稳定性情况,并采用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显示术后桡尺远端关节有无退行性变化及骨隧道断裂,并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18例获6~36个月随访,平均(13.0±1.7)个月。1例出现短暂的感觉异常,并改变尺神经背侧皮支的分布感觉,但术后1个月自行消退,无切口感染及其他神经血管等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优15例,良1例,可2例,优良率88.9%;16例DRUJ稳定性恢复,2例出现关节松弛;术后未出现桡尺远端骨性关节炎及骨隧道断裂。结论桡尺远端关节慢性不稳采用游离掌长肌腱移植解剖重建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12.
王臻  李靖 《中华骨科杂志》2015,35(2):195-200
 桡骨远端是构成腕关节、下尺桡关节的重要解剖结构,正常人的桡骨远端关节面背侧边缘长于掌侧缘,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掌倾角);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长1~1.5 cm,故桡骨远端关节面向尺侧倾斜20°~25°(尺倾角)。桡骨下端具有掌、背、桡、尺四个面,掌侧光滑凹陷,有旋前方肌附着;背侧凸起,有四个骨性腱沟,内有伸肌腱;桡侧面延长成茎突,有肱桡肌附着及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腱鞘;尺侧面构成下尺桡关节,为前臂旋转的枢纽。因此,当桡骨远端畸形、外伤或存在肿瘤行关节重建时,如骨关节重建不良或方法不合理,则可造成腕及手指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李俊明  黄红山 《实用手外科杂志》2003,17(3):154-154,T001
尺骨茎突骨折伴下尺桡关节完全脱位的病例在腕关节损伤中并不多见,作者于2002年7月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57岁,农民,于2002年7月1日被重物砸伤右前臂,造成远端疼痛、畸形,3小时后来院。查体:右前臂远端宽度变窄,掌侧隆起,尺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可触及脱位之尺骨小头,按压无异常活动,无尺神经及正中神经损伤症状。X线:右尺骨茎突骨折,尺骨小头向桡掌侧完全脱位。即行手法整复,极度屈曲腕关节,并向尺背侧按压脱位之尺骨小头,使尺骨小头滑过松驰的尺侧腕屈肌腱,解除交锁,而后背伸腕关节,向背侧推挤尺骨小头,使其与尺骨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部分桡侧腕屈肌腱瓣转位治疗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脱位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桡侧腕屈肌腱的内侧半,于腱肌交界处离断,以远端为蒂转位固定下尺桡关节,重建其稳定,共36例。[结果]36例患者术后随访5~10年,平均6.5年,其中优23例,腕关节酸痛基本消失,旋转70°~120,°X线恢复正常;良12例,腕关节轻度酸痛,旋转度数改善,X线片示正常;差1例,腕关节仍有酸痛,旋转度数无明显改善,X线片示正常。优良率97.2%。[结论]采用部分桡侧腕屈肌腱瓣转位治疗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脱位,临床远期效果理想可靠。  相似文献   

15.
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舟骨环形征的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明确稳定舟骨近极的韧带及断裂后桡腕关节面应力的改变,阐明舟骨环形征的临床意义. 方法实验分为两部分,分别通过5侧上肢标本的解剖学观察,确定稳定舟骨近极的韧带;通过桡侧、尺侧屈腕肌腱及桡侧、尺侧伸腕肌腱,垂直加载12 kg负荷5分钟,应用压敏薄膜及FPD-305E、FPD-306E系统,分别测量腕关节中立、掌屈、背伸、尺偏及桡偏时,正常及韧带断裂后舟骨窝、月骨窝应力的变化. 结果解剖学观察发现,稳定舟骨近极的韧带为:桡舟头韧带、长桡月韧带及舟月骨间韧带,其中长桡月韧带和舟月骨间韧带起到限制舟骨近极向背侧移位的作用.生物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稳定舟骨近极的韧带断裂后,背伸位时,舟骨窝桡侧亚区应力(0.90±0.43)与正常(0.85±0.15)无差异,但掌侧(0.59±0.20)、尺侧(0.52±0.05)及背侧亚区(0.58±0.23)应力较正常(相对应力为0.77±0.13、0.75±0.08、0.68±0.09)减小;中立、掌屈、桡偏及尺偏位时,舟骨窝内各亚区应力与正常相比增大或无差异;而月骨窝在中立位时,各亚区的应力增大;掌屈、背伸、桡偏及尺偏位时,各亚区的应力减小或无差异. 结论在月骨无菌性坏死ⅢB期,舟骨窝承受的负荷增加,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应注意矫正舟骨的旋转半脱位,防止后期出现桡舟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6.
