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白东辉 《临床医学》2009,29(8):77-78
目的探讨对于前牙冠折深达龈下病例的修复方法。方法对前牙冠折后的牙根进行根管治疗,粘接根内牵引钩,利用患牙邻近的健康牙齿进行正畸片段弓牵引牙根矫治,待牙根断端与邻牙龈缘一致后,停止牵引并保持2个月,然后根管桩道预备,行桩核冠修复。结果6个月及1年后复查,患牙牙周组织及桩冠均正常。结论通过正畸方法牵引断根至龈缘水平后再行桩核冠修复牙冠的方法,完全可以解决前牙严重冠折的修复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龈下残根经正畸牵引治疗后再桩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16颗前牙龈下残根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唇侧方丝弓技术完成牙根牵引。牵引到位后,保持2个月,做桩冠修复。结果:16颗前牙残根,平均被牵出2.2 mm,龈缘与邻牙基本协调,14颗牙根稳固,2颗牙根松动小于1度。结论:用此种方法治疗龈下残根,可保留天然牙根,维持牙槽骨的丰满度,美观,舒适。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7):3146-3147
目的探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术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入院的160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共160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牙采取常规断牙修复术,试验组患牙加施牙体牙髓正畸术,比较两组患牙整体治疗效果与不良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患牙治疗成功率(51.25%)与总有效率(96.25%)显著性高于对照组(30%,82.5%),无效率(3.75%)显著性低于对照组(17.5%),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牙疼痛、牙冠移位与牙周炎单独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牙治疗后不良并发症总发生率(3.75%)显著性低于对照组(13.75%),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术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4.
王鹏  惠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2001-2001
目的探讨正畸牵引与桩核冠修复联合治疗前牙断根的疗效。方法对16例上前牙根折至龈下2~4 mm的患者采用正畸牵引的方法,使断根牙合向移动至龈上后,进行桩核冠修复。结果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正畸牵引,16例断根均得到保留,经桩核冠修复美观和固位效果好。结论正畸牵引联合桩核冠修复治疗能保存天然牙牙根和正常的牙龈外观,是治疗上前牙根颈部折断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前牙龈下断根13例正畸牵引与桩核冠修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  周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6):3973-3974
临床上对前牙外伤或龋齿引起的牙齿断端位于龈下,其牙根长度仍适合桩冠修复的患者,进行桩冠修复时有一定难度。此类牙常被拔除,或用有较深龈下边缘的冠修复,但此种修复易形成较深的牙周袋,继发龈炎和牙周袋。或行冠延长术,暴露根折断面,此种修复方法导致患牙与邻牙的牙龈缘不对称,影响美观。我们对此类患者,采用正畸牵引断根至龈上后,进行铸造桩核及烤瓷冠修复的方法,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牙体牙髓联合正畸牵引修复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98例(98颗),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49颗)。对照组使用常规修复术治疗,观察组使用牙体牙髓联合正畸牵引修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术前术后3d疼痛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较对照组的65.3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4%,较对照组16.3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体牙髓联合正畸牵引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8例(50颗牙)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例(25颗牙)。对照组采用常规去牙周修复断端的治疗方式,研究组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的治疗方式。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χ2=10.3636,P0.01)。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的治疗方式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术后并发症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082-4083
分析探讨联合应用牙体牙髓正畸方法处理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疗效。纳入我科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62例(62颗患牙)与对照组62例(62颗患牙),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修复治疗,研究组采用联合应用牙体牙髓正畸方法处理,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比例。随访1年,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91.9%)与对照组总有效率(5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联合应用牙体牙髓正畸方法处理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疗效显著,美观,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活髓前牙折断多为外伤 ,活髓后牙折断多为牙隐裂后咬硬物所致。前牙以斜折型、后牙以纵折型多见。早期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修复 ,直接影响患牙的预后。1 资料与方法随机治疗 2 2颗活髓折断患牙。局麻下拔除折裂前牙松动部分 ,或后牙小残片 ,纵折后牙用 0 .5mm钢丝结扎固定 ;牙龈止血后 ,取出牙髓组织 ,并做根管预备 ,常规根管冲洗后封根管消毒药 3~ 5d ,是否做牙龈修整手术 ,视折裂情况而定。常规牙胶尖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侧压根充法充填根管 ,观察 7~ 14d。前牙横折者 ,常规烤瓷桩冠修复。前牙斜折者 ,铸造桩核完全恢复舌 …  相似文献   

10.
