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就中医药抗HBV实验研究的现状,从中医药抗HBV作用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抗病毒作用、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清除的HBV、对HBV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中医药提高NA对HBV的敏感效应及对HBV变异耐药株增殖的抑制作用等几方面进行了评述.肯定了中医药抗HBV的研究成果和一定的突破。并从实验设计、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实验技术等方面分析了不足和弊端,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外科切除手术为本病的根治方法.然而,只有早期患者才适合作手术治疗,尽管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技术近年不断改进,但是患者5年生存率很低,鉴于手术、放化疗的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尤适合用于帮助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调理和恢复,并能配合西医治疗手段,以达相辅相成之效.本文从病因病机、单纯中医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医药治疗食管癌的机制研究等几个方面,阐述目前食管癌治疗与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中药治疗肝癌在实验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医药在肝癌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成为肝癌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综述近些年中药治疗肝癌的相关实验研究文献,研究者认为中药主要通过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增殖及直接杀伤癌细胞、诱导癌细胞分化、抑制端粒酶活性、调节细胞信号转导、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等作用环节,从而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以研究中药有效部位群的作用靶点为突破口,开发新型抗癌药物,将成为癌症药物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在体和体外胃癌癌前病变(PLGC)模型复制方法、中医药逆转实验性和临床PLGC的实验研究进行系统回顾,指出相关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推动PLGC的有效防治并体现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肠化生分型、致癌剂MNNG复制模型不易完全控制在PLGC阶段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针对PLGC患者不同体质和证型的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也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多从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等方面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认为RE多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倦内伤有关,因脾胃虚弱、胃气上逆而发病;临床上采用专方治疗及辨证施治;并且从胃肠道激素、相关炎性因子与蛋白、下食管括约肌钙通道等方面开展RE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本文对相关研究做了简要的述评,同时将我们治疗RE的策略进行详细的总结论述,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6.
整理近5年中医药研究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分析中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同时从临床研究及实验两个方面,对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中医药对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为常见病、多发病.西医对IB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胃肠动力、内脏敏感性、脑-肠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等功能异常及肠道菌群失调、肠道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对IBS的治疗,现代医学方面尚缺特效药物,而中医药却有独到之处.应用现代医学的方法研究中医药治疗IBS的作用机制日受重视,许多中医学者从多角度探索IBS不同中医证候物质基础的差异及中药干预的可能作用途径.本文将10年来IBS的中医证候物质基础、中医药治疗IBS作用机制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在治疗病毒性外感热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从理论溯源、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现代实验研究等方面对病毒性外感热病进行了全面阐述,认为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外感热病有诸多优势,亦有不足,应在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治疗病毒性外感热病的中医临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中医药的历史发展与现状,探讨复杂生命现象时。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对机体的整体性认识与中医理论上的认识有一定的趋同性,从蛋白质组学在揭示中医证候研究、中药作用机理研究、中药药效评价方面的作用,说明将蛋白质组技术应用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对于加快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结合。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结合肿瘤转移的现代研究 ,探讨中医药抗肿瘤转移的治疗思路与方法。认为中医药抗肿瘤转移的治疗应着眼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及微循环障碍 ,控制血栓形成 ,减轻组织水肿 ,增强药物直接抑杀癌细胞的作用 ,同时将肿瘤转移的病机归结为虚、瘀、毒、痰、湿等方面 ,提出了中医药抗肿瘤转移治疗的主要方法为扶正培本法、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化湿利水法、软坚散结法、以毒攻毒法等 ,并对当前抗肿瘤转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与西医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2011至2018年中国知网(CNKI)、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库(CBM)中的中西医结合与西医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文献,使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提高患者获益率及健康状况方面优于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降低患者AFP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及中医症候方面优于西医治疗;两者在导致患者骨髓抑制及肾功能损害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提高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获益率、改善肝功能及中医症候等方面较单纯西医治疗有明显优势,但是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2.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orprimarylivercancerLIZuoQingSubjectheadingsLivercancer,primary;TCM;complication;pain;ascites;fev...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PD)西医治疗副反应大,远期疗效差,不能阻止其自然进展.通过回顾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研究文献,肯定了中医药治疗该病不仅疗效较好,而且与西药同用,既有协同作用,又有减少西药副反应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肝病之一,中药治疗NAFLD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与改善脂质代谢、减轻肝脏炎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先天免疫和抗肝纤维化等有关。总结了目前中药治疗NALFD作用机制的现有数据,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OP)是由于骨量减少及骨微结构恶化而导致的全身性骨病。中医在OP的治疗上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针刺疗法、艾灸疗法等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本文基于近年来中医药治疗OP的研究概况,对OP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治疗方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汤玉婷  桑莹莹  夏超 《中国防痨杂志》2020,42(12):1339-1342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消耗性人畜共患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治疗多采用化学抗结核药品联合用药,而患者极易发生多重耐药,使治疗周期延长、心理压力增加;同时,长周期的化学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适宜技术具有中医特色,采用多种中医诊疗手段巩固治疗,具有安全、简便、不良反应小的优点。作者以结核病症状护理为线索,检索并综述近几年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护理过程中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现状,以期望中医适宜技术在结核病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消耗性人畜共患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治疗多采用化学抗结核药品联合用药,而患者极易发生多重耐药,使治疗周期延长、心理压力增加;同时,长周期的化学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适宜技术具有中医特色,采用多种中医诊疗手段巩固治疗,具有安全、简便、不良反应小的优点。作者以结核病症状护理为线索,检索并综述近几年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护理过程中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现状,以期望中医适宜技术在结核病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临床表现包括上腹疼痛、早饱、餐后不适、上腹烧灼感等。目前FD的诊断主要以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标准为依据,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comfort syndrome,PDS),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以及二者的重叠3个亚型[1]。有研究显示,全球FD的发病率为10%~30%[2]。  相似文献   

19.
王一心  郑强荪 《心脏杂志》2020,32(6):587-590
目的 挖掘我国中医药研究心律失常的核心及前沿信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CiteSpace软件,以“心律失常”作为主题词,对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检索到的1610篇中医药研究心律失常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对研究核心及研究前沿进行讨论。 结果 中医药研究心律失常主要围绕缓慢性心律失常、炙甘草汤及乌头碱展开;在未来中医药研究心律失常应深入循证医学研究、细胞分子研究及中药研究。 结论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在中医药研究心律失常领域内占据重要地位,未来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相关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应深入到细胞分子层次,中医药发展应注重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改变,为临床应用中医药辨证肝硬化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应用电子胃镜检查130例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的部位、条数、形态、颜色及有无胃底静脉曲张等相关指标。结果: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食管静脉曲张轻度以肝气郁结证、湿热内蕴证多见,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食管静脉曲张中度以血瘀证多见,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食管静脉曲张重度及合并胃底静脉曲张以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脾虚湿盛证多见,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①不同中医证型的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不同。②在一定程度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可以反映脾虚湿盛、肝肾阴虚及血瘀证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