掌、背侧韧带同时重建治疗第一腕掌关节脱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第一腕掌关节掌背侧韧带的同时重建,为治疗第一腕掌关节脱位提供一种新的术式。方法 利用桡侧腕屈肌腱和桡侧腕长伸肌腱桡侧部分腱束移位,与拇长展肌腱交叉后编织缝合,起到同时重建掌、背侧韧带,并将第一掌骨悬吊的作用,使脱位的第一腕掌关节复位并稳定。结果 临床应用3例,效果满意。结论 桡侧屈腕肌腱和桡侧腕长伸肌腱部分移位与拇长展肌腱交叉缝合法符合第一腕掌关节韧带重建的解剖要求,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是治疗第一腕掌关节脱位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马德隆畸形的治疗方法。 方法 2 0 0 0年3月~2 0 0 3年11月,治疗7例马德隆畸形,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18~2 3岁;原因不明5例,外伤史2例。桡骨尺倾角37~70°,掌倾角大于16°。手术分别在前臂远端尺桡侧作纵行切口,对尺骨实施段切,桡骨楔形截骨,矫正畸形,双十字钢丝纵向加压固定尺骨,髓内针对桡骨矫形并固定。腕关节位于休息位,紧缩尺侧腕伸肌腱。 结果 术后7例腕畸形均改善,桡骨尺倾角减小到2 0~2 4°,掌倾角<15°。7例均获随访9个月~3年8个月,平均2年;与术前比较患者腕部畸形全部矫正,腕痛消失,腕关节活动及前臂旋转功能接近正常;腕关节背伸有力。 结论 尺骨段切、桡骨远端截骨、改善内固定及加尺侧腕伸肌紧缩术治疗马德隆畸形,对消除畸形、减轻腕痛、改善功能,以及减少下尺桡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因桡神经不可逆损伤,造成伸腕、伸指、伸拇和拇指桡侧外展功能丧失,可用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支配的前臂屈肌移位重建其功能。修复的方式较多,至今在临床上被公认为是标准的、疗效最好的肌腱移位术,是1960年Boyes提出的肌腱移位组合方式:即用旋前圆肌移位修复桡侧腕长短伸肌,尺侧腕屈肌移位修复指总伸肌,掌长肌移位修复拇长伸肌的方式。1 适应证用正中神经、尺神经支配的前臂屈肌移位,修复伸腕、伸指和伸拇功能,主要用于桡神经不可逆  相似文献   

19.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周祖彬  曾炳芳 《中国骨伤》2006,19(11):666-667
目的从解剖完整的腕关节入手,阐明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各组成部分的解剖特点,评估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对于维持远侧桡尺关节稳定的重要性。方法对8个新鲜解冻的腕关节和6个经甲醛浸泡的腕关节进行显微解剖。同时对影响远侧桡尺关节稳定性的因素作了初步的评估。前臂中旋位,垂直于尺骨予20N拉力下测量尺骨相对于桡骨的位移,然后先后切断掌背侧桡尺韧带,测量尺骨相对于桡骨的位移变化。结果发现掌背桡尺韧带由三角纤维软骨盘外周增厚而成,止于尺骨茎突基底部,是维持远侧桡尺关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切断掌背侧桡尺韧带会导致远侧桡尺关节明显不稳。结论TFCC由三角纤维软骨盘、掌背侧桡尺韧带、尺骨月骨韧带、尺骨三角骨韧带、尺侧腕伸肌下腱鞘、半月板同源物、尺侧囊组成。掌背桡尺韧带是维持远侧桡尺关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掌背侧桡尺韧带损伤会导致远侧桡尺关节明显不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近排腕骨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腕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14年12月,对10例创伤性腕关节炎行近排腕骨切除术。术后测量腕关节的活动度、握力和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评定采用Krimmer评分法。术后拍摄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了解腕关节骨性改变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66个月。腕关节屈伸活动度(腕关节掌屈、背伸角度之和)平均为73°(健侧为127°),尺桡偏平均为37°(健侧为67°);握力为24 kg(健侧为48 kg);疼痛值为30(术前为75);腕关节功能评分为82分(术前为56分)。腕关节X线片示:术后1例桡头关节形成关节炎。[结论]近排腕骨切除可保留腕关节部分功能,减轻腕关节疼痛,是治疗创伤性腕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