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是一种罕见的胰腺上皮性肿瘤,是一种生物学行为未定或具有交界性恶性潜能的胰腺肿瘤。该病名称较多,1996年WHO将其统一命名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在组织病理学和临床表现上具有与其他胰腺肿瘤不同的特点。本研究通过回顾我院2006年~2007年诊治的5例患者资料,对SPT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是一种较少见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SPT最早由Frantz[1]在1959年描述,因此也被称为Frantz肿瘤。SPT发病率低,占所有胰腺肿瘤的0.17%~2.70%[2],国内平均发病年龄为20.0~29.1岁[3-4]。现对我院2009年收治的1例SPT患者并结合国内已报道的46例SPT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3.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是少见的胰腺外分泌腺肿瘤,多见于青春期及青年女性,男女比例1∶9,转移至肝脏并以肝脏疾患就诊则更是少之又少,易引起误诊,现就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肝转移误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组织起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PT)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并分析该肿瘤组织细胞的起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3例SPT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其中30例标本经与代表不同组织来源的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反应.由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SPT肿瘤的组织病理特点为假乳头结构形成和区域性坏死,无腺泡结构。SPT细胞对神经内分泌细胞来源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蛋白(NSE)、CD56和CD10的阳性高表达率甚高,均超过90%,但对SYN的高表达率仅为16.7%;SPT细胞对神经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巢蛋白(NES)和波形蛋白(VIM)的阳性高表达率分别为70%和90%;对神经软组织来源的S-100蛋白的高表达率为86.7%;对间叶组织细胞来源的仪1抗糜蛋白酶(α1-AT)、仅1抗胰蛋白酶(α1-ACT)和溶菌酶(LYS)的高表达率达80.0%~86.7%;而SPT细胞对上皮细胞来源的抗体标记物很少呈阳性反应,多为低表达。结论:SPT可能起源于胰腺干细胞及与其发育密切相关的胚胎神经嵴的神经前体细胞,在干细胞发育过程中发生分化不成熟所致。  相似文献   

5.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胰腺肿瘤,发病率约占胰腺肿瘤的0.17%~2.70%。1959年Frantz第一次报道了该肿瘤的存在,称其为胰腺乳头状肿瘤。1970年Hamoudi等首次描述了该肿瘤的病理特征。1996年该肿瘤被WHO正式命名为SPT。国内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有少数病例报道,这可能与对该病的认识程度不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SPT)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胰腺肿瘤,自1999年1月至2004年11月,浙江大学 ……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转移性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SPT)和非转移性SPT组织中MLH1蛋白表达及MLH1基因甲基化的临床意义, 探讨MLH1基因甲基化与SPT发生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至2022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日照市中心医院、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转移性SPT患者12例作为研究组, 其中男性3例、女性9例, 中位年龄47岁, 年龄范围21~73岁。筛选2009年1月至2017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库中诊断明确、病史清晰、随访资料完整的非转移性SPT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 中位年龄42岁, 年龄范围34~69岁。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理资料等临床资料。取病理组织蜡块分别检测MLH1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和MLH1基因的甲基化。结果两组SPT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例转移性SPT患者中, 转移至肝脏4例, 脾脏2例, 肺2例, 淋巴结内2例, 纵隔1例, 骶骨1例。与非转移性SPT组织中MLH1蛋白缺失率0(0/30)比较, 转移性胰腺病灶(转移性SPT-P)和转移灶(转移性SPT-M)中MLH1...  相似文献   

