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答:川芎辛温升散,活血行气,芳香利窍,祛风止痛,直达头面。随着所配药物的变化,广泛用于多种头痛证。如配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薄荷、甘草的川芎茶调散,治风寒头痛,偏正头痛。配菊花、生石膏、僵蚕的川芎散治风热头痛。再如配桃仁、红花、赤芍等  相似文献   

2.
川芎药对的临床应用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的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芎穷,性味辛温,主归肝、胆、心包经.其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气,从而达到止痛之效,为血中气药,治血气瘀滞于胸、胁、腹诸痛;辛温升散,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为治头痛要药;活血调经,"下调经水",为妇科要药;活血化瘀,行气开郁,广泛用于气血瘀滞之癥瘕积聚,中风半身不遂之证;亦治风湿痹痛.从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药理两方面论述了川芎的性味、归经和临床应用.分析了川芎分别与桂枝、细辛、白芷、羌活、菊花、香附、乌药、川楝子、黄芪、附子、当归、生地、白芍、赤芍、地龙、僵蚕、石决明、露蜂房等组成18个药对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庆林 《中医药学刊》2004,22(9):1730-1731
川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的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芎穷,性味辛温,主归肝、胆、心包经。其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气,从而达到止痛之效,为血中气药,治血气瘀滞于胸、胁、腹诸痛;辛温升散.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为治头痛要药;活血调经,“下调经水”,为妇科要药;活血化瘀,行气开郁。广泛用于气血瘀滞之癥瘕积聚,中风半身不遂之证;亦治风湿痹痛。从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药理两方面论述了川芎的性味、归经和临床应用。分析了川芎分别与桂枝、细辛、白芷、羌活、菊花、香附、乌药、川楝子、黄芪、附子、当归、生地、白芍、赤芍、地龙、僵蚕、石决明、露蜂房等组成18个药对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散风止痛的作用。笔者现就其治疗头痛的有关问题略述浅见。1 川芎治头痛确有良效《珍珠囊》论川芎“其用有四;为少阳引经,一也;诸经头痛,二也;助清阳之气,三也;去湿气在头,四也。”头痛无论外感或内伤,均能导致头部清阳不展而产生疼痛。川芎上升头面,既可搜风通络镇痛,又能助清阳之气而利窍,故治头痛有良效。古方以川芎为君组方的芎辛导痰汤(《证治准绳》)、川芎散  相似文献   

5.
1.川芎:长于活血理气,祛风止痛。宜用于血瘀气滞之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以及产后瘀滞腹痛、跌打损伤等证。常与当归、芍药、乳香等配伍。若肝气郁滞而血行不畅之胁肋疼痛者,常与柴胡、香附、郁金等配伍;外感风邪而致之头痛,头风痛多与防风、白芷、羌活、细辛等配伍(川芎茶调散);风热头痛,多配石膏、菊花、僵蚕等(川芎散);风湿痹痛可配防风、桑枝、羌活、独活等。2.丹参:长于活血祛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宜用于血热而又瘀滞者(丹参散)亦  相似文献   

6.
胡献国 《家庭中医药》2021,28(11):60-61
川芎,又名大川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的根茎,四川特产药材.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辛、温,入肝、胆、心包经,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各种疼痛.川芎为血中气药,辛香走窜而行气,活血祛瘀以止血,上行头目而祛风,下入血海以调经,临床多用于内服.观察发现,其外治止痛亦多殊功,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颜德馨治疗脑病用药经验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乾麟 《中医杂志》1996,37(11):665-666
颜德馨教授行医50余载,临床擅治疑难杂证,对顽固性头痛、眩晕以及痴呆等脑病有着独到的用药经验。兹选其要介绍如下。1 羌活配川芎,祛风通络治头痛风为百病之长,其性向上,高巅之上,唯风可到,大凡头痛之证,当责之于风。颜老治风寒、肝火、痰浊、瘀血等引起的顽固性偏正头痛,辄取羌活为君。羌活辛苦性温,气味雄烈,上升发散,能直上巅顶,长于搜风通络。配以川芎辛温香窜,活血行气,尤能上行头目,乃取“治风先治  相似文献   

8.
<正>彭暾主任医师在治疗咳嗽时,无论是小儿的外感新咳还是老年人的内伤久咳,时常用到活血行气药川芎。川芎是活血化瘀常用药,主要功效为活血行气同时具有祛风止痛之功。在历代的一些重要医学及药学专著中很少提及川芎的止咳作用。川芎止咳,理论上怎么解释?川芎又称芎?,味辛,性温,具有较强的行气开郁之力。历代医家多称川芎为血中气药,解血郁,也有言之为气中之血药,《本草汇言》载:"芎?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尝为当归所使,非第治血有功,  相似文献   

