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缝扎肝右静脉后肝动脉与门静脉血流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扎主肝静脉对肝动脉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小型猪共12头,剖腹后,电磁血流计测量结扎前后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大网膜静脉置管测量结扎前及结扎后30min、1、3、5、7、14、21、28、56d的自由门静脉压力(FPP),56d后再次开腹测量肝动脉、门静脉血流。结果:FPP术后均升高,以术后7d内明显,6头超过35cmH2O,且其中3头小猪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动脉血流速早期增加,56d降至略高于术前水平;门静脉血流速早期减少,未检测到逆向血流,术后56d,门静脉血流速恢复为略低于术前水平。结论:结扎一条主肝静脉不会引起结扎肝叶的萎缩坏死,可能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4.
5.
门静脉高压症不同术式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不同术式对门静脉系统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查正常对照(NC)者、门静脉高压对照(PH)患者、断流手术(DS)患者、联合手术(CS)患者以及两种手术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量参数。结果:PH组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SMVF)与脾静脉血流量(SVF)之和大于NC组的门静脉血流量(PVF),提示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中存在内脏高血流动力状态。在PH组,门静脉血流量(PVF)约减少42.8%,冠状静脉分流量(CVF)约58.5%。DS后近期PVF增,但已有经冠状静脉(CV)的分流,且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结果使PVF降至PH组的水平,CVF增加可能是术后再出血的原因。CS后近期血液动力学已趋于平稳,PVF较DS后轻度减少,且无CV分流。结论:联合手术止血效果好,同时能维持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门静脉-下腔静脉吻合术用于预防活体肝移植术后小肝综合征(small-for-size liver syndrome,SFSS)的效果。方法 3例活体肝移植均采用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作为移植物。术中发现实测移植物(肝)重量/受体的体质量(体重)的比值(graft to recipient weight ratio,GRWR)为0.58%、0.77%及0.71%,均<0.8%,符合小移植物的诊断。处理:首先吻合肝静脉流出道,其次吻合门静脉,将受体门静脉右支与移植肝门静脉右支端端吻合,将受体门静脉左支与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达到门腔分流的作用,之后按顺序吻合动脉和胆道。术中均未行脾静脉结扎或脾切除等处理。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SFSS并顺利出院,出院时间分别为术后25d、34d及56d。移植肝功能逐步好转,术后1d门静脉流速理想。移植肝增长良好。门静脉-下腔静脉短路通畅时间:除1例通畅持续仅104d,其余2例持续通畅。结论 LDLT术中进行门静脉-下腔静脉吻合术可以及时有效预防小移植物背景下的SFSS,受体门静脉左支与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的分流技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OLT)受者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例因肝硬化行OLT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7d,30d,6个月及1年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CDFI)测定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测定血清肌酐(Cr)值,并与1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 结果:术后早期OLT受者RI与血清Cr在均升高(P<0.01),至术后1年可逐渐恢复正常(P>0.05)。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后肾血流动力学大都在1年内恢复正常,术前肾的异常及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导致术后肾功能不全,但术后长期的肾功能改变则主要与环孢菌素(CsA)等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门静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脾脏体积大小与门静脉系统高动力循环状态及手术前后门静脉体循环分流率,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复合装置、CT及公式法测量22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下简称门静脉奇静脉断流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参数、脾体积及门静脉体循环分流率。结果:(1)门静脉血流量(PVF):对照组为785±144ml/min;实验组为966±125ml/min(t=3.56,P=0.002)。其中实验组的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SVF/PVF)为77%±17%,实验组的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SMVF/PVF)为28%±8%。(2)脾体积与脾静脉血流量、流速、直径显著相关(r=0.793,P<0.001,r=0.471,P<0.05,r=0.494,P<0.02)。(3)术后PVF减少187±87ml/min,SMVF增加100±40ml/min,门静脉体循环分流率减少26%±15%。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时,门静脉系统处于高动力循环状态,对门静脉高压的形成和维持有重要意义。脾脏的高动力循环是门静脉系统产生高动力循环的主要因素。门静脉奇静脉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流量的变化取决于术前脾脏的高动力循环状态,胃脾区的分流程度及术后肠系膜上静脉的代偿能力。 相似文献
9.