8.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 of pancreas,SPT)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胰腺肿瘤,发病率占胰腺肿瘤的0.13%~2.70%[1],其生物学行为表现为低度恶性倾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CT、核磁共振成像(MRI)征象与病理特点的联系,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11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2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SPT术前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灶位于胰头8例,胰体3例,胰尾10例。病灶最大直径3.5~18.0cm,平均6.3cm。9例以实性为主,8例为囊实性相间,4例以囊性为主;4例可见环形钙化,1例可见出血征象。2例恶性SPT中,1例出现肝转移,1例侵犯十二指肠壁。三期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实性部分动脉期呈周边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结论 SPT的CT、MRI表现能反映其病理特点,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本病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伴肝转移的生物学特征及临床特点、组织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99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伴同时性和异时性肝转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中男5例,女11例。平均年龄48岁。肿瘤位于胰头5例,胰体5例,胰尾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其中1例因术后出现肝转移再次手术行转移灶切除。行胰体尾和脾切除术7例,其中2例同时行肝转移灶切除。3例行胰腺部分切除术,其中2例同时行肝转移灶切除。1例行穿刺活检术。16例中同时性肝转移11例,5例为异时性肝转移,15例为多发性肝转移。10例术后行介入、射频消融、生长抑素和化疗。病理检查:瘤体平均7.74cm×6.56cm×5.02cm。6例有淋巴结转移,11例侵犯神经,1例侵犯十二指肠、胆总管。结论对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伴肝转移病例应制定合理、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病人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和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对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CT和MRI表现,并与手术和组织病理学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6例胰腺SPT患者的CT和MRI表现,并与手术和组织病理学表现相比较。结果 16例胰腺SPT的CT和(或)MRI表现为实性肿块2例,囊实性肿块14例。2例呈分叶状和不完整包膜,1例界线不清,余13例呈轮廓规整的圆形,有完整包膜。增强后实性肿块和囊实性肿块实性成分动脉期或胰腺期呈轻度强化,门脉期呈渐进性强化。大体标本与CT表现具有较好一致性。组织病理学检查11例为良性,5例为低度恶性。有无包膜或包膜是否完整在良、恶性SPT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块大小和囊变程度在良、恶性SP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SPT的CT和MRI特征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增强后实性成分动脉期或胰腺期轻度强化,门脉期渐进性强化。包膜不完整或无明显包膜提示恶性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胰腺外科中心自2003年至2007年收治的2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人的临床、影像、手术以及随访资料.结果 21例确诊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病人中,女18例,男3例,平均年龄33岁.病人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术中探查对SPT的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较大的价值;其中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7例,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2例因肿块侵犯血管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血管切除及重建术,4例行胰腺节段切除术,5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部分切除术,2例行胰尾切除联合脾脏切除,1例因肿瘤侵犯周围组织行胰体尾切除、脾脏切除术、左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随访结果显示所有病例均存活.结论 对SPT的诊断要充分重视病人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以及术中探查的结果,进而采用积极、恰当的手术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诊治分析(附6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SPT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SPT位于胰头部24例(占34.8%)、胰颈部15例(占20.3%)、胰体尾部30例(占45.0%)。69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药物性肝功能衰竭1例、胰瘘9例、胃潴留3例,均保守治疗治愈。术后病理明显恶性者3例,其中1例术后26个月死于肿瘤脑转移,1例术后1年肝内及腹腔淋巴结复发、带瘤生存14个月,1例术后40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SPT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胰腺肿瘤,预后相对良好,胰瘘是术后的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47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PT)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47例SPT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行手术切除,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胰体尾+脾切除术18例、胰尾切除术2例、胰腺中段切除术3例、肿瘤局部切除术9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2例;开腹探查术2例。术后出现胰漏14例,胆漏2例,出血3例,腹腔感染3例,胃瘫4例。45例术后随访3~68个月,平均32个月,其中随访〉24个月29例,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无死亡。结论胰腺SPT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及MRI是最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20年间,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肝脏是其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肝转移是pNEN患者重要的预后因素。虽然对于pNEN肝转移有包括生物治疗、化疗、靶向治疗、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局部治疗在内的多种治疗方式, 但手术仍是唯一可能达到治愈目的的治疗方式。目前对于pNEN肝转移的外科治疗仍存在较多争议, 如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G3合并肝转移患者能否接受手术治疗;术前如何更加全面且准确地对pNET肝转移患者进行分级诊疗、Ⅱ型pNET肝转移患者如何选择最佳的外科治疗策略、如何确定减瘤手术的最佳获益人群、如何进一步优化pNET肝移植的米兰标准等。本文对目前pNEN治疗的主要争议展开讨论, 并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肝转移是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应采取多学科协作治疗的原则。作为核心的外科治疗包括姑息性部分肝切除、根治性部分肝切除以及全肝切除肝移植等。不论是在控制致命性的神经内分泌症状方面还是在提高病人长期生存方面外科治疗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PT)的临床特征及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影像学表现,并与成人胰腺SPT进行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MDCT检查且病理确诊为胰腺SPT的102例病人。分析胰腺SPT的症状和CT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包膜、钙化、内部组成、密度和强化模式。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2和t检验。结果:共收集患儿18例(≤18岁),成人84例(>18岁)。患儿,男3例,女15例,平均年龄(15.1±1.91)岁,腹痛不适(9/18,50%)为儿童胰腺SPT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儿童病变平均直径明显大于成年病人[(9.1±3.8)cm比(5.9+3.2)cm,P=0.000 3];除肿瘤大小外,儿童和成人胰腺SPT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10岁以上的女性儿童,胰腺有较大占位并具有典型SPT的MDCT影像学表现时,应考虑SPT可能。  相似文献   

18.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种类丰富,异质性大,发病率逐年上升。30%~80%的病人确诊时已发生肝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即使发生肝转移,病人仍然可以通过手术获得长期生存,外科手术在pNENs肝转移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虽然pNENs肝转移相对罕见,但其总体预后明显好于胰腺癌肝转移病人,掌握其外科治疗指征与原则对于提升病人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已有相关指南给出诊治参考意见,但pNENs肝转移外科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手术指征的把握仍有争议。各胰腺中心应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优势,为病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应加强各级医院协作,减少漏诊、误诊、误治,进一步规范我国pNENs肝转移的外科诊治。  相似文献   

19.
����ʵ�Լ���ͷ״����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H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是一种少见、具有潜在低度恶性的胰腺肿瘤.临床上难以与胰腺癌、胰岛细胞瘤、囊腺瘤或囊腺癌相区别,常因肿瘤巨大而放弃手术治疗,严重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20%~64%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人确诊时即已发生远处转移,肝是其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肝转移不是手术的禁忌证,对于病理学分级为G1、G2级的病人,应积极考虑根治性切除的可能。对于不能根治性切除的病人应采用全身药物或核素治疗联合介入治疗,肝移植仅在极少数病人中予以考虑。对于高增殖活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G3级)肝转移,替莫唑胺单药或联合卡培他滨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案。而对于伴有肝转移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病人,应首选以铂类为基础的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