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许多研究发现一些分子标志物是重要的预后因素,然而catenins和cyclin D1在鼻咽癌中的价值尚不明确。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鼻咽低分化鳞癌组织中连环蛋白α-、β-和γ-catenin以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与临床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38例鼻咽癌组织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α-、β-和γ-catenin和cyclin D1以及肿瘤增殖活性指标ki-67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本组标本中α-、β-和γ-catenin和cyclin D1低表达者略多。它们表达的高低与原发肿瘤T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临床分期和原发肿瘤体积相关性无显著性差异,各标志物的表达与肿瘤增殖活性指标ki-67高低亦未显示明显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β—catenin低表达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高表达者,其值分别为53.2%、29.0%和81.9%、76.0%(P〈0.05)。影响患者无瘤生存率的预后因素中,α-catenin的差异达到临界意义(P=0.061)。结论:α-、β-和γ-catenin和cyclin D1在鼻咽癌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初步研究未发现表达异常与肿瘤增殖,分期和转移等存在相关性。仅β—catenin表达降低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一个不利预后因素。对这些分子标志物临床意义的检测必须扩大样本量,才有可能为今后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Wnt/β-catenin通路对大肠癌干细胞的调节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检测80例大肠癌患者原发灶及10例肝转移灶组织中大肠癌干细胞标记物EpCAMhigh/CD44+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Wnt通路关键蛋白β-catenin的表达,分析β-catenin、EpCAM/CD44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β-catenin在大肠癌及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5.0%(44/80)和10.0%(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在肝转移灶中的异常表达率为90.0%(9/10)。EpCAM/CD44在大肠癌及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3%(53/80)和0(0/20)。大肠癌原发灶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而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s分期及转移密切相关(P<0.05);EpCAMhigh/CD44+表达与性别、肿瘤大小无关,而与年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s分期及转移密切相关(P<0.05)。EpCAM/CD44在β-catenin异常表达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4.1%,显著高于在其正常表达组的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β-catenin与EpCAM/CD44的表达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17,P=0.000)。结论 Wnt/β-catenin通路的异常激活有可能参与大肠癌干细胞的异常增殖,进而导致肿瘤的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3.
胡婧晔  易炜  夏云飞  高进  刘志刚  陶亚岚 《癌症》2009,28(10):1043-1048
背景与目的:肥胖和低体重与多种肿瘤的进展及预后相关。本研究探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为判断鼻咽癌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从1990—2003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确诊为鼻咽癌的病例中随机抽取1489例.按照患者的BMI分为正常、低体重、超重和肥胖4组。采用生存分析对4组患者的预后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低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者的年龄、T分期、N分期和总分期与正常体重组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以低体重组为对照组,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转移生存率的相对危险度均小于1.并且随着体重的增加相对危险度逐渐降低。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体重组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转移生存率低于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肥胖组(P〈0.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显示,年龄、T分期、N分期和BMI分级均可作为显著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治疗前低BMI鼻咽癌患者的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无转移生存率较正常BMI患者下降。治疗前BMI可作为评价鼻咽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Wnt1、β-catenin、APC和cyclin D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对45例人胃癌组织标本及肿瘤边缘5cm以外的正常组织进行LSAB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45例胃癌组织中Wnt1、β-catenin、cyclin D1阳性率分别为57.78%、73.33%和51.11%,正常对照组织几乎不表达(β-catenin正常组织膜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C 在GC(gastric carcinoma,GC)中表达的阳性率为(53.33%),低于正常组织(9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同一胃癌标本中,Wnt1、β-catenin、cyclin D1同时高表达,即Wnt通路处于活化状态(Wnt+)占44.44%(20/45),正常组织未见激活状态(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Wnt1-β-catenin APC-cyclin D1通路在胃癌发生过程中存在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5.
