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脑滴丸对急性脑缺血海马MARCKS 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其对急性脑缺血损害(PKC-MARCKS)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同种系体外微栓子注入法复制急性多发脑梗死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12只。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给予清脑滴丸133.28 mg·kg-1,尼莫地平7.25 mg·kg-1。各组于造模前3 d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应用光学显微镜(HE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应用半定量PCR法检测各组患侧海马MARCKS mRNA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组海马神经细胞紧密整齐,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神经细胞分别有不同程度受损,但中药组损伤程度相对较轻;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海马MARCKS mRNA均过高表达,但中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清脑滴丸可以减轻急性脑缺血时海马组织损伤,下调MARCKS mRNA的过高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PKC-MARCKS信号转导系统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复方苁蓉益智胶囊对β-淀粉样蛋白(1-40)致痴呆老龄大鼠海马MARCK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年轻组、老龄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对老龄大鼠采用β-淀粉样蛋白(1-40)一次性侧脑室注射,建立痴呆模型,中药和西药组分别予复方苁蓉益智胶囊和安理申溶液灌胃14d。通过水迷宫以及RT-PCR检测,观察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以及MARCKS mRNA的变化。结果:行为学检测表明中药组和西药组的学习记忆功能明显高于模型组,模型组海马MARCKS mRNA比正常组显著增高,而中药组海马MARCKS mRNA比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复方苁蓉益智胶囊能够降低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0)致痴呆老龄大鼠海马MARCKSmRNA的表达,并改善痴呆老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3.
李瑞琴  肖红  张瑞  李伟  宋建平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2):2666-2670
目的:探讨瓜蒌薤白汤防治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瓜蒌薤白汤组,阳性药氢化可的松组。用平阳霉素(3mg·kg^-1)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后,用药组每天灌胃瓜蒌薤白汤0.02mL·kg^-1,氢化可的松组腹腔注射5mg·kg^-1。用药28d后处死,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肺组织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PDGF-BB)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PDGF-BB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及用药组(P〈0.05)。结论:瓜蒌薤白汤能明显抑制肺组织中PDGF-BB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4.
王华  陈泽涛 《环球中医药》2012,5(8):569-572
目的观察滋肾通络方对MCAO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phic factor,BDNF)蛋白含量的变化,以探讨BDNF在脑缺血中的意义及滋肾通络方对缺血周围区神经细胞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制作MCAO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和西药组。灌胃20天后,取大鼠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BDNF的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海马区几乎见不到BDNF阳性细胞表达;模型组切片染色增强,阳性细胞略有表达;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均见到切片染色强,BDNF阳性细胞强表达,尤以中药高剂量组阳性细胞表达最强。结论 BDNF与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作用有关。滋肾通络方可通过调节BDNF的合成,促进神经细胞的存活和损伤修复,从而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芪蛭胶囊对缺血性中风大鼠PKC-MARCKS信号通路豆蔻酰化蛋白激酶C(MARCK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后行再灌注。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和阳性药组,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连续8 d,第8日给药1 h后造模,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分为4个亚组,即再灌注后6、24、72 h和7 d组。应用ZeaLonga5分制评分标准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后取大鼠脑组织缺血部分,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MARCKS及p-MARCKS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MARCKS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较假手术组损伤明显(P0.05),中药组和阳性药组大鼠脑组织再灌注后72h神经功能评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受损严重,中药组和阳性药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损伤程度较模型组轻;Westernblot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MARCKS蛋白和m RNA及p-MARCKS蛋白均呈高表达(P0.05),阳性药组和中药组大鼠脑组织MARCKS蛋白、m RNA及p-MARCKS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芪蛭胶囊可下调模型大鼠脑组织MARCKS蛋白及m RNA的高表达,进而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姜黄素对肺纤维化大鼠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博菜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44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醋酸泼尼松组,每组24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盐酸博莱霉素,假手术组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第1天开始给药,持续到处死动物的前一天。