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应用于血液回收技术中对患者肝肾功能和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行血液回收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19~67岁,BMI 21~25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组(N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30例。N组肝素冲管液采用低分子肝素钠25 000 IU加入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配置,洗涤液全部应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C组肝素冲管液采用低分子肝素钠25 000 IU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中配置,洗涤液全部应用生理盐水。于血液回收前(T_0)、自体血输注完毕后(T_1)、手术后6 h(T_2)采集血样,检测ALT、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肌酐(Scr)、尿素氮(BUN)等肝肾功能指标;血氧饱和度50%时的氧分压(P_(50))、pH、血浆HCO_3~-、乳酸(Lac)、电解质(K~+、Na~+、Cl~-、Ca~(2+))、血糖(Glu)浓度等血气指标。结果与T_0时比较,T_1时C组BUN、Scr、Lac、Na~+、Cl~-、Glu浓度明显升高(P0.05),P_(50)明显升高(P0.05),pH和血浆HCO_3~-浓度以及K~+、Ca~(2+)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T_1时比较,T_2时C组BUN、Scr、Lac、Na~+、Cl~-、Glu浓度明显升高(P0.05),P_(50)明显升高(P0.05),pH和血浆HCO_3~-浓度以及K~+、Ca~(2+)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N组比较,T_1和T_2时C组BUN、Scr、Lac、Na~+、Cl~-、Glu浓度明显升高(P0.05),P_(50)明显升高(P0.05),pH和血浆HCO_3~-浓度以及K~+、Ca~(2+)浓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同时点AST、ALT、TBIL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液回收中应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配置肝素冲管液和洗涤液有利于减轻红细胞的损伤,改善红细胞携氧能力,维持内环境稳定和酸碱平衡,有利于保护患者肾功能,但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胚胎培养液添加白蛋白对pH的影响。方法在HTF受精液、CM卵裂液、G1卵裂液和CSC全程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白蛋白制剂,在经过5.0%CO_2过夜平衡后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其HCO_3浓度和pH。结果白蛋白制剂的HCO_3~-浓度明显低于培养液;培养液中添加白蛋白会降低HCO_3~-浓度和pH,白蛋白浓度与pH呈高度负相关(P0.01);不同品牌培养液的pH,模型存在较明显差异,HTF和CM的pH明显低于G1和CSC(P0.01)。结论胚胎培养液中添加白蛋白会降低pH且与培养液的品牌相关,应通过实测胚胎培养液的pH来确定CO_2浓度,尤其是搭配使用不同品牌产品的时候,仅仅依靠经验或厂家提供的参数是不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静脉端同时泵入枸橼酸钠抗凝在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于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间有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4%枸橼酸钠体外局部抗凝,在动静脉端分别泵入,同时调节透析液离子浓度,密切监测血气分析,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体外循环管路及透析器的凝血情况。结果 (1)60例患者114次HDF4 h治疗均完成,其中Ⅰ级凝血发生8例,Ⅱ级凝血发生2例;(2)治疗前、治疗2 h、治疗结束时血气分析结果中pH值、PCO_2、HCO_3~-、BE、Na~+、外周游离钙较治疗前上升,但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未有患者出现口唇、面部、指尖麻木及手足抽搐等临床症状;(4)60例患者114次治疗均未出现因枸橼酸钠抗凝导致的原有出血加重及新发出血事件。结论采用动静脉端同时泵入枸橼酸钠并辅以调节透析液离子浓度的方法,对有出血情况或出血倾向患者进行含钙透析液HDF治疗安全有致;治疗时需要严密监测血气分析变化,并根据血气分析变化调节透析液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4.
酸碱平衡紊乱最常见的一种是代谢性酸中毒,这是体内代谢紊乱产生过多酸、放出大量H~+、消耗HCO_3~-使其浓度降低的病理过程。据改良Henderson方程[H~+]=24×(pCO_2)/([HCO_3~-]),HCO_3~-值的改变必然影响H~+,从而改变血pH,酸血症的定义就是血pH 值异常地降低。  相似文献   

5.