VEGF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咽癌中的表达与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组织芯片技术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回顾性研究1990~2002年期间200例有临床随访资料的鼻咽癌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卡方检验分析鼻咽癌组织VEGF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生存分析计算鼻咽癌组织内VEGF不同表达组的总生存率。[结果]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内。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鼻咽癌患者的TNM分期、复发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VEGF表达阳性及阴性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0.11%和67.75%,两组生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VEGF的表达与鼻咽癌患者TNM分期、复发及远处转移呈明显正相关,其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鼻咽癌活检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瘤巢中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对鼻咽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初诊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活检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在HE切片上观察瘤巢中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对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远期生存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VEGF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6.67%和37.04%(P=0.002),瘤巢低淋巴细胞浸润组与中、高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3.5%和76.0%(P=0.0014);VEGF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瘤巢低淋巴细胞浸润组与中、高组的生存曲线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表达水平与N分期正相关,瘤巢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结论:VEGF高表达、瘤巢低淋巴细胞浸润的鼻咽癌患者5年生存率降低,VEGF表达水平、瘤巢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可以作为评价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组织中nm23-H1和survivin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nm23H1和survivin基因蛋白表达与鼻咽癌(NP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115例NPC放疗前活检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nm23-H1和surivin基因蛋白在NP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基因的表达与NPC分期、放疗敏感性、生存率、转移及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NPC组织中nm23-H1和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8%和68.7%。NPC分期、淋巴结转移、生存率及远处转移与nm23-H1蛋白低表达有密切关系,而survivin的高表达则与鼻咽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放疗敏感性、生仔率及复发有密切关系。nm23-H1蛋白表达与survivin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nm23-H1蛋白低表达和survivin高表达对判断病变进展、预测放疗敏感性、生存率及转移和复发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Pin1与β-caten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in1、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其预后价值。结果Pin1在37.8%(17/45)结直肠癌组织中过表达,β-catenin在64.4%(29/45)结直肠癌组织中异常蓄积,17例Pin1过表达中15例同时存在β-catenin异常蓄积,两者显著正相关(r=0.387,P=0.006);Pin1过表达与结直肠癌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趋势,与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β-catenin异常蓄积与浸润深度有相关趋势,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Pin1过表达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P〈0.01),β-catenin与预后不相关(P=0.099)。结论Pin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过表达,且与β-catenin异常蓄积正相关;Pin1与结直肠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转移性鼻咽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04年9月至2008年9月我科确诊的72例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其中男性62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50岁(28-81岁)。比较单发转移组(14例)与多发转移组(58例)、转移合并局部复发组(14例)和转移无局部复发组(58例)以及综合治疗组(61例)和单纯支持治疗组(11例)间的生存率。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各组生存率,Cox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转移合并局部复发组1年、2年生存率14.3%、1.1%,中位生存期8.2个月,较转移无局部复发组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38.5%、20.3%、11.6m)低,P〈0.05。单发转移组与多发转移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7.5%、20.0%与37.5%、12.5%,P〉0.05。综合治疗组与支持治疗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7.2%、16.1%与40.0%、12.0%,P〉0.05。两组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26)、合并局部复发(P=0.020)是影响转移性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转移性鼻咽癌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并未提高总生存率。性别、有合并局部复发是影响转移性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中克隆细胞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蛋白)及β-连环素蛋白(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47例原发性肝癌组织、10例肝硬化组织、4例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蛋白及β-连环素蛋白(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结合原发性肝癌临床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在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蛋白无表达、β-catenin蛋白无异常表达;在肝硬化组织中,survivin蛋白无表达、有2例(20%)β—catenin蛋白出现异常表达;在47例肝癌组织中有30例(63.8%)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31例(65.9%)β—catenin蛋白出现异常表达(P〈0.01)。Survivin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Survivin蛋白在原发性肝癌复发组的表达率为92.9%(26/28),无复发组的表达率为21.1%(4/19);β—catenin蛋白在原发性肝癌复发组中的异常表达率为89.2%(25/28),在无复发组的表达率为31.6%(6/19)(P〈0.05)。在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的3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有28例(93.3%)β-catenin蛋白出现异常表达,而在β—catenin蛋白出现异常表达的31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有28例(90.3%)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两种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组织的表达具有一致性,且呈正相关(r=0.6324)。结论:Survivin蛋白与β-catenin蛋白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复发密切相关,它们可能成为预测肝癌术后有无复发的一项指标。Survivin蛋白与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具有密切的关系,且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α,β-连接素(α,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中α,β-catenin、cyclin D1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有37例(61.7%)α-catenin,42例(70%)β-catenln异常表达,28例(46.7%)cyclin D1过度表达。α,β-catenin异常表达率与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无显著相关性(P〉0.05);α,β-catenin在浸润性小叶癌中的异常表达率(85.7%、95%)明显高于浸润性导管癌(50%、58.3%)(P〈0.05)、(P〈0.01)。cyclin D1过度表达率与乳腺癌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显著相关(P〈0.05)。β-catenin异位表达病例中,57.1%(24/42)的病例出现cyclin D1的过度表达,但β-catenin正常膜表达病例中,22.2%(4/18)的病例呈现cyclin D1的过度表达。β-catenin异常表达与cyclin D1过度表达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n=0.321,P〈0.05)。结论 β-catenin的异常表达激活cyclin D1的过度表达,引起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在乳腺癌的发生中可能起着熏要作用。α,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不是影响乳腺癌细胞转移的主要因素,但可能是一个协同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在鼻咽癌中表达情况与鼻咽癌患者的预后的关系和调节机制。[方法]分别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SYK在鼻咽癌和鼻咽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在145例鼻咽癌组织中有57例高表达SYK,SYK在鼻咽癌组织中高表达与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分期、T分期及复发呈正相关(P〈0.05)。SYK高表达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35.79%和63.50%,两组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SYK的表达和SYK启动子去甲基化成显著相关(R=0.711,R0.001)。[结论]SYK在鼻咽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分期、T分期及复发明显正相关,其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这些可能是SYK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所致。  相似文献   

13.
