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生理载荷作用下,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邻近椎体应力、椎间盘压力的影响。方法基于健康成年男性T12-L1-L2节段CT图像,MSC.Marc软件建立T12-L1-L2节段骨质疏松有限元模型。L1椎体为楔形压缩骨折椎体,前缘高度较正常降低35%。模拟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在L1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L1椎体高度较正常降低10%,代表骨折椎体复位。观察直立位时,上身重力(260N)、随动载荷(200N)和竖脊肌力作用下,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之竖脊肌力、邻近椎体最大von Mises应力、椎间盘压力变化。结果①与骨折前比较,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竖脊肌力分别增高183%、56%,邻近椎体最大von Mises应力分别增高81%、27%,椎间盘压力分别增高61%、22%。②无论骨折与否,L1椎体骨水泥强化以后邻近椎体应力、椎间盘压力分别增高2.2%~2.6%、3.3%~3.6%。结论椎体楔形骨折使重力弯矩和竖脊肌力增大,造成椎体和椎间盘承载明显增加,骨水泥强化的影响相对较小。椎体后凸成形术纠正后凸畸形,降低了脊柱负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胸腰椎节段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对邻近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 行T12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强化后,分别建立骨水泥无渗漏(模型A)及往相邻上(模型B,T11~T12椎间盘)、下椎间盘(模型C,T12~L1椎间盘)内渗漏模型,分析中立位、前屈位、后伸位、左弯位、左旋位时邻近椎间盘的应力变化.结果 与模型A比较,模型B T11~T12椎间盘压力在左旋位时增加了39.89%,模型C T12~L1椎间盘压力在左旋位时增加了40.52%.结论 骨水泥渗漏进椎间盘后能导致椎间盘压力在旋转体位时明显增加,后期会导致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某院收治的54例OVCF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组与B组.A组(27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B组(27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明显大与B组(P<0.05).A组与B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与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周,A组患者的椎体前柱、椎体后柱的恢复率均明显优于B组(P<0.05);A组患者的后凸矫正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能使患者的疼痛感减轻,两种方法对椎体高度均有很好的恢复,但经皮椎体成形术的骨水泥渗漏量较后凸成形术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的股骨颈骨折的固定方法.方法 用3具成人新鲜股骨上段标本,制成内收型股骨颈骨折.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用2孔动力髋螺钉(danamic hip screw DHS)加空心加压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screw CCS)固定,对照组为正常未骨折组(Intact bone IB).用完整的生物力学实验测定各种固定方法在不同载荷下的载荷-应变值,头下沉位移和偏轴位移,股骨的轴向刚度以及应力遮挡率.结果 实验组的主要生物力学指标如股骨颈张力侧、压力侧载荷-应变值,股骨头水平及下沉载荷-位移曲线,股骨的轴向刚度及应力遮挡率均与对照组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2孔动力髋螺钉加空心加压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分为PKP组(n=23)和PVP组(n=24),分别行PKP和PVP,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视觉评分(VAS)、椎体高度变化、上端椎椎体上缘及下端椎椎体下缘夹角(Cobb角)改变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结果 2组术后的VAS、BI评分均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高度和Cobb角变化PVP组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有2例、3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PVP组有9例、共17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2组均未引发神经损伤或心血管反应.结论 PVP和PKP治疗椎体压缩骨折均有显著疗效,但PKP显著改善患者脊柱畸形、有效防止骨水泥渗漏,在安全性上优于PVP.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开放式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9月至2007年5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31例(计33个椎体),均行后路短节段三平面椎弓根内固定+伤椎磷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结果 31例均Ⅰ期手术成功,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无椎体高度丢失,无邻近节段退变.术后随访9~35个月(平均24.2个月),有2例(6.4%)出现伤椎椎体塌陷,其余患者术后CT显示,伤椎椎管减压充分,伤椎椎体高度维持良好,形态无塌陷,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畸形矫正失去率不明显.结论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伤椎椎体开放性磷酸钙骨水泥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椎体新鲜性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共78例96节骨质疏松性、肿瘤性椎体新鲜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单侧经椎弓根入路单球囊58例69节椎体,双侧经椎弓根入路20例27节椎体,其中肿瘤病椎2例4节椎体,采用单球囊或双球囊扩张器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前、术后2周、2年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测量椎体高度恢复率、后凸Cobb角.结果 经2周~2年随访,单侧组及双侧组术后2周及术后2年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减少(P<0.05).术后2周、后2年后凸Cobb角恢复率单侧组分别为51.2%、44.5%;双侧组为53.2%、47.8%.术后2周、2年椎高恢复率单侧组分别为47.2%、44.5%;双侧组分别为51.3%、47.2%.术后2周、2年VAS评分、后凸Cobb角及椎高恢复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后2年较术后2周骨折均能恢复伤椎体高度、纠正后凸Cobb角并缓解疼痛.术后针对骨质疏松症、肿瘤的病因治疗可提高疗效.结论 采用单侧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肿瘤性椎体新鲜性压缩性骨折均能恢复伤椎体高度、纠正后凸Cobb角并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体短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Ⅰ组(采用椎体短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术)、Ⅱ组(采用椎体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术)、Ⅲ组(采用椎体短节段固定骨水泥注射术)各20例,通过术后回访测量手术前后以伤椎为中心的脊柱功能单位(包括伤椎盟二下位椎间盘)的前后缘压缩比、伤椎椎管前后径(取其上缘最窄处)、脊柱后凸Cobb角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均获随访,三组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脊柱功能单位(包括伤椎盟二下位椎间盘)的前后缘压缩比、椎管侵占率、脊柱后凸Cobb角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Ⅰ组手术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Ⅱ组、Ⅲ组(均P<0.05).结论 经后路椎体短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6,(22):180-183