两种排龈方法对冠桥修复效果影响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将两种常用排龈方法 (化学法、机械法 )对冠桥修复进行对比并评价 ,以指导临床应用 ,提高修复质量及效果 [1 ]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标准 :1患者身体健康无牙龈、牙周组织疾病 ;2前牙冠桥修复 ,因美观采用龈下边缘 ;3前牙或后牙有达龈下的龋坏或充填体 ;4后牙临床牙冠过短 ,须增加固位 ;5前牙或后牙冠折达龈下。根据标准选择 5 6例 ,共 12 9颗患牙 ,随机分为两组 : 组 (前牙 4 6颗、后牙 19颗 )采用机械排龈法 , 组(前牙 4 4颗 ,后牙 2 0颗 )采用化学排龈法。1.2 方法1.2 .1 材料  组 :专用排龈器 (美国 U L TRAPAK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牙龈切除术与牙冠延长术应用于龈下残根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龈下残根患牙32颗,分别采用牙龈切除术与牙冠延长术完全暴露断面,再行常规桩冠修复,通过术前、术后2周、6周及3个月复查观察患牙牙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周牙冠延长术组患牙断缘均有效暴露,牙龈切除术组有4颗患牙因牙龈增生而排除,其余患牙术后2周、6周及3个月复查时龈袋深度、出血指数均比术前明显减少,牙冠延长术组的牙周指数均明显低于牙龈切除术组。结论在严格的适应证范围内,牙龈切除术与牙冠延长术应用于龈下残根均能暴露断缘,冠修复后效果后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评价口腔正畸牵引联合多学科综合治疗后牙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牙残根患者1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龋坏或牙折断面不超过龈下4mm。经过牙周洁治和根管治疗后进行正畸牵引,直至残根断面位置达到冠修复牙本质肩领要求。牙周手术修整冠向增生的牙龈及牙槽骨。桩冠修复。通过临床检查评价正畸牵引效果和桩冠修复效果。结果 10例患者后牙残根正畸牵引效果良好,平均牵出的距离为3. 46 mm。其中8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牙周组织冠向迁移,通过牙周手术修整了龈缘的位置和形态,牙周手术后2个月进行桩冠修复。冠根比为1. 2~2. 2,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美观性。修复体完成后6个月复查,6例评价良好,4例较好,整体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正畸牵引联合多学科综合治疗是保留残根的一种有效方法,修复效果良好。正畸、牙体、牙周、修复等多学科的密切协作和配合是临床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愈合帽”技术在龈下折断牙的修复。方法:对32颗因外伤致牙根颈1/3折断的前牙采用制戴愈合帽方法进行修复。结果:全部32颗牙6个月时复诊,效果良好者28颗(87.50%),效果一般者4颗(12.50%),成功率100%。结论:“愈合帽”原理科学、制作方便、修复周期短、保留了美观牙龈、修复成功率高。适宜应用于龈下折断牙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二氧化锆全瓷冠与镍铬合金烤瓷冠在前牙修复的效果,从而探讨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前牙缺失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参照美国公共健康协会修订的标准,回顾性分析56例患者共77颗前牙行镍铬合金烤瓷冠、76例患者共102颗前牙行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后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的分析包括牙体缺损修复后的边缘牙龈颜色、边缘适合性、继发龈、健康等方面,从而综合评价二氧化锆全瓷冠对前牙牙体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结果 102颗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后前牙的牙龈颜色、边缘适合性、继发龈、健康等方面表现均明显优于56例镍铬合金烤瓷冠。4例患者共5颗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崩瓷现象,但不影响患者的使用。