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溃结灵颗粒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通过临床和动物实验探讨溃结灵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机制。方法:活动期UC(湿热内蕴证)患者92例随机分为溃结灵组、柳氮磺胺吡啶组(SASP)和中西药结合组,以肠粘膜病变、中医证候疗效、主要症状积分作为观察指标;免疫法造成UC大鼠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SASP组,溃结灵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及正常组,作结肠病理观察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1L—6)的检测。结果:溃结灵组对患者的粘膜疗效与SAS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证候疗效明显优于SASP组(P<0.01),总有效率为93.33%;对改善腹泻、腹痛、腹胀、里急后重的作用优于SASP组,且无任何不良反应。溃结灵能减轻UC大鼠炎症,改善粘膜病变,并能减少TNF—α。结论:溃结灵具有确切的治疗UC的作用,这可能与它能减轻炎症、调节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防御素(Human defensins,HNP1-3)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观察中药溃结灵煎剂对HNP1-3和IL-8的影响,探讨溃结灵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60例活动期UC(大肠湿热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溃结灵加柳氮磺胺吡啶(SASP)]、对照组各30例,采用常规免疫组化SP法检测2组治疗前后肠黏膜组织内HNP1-3及IL-8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UC患者随着病变分级程度的增高,HNP1-3、IL-8细胞因子的表达逐渐增强。两者呈明显的正相关。2组治疗后自身比较HNP1-3、IL-8表达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0.05)。2组治疗后HNP1-3、IL-8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结灵配合SASP治疗UC很可能是通过抑制IL-8等细胞因子对中性粒细胞的激活,不能或减少释放细胞毒性HNP1-3,使损伤的内皮细胞得以修复,继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核因子-κB(NF-κB)DNA结合活性的变化特点及溃结灵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作UC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以下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溃结灵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治疗10d后处死大鼠,取新鲜结肠黏膜标本提取核蛋白,利用以ELISA为基础的Trans AM TM NFκB p65试剂盒检测NF-κB相对活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结肠黏膜NF-κB相对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0.440±0.119 vs 0.261±0.042,P<0.01);溃结灵高剂量组和SASP组结肠黏膜NF-κB相对活性(0.26 1±0.056,0.269±0.106)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NF-κB参与了UC大鼠的发病过程,渍结灵使TNBS法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NF-κB相对活性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其治疗UC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T L R4蛋白水平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Toll样受体4(TLR4)的变化特点及溃结灵对TLR4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作UC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溃结灵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治疗10d后处死大鼠取新鲜结肠黏膜标本提取全细胞蛋白.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m blot)方法对TLR4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以β-actin作为内参,以目的蛋白与β-actin密度的比值作为目的蛋白的相对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TLR4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0.843±0.201 vs 0.472±0.072,P<0.01);溃结灵高剂量组TLR4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0.620±0.178 vs 0.843±0.201,P<0.05).结论:TLR4可能参与了uc大鼠的发病过程,溃结灵使TNBS法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TLR4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其治疗UC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位于小肠和大肠由炎症和溃疡引起的慢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简称溃结)和Crohn‘s病(CD,克隆氏病)。治疗上它们有一定的共同性,目的均是使患者的症状及粘膜炎症诱导缓解,并达到维持缓解,治疗方案取决于炎症的部位与范围,以及病变严重程度。但不同点是:重症溃结患者在切除全部结肠或结肠粘膜后,炎症可得到治愈;而重症CD患者即使切除病变肠段后,仍有可预期的复发倾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口服与局部灌肠给药,探讨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抗炎机制.