目的分析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61个椎体,其中20例31个椎体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进行治疗,另有20例30个椎体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进行治疗,观察比较PVP组和PKP组术前术后VAS评分情况及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伤椎椎体高度变化、邻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 PVP手术时间明显短于PKP,两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和PKP组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增加与术后1年随访伤椎椎体高度丢失情况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率为48.4%,明显高于PK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和PKP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分别为25%、20%,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PKP复位效果良好,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PVP,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与PKP无明显差异,但其术后伤椎高度丢失明显,临床上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KY椎体后凸成形术与PVP对骨质疏松多椎体压缩骨折责任椎体选择性治疗的疗效对比,评价治疗骨质疏松多椎体压缩骨折责任椎体的有效方法。方法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术后6月、18个月进行疼痛强度视觉类比评分,观察患者的疼痛症状及生活治疗改善程度。结果 52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每个椎体的骨水泥灌注量为3-6mL。两组手术方法术前、术后VAS评分P值分别<0.05,余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方法术前、术后SF-36评分P值分别<0.05,余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是SKY椎体后凸成形术或PVP对骨质疏松多椎体压缩骨折选择性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相比PVP,SKY椎体后凸成形术更具优势,但价格昂贵,限制了它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用不同填充材料对骨质疏松兔的椎体成形,进而对行椎体成形术后椎体的生物力学行动态观察,从而得出相关结论,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用5个月龄新西兰纯种雌性兔60只,随机选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剩余的48只使用去势法造成骨质疏松模型后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2只。模型对照组(B组);聚甲基丙酸甲酯骨水泥(PMMA)组(C组);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瑞邦骨泰,CPC)组(D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CPC组(E组)。解剖出椎体后直视下穿刺,按组别分别注入上述填充剂,每只进行3个椎体(L4、L5、L6)。分别于术后当时、8周和16周取椎体标本,行X线检查,并测定不同时间点椎体的轴向抗压强度实验。结果①术后当时拍X线片,除PMMA组有1例可见骨水泥渗漏入椎管内,其余均未见渗漏。术后8周和16周分别拍X线片,可见手术椎体密度较其他椎体和模型对照组椎体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仿。②术后当时C组的抗压强度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A组抗压强度次之,高于B组(P<0.01)、D组(P<0.01)和E组(P<0.01),而B、D和E组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C组抗压强度有所下降与术后当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和E组抗压强度有所上升(P<0.01),B组抗压强度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术后16周,C组抗压强度持续下降与A、D和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和E组抗压强度继续上升(P<0.01),B组抗压强度继续下降(P<0.01),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PC和CPC/BMP虽然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性能,并且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尤其在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时,尚不能完全取代PMM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及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106例,其中52例行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A 组),54例行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B 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强度视觉类比评分、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 Cobb 角矫正率、骨水泥渗漏率及手术操作时间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的椎体高度高于术前、椎体后凸 Cobb 角及疼痛强度视觉类比评分均低于术前( P ﹤0.05)。两组之间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 Cobb 角矫正率及骨水泥渗漏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操作时间较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短(P ﹤0.05)。结论采用高粘度椎体成形系统在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及骨水泥渗漏方面与传统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效果相同,但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对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单入路与双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43例随机分为单入路组和双入路组。单入路组21例,经皮伤椎单侧入路穿刺建立工作通道,放置单枚球囊于伤椎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双入路组22例,经皮伤椎双侧入路穿刺建立工作通道,双侧分别放置球囊于伤椎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分别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后患者背痛缓解程度、术前术后伤椎高度和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结果43例患者治疗效果包括背痛缓解程度、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脊柱后凸畸形矫正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元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入路与双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无差别,但单入路较双入路能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和射线暴露。  相似文献   

14.
