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患有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中,均应用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则应用中医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大肝癌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动脉化疗栓塞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且中位生存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大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月原发性肝癌患者3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17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加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将两组患者生存率与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2年内生存率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年内复发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肝动脉化疗栓塞方法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对延缓病情发展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I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II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术),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II组患者卡氏评分和AFP水平均低于I组,两组患者卡氏评分和AFP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联合阿帕替尼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武汉亚心总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洛铂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研究组采取洛铂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照组采取顺铂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 d肝脏指标;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肝脏指标ALT、AST、TBiL、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肝脏指标ALT、AST、TBiL、ALB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出现1例恶心、1例呕吐及1例发热;对照组为3例恶心、5例呕吐及4例发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疗效肯定,洛铂为第3代铂类抗肿瘤药物,毒性较顺铂更少,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晚期膀胱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2例晚期膀胱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进行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临床受益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两年生存率及生存时间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进行化疗的结果要明显优于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吉西他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胆系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晚期胆系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与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胆系肿瘤的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异,均可作为治疗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选择TURBT后吉西他滨与吡柔比星膀胱热灌注化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78例老年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39例)为进行TURBT后吡柔比星膀胱热灌注化疗患者,观察组(39例)为进行TURBT后吉西他滨膀胱热灌注化疗患者。结果观察组进行TURBT后吉西他滨膀胱热灌注化疗计算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进行吡柔比星膀胱热灌注化疗计算总有效率74.36%,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对比,P 0.05;观察组进行TURBT后吉西他滨膀胱热灌注化疗后,出现血尿、尿痛以及膀胱炎的患者比例和进行吡柔比星膀胱热灌注化疗对照组相比,P 0.05。结论老年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选择TURBT后吉西他滨方法可获取显著的效果,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与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时辰化疗方案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预期性呕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进行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需根据药物特点采用时辰给药法,对照组患者仅按常规方法进行化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预期性呕吐分级、其他不良反应、生存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20.0%,总控制率为66.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6.7%,总控制率为66.7%,两组总有效率与总控制率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预期性呕吐分级恶心因子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进行化疗时,采取时辰化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缓解预期性呕吐症状,降低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盐酸吉西他滨结合卡培他滨(希罗达)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化疗失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之间58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化疗失败患者,分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吉西他滨结合希罗达治疗。结果就总缓解率差异相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化疗失败患者实施吉西他滨结合希罗达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介入法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给予对照组射频消融治疗,观察组则联合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00%,两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2.50%,观察组无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治疗肝癌,能够缓解患者病情,避免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卡培他滨治疗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收治的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8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辅助化疗,对照组联合使用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化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治疗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对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患者,依据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行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观察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及2年生存率、血清指标、肝功能。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谷丙转氨酶(ALT)、结合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疗效较好,可改善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指标,促进肝功能恢复,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肝复乐胶囊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患者84例按照掷骰子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小组,实验组42例,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肝复乐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及肿瘤大小变化;结果实验组6个月、12个月生存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肿瘤增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复乐胶囊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晚期肝癌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肝癌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医院肝癌患者62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采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动脉灌注化疗栓塞介入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AFP、VEGF、HIF-1α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肿瘤标志物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2年复发率16.13%,低于参照组的4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2年生存率83.87%,高于参照组的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肝癌的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治疗鼻咽癌肺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纳入患者根据其接受的化疗方案分为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组(GN组)、顺铂、5-氟尿嘧啶联合多西他赛化疗组(PTF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GN组治疗有效率为70.0%,较PTF组有明显提高(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4.0%、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N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Ⅲ~Ⅳ级发生率均较PTF组降低(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可进一步提高鼻咽癌肺转移患者预后,化疗相关毒性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消癌平注射液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8例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配至试验组(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消癌平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每组各44例。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客观缓解率(ORR)]、远期疗效(远期生存率)、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及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1例完全缓解(CR),28例部分缓解(PR),ORR为65.9%;对照组患者0例CR,18例PR,ORR为4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远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白细胞减少、丙氨酸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升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消癌平注射液治疗肝细胞癌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吉西他滨单药化疗和吉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单药化疗,观察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化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及临床受益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吉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毒副反应较大,但其比吉西他滨单药化疗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吉西他滨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胰腺癌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吉西他滨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与对照组(吉西他滨化疗)。结果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