[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法造模,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奥沙拉嗪钠对照组、溃结饮灌胃组、溃结饮灌肠组和正常组.除正常组外,在正常饲养的同时分别给予蒸馏水、奥沙拉嗪、溃结饮灌胃和溃结饮灌肠;采用免疫组化法及图像分析测定不同给药途径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结肠黏膜TNF-α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在抑制机体整体的炎症反应方面,溃结饮灌胃或灌肠治疗均可在急性期发挥作用,在急性期的早期溃结饮灌胃的作用优于灌肠,至后期则灌肠给药下调TNF-α的作用与灌胃给药无显著差异,下调IL-8的作用优于灌胃给药;局部抗炎作用方面,急性期至慢性期溃结饮灌胃或灌肠均有作用,急性期结肠黏膜TNF-α表达灌肠组显著低于灌胃组(P<0.05).[结论]溃结饮灌肠给药整体抗炎作用的发挥高峰在时序上迟于灌胃给药,在抑制愈后复发方面远期效果优于灌胃给药.局部抗炎作用方面,急性期灌肠的作用优于灌胃给药,至慢性期两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消溃肠炎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将80例UC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4 g/d与甲硝唑100 ml加地塞米松5 mg保留灌肠,治疗组采用自拟消溃肠炎散中药保留灌肠.[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7.5%,治疗组为9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消溃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UC疗效明显,有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溃结宁膏穴位敷贴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γ干扰素(IFN-γ)、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和安慰剂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将150例UC患者均分成A、B、C三组,分别给予溃结宁穴位敷贴加服安慰剂、溃结宁穴位敷贴加服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加安慰贴治疗60 d,观察治疗前后3组临床综合疗效、黏膜病变疗效、黏膜病理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血清IFN-γ及IL-4的变化.[结果]A组、B组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C组(P<0.05);3组临床综合疗效、黏膜病变及黏膜病理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IL-4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结宁膏穴位敷贴能提高脾肾阳虚型慢性复发型UC的中医临床疗效,减轻中医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侵及直肠和乙状结肠的溃疡性结肠炎(溃结)患者与病灶范围较广的患者相比,前者活动 期较长而对标准治疗有效率较低。基于溃结时结肠粘膜存在能量缺乏的假设,故有直肠滴注短链脂肪酸。(SCFA)的治疗方法。滴注S FA与单用丁酸盐治疗本病,具有同样的治疗作用。本文报告5-氨基水杨酸(5-ASA)-丁酸盐合并治疗9例远侧顽固性溃结患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奥柳氮是由2个分子的5-氨基水杨酸(5-ASA)通过偶氮链连接所组成,在结肠内通过细菌的偶氮还原酶裂解释放出5-ASA。其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溃结)的效果已确立,对SASP不能耐受者中,80%以上对其耐受良好。本文研究其在维持溃结缓解的最适剂量。方法:溃结治疗后缓解3个月以上确诊为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UC),简称溃结,是炎性肠病(IBD)的一种。它和克隆病(crohn's discase,CD)一样,被目前称为难治性疾病。虽然比病确切病因未明,但与免疫、遗传因素有关,并且有细胞因子和炎性递质的参与在U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外发病率高于国内(尤其犹太白种人)。据说与饮食习惯有关(脂肪含量高)。美国曾报道,牛奶或奶制品亦为一重要的致敏因素。另外,感染、神经精神因素也是本病的诱发因素。UC活动时血中IFN—γ、IL-6及TNFα皆明显增高,若用抗-TFNα或抗-IL-6受体抗体治疗,则病情改善明显。本文就UC的发病机理和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既往研究认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有较高的结肠癌发病率,而结肠粘膜上皮发育异常是一种癌前病损。本文对23例慢性溃结伴结肠癌者和57例溃结无结肠癌的手术切除标本作了回顾性分析,另对36例慢性溃结、12例结肠 Crohn 氏病和12例其它胃肠道疾病患者作前瞻性研究,以图了解溃结患者结肠上皮发育异常的程度及与结肠癌的关系,结果如下。回顾组:23例慢性溃结伴癌肿者,溃结的发病年龄为10~51(平均24)岁,病程为8~40(平均21)年,发生结肠癌的平均年龄为44(26~62)岁,5例(22%)由溃结发展至癌肿相隔为10年或以下(8~10年)。23例中22例为全结肠炎,1例为直肠乙状结肠炎。共发生结肠癌肿29处(6例有2处病变),其中19处呈息肉样或蕈状,5处结肠粘膜表面呈扁平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 (U C)是常见病 ,病程迁延 ,易癌变。1995~1998年 ,我院对 35例 UC采用自制结灌肠液治疗 ,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选择 70例 UC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 ,灌肠液治疗组 35例 ,男 19例 ,女 16例 ,年龄 2 0~ 79岁 ,病程 1~ 2 0年。对照组 35例 ,男 18例 ,女 17例 ,年龄 2 0~ 79岁 ,病程 1~2 0年。两组主要症状病变范围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溃结灌肠液 10 0 ml(本院制剂室制备 ,主要成分为 :黄芪、白术、茯苓、白芍、黄连、苦参、地榆、红藤、白芨、甘草 )灌肠 ,每晚 …  相似文献   

14.