官建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793-1794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患者(平均年龄68岁)应用Kyphon球囊扩张器进行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后凸成形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椎体高度恢复、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前为(7.4±1.2)分,术后1d为(2.4±1.8)分,术后6个月为(1.4±0.8)分,有2例患者邻近节段椎体出现新鲜骨折,3例术椎出现进展性的高度下降,1例患者出现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疼痛缓解,7个椎体高度显著恢复.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微创的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创伤小、安全、近期疗效好,但会出现少量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田永刚  韩立强  王铜浩  刘智  郭树章 《天津医药》2021,49(10):1067-1071
目的 探讨靶点穿刺经皮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以2017 年1月—2018年12月采用靶点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118例患者为靶点穿刺组。术前确定穿 刺靶点。CT检查可明确骨折线时,骨折线即为穿刺靶点;CT检查未见明显骨折线时,以MRI抑脂像显示伤椎信号最 高处为穿刺靶点。经椎弓根穿刺到达靶点位置,置入工作套管,疏通骨性通道,置入球囊,扩张后注入骨水泥。与 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7例采用常规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常规手术组)进行对比,比较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邻椎骨折率,以及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术 前、术后高度。结果 靶点穿刺组骨水泥注入量少于常规手术组(P<0.01),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渗漏 率及术后邻椎骨折发生率方面与常规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术前、术后VAS评分和椎体 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椎体高度均较术前增加(P<0.01)。结 论 靶点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在保证手术疗效的前提下减少骨水泥注入量,是对原有PKP 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水泥渗漏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上海市市东医院骨科2012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178例行椎体成形术或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单一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1例,女107例;年龄69~89岁,平均79.6岁。术前依据患者意愿选择术式并分组,行椎体成形术81例(椎体成形术组),椎体后凸成形术97例(椎体后凸成形术组)。依据术后影像学检查了解两组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渗漏分布。结果所有患者骨水泥注入量为1.5~7.0 ml。其中椎体成形术组骨水泥渗漏率为34.57%(28/81),椎体后凸成形术组骨水泥渗漏率为12.37%(12/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椎体成形术组发生椎旁软组织渗漏8例,椎体前缘渗漏13例,椎旁静脉渗漏2例,椎弓根渗漏3例,椎间隙渗漏2例;椎体后凸成形术组发生椎旁软组织渗漏3例,椎体前缘渗漏7例,椎弓根渗漏2例。两组均未发现骨水泥向后方及椎管内渗漏。结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较椎体成形术术后骨水泥渗漏率更低,手术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组(PVP组)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PKP组),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SF-36量表行疼痛评分及健康状况评分,并观察患者椎体后凸角度、椎体压缩率及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VAS评分显著降低,SF-36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凸角度、椎体压缩率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6个月VAS评分、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及PKP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对于椎体复位,PKP较PVP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臭氧+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切割联合治疗农村社区人群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来自农村社区的54例椎间盘突出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以及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臭氧+经皮腰椎f盘髓核切割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臭氧+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切割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在农村社区人群中实施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周鹰飞  方志辉  杨艳敏 《河北医药》2016,(15):2267-226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1例椎体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PKP组(45例)和PVP组(46例),PKP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PVP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ODI评分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PKP组患者的评价2手术时间(38\.4±8.2)min、骨水泥注入量(6.1±1.8)ml均显著大于PVP组,但骨水泥渗漏椎体数显著的低于PVP组( P <0.05)。术前PKP组和PVP组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1周、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 P <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6个月,PKP组的Cobb角(17.1±1.6)度、椎体高度(78.9±7.2) mm、ODI评分(14.2±2.5)分均显著的优于同期PVP组患者( P <0.05)。结论对于椎体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PVP与PKP均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但PKP对于术后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恢复、功能恢复等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