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即采用患者自体或异体植骨使腰椎相邻的两个椎体成为一体,通过腰椎的不同部位植骨以达到重建椎体稳定性及纠正腰椎异常负荷的目的。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包括腰椎前路植骨融合术和腰椎后侧入路植骨融合术;腰椎后侧入路植骨融合术又分为后路和后外侧两种术式。本文首先介绍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各个手术路径的融合方式及其优缺点,然后阐述了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的融合材料,最后阐述了微创技术在腰椎椎间骨融合中应用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固定联合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60例腰椎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后路减压固定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椎间cage融合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椎间隙高度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均有所恢复,并且观察组恢复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88.8%,对照组为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固定联合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显著,整体治疗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TLIF)联合单侧及双侧椎弓根固定,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诊断为腰椎退变性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MI-TLIF联合单侧及双侧椎弓根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差异,并随访1年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融合率分别为93.3%、96.7%,均高于对照组86.7%、9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对机体创伤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泉州市正骨医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5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7),对照组予以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减压效果、腰椎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初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硬膜囊横断面积(DSC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植骨融合率(42.86%、64.29%、75.00%)高于对照组(14.81%、37.04%、4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2012年本院收治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传统手术与小切口开窗术。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JOA与VA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组患者X线椎管间隙与椎间孔无明显变化。结论小切口开窗术能够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相比传统手术,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与疼痛改善效果更明显,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交流重度腰椎滑脱手术经验。方法 2009年~2012年对27例重度腰椎滑脱病人行后路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 27例术后症状改善,按照Na Kai[1]标准评分,优良率达92.6%。随访18~24个月,滑脱椎体复位稳定,全部获得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松动失效,椎间隙高度无丢失。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重度腰椎滑脱,可有效解除脊髓神经根压迫症状,恢复腰椎序列,重建腰椎稳定性,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术后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两种椎间植骨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腰椎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椎间融合器融合,观察组给予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椎间植骨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具有不同特点,使用自体骨植骨融合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椎间融合器融合方法,但是两种方法均能够有效治疗腰椎滑脱,在应用时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椎间植骨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后路经椎板间隙入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腰椎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并行手术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MED手术,对照组行后入路固定融合术。统计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等情况。结果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相比,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中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防城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神经根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行小切口后路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和切口长度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均P<0.05),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均P<0.05),腓肠神经、隐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快于本组术前(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VAS、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腓肠神经、隐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快于对照组(均P<0.05),临床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均优于小切口后路椎间盘减压术,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腰椎功能,提高下肢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骨科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5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手术治疗前后患者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情况,并采用Frankel评分标准对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组45例患者手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Cobb角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发现椎体间植骨模糊,形成骨性融合,椎间隙高度稳定,无复位丢失、内固定失败及神经根性症状发生。手术后Frankel评分结果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分级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是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一种理想术式,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应用于腰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并腰椎管狭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全椎板、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结果经治疗,实验组治疗优良率为83.3%;对照组优良率为58.33%,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口小、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76例与对照组7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后路椎间融合钉棒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开窗手术进行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手术指标、治疗疗效、治疗前后Oswestry评分。结果两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5%、70.7%,后路椎间融合钉棒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Oswestr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天、30天、45天,所有患者Oswestry评分均下降,研究组患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窗手术相比,后路椎间融合钉棒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性高,治疗疗效明显,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影响。方法纳入我院96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混合内固定)与对照组(双侧内固定),每组各48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椎体融合率及腰椎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椎体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腰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均呈递减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间各时点腰痛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内固定与双侧内固定对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更加微创,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几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的手术方式效果。方法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者实施随访分析,分别使用经椎板间开窗术,半椎板切除术和全椎板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和半椎板切除术以及全椎板切除术者相比,实施经椎板间开窗术者优良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者,使用经椎板间开窗入路手术,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椎间植骨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88例(2014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动态化随机单双号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椎间植骨融合、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探究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植骨融合率、复位率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植骨融合率以及复位率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按患者就诊顺序将8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一期后路开放复位短节段内固定,观察组患者辅以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患者辅以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术后均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伤椎Cobb角及末次随访时矫正度丢失情况、术前及术后Frankel分级情况、术中植骨量及末次随访时骨性融合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本组术后即刻伤椎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伤椎Cobb角与本组术前及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且两组间矫正度丢失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中植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骨性融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可获得较好的阶段性骨性融合,是一种理想的植骨融合方式,可加以推广应用;后外侧植骨内固定骨性融合率低,且不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点,临床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后路椎弓根固定加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手术的54例爆裂骨折患者的治疗情况,观察患者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及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手术前后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和VAS评分均有显著变化,术后不同阶段无显著变化,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后路椎弓根固定加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获得满意复位,恢复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同时保证神经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腰椎退变性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使用优化剂量的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进行治疗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9月—2016年3月所接诊的全部腰椎退变性疾病,其中合并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30例进行优化剂量的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治疗主要通过椎管减压、间盘摘除以及椎间融合(MIs-tlif)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从2.0~3.5 h,无其他不良反应出现。术后回访未发现明显问题,患者愈合良好。结论就腰椎退变性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而言,使用优化剂量的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进行手术治疗能够保证在骨质疏松条件下患者椎间植骨融合情况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利用经皮椎间孔镜对患有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33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经皮椎间孔镜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无论是在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还是在住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卧床静养时间以及手术以后24 h VAS评分上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间盘突出患者效果显著,且切口较小,患者恢复较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成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其对患者髓核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成人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椎板开窗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7天、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髓核MMP-1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天、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髓核中MMP-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36.478,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成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髓核中MMP-1的表达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