中药溃结Ⅰ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溃结)尚无特效而又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1993年开始我院使用溃结药方保留灌肠行开放性治疗溃结60例,经一疗程治疗治愈率达98.3%,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病因未明,一般认为与炎症介质,免疫损伤、遗传因素等有关,病变主要局限于结、直肠的粘膜,表现为炎证、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常以腹痛,腹泻、脓血便或血便特征,中医把它归属于泄泻、痢疾、腹痛、肠风等的范畴。笔在96~98年间使用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湿热型溃结病人3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下称溃结)患者的初发症状,多见于20~40岁,起病诱因为情绪不佳、上呼吸道感染或口服抗生素等。大多数患者起病缓慢而轻微,亦可急性发病。溃结有5个常见的症状:便血、腹泻、腹痛、体重减轻与发热。这些症状的轻重与溃结的范围、病情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与结肠镜检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溃疡性结肠炎重症病例并不少见。我们总结了近 13年来确诊的 39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 (下称重症溃结 ),就其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进行分析,以提高对重症溃结的认识。   一、一般资料: 39例均符合太原溃结诊断标准 [1],其中 31例符合重症溃结标准,另有 8例临床表现属于轻中度,但结肠镜下表现属重度或 RothⅣ级 [2]。男 21例,年龄 18~ 64岁,平均 38岁;女 18例,年龄 20~ 59岁,平均 36岁,男女约 1:1。   二、临床表现:腹泻 35例 (90% ), 10次 /日以上者 16例 (41% ),脓血便 32例 (82% ),腹痛 31例 (79% ),多为左下腹或…  相似文献   

18.
肿瘤坏死因-子与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 ,溃疡性结肠炎 (溃结 )在我国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目前认为 ,与遗传、环境、精神因素有关 ,而肠道免疫系统调节异常可能起重要作用 ,在免疫系统的调节过程中 ,细胞因子起着关键的作用。国外研究资料提示 ,在溃结患者粪便或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水平升高 ,而升高的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本研究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研究溃结和对照结肠良或恶性肿瘤病例的肠黏膜和正常组织TNF的不同表达 ,对比溃结患者治疗前、后TNF表达的变化以评估TNF与溃结活动度及疗效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999年 1~ 8月因下消…  相似文献   

19.
肠上皮下肌成纤维细胞与溃疡性结肠炎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肠上皮下肌成纤维细胞 (ISEMF)是位于胃肠道黏膜上皮下的肌成纤维细胞 ,可分泌细胞因子、前列腺素、生长因子及细胞外基质蛋白 ,目前认为在炎症、组织修复、纤维化、肿瘤形成等方面起重要作用。通过建立肠镜活检组织标本检测ISEMF的方法 ,对ISEMF与溃疡性结肠炎 (溃结 )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1 5例溃结患者和 2 0例对照者肠镜活检标本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采用鼠抗人α 平滑肌肌动蛋白单克隆抗体检测肠黏膜中ISEMF。结果 ISEMF位于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基底部 ,为椭圆形或舟状 ,正常对照组每高倍视野ISEMF为 56 .3± 6 .9,溃结组为 71 .3± 9.1 ,溃结组ISEMF增多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结论 溃结组ISEMF有增多的趋势 ,在一定程度上调节ISEMF的功能有可能改善溃结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炎症性肠病的维持缓解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溃疡性结肠炎的维持缓解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UC)主要累及结、直肠黏膜或黏膜下层.虽然UC严重患者在行全结肠切除术后,可得到彻底治愈,但目前尚无彻底治愈UC的药物疗法.因此,初发活动性UC患者在第一阶段诱导缓解有效后,应继续进行第二阶段维持缓解治疗,即治疗应顺序进行,先治疗急性与活动性病变,后进行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