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护理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行常规术中护理,观察组行有效术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输液量、术中输血量、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护理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可减少出血量,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于髋关节置换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55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双色球分组法,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和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DVT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术后DVT发生率(3.6%)低于对照组(14.8%)。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10.2±2.1)d短于对照组(19.1±2.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DVT,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对照组为17.1%,组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详细剖析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各种原因,针对性采取各种护理干预,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其继发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发生的危险性。方法:对45例髋关节置换患者通过早期功能锻炼、饮食饮水指导、尽早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和抗凝药物的应用等来有效预防DVT的发生。结果:45例患者14 d内并发DVT者3例,并发PE者1例,均得到及时救治处理,顺利出院。结论: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对照组为17.1%,组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STBI)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STBI术后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48)与对照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强化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下肢DVT发生率、下肢静脉指标(腘静脉及股静脉血流速度、下肢DVT直径)。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下肢DVT直径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08%(1/48),低于对照组的20.83%(1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应用于STBI术后昏迷患者能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有效降低下肢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讨预防性护理在颅脑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颅脑外科收诊于2018年3月—2020年3月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设计为对照组(n=50)与试验组(n=5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指导,试验组基于此条件开展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干预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DVT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患者总满意度较对照组提升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等各维度测评结果较对照组改善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预防性护理模式在颅脑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开展,能够显著性减少术后DVT的发生,并可提升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极大减少各科患者术后发生下孩子深静脉血栓情况,改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高危人群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高危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88%,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78.1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高危人群实施综合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腹部创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01/2015-06山东省鄄城县中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腹部创伤的老年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得到提高,从而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运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泵对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thrombosis,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患者基础护理相同,试验组加用间歇充气压力泵驱动下肢循环。以30 d为观察期,比较观察期内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发生率、ICU住院时间、ICU 30 d病死率。结果:在观察期内,试验组DVT及P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ICU住院时间、ICU 30 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式充气压力泵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水泡足联合气压治疗仪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来普宁市人民医院行妇科手术患者375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者(n=191)和对照组(n=184).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温水泡足联合气压治疗仪的方法.干预3 d后,比较两组下肢肿胀、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患者行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68例THR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和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下肢DVT发生率为2.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APTT)较干预前均缩短,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较干预前均降低,且对照组PT、APTT均短于观察组,FIB、D-D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R患者给予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避免术后下肢DVT发生,髋关节功能改善明显,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明显提升,利于下肢血液循环,提升术后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预防管理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骨科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03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52)、干预组(n=5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预防管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生命质量评分和负性情绪评分。结果:对照组DVT发生率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1天,干预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生命质量得分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早期预防管理从康复锻炼、营养改善、社会支持、心理干预等方面对患者实施干预,进而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术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入院就诊的先后顺序将本院收治的130例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产妇针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1%,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对产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程度,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是否接受有效护理干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加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可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防治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下肢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n=50)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n=50)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服药、复诊依从性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缩短卧床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护理干预对妇科盆腔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妇科术后一般护理常规,观察组对患者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妇科手术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用弹力袜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措施预防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内科59例老年脑梗死急性期入院治疗患者,其中32例接受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另外2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医用弹力袜联合中药泡足和穴位按摩中医护理干预的作为观察组。干预时间持续两疗程,每疗程10 d,干预结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平均用时及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日护理平均用时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无DVT形成,对照组患者DVT发生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弹力袜联合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老年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尤其适用于急性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普外科术后患者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硬币法将其分成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分别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及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预后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6.0%,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普外科术后患者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各级医院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