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概述了我国分级诊疗的发展历史和目前分级诊疗的几种模式;总结了新医改后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对促进双向转诊、降低医疗费用和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效果。分析了目前分级诊疗制度实施中仍存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病人流向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居民对分级诊疗认知程度低,医保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应通过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的分工协调、疏通双向转诊,加强宣传,提高居民对分级诊疗和基层首诊知晓率,完善医保配套政策措施等建议,以推动分级诊疗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浙江省分级诊疗工作推进缓慢的状况与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该省开展分级诊疗工作整体构想: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加大医疗保险调节力度为主线,以强化便民惠民服务、畅通双向转诊通道为抓手,全面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格局。介绍了该省开展分级诊疗工作的主要举措:强化分级诊疗政策保障,强化分级诊疗服务保障,完善预约诊疗服务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区域医疗协同服务。  相似文献   

3.
杭州市江干区创建了区域分级诊疗体系。与多所省市级医院合作建立医疗服务联合体,建成"全科医师—联合诊疗中心首席医师—上级医院专家"三级诊疗和健康管理平台。各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在分级诊疗体系创建过程中体会到:贴近居民需求是根本;争取财政支持是基础;强化队伍建设是保障;整合及融合资源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门诊患者对分级诊疗的认知差异,为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和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行设计"患者分级诊疗认知情况调查表",对自贡市一级、二级和三级医疗机构的300名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受调查患者对分级诊疗的知晓率为46.67%,赞成率为59.00%,有40.33%的患者接受过分级诊疗的宣传。不同级别医院的患者对分级诊疗的知晓率、赞成率、可行度、双向转诊经历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首选医院等问题的认知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级医疗机构均应加大对分级诊疗制度的宣传力度,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5.
转诊,顾名思义是医疗机构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将本单位诊疗的患者转到另一个医疗机构诊疗或者处理的一种制度。2007年,卫生部推出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制度(以下简称为双向转诊)作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状况的措施。双向转诊制度理论上包含有效利用卫生资源、疏导患者流向、控制医疗费用的优点,同时也能促进  相似文献   

6.
双向转诊信息平台的建设打破了“信息孤岛”,实现跨地域、跨机构的医疗机构间诊疗信息的互通共享,是解决新医改分级诊疗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对区域双向转诊信息平台的应用现状及平台主要功能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总结现有双向转诊信息平台的优势及不足,并从强化信息标准体系建设与应用、促进各医疗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和平台数...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国内外对分级诊疗的定义与实践探究分级诊疗的本质,认为分级诊疗是医疗机构之间"明分实合"的专业诊疗模式,该模式的实现有赖于各项医疗管理制度的良性运转与协调。通过对当前我国相关制度的剖析,发现当前分级诊疗模式构建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行政等级制度导致优质医疗资源向高端富集;双向转诊制度不完善;良好就医文化尚未形成。因此,必须通过改革医疗机构的薪酬制度、管理制度、转诊制度及培育合理就医文化等来实现"明分实合"的诊疗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深入贯彻落实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服务,为远程医疗服务发展提出相应建议,提升全省基层医疗机构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能力.方法 利用贵州妇幼保健专科网络平台,以远程医疗服务模式探索为工具进行研究.结果 通过远程服务平台实现了技术支持和人力培养,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远程教育等远程医疗活动和医疗健康咨询服务效...  相似文献   