涂雪松  胡利霞  瞿广桥  周洁 《癌症进展》2016,(12):1216-1220
目的:探究紫杉醇对人鼻咽癌细胞株HONE1增殖、凋亡及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用终浓度为1、5、10、20 ng/ml的紫杉醇处理HONE1细胞,分别在培养0、12、24、48 h后,用CCK-8检测HONE1细胞的增殖情况。培养48 h后,用平板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蛋白Wnt4、β-catenin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情况。用终浓度为10 ng/ml的紫杉醇及100 ng/ml的Wnt阻断剂DKK-1单独或共同处理HONE1细胞48 h后,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1、5、10、20 ng/ml的紫杉醇能够不同程度地抑制HONE1细胞的增殖,减少HONE1细胞的克隆形成数目,促进HONE1细胞发生凋亡,下调Wnt4、β-catenin和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DKK-1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能够增强紫杉醇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与紫杉醇处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能够抑制人鼻咽癌细胞株HONE1增殖,并促进其发生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晚期鼻咽癌治疗结果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Kaplan-meier(或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结果:放疗后5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8.89%、22.05%。4年内发生远地转移为20例。鼻咽癌生存率与临床分期,颈淋巴结大小有明显关系,Ⅲ期较Ⅳ期5年生存率高(P<0.05)。颈淋巴结≤6cm较颈淋巴结>6cm5年生存率高(P<0.05)。结论:临床分期及颈淋巴结大小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晚期鼻咽癌放射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远地转移。  相似文献   

15.
彭辉  钟雪云  刘坤平  李素梅 《癌症》2009,28(1):49-53
背景与目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的发生是个多因素多阶段的演进过程。Wnt信号转导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4种Wnt通路上的蛋白在食管鳞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在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制作由199例食管鳞癌组织与其癌旁164例正常粘膜、34例基底细胞增生和30例不典型增生上皮组成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PC、 β-catenin、E-cadherin、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APC和E-cadherin在ESCC阳性率分别是69.6%、19.6%,均低于各自正常组(98.0%、96.3%,均为P〈0.01), β-catenin和cyclin D1在ESCC的异常表达率分别是65.5%和70.9%,均高于各自正常组(1.2%,0.8%,均为P〈0.01)。按正常粘膜→基底细胞增生→不典型增生→ESCC的顺序,APC低表达发生在ESCC, β-catenin和E-cadherin表达异常始于不典型增生.cyclinD1过表达始于基底细胞增生。随着ESCC分化程度由高到低的改变,APC、E.cadherin和cyclinD1阳性率逐渐减少, β-catenin逐渐增加。 β-catenin的表达与APC无相关(r=-0.10,P〉0.05),与E.cadherin呈负相关(r=-0.31,P〈0.01),与cyclinD1呈正相关(r=0.49,P〈0.01)。结论:APC、E-cadherin、 β-catenin和cyclinD1可能在ESCC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β-catenin、E-Cadherin和cyclinD1的表达检测有助于ESC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合并皮肌炎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鼻咽癌合并皮肌炎的患者大量服用强的松对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治疗组:12例合并皮肌炎的鼻咽癌患者接受常规放射治疗,同时服用较大剂量的强的松。对照组:同期12例单纯鼻咽癌患者接受常规放射治疗,分别与治疗组病例配对比为对照。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和放疗方法上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治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66.7%和33.3%;对照组分别为100.0%、75.0%和50.0%(P>0.05)。治疗组死亡8例,其中死于鼻咽癌癌复发3例,远处癌转移4例,重度皮肌炎1例;对照组死亡6例,其中死于鼻咽癌癌复发2例,远处癌转移4例(P>0.05)。结论:合并皮肌炎的鼻咽癌的放疗疗效与单 鼻咽癌的放疗疗效相近;鼻咽癌合并皮肌炎的患者大量服用强的松未明显增加鼻咽癌复发及远处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Guo QS  Jia H  Han MY  Yu JM  Zhong WX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0):746-749