对含有氟化吸入麻醉药的血液进行血气分析的结果表明,甲氧氟烷、安氟醚和异氟醚对各项血气测定值(pH、Hb、PCO_2和PO_2)均无影响。而氟烷使血PO_2读数显著高于实际PO_2值。对其他血气测定值则无影响。本文还讨论了氟烷所致PO_2误差的机理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胃粘膜pH(pHi)测定是目前监测组织氧合最简单可靠的无创性方法。它可早期发现隐性休克,提前数小时甚至数天预报多脏器衰竭的发生。pHi的测定是根据消化液和粘膜表层有相同的PCO_2并假定粘膜组织液及粘膜毛细血管血[HCO_3~-]处于平衡状态,后者又与动脉血[HCO_3~-]相同。将胃肠道张力计(GIT)放入胃内,经90分钟左右,球囊中的盐水和消化液P CO_2取得平衡。将测定的盐水PCO_2和同一时间抽血测定的动脉血[HCO_3~-]代入改良的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即可算出pHi。当供氧量(DO_2)能满足该肠段代谢需要和“耗氧量(VO_2)不依赖DO_2”时,pHi在正常范围;但当“VO_2依赖DO_2”时,pHi随DO_2平行下降。因此,pHi低于正常是该部位组织氧合不足、无氧代谢和“VO_2依赖DO_2”的明确证据。胃肠道VO_2较大,休克时反射性血管收缩较强,粘膜血管又存在逆流交换系统,因此粘膜表层氧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术中静脉输注不同剂量异丙酚对患者酸碱平衡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拟行广泛全子宫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60例,年龄30~64岁,体重40~75 kg,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20),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静脉输注异丙酚50、100、150μg·kg~(-1)·min~(-1).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开始静脉输注后1、2、3 h及术毕时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pH值、总二氧化碳(TCO_2)、碱剩余(BE)、HCO_3~-及乳酸(LA)浓度;取颈内静脉血样2 ml测定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C)、载脂蛋白A_1(APOA_1)及载脂蛋白B(APOB)的浓度.结果 3组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麻醉诱导前即刻比较,静脉输注异丙酚后3组pH值、TC_2、BE、HCO_3~-及APOA_1浓度降低,LA及TG浓度升高,Ⅱ组及Ⅲ组LDL-C浓度降低,Ⅲ组APOB浓度降低(P<0.05或0.01);与Ⅰ组比较,静脉输注异丙酚后Ⅱ组及Ⅲ组pH值、BE、LDL-C及APOB浓度降低,TG浓度升高,Ⅲ组TCO_2、HCO_3~、TC及APOA_1浓度降低(P<0.05或0.01);与Ⅱ组比较,静脉输注异丙酚后Ⅲ组pH值、TCO_2、BE、TC及APOB浓度降低,TG浓度升高(P<0.05或0.01).结论 短时静脉输注异丙酚时患者酸碱平衡及脂质代谢均在正常范围,但有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及脂质代谢异常的趋势,且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不同程度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对家兔小肠及全身氧代谢的影响。方法5月龄健康家兔12只,体重2.4-2.9kg。全身麻醉后,静脉输注4%琥珀酰明胶70ml-1·kg-1·h-1行AHHD,使Hct分别达到25%(H1)、20%(H2)、15%(H3)、10%(H4)4种程度,每种程度维持30 min。抽取股动脉、颈内静脉、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液稀释前(H0)及4种程度下进行血气分析,测定血乳酸(Lac)浓度,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vO2)、氧摄取率(ERO2)、静脉-动脉乳酸含量差(v-aLac)。结果与H0比较,全身及小肠vLac、v-aLac在H4时升高,ERO2在H3、H4时升高(P<0.01);与H3比较,H4时ERO2、aLac、vLac、v-aLac升高(P<0.01);全身及小肠CaO2、CvO2随血液稀释程度的加深而降低(P<0.01)。全身及小肠血气分析结果与Lac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Hct在15%~25%是保证家兔小肠和全身氧供的安全的血液稀释范围。  相似文献   

9.
