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比较卡介苗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对国人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和治疗的毒性。材料与方法检索国内关于术后卡介苗与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治疗表浅性膀胱癌的比较研究,按预设的标准进行筛选,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进行统计学的综合分析(Meta分析)。结果 共有6个研究,包括342例病人符合纳入标准,研究质量均为B级。其中1个研究提示卡介苗预防复发的疗效明显优于丝裂霉素C,其余5个研究显示两种治疗方式疗效无显著差异,Meta分析结果显示,卡介苗预防复发的疗效明显优于丝裂霉素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优势比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53、0.32—0.92(P=-0.02〈0.05)。4个研究报道了治疗毒性主要是膀胱炎的比较,其中1个研究提示卡介苗治疗膀胱炎发生率显著高于丝裂霉素C组。另3个研究则提示无显著差异,Meta分析显示总的膀胱炎发生率卡介苗显著高于丝裂霉素C组(优势比2.72.95%可信区间1.38-5.38,P=-0.004〈0.05)。结论卡介苗膀胱灌注对国人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预防作用显著优于丝裂霉素C.但其治疗毒性发生率(膀胱炎)明显高于毖裂雹素C.  相似文献   

2.
黄盛权  叶刚  廖钱金  王祥卫  吴清剑 《重庆医学》2012,41(20):2047-2048,2051
目的比较卡介苗(BCG)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与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预防国内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检索国内已公开发表的关于BCG联合IL-2与MMC膀胱灌注治疗国人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比较性研究资料,采用RevMan4.2软件对纳入研究的资料进行统计学综合(Meta分析),采用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作为评价比较疗效的指标,并评估发表偏倚。结果筛选后有13个文献纳入研究,涉及总病例数611例,其中进行BCG灌注治疗312例,MMC治疗299例;在总的13组入选研究中,有12组研究显示BCG联合IL-2优于MMC,有1组研究显示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eta分析结果提示BCG组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作用统计学上优于MMC组(OR0.32,95%CI 0.2~0.5,P=0.000 01)。结论 BCG联合IL-2膀胱灌注预防国人膀胱癌术后复发作用优于MMC。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荟萃(Meta)分析探讨浅表膀胱癌不同灌注方法对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应用Meta分析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式对1989年1月至2005年2月有关浅表膀胱癌不同灌注方法与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文献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纳入本次Meta分析的43篇文献中,卡介苗(BCG)灌注与其他方法比较与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使用其他方法灌注与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BCG联合其他方法灌注与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合并OR值分别为0.55(95%CI值0.40—0.74)、n32(95%CI值0.06—1.64)和0.43(95%CI值0.33—0.57);漏斗图各点基本呈漏斗状排列,表明发表性偏倚对本研究影响较小,结论较可靠。结论BCG灌注或者联合其他灌注方法能有效降低浅表膀胱癌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本组对11例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内灌注一定剂量的卡介苗,用以治疗膀胱浅表肿瘤和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颖浩  杨庆 《当代医学》2001,7(11):49-53
浅表性膀胱癌(T_1,Ta,Tis)术后易复发,尽管大多数复发的肿瘤与原发肿瘤的分级、分期相同,但5%—30%的肿瘤发展向深层浸润。因此对于易复发的病变,应该进行有选择的局部治疗。预防方法主要包括膀胱内化疗药物和免疫相关药物卡介苗及生物制剂的灌注及光动力学治疗。灌注化疗药物疗效相近,但不能阻止膀胱癌复发时出现病变进展;卡介苗是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疗效最好的药物,可延缓肿瘤的进展;干扰素可作为BCG或化疗失败时的二线首选药物。光动力学有助于术后残余病变的发现,用于预防复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丝裂霉素(MMC)和卡介苗(BCG)联合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11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表浅移行细胞癌,接受经尿道切除手术(TUR)。术后分为2组:A组为联合诱导组(59例),术后6h内及术后1周、2周分别行膀胱腔内灌注MMC,术后3周开始BCG诱导加维持膀胱腔内灌注治疗(BCG“6+3”疗法)。B组为单纯BCG组(51例),术后3周开始接受BCG“6+3”疗法。定期行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观察2组患者的肿瘤复发和毒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12—70个月,中位35个月随访,A组9例患者肿瘤复发(9/59,复发率15.3%),B组17例患者肿瘤复发(17/51,复发率33.3%),2组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肿瘤进展发生率均低,差异不显著;2组膀胱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9.0%、35.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早期MMC膀胱灌注加BCG定期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较好,且比较经济,未增加毒副反府发生率.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羟喜树碱与卡介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羟喜树碱联合卡介苗并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门诊及住院的首发膀胱癌术后患者34例用羟喜树碱联合卡介苗并交替进行膀胱灌注。结果所选择病例均为T1或T2期开放手术或TURBT术后患者,其中5例于术后8—12个月复发(14.7%),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羟喜树碱联合卡介苗并交替膀胱腔内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小,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临床中膀胱癌以浅表肿瘤最为多见,且容易复发,现多采用肿瘤切除加膀胱灌注治疗。应用化学药物或免疫制剂进行膀胱内灌注是当前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最常用的方法^[1]。目前膀胱灌注治疗的药物较多,我们选用羟基喜树碱(hydroxy camptothecin,HCPT)与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BCG)两种药物进行膀胱灌注治疗,并对其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泳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8):216-217
目的探讨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复发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卡介苗膀胱灌注,6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4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结论应用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卡介苗(BCG)与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性的药物疗效。方法对87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分别用国产BCG、MMC进行预防灌注,并作随诊和疗效比较。结果应用BCG预防灌注的膀胱癌复发率显著低于MMC(P〈0.05),且复发的膀胱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进展发生率低。结论 BCG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作用优于MMC,可以显著减少肿瘤复发(但膀胱炎发生率明显高于MMC),高危复发患者应首选BCG作为预防灌注药物。  相似文献   