9.
川芎是中医治疗头痛的常用要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川芎辛香走窜而行气,活血祛瘀以止血,上行头目祛风止痛,下入血海以治血瘀气滞诸痛,故前人誉为血中之气药,有寒者有之最宜。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为髓海之所在。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均上注与头。故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以下试将川芎治疗头疼的配伍经验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圣济总录·诸风门》头痛病机及用药规律。方法:以诸风门记载医论为理论基础,分析头痛的病因病机;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2.5)中的方剂分析模块,总结头痛用药规律。结果:诸风门头痛病机涉及风伤卫表,卫气郁滞;风中经脉,脉络绌急;风中经脉,清阳不升,脑髓失养三个方面。内服方剂中,高频药物前十位为川芎、石膏、炙甘草、防风、菊花、细辛、荆芥穗、羌活、白附子、天南星、天麻;常用药对组合有:川芎配防风、川芎配羌活、石膏配菊花、川芎配细辛、川芎配石膏菊花,核心药物网络显示为:川芎、防风、细辛、菊花、石膏、炙甘草。结论:川芎乃治疗外感风邪头痛之首选药物,因风邪兼夹他邪不同,分别配伍防风、羌活、石膏菊花等,亦常配伍开窍药通窍开闭,配伍安神药安神止痛,配伍理气药调气止痛。  相似文献   

11.
<正>川芎茶调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外感风邪所致头痛。方中川芎辛温香窜,为"血中之气药",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能上行头目,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细辛善治少阴经头痛。荆芥、防风升散上行,疏风止痛。薄荷辛凉,清利头目,疏散风热,以制诸风药之温燥。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服时以清茶调下,取其苦寒之性,清上降下,既可上清头目,又能制约风药过  相似文献   

12.
川芎辛温散通,入肝胆经,为血中气药,能行血中之气,疏血中之风,引诸药上行头目,直达病所,具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散寒止痛,祛风燥湿之功,为治头痛要药.笔者结合典型病例,试述川芎在治疗头痛中的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3.
徐冬英 《山西中医》1996,12(2):45-46
川芎名称小释广西中医学院(530001)徐冬英关键词川芎,训诂川芎作为药物使用,历史悠久。其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历代名医论述颇多,如张元素称之为“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及血虚头痛之圣药也”。《神农本草经》把其归入中品,作为治病健身之品。历代本草书籍记...  相似文献   

14.
川芎治疗头痛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云玺 《河南中医》2008,28(2):67-68
川芎可用于治疗外感及内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对于外感头痛,关键在于祛风。川芎具有祛风通络之功,故可治之。对于内伤头痛,肝经瘀滞头痛,川芎可作为主药,肝气有结,肝阳上亢头痛,川芎可作为佐使药;川芎治疗虚证头痛可为臣药或佐使药。总之,无论外感内伤、寒热虚实,只要配伍得当,皆可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川芎临床外用举要河南驻马店地区中医院(463000)毛振勇,刘天骥川芎为血中气药,辛香走窜而行气,活血祛瘀以止痛;上行头目而祛风,下入血海以调经。临床不仅内服常用,外用亦每每获效。1祛除凤邪医头痛组方:川芎30克,细辛、白芷各10克,共为细末,陈醋适...  相似文献   

16.
川芎,性温,味苦,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运用广泛,为"血中气药"。川芎古称芎穷艹,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言其"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刘华一教授临床灵活运用川芎治疗多种疾病,收效颇佳。本文就刘华一教授运用川芎经验加以总结,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川芎临床外用举要刘天骥,毛振勇川芎为血中气药,辛香走窜而行气,活血祛瘀以止痛;上行头目而祛风,下入血海以调经。临床不仅内服常用,外用亦每每获效。1.祛除风邪医头痛组方:川芎30g、细辛、白芷各10g,共为细末,陈醋适量调膏约五分硬币大,掺冰片少许,贴...  相似文献   

18.
川芎是中医治疗头痛的常用要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下试就川芎治疗外感头痛的配伍经验进行分析总结。1 风寒头痛川芎为主药川芎味辛,性温,长于散风寒,利气血,是治疗风寒头痛的常用要药。用川芎治疗风寒头痛的配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1 与辛温药为主组方 与辛温药同用共成发散风寒之功,常用川芎、羌活、白芷、防风、细辛、藁本等。如《普济方》川芎羌活散(羌活、细辛、川芎、藁本、荆芥、白....  相似文献   

19.
脑脉舒功能养血活血,疏风通络,临床主要用于预防及治疗脑动脉硬化等脑血管疾病之血瘀见证。方中主药川芎,消瘀血,养新血,功能活血行气,散风止痛,丹参气味苦平,微温,可通利血脉,活血散结,行气止痛,兼可益气。益母草具行血养血之功,行血而不伤新血,养血而不滞瘀血,助川芎以行血中之滞。葛根通经活络。生津止渴,载药上行。鸡子黄养阴宁心润燥,养血熄风。  相似文献   

20.
川芎挥发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川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药用部分为伞形科藁本属川芎Ligusticum wallichii的根茎,主要产于四川的灌县、重庆,云南、湖北、贵州、甘肃、陕西等地亦有栽培。川芎性温味甘辛,具有补血、活血、止痛、润肠之功效,在中医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各种血症,其作用活血化淤,行气止痛,为“血中觗气药”,在活血方药中配用,则通达气血使补而不滞。川芎主要成分为挥发油、生物碱、阿魏酸等。近年来,随着分析手段的不断完善,对川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拟对川芎挥发油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