作者选择40例实施机械呼吸的病人,采取中心静脉血标本进行血气分析,同时采动脉血标本作对照,探索临床应用静脉血作血气分析的可能性。此40例平均年龄3.6岁(1~14岁),其中心脏术后25例,一般外科术后15例。结果中心静脉血和动脉血的(1)pH平均值分别为7.399±0.045和7.462±0.052,两者的回归式为PH(动脉)=0.9910×pH(静脉)+0.1268,相关系数为0.9354;(2)PCO_2平均值(托)分别为41.86±9.26和35.42±9.12,PaCO_2=1.036×PvCO_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钠抗凝在行含钙(1.5 mmol/L)透析液血液滤过(HF)治疗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选择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40例有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动脉端泵入4%枸橼酸钠进行体外局部抗凝,同时调节透析液离子浓度,密切监测滤器后游离钙,外周进行血气分析、测电解质变化,记录患者生命体征,治疗结束后观察体外循环管路及透析器的凝血情况。结果 (1)滤器后游离钙监测结果显示基本符合滤器后游离钙的控制要求,治疗15 min时为(0.374±0.034) mmol/L,治疗2 h时为(0.351±0.025) mmol/L;(2)40例患者共进行69次4 h HF治疗,均顺利完成,其中发生Ⅰ级凝血6例,Ⅱ级凝血3例;(3)枸橼酸钠抗凝治疗前、治疗2 h、治疗结束时血气分析结果中PCO_2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值、HCO■、BE、Na~+、外周游离钙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4)患者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未有患者出现口唇、颜面部、指尖麻木及手足抽搐等临床症状,且未出现因枸橼酸钠抗凝导致的出血或出血加重。结论动脉端泵入枸橼酸钠并辅以调节透析液离子浓度的方法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有出血情况或出血倾向患者的含钙透析液HF治疗;治疗时需要监测滤器后游离钙浓度,根据游离钙浓度调节枸橼酸钠泵入速度;同时需要监测外周血气分析变化,根据血气分析变化调节透析液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11.
局部枸橼酸抗凝血液透析在高危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研究解决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的抗凝方法局部枸橼酸抗凝(RCA)在临床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采用1.6mol/L的枸橼酸钠、空心纤维透析器和普通合碳酸氢盐透析液,观察RCA透析对患者出血、体外循环凝血、血游离钙(Ca~(2 ))、总钙(Ca)、K~ 、Na~ 、pH、HCO_3~-、Scr、BUN及血清枸橼酸浓度的影响。结果 23例急、慢性肾衰患者共行72例次RCA透析,其中17例高危出血患者64例次,未见有引起或加重出血者。透析器及管路未见发生严重凝血现象,无明显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症状。透析后血清枸橼酸浓度为0.9324±0.3623mmol/L。结论 RCA透析安全、有效、简便,尤其适用于高危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12.
高渗氯化钠对红细胞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7.5%NaCl溶液在常用量(4ml/kg)时对血液稀释和红细胞本身的影响。选择手术病人15例,平均年龄36.9±10.2岁。手术前采静脉血作为对照,然后经静脉输7.5%的NaCl溶液200~250ml在10~20min内输完(按4ml/kg计算)。立即采取第2次血标本,以后在30min、60min和120min分别采取第3、4、5次血标本,注入含肝素的抗凝试管中,用MicrocelCounter(H-800型)测试计算红细胞参数。结果提示,静注7.5%NaCl后有轻度血液稀释、红细胞平均体积有缩小现象,血红蛋白浓度无变化,不影响红细胞携氧功能。结论:任意加大HS用量,特别在短时间内输入,对红细胞将会产生损害。  相似文献   

13.
预留式采血法采集动脉血气标本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预留式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法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40例保留动脉留置管的患者,采用自身时照法从动脉留置针肝素帽处抽血行血气分析.预留式采血法:抽血标本前,将BD公司生产的2.5 ml容量动脉血气标本采集专用注射器活塞预置于0.5 ml刻度处,借助动脉的压力血液回流至注射器中至0.5 ml时即拔针;传统采血法:穿刺后回抽血标本至0.5 ml后拔针.两种方法采集的血气标本按照标准进行抗凝和隔绝空气处理并立即行床边血气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pH、PaCO2、Pa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预留式采血法采集动脉血气标本,不影响检测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中不同抗凝法的抗凝效果及其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中重度药物中毒、毒物中毒的病人进行血液灌流。按照血兴灌流器中肝素的用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法;实验组的抗凝法是采用375u/L的肝素盐水浸泡灌流器20-30min,灌流开始30min内快速用生理盐水冲洗灌流器,以减少体内肝素量。结果:对照组灌流器凝血发生率为30%,出血发生率24.24%;而实验组灌流器凝血发生率为2.86%,出血发生率2.86%,P值分别<0.01。