11.
吉西他滨与卡介苗联合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GEM)与卡介苗(BCG)联合灌注免疫化学疗法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85例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后患者分为两组:(1)GEM+BCG联合应用组39例,术后立即用吉西他滨1000rag灌注治疗,术后1周GEM2000rag再次灌注治疗,术后2~7周每周BCG灌注治疗1次,以后每个月BCG灌注1次,持续2年。每周行卡介苗灌注治疗。(2)BCG组46例,术后每周灌注1次,连续7次,以后每月1次,持续2年。结果随访2—3年,平均2年4个月,其中BCG+GEM联合应用组复发率为10.5%,BCG组复发率为2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GEM和BCG联合膀胱灌注预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优于单用BCG灌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患者膀胱灌注卡介苗(BCG)(40例),另一组膀胱灌注THP(40例),随访6~24个月,观察两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BCG组和THP组2年复发率分别为12.5%(5/40)、14.0%(6/4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8,P>0.05),而TH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CG组(χ2=9.565,P<0.01)。结论膀胱灌注THP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徐强  宗朝晖  邢家龙 《河北医学》2003,9(7):627-628
目的:研究卡介苗(BCG)和顺铂(DDP)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6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作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用卡介苗120mg和顺铂40mg作每周交替膀胱灌注,各12次后改每二月灌注一次,持续二年。结果:随访6年平均3.2年,复发率为8%。结论:卡介苗和顺铂交替灌注可以有效地减少膀胱癌的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顺铂(PDD)和卡介苗(BCG)化学免疫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88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分为两组:(1)PDD和BCG交替组44例,PDD 60mg和BCG 60mg,每周1次进行交替膀胱灌注,共灌注12次,以后每1个月交替灌注1次,持续2年;(2)BCG组44例,BCG 120mg每周膀胱灌注1次,连续6次,以后每1个月1次,持续2年。结果:随讠-7年,平均4年,PDD和BCG交替组复发率为9.1%,BCG组复发率为25%,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DD和BCG交替膀胱灌注预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优于单用BCG灌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加盐酸吉西他滨与卡介苗交替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6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均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后,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采用盐酸吉西他滨与卡介苗交替膀胱灌注。对照组采用盐酸吉西他滨联合卡介苗膀胱灌注。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淋巴细胞转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副作用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加盐酸吉西他滨与卡介苗交替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小剂量卡介苗(BCG)、丝裂霉素C(MMC)交替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5月~2001年6月的45例浅表性膀胱癌患的临床资料,29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6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定期应用卡介苗60mg、丝列霉素C 10mg交替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6次,间歇3个月,再每月1次,持续12个月。其中Ta、T1期22例、T2期23例。结果 所有病人随访12~24个月,45例患中,共有2例复发,均为TURBt后T2病人,总有效率95.2%,无全身不良反应,仅2例应用BCG后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 小剂量MMC、BCG交替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好、病人耐受性强、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癌的治疗方法.方法浅表性膀胱癌(Ta-1,G1-2)49例,平均年龄60岁,施行经尿道膀胱电切(TURBT)34例,部分膀胱切除15例.术后表阿霉素(EPI)加卡介苗(BCG)膀胱内灌注40例,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9例,定期膀胱镜检查,尿细胞学检查和随访.结果 49例患者经1~3次治疗,随访12~72个月,平均36个月.14例出现1次或1次以上的复发,最后9例进展为T2以上的分期肿瘤.6例施行膀胱全切,2例发生远处转移,3例死于膀胱肿瘤.结论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早期行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膀胱内药物灌注预防肿瘤复发,并严密随访,对肿瘤进展迅速者应尽快施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  相似文献   

18.
为了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联合应用BCG和IL-2膀胱内灌注32例。随访6个月~7年6个月,平均48个月。手术后1年内复发1例(3.1%),2年内复发5例(15.6%),5年内复发7例(21.9%)。结果表明,联合应用BCG和IL-2膀胱内灌注可以增强免疫治疗效果,明显地降低膀胱癌术后的复发率,同时可以减少BCG用量过大所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王万用  程伟  张雄  黄捷 《重庆医学》2008,37(9):950-951
目的探讨利福平防治膀胱癌术后灌注卡介苗(BCG)所致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对67例膀胱癌患者术后行BCG灌注,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利福平治疗组,比较两组BCG灌注后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灌注后血尿、发热和膀胱刺激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利福平可有效预防和减轻膀胱癌患者术后灌注BCG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