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痔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内痔是肛垫血管发生的病理变化和异常移位,外痔是直肠下段静脉属支在齿状线远侧表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和血栓形成,混合痔是内痔静脉丛和相应部位的外痔静脉丛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2.
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亦称痔,又名痔核、痔病、痔疾等.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黏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中药外用治疗痔疮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杨发  王勇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238-1239
痔疮分内痔、外痔。内痔是指肛门齿线以上黏膜下的痔上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形成的静脉团,临床以便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外痔是指肛管齿线以下,痔外静脉从曲张到痔外静脉破裂,  相似文献   

4.
肛痔系指直肠下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扩大和曲张形成的静脉团 ,根据病位不同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痔疮一病 ,祖国医学早有记载。《内经·生气通天论》指出 :“因而饱食 ,筋脉横解 ,肠癖为痔”。《医学纲目》曰 :“凡人九窍中有小肉突起皆曰痔”。《外科全生集》亦有类似论述 ,并指出“痔分 5种 ,曰牡、曰牝、曰脉、曰肠、曰气 ,未破为痔 ,已破为漏” ,并有详细内外治法。祖国医学认为 ,过食辛辣燥热食物 ,素嗜肥甘厚味 ,饮酒无度 ,使湿热内积或因久坐而血脉不行 ,或经常便秘 ,或妇人临产用力过甚或久痢 ,以致浊气瘀血流注肛门 ,因而…  相似文献   

5.
宋守江 《中国针灸》2013,33(6):501-502
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痔,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一种慢性疾病.通常因为排便时持续用力,造成此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就会肿大,形成痔疮.笔者采用三位一体疗法治疗痔疮4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药外敷治疗产后痔疾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痔是直肠下端粘膜下或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曲张所形成的静脉团,成年人甚为常见,孕妇、产妇发生率则更高,临床上许多痔疾须通过手术而治愈,但孕产妇多不宜手术,希望或需要通过外用中药解除病痛达到治疗目的.近几个月来,我科运用中药外敷治疗产后痔疾42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痔病,祖国医学称为痔疮。直肠下段肛垫病理性肥大,发生出血、脱垂伴随肛管静脉瘀血曲张或血栓开成和肛缘组织增生开成的肿块,统称为痔疮。根据其临床症状和部位,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患者有了痔病,常便后滴血,脱出、疼痛,时常困扰患者的正常生活,滴血时间长了还可出现面色苍白,全身乏力,有贫血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侯爱荣  邹爱玲  于淑花 《中成药》2004,26(8):i024-i025
痔是齿线两侧直肠上下静脉丛的曲线静脉引起的团块,并因此产生出血、栓塞或团块脱出.痔是一种常见病,分内痔、外痔、混合痔.目前,一些常用的中草药、中成药及外用制剂临床应用效果不令人满意,复发率很高.手术治疗效果不错,但痛苦大,不被多数人接受.笔者应用猪胆汁、冰片加盐酸小檗碱治疗痔,经多年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极少复发.  相似文献   

9.
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迂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痔,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痔疮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痔急性发作是指患者突然出现肛门肿胀、疼痛、出血、脱垂等症状和体征.我院自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采用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生产的榆槐片口服配合外用自拟熏洗方治疗痔疮5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迈之灵在痔疮治疗中的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痔的形成通常认为由于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扩大曲张而形成充血、水肿的静脉团.俗语说"十人九痔",生活习惯不良,排便时间过长,蹲厕过久或职业方面等原因久站、久坐或蹲下的体位,均可使腹压增高,导致静脉曲张,血流不畅而形成痔块.因此,痔是肛门直肠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  相似文献   

11.
逵艳  于桂青  张莹 《国医论坛》2006,21(1):26-27
痔是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直肠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的静脉团.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护理,将可提高痔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现将我科2003年7月~2005年8月收治的125例痔患者的治护措施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浅谈痔疮病人的健康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痔是直肠下端粘膜下或肛管皮肤下静脉丛扩张迂曲而形成的结节性静脉团.痔多与嗜食辛辣.排便,负重,经产用力,酗酒,久痢久泻,久坐久立等有关.临床表现为肛门有肿物,坠胀,异物感;或便时疼痛.便血,痔核脱出,不适;或伴有局部分泌物增多,瘙痒等症状.因此,痔疮病人的健康指导尤为重要.现将我院护理痔疮病人的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祖国医学有关痔核的史料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痔”这个病名,始见于“庄子”:“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治痔者得车五乘”。可见痔疾最迟在战国时(公元前770—403)便有记载了。祖国古代医学,关于“痔”的最早文献,当为公元前240年内经素间的记载:“因为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当时对于痔疾的发生原因,认为是由于饱食、强力、筋脉(筋指静脉、脉指动脉)横解(作扩张解释)、肠澼(大便下血古称肠澼,可能是痔出  相似文献   

14.
痔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痔疮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据有关普查资料表明,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  相似文献   

15.
刘彩云  朱红 《河北中医》2010,32(1):134-135
痔是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同一部位的齿状线上下均发生,临床兼有内痔和外痔症状为混合痔。痔是一种最常见、最多发的肛肠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2006—01-2008—12,我院肛肠科将临床护理路径引入混合痔护理中,收到良好效果,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痔是直肠下段黏膜下或肛管皮肤下静脉丛淤血、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块,并因此而引起出血、栓塞或团块脱出。脱出于肛门外的痔核,受到括约肌的夹持,静脉回流受阻,而动脉血仍不断输入使痔核体积增大,直至动脉血管被压闭,血栓形成,出现痔核变硬、疼痛,难以送回肛门内。当痔核脱出不能送回  相似文献   

17.
防痔小诀窍     
痔是直肠末端黏膜下或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屈曲形成的静脉团,是常见的多发性肛门直肠疾病。民间有“十人九痔”之说。  相似文献   

18.
痔是直肠下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扩大曲张的静脉团 ,为临床常见病。我们用针刺治疗内痔 5 6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诊断标准及分期 期 排便时带血或便后出血 ,无痔团脱出肛外。 期 排便时痔团脱出肛门外 ,便后可自行恢复。 期 排便后痔团脱出肛门外 ,不能自行回纳 ,须手法复位。 期 排便后痔团脱出肛门外 ,不能复位。可伴肛门下坠 ,发胀 ,异物感及疼痛 ,持续或间断性便中夹有鲜血。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可确诊 ,除外肛裂、直肠脱垂、直肠肛管息肉或肿瘤。 期内痔不在本观察之内。2 .一般资料5 6例患者中 ,门诊 34例 ,住院 2 2例 ;…  相似文献   

19.
痔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消除痔体 ,从而改善症状。目前人们认识到痔的基础是病理性肥大和移位的肛垫 ,痔的治疗目的是解除症状 ,而非消除痔体 ;主张在手术中尽可能保留肛垫组织。现将国内各种肛垫保留和复位术式列举如下。1 理论基础传统上曾认为痔是直肠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痔静脉丛淤血、扩张和迂曲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1975年 ,Thomson[1] 首次提出肛垫学说 ,指出位于肛管内齿状线上方有一宽 1.5~ 2 .0cm的环状组织带 (通常称做痔区 )为高度特化的血管性衬垫 ,简称肛垫 ,其功能是协助肛门的精细排便功能 ,肛垫的病理性肥大即为痔。从而…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7,(3):498-501
痔,指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肛管下端皮下血栓形成或增生的结缔组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反复发作,日久难愈,令患者痛苦难言,甚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章简要概括了中医外科外治法治疗痔疾的历史源流,以追本溯源,观摩古意,对痔疾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等进行更好的认识和分析,从而运用到临床应用中,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病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