结论:实验组的抗凝法在血液灌流中为一种理想、安全抗凝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局部枸橼酸抗凝与低分子肝素抗凝在乳酸酸中毒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55例乳酸酸中毒患者,其中枸橼酸组(观察组)42例,低分子肝素组1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清钙(Ca~(2+))、pH、血清乳酸(Lac)、碳酸氢根(HCO_3~-)、碱剩余(BE)、离子钠(iNa~+)、离子钙(iCa~(2+))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滤器使用寿命和凝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8 h时Lac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APTT较治疗前时间延长,PLT值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余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外循环凝血率显著低于低分子肝素组,滤器使用寿命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抗凝在乳酸酸中毒患者体内可以起到一定的酸碱缓冲作用,降低乳酸效果明显,纠正酸中毒,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并减少出血风险,延长滤器寿命。  相似文献   

16.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CPR)指南中指出应检验动脉血的酸碱状态并做血气分析,按结果来决定是否使用缓冲碱,因为不论酸血症或碱血症都关系到CPR的结局.而CPR时静脉血和动脉血pH值和PCO_2的差均明显增大,因此动脉血往往由于PCO_2低而呈碱中毒,但是肺动脉的混合静脉血,由于PCO_2高而呈酸中毒.此时静注NaHCO_3因含CO_2则使静脉血PCO_2进一步升高.但是如果注同量氨基丁三醇缓冲混合液(Tris buffer mixture),因不含CO_2所以PCO_2不增加.因此用Tris取代有可能提高CPR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心肺复苏时的二氧化碳代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PR 时用否碳酸氢钠的争议引起对 CPR 期间 CO_2代谢的重视。本文对一组室颤12min 行CPR 的犬模型,同时测定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气并用 Engstrm Erica 通气机测算 VCO_2、ETCO_2和肺泡VD/VT 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CPR 时组织(静脉血)酸血症的重要成分是呼酸,而动脉血气不能反映这一异常。特点为 PaCO_2正常,但动静脉 PCO_2差和 pH 差很大,且无明显的动静脉 HCO_3~-差。这种反常的静脉酸血症和动脉碱血症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 CPR 时肺血流减少,肺泡死腔增大一倍,CO_2排除受限;另一方面 CPR 时 V/Q 比增大,相对过度通气,CO_2弥散力强从而代偿性地使 VCO_2在 CPR 中并未明显减少。这种补偿是有限的,根本解决组织呼酸还靠增加循环灌注,减少肺泡死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剂量枸橼酸进行分段体外抗凝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24例有高危出血风险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4%枸橼酸三钠抗凝治疗67例次,分别在透析器前后以200 mL/h的速度输入4%枸橼酸三钠,观察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抗凝效果,比较透析前、透析2 h和透析后体内、体外血液pH值、钙离子、总钙、钠离子、碱剩余、碳酸氢根浓度的变化。结果 67例次的高剂量枸橼酸抗凝治疗各有1例分别因跨膜压、静脉压升高提前40 min和30 min结束治疗,其余65例次均顺利完成4 h透析治疗,患者未发生手口麻木、抽搐、心律失常等不适,透析2 h静脉壶内血液pH值、离子钙浓度、碱剩余较体内血液均显著下降(P0.05),钠离子浓度显著上升(P0.05);透析前、透析2 h和透析结束后体内血液pH值稳定在正常范围,离子钙、总钙、钠离子浓度、碱剩余、碳酸氢根浓度透析2 h和透析结束后较透析前升高(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结论以200 mL/h的速度分别在透析器前后输入4%枸橼酸三钠抗凝,抗凝效果确切,患者无不良反应,透析后血气结果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留式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40例保留动脉留置管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从动脉留置针肝素帽处抽血行血气分析。预留式采血法:抽血标本前,将BD公司生产的2.5m1容量动脉血气标本采集专用注射器活塞预置于0.5m1刻度处,借助动脉的压力血液回流至注射器中至0.5m1时即拔针;传统采血法:穿刺后回抽血标本至0.5m1后拔针。两种方法采集的血气标本按照标准进行抗凝和隔绝空气处理并立即行床边血气分析。结果两种方法pH、PaCO:、Pa0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预留式采血法采集动脉血气标本,不影响检测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中不同抗凝法的杭凝效果及其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中重度药物中毒、毒物中毒的病人进行血液灌流。按照血液灌流器中肝素的用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法;实验组的抗凝法是采用375u/L的肝素盐水浸泡灌流器20~30min,灌流开始30min内快速用生理盐水冲洗灌流器,以减少体内肝素量。结果:对照组灌流器凝血发生率为30%,出血发生率24.24%;而实验组灌流器凝血发生率为2.86%,出血发生率2.86%,P值分别<0.01。结论:实验组的抗凝法在血液灌流中为一种理想、安全抗凝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