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209-4210
研究先天性缺牙采用口腔修复治疗对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的影响。选取治疗的先天性缺牙患者90例,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单独使用常规正畸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口腔修复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的修复效果及修复满意度。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75.56%),(观察组修复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缺牙采用口腔修复治疗,不仅修复效果显著,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非常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08—2016-03大连友谊医院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4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修复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口腔种植修复,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经分析发现,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牙列缺损,应用口腔种植修复技术,其临床效果十分确切,治疗满意度高且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294-2296
目的探究口腔种植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牙列缺损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修复,观察组实施口腔种植修复。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咀嚼功能、舒适功能、固位功能与美观程度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修复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语言功能、咀嚼功能、舒适功能、固位功能与美观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满意度(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列缺损治疗中采用口腔种植修复能有效有所改善患者的牙齿情况并提高患者修复满意度,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牙列缺失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治疗的效果及预后价值。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接收的牙列缺失患者中选取108例进行随机对照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后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评分情况以及美学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15%比87.04%,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咀嚼功能评分[(9.02±0.38)分比(7.15±0.27)分,t=29.479,P0.001]、语言功能评分[(9.15±0.29)分比(7.04±0.31)分,t=36. 526,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美学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6.30%比83.33%,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40%比18.52%,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列缺失患者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治疗较常规修复治疗更具优势,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美学满意度,并且不良反应甚微,预后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二七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先天性缺牙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给予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其功能修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美观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44/44),对照组为95.45%(42/44),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2.047,P=0.153>0.05)。观察组语言功能评分和咀嚼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语言功能恢复时间和咀嚼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附着丧失指数和软垢指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观满意度(97.73%,43/44)显著高于对照组(63.64%,2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患者具有较佳的临床效果,可缩短各功能恢复时间,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CAD/CAM氧化锆全瓷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与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2015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口腔修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CAD/CAM氧化锆全瓷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合金烤瓷修复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随访,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治疗满意度。结果察组患者的修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要口腔修复的患者实施CAD/CAM氧化锆全瓷修复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且在美观、功能等方面满足患者的需求,患者满意度高,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8月我院诊治的98例口腔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正畸治疗组(49例)与常规修复组(49例),常规修复组按照常规治疗口腔修复,正畸治疗组采用正畸治疗口腔修复,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正畸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修复组,P0.05;且正畸治疗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修复组,P0.05。结论: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刚 《系统医学》2024,(3):178-180+184
目的 针对成人错颌畸形患者采取口腔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预后展开分析与研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肥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8例成人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抽签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分别应用口腔正畸治疗、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将临床效果实施对照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4,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的方式对成人错颌畸形患者展开治疗,有助于提升其临床疗效,改善各项指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适合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先天性缺牙的效果及对口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96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检查+口腔修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口腔正畸,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言语功能及咀嚼功能恢复时间、治疗前后的言语功能及咀嚼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5.83%(46/48),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言语功能及咀嚼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言语功能及咀嚼功能评分上升更加显著(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2/48),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缺牙采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的临床效果肯定,能够显著改善缺牙症状,提高言语及咀嚼功能,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微钛钉种植体支抗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6月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94例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非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微钛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倾斜角与上中切牙凸距差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磨牙移位明显小于对照组,上中切牙倾斜角与上中切牙凸距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微钛钉种植体支抗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化口腔护理对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298例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施以系统化口腔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于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情况、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溢脓、红肿以及牙齿松动患者均少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方式护理之后,观察组对于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周病患者实施系统化口腔护理,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其对于口腔保健知识认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分析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美观效果以及牙齿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前牙覆颌良好率、后牙咬合良好率、牙齿整齐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咀嚼、吞咽以及语言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实施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疗效确切,修复效果满意,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牙齿咀嚼、吞咽以及语言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口腔种植修复对牙列缺损患者咀嚼功能、语言功能、治疗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8月接诊的83例牙列缺损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满意度、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患者咀嚼功能、语言功能以及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种植修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附着龈重建。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修复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附着龈黏膜宽度大于对照组,探诊深度、菌斑指数低于对照组,对修复治疗的总体满意程度(100%)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着龈重建能够提高口腔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口腔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276-1277
目的分析牙列缺损采取口腔正畸联合种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66例,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单纯采取种植义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腔正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修复成功率、稳固率、咀嚼效率以及自我感觉评分。结果两组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稳固率、咀嚼效率及自我感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列缺损患者采取口腔正畸联合种植治疗成功率高,还可提高治疗稳固率以及咀嚼效率,增强自我感觉。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645-3647
目的对比分析种植牙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行口腔种植牙修复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修复治疗而言,口腔种植修复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牙体牙髓联合正畸牵引修复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98例(98颗),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49颗)。对照组使用常规修复术治疗,观察组使用牙体牙髓联合正畸牵引修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术前术后3d疼痛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较对照组的65.3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4%,较对照组16.3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体牙髓联合正畸牵引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成年口腔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两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口腔正畸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疗法,对照组口腔正畸采用常规的非种植体支抗疗法,并观察两组经不同口腔正畸疗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口腔正畸治疗后,统计其治疗效果以及其他指标,观察组显效29例,有效15例,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9例,有效率为86.7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上中切牙凸距差、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倾角差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者,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5):791-792
目的观察并分析正畸和修复联合疗法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修复治疗,观察组行正畸+修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其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5%,满意度为80.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0%,满意度为7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治疗中,正畸和修复联合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可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83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1)。观察组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正畸方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倾角差及上中切牙凸距差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具有较佳的支抗作用,明显优于传统的口腔正畸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