结论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前牙确实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镍铬合金修复体,虽会出现崩瓷等现象,但不影响患者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牙根折是一种常见的牙体损伤,按部位分为:颈侧1/3,根中1/3,和根尖1/3折。其中折断面居龈下的折裂牙,过去常作为拔牙的适应症。目前随着口腔修复技术的日益成熟,此类患牙常可保留。对于颈侧1/3根折,如折线在龈下1-4mm,断根不短于同名牙冠长,牙周健康者可采用于正畸牵引术的方法,必要时可结合切龈术,牙根升高后以核桩及全冠修复。笔者对26名患者,26颗患牙采用此法治疗,经3年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陈强  温志浩  江浩顺  刁惠波 《新医学》2011,42(11):748-750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用于前牙冠桥修复处理增生牙龈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高频电刀对23例28颗需行龈修形的牙龈增生前牙行牙龈切除成形术,并行纤维桩和铸瓷冠修复,术后即刻观察止血效果及切割是否彻底,术后3个月复查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牙松动度.结果:23例患者28颗患牙术中均能充分暴露根面,创面轻度水肿,无明显渗血.术后1周戴冠时复查均示龈缘红肿基本消退,龈颈缘线清晰.1例患者因术后临时冠脱落致牙龈增生,行2次电刀切龈后修复.修复1年后28颗患牙的牙龈指数和牙周探诊深度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均<0.01),牙松动度则无明显改变.基牙牙周健康好转,修复体边缘密合,固位良好,牙龈呈粉红色,无明显增生及退缩,探诊无明显出血.结论:高频电刀切龈术用于前牙冠桥修复中增生牙龈处理有效、创伤小,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上颌前牙位于牙弓前部,易因意外创伤而折断,上前牙冠根折临床上较为常见,对于折裂线位于龈下时如何利用剩余牙根进行牙体修复治疗,在临床工作中难度较大[1].2008年12月~2009年5月,我们对30例上颌前牙冠根折患者利用冠延长术使上颌前牙龈下牙折裂线暴露,然后常规桩冠修复,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衍军 《中国临床康复》2013,(25):4721-4726
背景:排龈是标准牙体制备和精确印模制取的重要环节,对于患牙修复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评价编织排龈线在牙体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应用编织排龈线修复缺损牙体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通过评估牙体修复的满意度以及龈缘出血、牙龈炎、牙周炎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排龈线在牙体修复中的作用,同时比较不同结构特征的排龈线在牙体修复中的效果。结果与结论:应用编织排龈线修复牙体缺损的367颗前牙和64颗后牙,降低了患牙修复后牙龈变色、龈缘出血、牙龈炎和牙周炎等牙周并发症的发生率。国产排龈线因内含明矾,具有良好的止血功能,能够获得满意的修复效果,而进口排龈线因网状编织结构同样具有较好的止血功能以及获得满意的修复效果,二者在牙体修复过程中的满意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1.1 对象 选择病例标准:基牙折断部位至少位于龈上2mm,基牙边缘清晰.牙龈附着正常无炎症.烤瓷冠完整无破损.边缘与基牙边缘密合度良好.邻而与邻牙邻接关系正常。选择2000-02~2004-05来我院以烤瓷冠基牙折断为主诉患14例14颗.年龄25~53岁,修复时间7个月~6a。其中中印牙7例.侧切牙3例,尖牙1例.前磨牙3例。临床检查可见基牙冠部断于烤瓷冠内.X线片显示根管治疗完善8例.根管欠填4例.活髓牙2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牙龈成形术应用于前牙CEREC全瓷贴面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例患者35颗前牙,经牙龈成形术后,采用CEREC全瓷贴面修复,并经过1年临床疗效的追踪观察。结果 35颗患牙33颗无异常,修复成功率为94.3%,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牙龈成形术应用于前牙CEREC全瓷贴面修复中,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