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肠破裂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肠破裂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持续胃肠减压、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肠外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曲肽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炎性因子相关指标、腹部症状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治愈24例(48.0%),显效10例(20.0%),治疗有效率为68.0%;观察组患者治愈28例(56.0%),显效18例(36.0%),治疗有效率为92.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性因子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上述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腹部症状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单用奥曲肽比较,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肠破裂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显著,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患者症状恢复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经鼻型肠梗阻导管与生长抑素用于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90例,分为A组(n=45)和B组(n=45)。B组采用生长抑素治疗,A组在B组的基础上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与生长抑素用于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取得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的13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引流量比对照组少,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对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提供非手术治疗结合有效护理,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药消炎利胆汤联合常规西药对胆结石微创术后患者胆囊功能、炎性因子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胆结石微创术后患者共70例,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消炎利胆汤。比较两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的时间、平均住院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胆囊功能、炎性因子、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的时间、平均住院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胆囊功能、炎性因子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常规西药联合中药消炎利胆汤对于胆结石微创术后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胆囊功能,对机体炎症进行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的原因和治疗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1月~2014年6月诊治的34例腹腔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早期全胃肠外营养支持、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感染、生长抑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联合应用以及其他对症治疗和处理。结果 34例患者腹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发生在术后2周左右,30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转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医生在手术中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胃肠外营养支持以及抗感染、生长抑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可有效预防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对其进行非手术治疗,实施有效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的肠道功能均恢复正常,恢复时间7~24天,平均恢复时间为(14±1.23)天。患者住院时间7~40天,平均住院时间(20±5.8)天。所有患者均没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和有效合理的护理,能够快速的使肠道功能恢复,且没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左胸小切口配合管状胃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胸段食管癌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给予经左胸小切口配合管状胃切除术,对照组则采取常规开胸切除术。手术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VAS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VAS评分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左胸小切口配合管状胃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治疗效果突出,显著降低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少,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处理该类疾病提供思路。方法:采用追踪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2010年7月-2014年9月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5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对其处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表现上有较显著的区别,除2例患者手术干预外其余均采用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2周,多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特征,治疗上应首先采取保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胃肠乳甲外科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56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期行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输血例数、肠蠕动恢复时间、拔导尿管时间、住院总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相比,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诸多优势,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观察组给予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住院天数、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1.79%),平均住院天数较短,临床症状平均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较显著,可较快缓解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分型治疗。方法本次选取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40例,均为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采用分型治疗。结果本组选取的患者,无中转手术,均治愈,治愈率为100%。单纯型治愈时间为(11.2±0.2)d,复杂型治愈时间为(13.4±0.3)d。相较入院时,出院时患者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可正常饮食。结论针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对病情分型,再个体化处理,可在确保临床效果的前提下,对治疗方案简化,避免浪费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梗阻诊治中,对患者行生长抑素治疗的临床作用及效果。方法:以2008年12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6例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3例,行保守治疗,在禁饮禁食、胃肠减压、服用抗生素基础上调节患者机体水电酸碱平衡,行肠外营养;试验组患者33例,在对照组保守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生长抑素。48 h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肠梗阻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及中转手术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69.7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腹胀痛症状、无排气排便症状对比对照组患者均有所减轻,胃肠减压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恶心、呕吐病症及电解质紊乱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适用于各类型肠梗阻患者,毒副作用低,配合传统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降低中转手术发生概率,临床作用巨大,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为腹部手术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本院2010年~2014年收治的普外科腹部手术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75例进行诊断治疗,经过影像学诊断确诊为炎性肠梗阻,所有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结果采用保守治疗后,72例患者术后炎性肠梗阻得到治愈,3例患者经过手术后治愈,所有患者半年内均未复发肠梗阻。结论保守治疗对于腹部手术后的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奥曲肽联合鼻胃减压管对腹部手术致早期炎性肠梗阻炎性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本院诊治的110例腹部手术致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行鼻胃减压管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奥曲肽+鼻胃减压管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鼻胃减压管可积极改善腹部手术致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炎性指标及预后,快速缓解患者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对创伤患者早期应用甘露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开放性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清创抗炎抗感染治疗,而对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静滴甘露醇。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拆线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创口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拆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放性创伤患者临床治疗早期合理适量使用甘露醇,可明显增高血浆渗透压从而有效减轻肿胀症状,能够有效改善创伤面血液循环状况,建议予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体外震波碎石术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21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161例与对照组16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体外震波碎石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患者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疗效显著,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健观察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咀嚼口香糖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食管癌手术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禁饮食、胃肠减压、空肠造瘘管或鼻肠管行肠内营养,肠功能恢复且术后1周再给予流质饮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起给予咀嚼口香糖4次/d,15~20 min/次,直至恢复进食为止。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排便的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进食时间口腔、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的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咀嚼口香糖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简单廉价、安全且易于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结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一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组采用生长抑素结合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腹胀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生长抑素结合肠梗阻导管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宫腔压迫球囊控制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44例产后出血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试验组(72例,应用宫腔压迫球囊治疗方法)和对照组(72例,应用宫腔填纱治疗方法)。分析两组产后出血患者平均产后出血量(术后2 h、术后24 h)、止血成功率、产后患者月经平均恢复时间、术后血色素下降水平、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试验组产后出血患者的平均产后出血量(术后2 h、术后24 h)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后出血患者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产后出血患者的月经平均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产后出血患者的术后血色素下降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宫腔压迫球囊控制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显著缩短产后出血患者的月经平均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提高止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析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0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方式,观察组给予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对比两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