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将品管圈应用于医院医疗设备计量管理,以提高医疗设备计量管理水平,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方法 由医院基层工作人员自行组建计量管理团队,自愿、主动开展品管圈活动。选取2021年使用传统管理模式进行医疗设备计量管理的情况作为对照组,2022年开展品管圈活动进行医疗设备计量管理的情况作为观察组,分析全院列入计量检测目录的计量设备种类、多参数监护仪的计量检测合格数量、计量检测天数和计量漏检数量。结果 从2021年到2022年,计量检测覆盖率由47.4%提高至84.2%,计量检测合格率由96.8%提高至100%,计量检测效率由20.7台/d提高至35.5台/d,计量检测漏检率由4.6%降至0.6%。各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医院医疗设备计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借鉴对口支援医院的成功经验,针对医院品管圈活动开展现状与问题,从认识与目标、架构与方案、思想与模式、培训与教学、宣传与实践等方面,全面发力,共同助推品管圈活动在西藏地区县级医院的开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使医院各类质量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指出县级医院医疗质量提升是一项长期工程,相关部门应建立激励机制,搭建共享平台,并加强督查,以真正实现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3.
持续开展医疗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将品管圈纳入质量管理活动,成为一线员工落实标准的“抓手”。共开展涵盖医疗、护理、医技、营养、政工、医保、后勤、影视等专业品管圈400余个,覆盖员工2 400余名,占全院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0%。品管圈活动成果被纳入医院质量管理标准,全面提升了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对医院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组织架构、建设措施、实施成效等进行系统阐述。科级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是依据“品管圈”等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理论开展的医疗质量管理实践活动,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有效举措,同时对医院的医疗团队建设、文化建设等均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品管圈是寻求医疗质量问题解决措施的有效工具。从框架设计、模块设计、功能设计3方面搭建了品管圈信息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品管圈活动,为其他医院品管圈活动开展与推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精神专科医疗机构管理实践中的必要性、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于2016年4月—2018年11月,在案例医院成立品管圈推进委员会,通过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培训、授课及实地指导等方式,严格按照品管圈4大阶段、10个步骤推进各圈开展活动,完成品管圈终期活动成果报告书并请专家评审成效。结果 2016—2018年共开展17个不同主题的品管圈,主要包括合理服药(3个)、医疗质量与安全(5个)、康复治疗(3个)、健康宣教(4个)、病案文书处理(2个)。有形成果方面,通过专家评审结题率100.0%,目标达成率平均值为121.0%,目标进步率平均值为83.2%,实际成效与预期成果相一致。无形成果方面,在圈能力、团队意识与个人能力、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和掌握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结论 精神专科医院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院管理和院科两级管理模式的形成,有助于构建专科医院服务文化和服务品牌,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品管圈活动用于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及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
方法 2015年10月成立品管圈小组, 在消毒供应室开展品管圈活动, 对消毒供应室管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 抽取开展品管圈活动1年前、1年后各300个手术器械包进行调查, 对比两个时间段的手术器械管理效果, 并抽取活动开展前后各2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比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手术器械包的缺陷发生率为14.67%, 高于开展品管圈活动1年后的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开展品管圈活动1年前的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和消毒灭菌合格率分别为87.33%、89.67%, 均低于开展品管圈活动1年后的98.33%、99.0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 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器械管理质量, 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也可能有一定效果, 故值得在医院消毒供应室开展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按病种分值付费对医院管理的影响。方法以广东省医疗机构病案统计管理系统为查询软件,按条件检索出该院2017年11-12月(32例)和2018年11-12月(30例)乳腺恶性肿瘤行乳房切除术住院医疗费用,利用Excel2007对比这两时间段人均住院医疗费用。结果按病种分值付费实施以来,该院根据按病种分值付费的优缺点,采取相应对策管理,乳腺恶性肿瘤行乳房切除术人均住院医疗费用2018年11-12月(30例)比2017年11-12月(32例)减少8.45%。结论按病种分值付费是时代产物,各个医院首先应清楚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定义,综合分析按病种分值付费的优缺点,然后医院进行宏观调控,最后各个部门积极采取相关对策,努力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的同时加强医院的精细化管理从而取得"医、保、患"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品管圈(QCC)活动在提升医院一线员工质量持续改进参与度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江门市人民医院6类36个单元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探讨QCC活动在医院开展前后医院管理状况的变化,基线员工执行管理制度情况及对质量持续性改进主动性情况。结果 QCC活动开展前后基线员工对医院管理制度知晓情况发放调查问卷共360份,回收有效360份。活动后员工对管理制度知晓及执行调查表得分(91.1±2.4)分,明显高于活动前(67.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CC活动开展前,员工对医院管理满意率为77.77%,QCC活动开展后,员工对医院管理满意率为93.33%,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员工在质量管理的参与中,绩效管理、信息及组织结构占前三位,比重远远高于其他因素。结论 QCC活动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显著提高医院管理质量,还能调动医院员工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医疗收费全过程管理工作特点,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提高医疗收费工作质量和效率。方法针对医疗收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基于品管圈原理和实施步骤,广泛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实现医疗收费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收费员素质也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的深入开展可促进医疗收费部门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提高我院精神科基础护理质量,减少精神病患者的出走率、医院感染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特建立品管圈(QCC),探究其在精神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名护理人员,组成一个品管圈小组并从护理管理知识上入手,加强该品管小组对精神病患者护理管理,同时要更进一步的学习卫生护理知识。通过观察这30人组成的品管圈对患者的护理后精神病患者的出走率、精神科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感染率,探讨出品管圈活动对精神住院患者基础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结果:在成立品管圈小组后,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出走率、感染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品管圈管理之前。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的降低了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出走率、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医院感染率,优化并提高了医院护理工作质量,值得大力推广。~([1-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品管圈理念在手术室医疗耗材管理中的应用,总结实践经验。方法针对医疗耗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品管圈工具采用计划、调研、目标设计、分析、对策拟定、实践和探讨、效果分析、改进等流程,展开品管圈管理活动。结果通过改进耗材供应方式,提高医疗耗材管理效率;缩短取物距离,物品供给满意度由41.74%提高至94.45%;保障手术耗材供应的配合质量,为护理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耗材供应环境。结论应用品管圈理念有效提高了医疗耗材供给满意度,并改善护理工作效率以及护理服务质量,增强医疗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质量管理小组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目前,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在我国医疗行业的开展越来越广泛。阐述了我国医疗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开展现状,指出QC小组与品管圈实为同一事物,比较了两者在课题类型、活动程序、原因解析等方面的不同点。认为现阶段我国医疗行业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存在选题重复,工具应用欠规范,对策单一或超出圈组能力范围等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提出医疗行业有必要积极学习企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成熟经验,使品管圈真正成为一种切实、有效的质量改善工具,通过推广应用形成潜移默化的医院文化,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4.
