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本文通过吐血的病因病机分析,探讨病证寒热虚实,分析和掌握《金匮要略》对吐血病辨病思路;再通过吐血病治法与方药应用,掌握其论治特点,从而总结归纳仲景对吐血病的辨证论治特点。  相似文献   

2.
惊悸病名,源自<内经>,系统论述惊悸病辨证施治,出自<金匮要略>.通过惊悸病名探讨,后世有影响医家对病因病机、疾病的性质、治疗方法、方药应用,以及现代临床应用研究和实验研究,从而掌握目前对<金匮要略>惊悸病研究概况,总结归纳仲景对惊悸病的辨证论治规律,找出切入点,有的放矢地深入研究,并能很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惊(驚),<说文>:"马骇也",<玉篇>:"骇也",有"动也"之义,见<文选杨雄赋>"军惊师骇";亦有"乱貌"之谓,<吕览慎大>日:"其生如惊"即此义.<素问·举痛论>日:日:"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谢观编<中国医学大词典>释,"惊,触而心动也……此证因卒闻巨声,或目击异物,或遇险临危,致心惕惕然而惊."故惊者是因偶遇异物或乍响,有所骇而心中跳动不宁,难以自已.  相似文献   

4.
郑利钦  粱天豪 《光明中医》2016,(12):1696-1697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中,开篇即论惊悸病的成因"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即为悸。"即由气血阴阳亏虚所致,总病机为因虚生悸,理当以温补气血,滋阴温阳为治则。但篇中第13条却以攻逐痰饮为法,以半夏麻黄丸为方,与开篇所论"动即为惊,弱即为悸"的病机、治法治则完全相反,而与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篇的病机、治法治则相近,将13条归于惊悸病篇明显不适。将之归于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篇,且归为痰饮咳嗽病的并发症更显合理。  相似文献   

5.
魏冬梅  尹钢 《光明中医》2011,26(9):1760-1761
《金匮要略》一书专立"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关于痰饮的论述原文共41条,分痰饮、溢饮、悬饮、支饮四大类,治有四大法,二十方。其中以苓桂术甘汤作为治疗痰饮的代表方剂。仲景从水饮角度对"痰饮"的认识,为后人乃至现代人从广义范围对痰饮进行深入探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是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一般认为这两种原则始于《伤寒杂病论》,实际在《内径》中已有所记载。在人类已经进人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如何去认识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呢?作者试对此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7.
辨病与辨证论治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临床上倾向于把病证结合理解为以西医诊病与中医治证的结合,并视作病证结合的基本模式,这种认识存在片面性。系统地回顾中医学辨病与辨证论治的历史沿革表明:《内经》时期确立辨病论治原则并产生辨证论治思想的萌芽;东汉张仲景奠定了在辨病论治体系下辨证论治的基础;晋唐时期辨病论治是进一步的继承与发展;宋金元明清时期确立辨证论治的核心地位;近现代医家对辨病与辨证结合论治作出重视审视。  相似文献   

8.
9.
谈《金匮要略》下利病及其病机转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华  历飞  王守岩 《河南中医》2009,29(4):321-322
《金匮要略》下利病,包括泄泻和痢疾。二者辨证不同,痛杌证侯有别。伸景重视据脉凭症判断疾病预后乖病机转变,从而掌握其规律性。启发我们在《金匮要略》基础上深入认识下利痛,把仲景的辨证思维和理法方药应用于临床,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辨病论治”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伟  王继明 《中医药学刊》2005,23(4):592-594
论述了《伤寒论》“辨证论治”理论和规律,以及它和现代医学“辨病论治”的区别与联系。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日新月异的进步,中医要有自信地走向未来,那么中西医结合是发展中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情志类疾病的发病率近年来不断升高,它不仅表现为神志、思维等精神心理活动的异常,也表现为外在的躯体功能障碍。《金匮要略》中的百合病、虚劳虚烦不得眠、奔豚气病、惊悸、妇人梅核气及脏躁等皆属于此类疾病。仲景治疗本病注重从躯体症状改善入手,结合心理调治,调畅气机以疏肝,安神定志以调心,整体调节,辨证论治,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临床诊疗思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金匮要略》蕴含的临床诊疗思维,认为疾病鉴别诊断是其重要内容,抓主症、辨汤证、审疾病是基本诊疗思路,症-证-病结合是完整的中医临床诊疗思维。  相似文献   