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的剂量分别为200,100,50mg·kg^-1·d^-1,醋酸泼尼松组0.56mg·kg^-1·d^-1,假手术组,模型组分别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动物于7,14,28d随机处死8只,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肺功能的变化,同时取肺组织进行HE、Mallory染色。结果姜黄素明显改善肺纤维化大鼠的肺功能。病理组织学检查亦表明,姜黄素明显改善实验性肺纤维化。结论姜黄素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JNK蛋白表达探讨清脑滴丸治疗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1.5 h再灌注24 h模型组(I1.5hR24组)和清脑滴丸治疗组。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法检测大脑缺血侧皮层的JNK及磷酸化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1.5hR24组大鼠脑梗死面积增大,p-JNK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细胞凋亡明显;清脑滴丸治疗组pJNK蛋白相对含量减少,细胞凋亡抑制,脑梗死面积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脑滴丸可能通过抑制JNK磷酸化蛋白过表达,降低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松果菊苷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松果菊苷(ECH)对大鼠脑缺血损伤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组、ECH大剂量组、ECH小剂量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各组造模后24 h处死,取脑.应用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后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结果 脑缺血后,海马区神经细胞正常组织结构消失、胞核碎裂、溶解坏死等形态学改变,凋亡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川芎嗪组、ECH大剂量组和ECH小剂量组海马区凋亡神经细胞表达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 ECH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芪蛭胶囊对缺血性中风大鼠PKC-MARCK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干预作用。方法:制备SD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缺血2h后行再灌注,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分为4个亚组,即IR6h、IR24h、IR72h、IR7d组。对各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缺血区脑组织目标蛋白PKC、p-PKC、MARCKS、p-MARCKS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神经细胞损伤程度相对较轻,自IR72h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中药组PKC、p-PKC自IR6h起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MARCKS、p-MARCKS自IR72h起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芪蛭胶囊可以减轻缺血性中风大鼠脑组织的损伤,下调PKC-MARCK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过高表达,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金思维对脑缺血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蛋白激酶C(PK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模型组,金思维组(6.1 g·kg-1·d-1)和都可喜组(7.39 mg·kg-1·d-1)。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各组大鼠海马区CRF,PKC蛋白表达量。结果:CRF:假手术组海马区可见少量阳性细胞;模型组见大量阳性细胞,着色深,随时间延长增多。金思维组和都可喜组阳性表达较少,着色较浅。模型组蛋白阳性表达面积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金思维组和都可喜组,P<0.01。PKC:假手术组海马区阳性表达颗粒少,模型组见大量阳性表达颗粒,金思维组和都可喜组阳性表达颗粒稀疏。模型组CRF蛋白阳性表达面积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金思维组和都可喜组,P<0.01。同时发现金思维组和都可喜组2组大鼠海马CRF,PKC蛋白阳性表达面积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脑缺血诱导CRF,PKC蛋白高表达是导致海马神经细胞迟发性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金思维可下调脑缺血后CRF,PKC蛋白表达,这可能是金思维保护缺血后神经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益气复智颗粒对多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颈内动脉注射血栓的方法,建立多梗塞性痴呆大鼠模型,观察益气复智颗粒24.84g/kg、12.42g/kg、6.21g/kg灌胃对实验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和脑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益气复智颗粒能明显提高多梗塞性痴呆大鼠电迷宫测试成绩,改善脑损伤状态。结论 益气复智颗粒具有较好的益智抗痴呆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对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的136例脑梗死患者及73例非脑梗死的对照人群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同时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的形态、数量、回声特征。结果:在总体人群中,不规则型斑块中血瘀证所占的百分比较非血瘀证增高(P0.05);在脑梗死患者中,血瘀证组颈动脉斑块不匀质、不规则率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人群血瘀证与颈动脉斑块形态呈正相关(P0.05)。脑梗死血瘀证与斑块数目、性质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及数目存在正相关,且其斑块具有不稳定性。在发生脑梗死时,斑块数目增加,不稳定性增高。  相似文献   

13.