提供亲情服务 更新管理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才能更新医院管理理念?本文论述:(1)为病人提供亲情服务的管理理念,用亲情卡、量化服务指标来鼓励和约束医护人员;(2)管理理念更新与医疗服务理念的确立,对健康、对医学目的、对病人都有新的认识;(3)对管理理念创新的思考,对管理思想、管理机制、管理体制的创新均有详细的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梳理近10年《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刊载的品管圈论文,分析研究热点,为品管圈研究和活动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品管圈、QCC、QC小组、品质圈”为关键词,以《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为文献来源,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12年-2021年收录的品管圈相关论文进行检索,应用NoteExpress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利用BibExcel和Pajek软件构建高频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172篇文献,刊载品管圈文献处于平稳发展阶段,且地域分布广泛,文献合作程度高,基金支持率较高。172篇文献共用关键词445个、705次,高频关键词包括品管圈、QC小组、问题解决型品管圈、课题研究型品管圈等。结论 近10年来,《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刊载品管圈文献逐渐增加且呈稳定态势,品管圈在医院已得到广泛应用。积极争取基金支持是丰富品管圈活动内涵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持续提高医疗收费水平的管理方式。方法将品管圈概念引入医疗收费管理中,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流程设计,并列举典型案例,证明品管圈在医疗收费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结论在医疗收费的管理中引入品管圈模式,能切实解决收费中存在问题,提升收费人员个人综合能力,提高医疗收费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品管圈应用于基于多院区医疗同质化管理的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控管理体系构建,以降低本院及分院区患者VTE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2017年10月成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在对活动实施前医院VTE防控管理现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攻坚点,并设定目标和方策群组。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两院区医护人员血栓防治知识知晓率、患者及家属血栓防治知识知晓率均得到提高;建立了医院血栓防治工作制度,血栓发生数据月度统计分析反馈率明显提高;规范、统一了血栓风险评估方法,住院患者采用caprini表进行血栓风险评分百分率明显增加;加强了医患血栓防治意识,血栓评分高危患者预防率明显提高;住院期间新发肺栓塞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构建多院区医疗同质化管理的医院VTE防控管理体系的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患者VTE预防管理的质量,并切实减少患者VTE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医疗设备维修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的部分医疗设备(医护推车24台,供气终端18个,电动吸引器15个,病床64张,磁共振设备2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3台)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4—10月未实施品管圈活动,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分析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医疗设备当日维修率低的原因,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医护人员对设备维修的满意度及医疗设备故障时间和维修时间。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医疗设备当日维修率低的主要原因包括报修流程问题、缺少零配件、维修工程师专业问题、维修设备落后及临床科室不重视;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故障时间及维修时间均短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设备维修满意度评分为(90.56±2.78)分,高于实施前的(82.13±5.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医疗设备的维护中应用品管圈活动模式,可有效缩短设备故障时间,提高维修效率。  相似文献   

19.
采用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手法,以规范化的血糖分层管理为目标,以“医院-社区联动血糖管理模式的构建”为活动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从总院、分院、社区患者3个层面分析现状,挖掘攻坚点,拟定可行性对策。从构建医院-社区糖尿病集约化管理模式,建立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3方面努力,实现了既定目标,使规范化血糖分层管理得以实现,更好地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推动公立医院从粗放型管理转变为强调医疗质量和运营效率的精细化管理,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方法 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核心,以病种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医疗大数据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层次分析、模型构建、标杆分析等方法对医疗质量管理的指标体系、评价方式、运行机制进行研究。结果 构建了一种基于“病种-专科-医院”的区域分层医疗质量评价方法,开发了一套基于实时数据的标杆分析法,用于区域医疗质量的评价和持续改进,并通过信息化平台向全市市级医院展示。结论 依托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联工程临床大数据平台,开展从病种、专科到医院的上海市级医院医疗质量评价及促进的实证研究,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