目的研究整合素α5β1和上皮钙黏连素(E—C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3例NSCLC组织及12例正常肺组织的石蜡标本中α5β1及E-CD的表达情况。结果整合素α5β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58.5%)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16.7%),E—CD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32.1%)显著低于对照组(91.7%)。整合素α5β1表达与病理分级(P=0.021)、淋巴结转移(P=0.006)、临床分期(P=0.002)相关。整合素α5β1阳性表达组患者3年生存率(23.0%)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40.6%,P=0.041)。E-CD的表达与病理分级(P=0.010)、淋巴结转移(P=0.002)呈负相关。E-CD阴性表达组3年生存率(19.9%)低于阳性表达组(4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合素α5β1表达与E—CD表达呈负相关。结论整合素α5β1高表达促进了NSCLC的侵袭、转移,E-CD高表达抑制淋巴结转移,两者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了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MRI评价鼻咽癌三叉神经侵犯,并分析其预后价值。方法:连续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初治及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共924例。所有病例行鼻咽部和颈部MRI扫描。结果:MRI三叉神经侵犯为315例(34.1%)。MRI三又神经侵犯而无三又神经麻痹的患者占MRI三叉神经侵犯总病例数的85.4%。在88条发生麻痹的三叉神经分支中.79条(89.8%)发现MRI显示相应的三叉神经颅内或眼眶段受侵。B患者MRI三叉神经侵犯阳性组较MRI三叉神经侵犯阴性组的3年总生存率(OS)明显降低(80.0%:88.1%,P=0.016),经N分期调整后,两组3年OS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鼻咽癌T3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子分别为MRI三叉颅神经侵犯(聘0.035)及N分期(P=-0.000)。MRI三叉神经侵犯阳性的患者中,三叉神经颅内或眼眶段侵犯组与三叉神经颅外或颅底段侵犯组3年O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FDMS)及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无差别(P=0.672,P=0.993,P=0.672).三又神经麻痹组较无三又神经麻痹组3年OS、FDMS及LRFS亦无差别(P=0.707,P=0.283,P=0.542)。结论:鼻咽癌MRI三叉神经侵犯发生率较高。三叉神经颅内或眼眶段侵犯是导致三又神经麻痹的主要原因。MRI对显示三叉神经经犯的定位更精确,并可应用于判断鼻咽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与HCC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按是否复发将93例肝癌患者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标本中VEGF及MMP-2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VEGF与MMP-2在93例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69%与67.74%,复发组(44例)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18%(30/44)、88.64%(39/44);未复发组(49例)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78%(19/49)、48.98%(24/49),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术后两年生存率MMP-2(+)与(-)组分别为41.42%、63.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与(-)两年生存率分别为48.50%、52.21%,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2表达高的肝癌,转移复发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β-caten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以寻找新型的乳腺癌预后标志。方法: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β-catenin在213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ROC曲线确定β-catenin表达高低的分界值,采用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β-catenin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213例乳腺癌患者中,71.4%(152/213)为β-catenin高表达,28.6%(61/213)为β-catenin低表达;单变量分析显示,β-catenin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率(P=0.003)、无进展生存率(P=0.040)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P=0.024)均低于β-catenin低表达的患者;多变量分析显示,β-catenin与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RR=5.961,95%CI:0.238~0.855,P=0.015)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RR=3.888,95%CI:0.269~0.996,P=0.049)相关。结论:乳腺癌患者中β-catenin呈高表达,且表达越高预后越差。β-catenin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个新型、独立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