陈傅华  孔敏刚  何钦 《新中医》2020,52(5):53-55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中医辨证分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4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6型,对比6种分型患者的斑块性质、斑块分布部位及颈动脉狭窄率。结果:不同分型中斑块性质软斑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硬斑、混合斑的检出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值(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斑块分布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型中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指标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可进一步提高中医辨证分型的规范化,进而为临床用药及治疗提供良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探讨血瘀证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活性物质的相关性.对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的136例脑梗死组患者及73例对照组人群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用ELISA法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s-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血瘀证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血瘀证与颈动脉内径、斑块的形态及数目呈正相关,且其斑块具有不稳定性.在发生脑梗死时,斑块数目增加、不稳性增高;血瘀证存在颈动脉内径增大、IMT增厚、部分颈动脉狭窄及血流速度改变,在发生脑梗死时颈动脉内径明显增大,IMT增厚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加重,狭窄支数增多;脑梗死血瘀证与血清MMP-9呈正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血瘀证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复方丹参制剂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复方丹参片与滴丸为代表,考察二者药理作用的异同,为临床优选药物提供科学根据。方法:采用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家兔血小板聚集试验、FeCl3致家兔颈总动脉栓塞试验,比较复方丹参片与滴丸药理作用的异同。结果:片剂与滴丸均具有减轻冠脉结扎所导致的犬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抑制胶原、ADP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减轻FeCl3致家兔颈总动脉栓塞及血管内皮损伤等作用。按临床等效剂量的18倍和10倍剂量给药,片剂的作用在部分指标上强于滴丸。结论:复方丹参片与滴丸治疗冠心病有效,且片剂优于滴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大鼠脑多梗死性痴呆(MID)模型及观察指标,评价药物对该模型的作用。方法采用从颈外动脉逆行注入微血栓颗粒的方法,制备MID模型,通过对术后大鼠的苏醒时间测定、倾斜板实验、神经症状评分3个方面评价动物的一般状态;采用大鼠穿梭箱实验、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测定脑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考察MID大鼠的行为学异常以及其作用机制。结果MID大鼠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苏醒时间明显延长,在倾斜板上停留的时间显著变短,神经症状评分有显著差异;穿梭箱实验中电击时间明显延长,水迷宫实验学习记忆潜伏期延长;同时脑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力显著降低。给予药物氢化麦角碱(商品名:喜得镇)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结论该造模方法能显著造成大鼠脑多梗死性痴呆的多项体征,符合临床病理过程,为进一步判定一些药物是否具有治疗MID的前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风防治灵胶囊防治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常规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中风防治灵胶囊。两组均治疗180 d,观察患者再狭窄率、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I2(PGI2)、血液流变性学的变化,所有患者临床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变处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5)。中风防治灵胶囊合西药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风痰瘀阻证证候积分显著优于单纯口服西药组,可以明显减少颈内动脉不稳定斑块、斑块长度、斑块厚度,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TXA2水平,升高PGI2水平,同时可降低近期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1年临床随访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发生患者。结论:中风防治灵胶囊合西药防治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有较好疗效,同时可降低近期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范欣  张建君  杨希  张铎  冯丽莎 《光明中医》2016,(14):2050-2052
目的观察中药调脂消斑方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痰瘀阻络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照组26例(阿托伐他汀钙)。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水平,颈部动脉内膜厚度、斑块厚度、狭窄率水平,观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完成随访60例,2例对照组患者因肝功异常退出。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TC、LDL水平较前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颈部动脉内膜厚度、斑块厚度及狭窄程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无严重心脑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中药调脂消斑方联合他汀药物能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患者颈部血管粥样硬化程度,且耐受性佳。  相似文献   

19.
周婷婷  张艺  樊展  胡晔  武彩花 《陕西中医》2020,(11):1665-1668
目的:探讨补脾益肾方联合温针灸治疗对重症肌无力(MG)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分配84例MG病例为西药组和针药组,每组各42例,西药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即泼尼松片中剂量冲击,小剂量隔日维持治疗,针药组基于以上用药基础给予补脾益肾方联合温针灸治疗,治疗3个月后,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评估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对比治疗前后的颈部血管流速、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针药组的变化幅度大于西药组(P<0.05); 针药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低于西药组(P<0.05); 治疗后,两组颈内动脉(ICA)、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显著提高(P<0.05),两组T淋巴细胞中CD3+、CD4+亚群所占比和CD8+、CD4+比值显著降低(P<0.05),两组血清slL-6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以上指标针药组变化幅度大于西药组(P<0.05)。结论:补脾益肾方联合温针灸治疗能缓解MG患者的中医证候症状,提高疗效,促进其颈部血管循环,纠正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