9.
针对分级诊疗中三级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体系协同现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全科医学作为切入点构建三级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体系的良性协同机制的思路。提出加强三级综合医院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及病房,加强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师导师培养,持续提高基层全科医师队伍执业能力,进一步健全双向转诊实施配套制度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福鼎市分级诊疗实施状况,分析其运行影响因素,对今后实施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模式提供借鉴。方法收集高血压病、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炎3个病种门诊分级诊疗实施前(2015.10~2016.09)与实施后(2016.10~2017.09)门诊量、住院双向转诊实施3年(2015.10~2017.12)数据,通过访谈了解福鼎市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实施状况、发现的问题,并利用逻辑树进行相关原因分析。结果 3个病种门诊分级诊疗实施前后总门诊量、福鼎市医院职工医保门诊量无明显变化,3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城乡居民医保门诊量有明显提高;住院双向转诊实施3年,福鼎市医院收治由基层转诊的病例数共202例,呈逐年增长趋势,却无向下及向上转诊病例。分级诊疗落实存在"片面化"、双向转诊执行"单向化"等问题。结论在改变公众就医观念,改善基层医疗条件的同时,需建立"互联网+"信息平台推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执行的"真实化"与"双向化"。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院》2019,(10):1420-1423
建立医疗机构联合体(医联体)和医疗服务共同体(医共体),是建立新型有序的分级诊疗体系的关键所在。基于分级诊疗的医联(共)体建设及同质化管理,是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急危重症救护关口前移、医疗康复服务有效延续的重要举措。实施医联(共)体建设及同质化管理,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区域医疗中心的引领作用,是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充分考虑了转诊业务的流程,以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在充分总结其他地区转诊信息系统经验的基础上,研发了一键转诊、信息共享和服务监管等多个模块.系统经过试运行后的完善,基本可以满足双向转诊的业务需求.相关功能的完善,对于分级诊疗、医联体和健康扶贫等政策的落实,起到了科学的监管作用.尤其是实现对分级诊疗患者和病种的精准管理,助力分级诊疗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监管,对巩固甘肃省"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15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用5年左右的时间,全面提升我国的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形成基层医疗机构首诊、与综合性医院及专科医院双向转诊和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构建和落实符合中国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1]。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医改工作的总体要求,深圳市南山区政府着手建立南山区医疗集团,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统筹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带动南山区医疗服务水平的尽快提升。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分级医疗服务体系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为主要内容,其中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为分级诊疗的重点问题。但我国现阶段存在基层服务能力弱,患者上转顺利而下转困难的现象。文章从博弈论视角出发提出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非零和博弈的策略选择,以县级医院为切入点形成基层医疗机构利益共同体,实现长期供需平衡管理。提出"以县促乡",通过政府放权于县级医院来带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高,形成分级医疗服务体系的坚实终端,提供高效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有效供给,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切实推动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地,构建更加完善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双向转诊是实现区域卫生资源整合的重要举措,是形成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格局的重要途径。但双向转诊在实际运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双向转诊在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以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试点项目为契机,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转变服务方式、转变患者用药观念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工作。  相似文献   

16.
转诊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将在本单位诊疗的患者转到另一个单位诊疗的过程,包括单向转诊和双向转诊.多数转诊是将患者转向上一级医疗机构进行更好救治的单向转诊,也有患者救治后处于稳定状态,再转到下一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孕产妇急重症是围产期母婴死亡的主要原因,安全的转诊在成功救治危重孕产妇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出医疗风险的防范措施。方法:分析我国分级诊疗模式下医疗风险的现状,阐述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在分级诊疗模式下医疗风险的防范措施。结果: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开展专病门诊,设定医疗风险基金,建立医疗风险信息管理制度等措施有效防范医疗风险。结论:医院须明确自己的定位,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有效防范医疗风险,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广东省部分地区慢性病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方法:基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对广州市、清远市的基层卫生机构的41名医护人员就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的实施情况开展深入访谈。结果:基层卫生机构存在转诊缺乏标准流程、病人下转较少、基层病人失访等问题。宏观层面的问题包括转诊体系缺乏规范等;中观层面包括医疗机构间的利益冲突等;微观层面包括医护个人态度对双向转诊的影响。结论:慢性病的长期管理对医疗体系协作有着较高要求,目前转诊体系和具体实施层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慢性病管理的连续性。应通过加强对双向转诊的监管、完善医保规则等措施优化慢性病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的运行机制,增强慢性病管理的连续性,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的慢性病诊疗和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三级医院取消普通门诊,实质就是分级诊疗的问题。目前,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是世界上通行的一种就医模式,已经被验证是可靠而高效率的管理办法。但在我国,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却做得非常不理想。为什么那么多患者抵触分级诊疗,而直奔大医院看病呢?答案可能是百姓对当下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长期不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分级诊疗制度下“医联体”模式实施情况,并对其效果和优化措施予以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X市X区医联体医院医务工作者49名,另选取同期X市X区居民483名,分别对上述人员实施约访和问卷调查,对当前各人群对分级制度下“医联体”模式了解程度、认同情况及制约其效果的相关因素予以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岗位医务工作者对分级诊疗作用发挥认知情况无差异,认同医联体分级诊疗、认为双向转诊不到位的医务工作者对医联体模式分级诊疗作用发挥认同水平比例较高,组间具有明显差异.距离因素、医疗技术因素、医疗费用因素对居民选择首诊医疗机构造成重要影响.不同性别、年龄、学历、个人年收入居民对医联体模式分级诊疗认知情况无差异,有医疗保险、去过社区医疗机构、了解双向转诊、有双向转诊经历的居民对医联体模式分级诊疗认知比例较高,两者差异明显.结论:分级诊疗制度下“医联体”模式在实施中,基层首诊及双向转诊现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实施期间仍存在部分问题,对此,应加强政府宏观支持与帮助、明确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提升医疗机构的认知水平,从而推动医联体制供给侧改革成效,完善医联体模式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