13.
李成卫 《辽宁中医杂志》2014,(10):2083-2086
为揭示《金匮要略》诊治疾病的原本思路,在隐性知识理论指导下,采用原著明确提出的"治未病"原则,以痉病为切入点,分析有方证原文诊治疾病的思路、思考的重点及解决问题的方案,结论认为"治未病"在原著不仅是一个疾病预防原则,还是一个最终决定方剂、药物选择的治疗原则,将痉病相关原文划分为"辨治已病"与"辨治未病"可揭示原著诊治该病的思维步骤。较之应用后世理论解释与重构经典的阐释学,借鉴采用隐性知识理论,研究结论更为接近经典原本的含义,这无论对于痉病诊治规律、《金匮要略》原著疾病诊治思维还是现代辨证论治思维步骤研究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与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匮要略》中有关肿瘤的内容不少,涉及到多种肿瘤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方药及预后,病因上强调寒凝;病机上强调寒热胶结、燥湿相混;治疗上擅于寒热并用,润燥同行,补泻兼施;预后判断客观、冷静而有特殊指征。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金匮要略》和《难经》对虚劳的治疗特点。《金匮要略》治虚劳重在调和阴阳、补益脾肾、虚实兼顾,体现了仲景辨证论治的学术特色。《难经》提出了"五损"之说,从调整五脏功能治虚损,灵活运用益、调、适、缓等大法。两者关于虚劳的论述,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治则治法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华 《河南中医》2006,26(2):10-13
《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经典课程之一,其主要内容是关于内伤杂病治则治法的论述,被誉为医方之经、方书之祖,是治疗杂病的典范,临床实践的准绳。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诸多难点、疑点。为进一步规范《金匮要略》治则治法的理论研究,作者从《金匮》一书的基本论点、杂病治则治法的概念、《金匮》治则内容概要、《金匮》治法内容概要四方面进行探讨。认为,整体恒动观念、脏腑经络学说、辨证论治、治病求本、形神统一等理论及在此理论指导下的治则治法,是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诊疗方法,是仲景学术思想的精髓与核心内容,应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广大。  相似文献   

17.
心悸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本文通过对《伤寒论》及其他古代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归纳,从八纲辨证中虚实的角度辨证论治心悸,认为正虚、邪实及虚实夹杂皆可致悸。  相似文献   

18.
浅议《金匮要略》治疗肝病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金匮要略》,体会其治疗肝病的特点为:肝病实脾防传变,祛邪偏重湿、毒、瘀,扶正培育气、血、脾。并介绍临床治疗慢性胆囊炎、乙型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验案3则。  相似文献   

19.
对《金匮要略》所论咳喘治法进行了探讨。认为感受外邪、阴阳失衡、浊痰雍盛、痰饮郁肺、虚火上炎等均可导致肺气上逆而咳喘。其治法主要是发汗解表;温肺散寒,培土生金;泻肺开闭;涤痰开闭;排脓解毒;宣肺平喘,化饮清热;散寒宣肺,降逆化饮;逐水通阳,止咳平喘;宣肺泄热,降气平喘;散寒化饮,兼清郁热;养阴清热,降逆下气;通阳散结,豁痰下气;宣肺化饮利水;辛散风寒,温化里饮;泻下逐饮;温药和之除痰饮;补肾去饮;分先后缓急。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湿病探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焱 《河南中医》2009,29(5):420-421
湿病是湿邪蕴积于人体而产生的一类疾病,时刻重视阳气在体内的通达是仲景论治湿病一大特色。仲景论湿详于外湿而略于内湿。《金匮要略》明言治湿禁忌:禁大汗、禁攻下、禁火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