猪异位部分肝移植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猪异位部分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10头幼猪随机分成供体组(5只)和受体组(5只),受体猪参照Terpstra的方法进行异位部分肝移植,受体猪右颈外动脉置管监测术中动脉压,经右颈外静脉放置5F Swan-Ganz导管监测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异位部位移植术中心输出量及每搏量,外周血管阻力均有显著改变(P<0.01或P<0.05),虽有血压下降,心率增快,但无显著意义(P>0.05),肺动脉楔嵌压,平均肺动脉压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异位肝移植术中血液动力学可发生剧烈波动,血液动力学的监测调节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用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血流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建立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脏血流的大鼠实验模型 ,通过该模型对大鼠的一般情况及对肝脏血流量和门静脉压的影响进行了为期 1个月的观察。结果 大鼠在行门静脉动脉化后黄疸很快消退、7- 10d体重即可恢复术前水平。肝脏血流量和门静脉压在术后 1个月时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门静脉动脉化后 1个月以内对肝脏的血流动力学不会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无肝期控制输血量改善猪背驮式原位肝移植门静脉淤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输血量对背驮式原位肝移植(PBOLT)无肝期门静脉淤血的影响。方法 对16头猪施行PBOLT,分别观察非控制输血组(A组,n=8)和控制输血组(B组,n=8)在无肝前期、无肝期和恢复门静脉血流后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及血生化指标。结果 无肝期两个组的CVP及HR的差异无显著性,而A组的MAP则明显低于B组(P〈0.01);在恢复门静脉血液后A组的MAP 相似文献
13.
大鼠供肝冷缺血时间与肝移植术后受者肺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大鼠供肝冷保存时间与肝移植术后受者肺损伤的关系。方法 用Wismr大鼠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按供肝冷保存时间的不同分为5组(n=10),A组为假手术组,B组、C组、D组及E组的供肝冷保存时间分别为45min、90min、120min及180min。各组大鼠在移植肝恢复血流180min后处死,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肺组织中髓过氧化氢酶(MPO)的活性,同时检测肝脏流出道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8(IL-1β)的水平以及肺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结果随着供肝冷保存时间的延长,肝脏流出道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及肺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均逐渐升高,肺组织W/D和MPO活性逐渐增高,肺损伤加重。结论供肝冷缺血时间与肝移植术后受者肺损伤相关,肺损伤随供肝冷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血清中TNF-α和IL-1β升高及肺组织中TNF-α和IL-1β表达上调可能与肝移植后的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非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OLT)围术期患者肺分流的变化。方法16例晚期肝病患者行OLT手术采用吸入异氟醚复合静脉输注异丙酚及芬太尼维持麻醉,FiO2100%,无肝期未采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放置Swan-Ganz导管,分别于手术前即刻(T1)、门、腔静脉阻断即刻(T2)、门、腔静脉开放即刻(T3)、新肝期5 min(T4)、90 min(T5)、关腹手术结束时(T6)抽取桡动脉和肺动脉血作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T1时,P(A-)O2与Qs/Qt均高于正常值,与T1相比,T2时的P(A-a)Q2、Qs/Qt明显降低(P<0.05);与T2相比,T3、T4时的PaCO2、P(A-a)O2、Qs/Qt显著增高(P<0.05);与T3、T4相比,T5、T6时的P(A-a)O2、Qs/Qt显著降低(P<0.05)。Qs/Qt与P(A-a)O2呈正相关(r=0.45,P<0.05);Qs/Qt与PAP呈正相关(r=0.41,p<0.05)。结论 非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下OLT术前、术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肺分流,需严格控制无肝期的补液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B超检测50例行原位肝移植术的肝硬化患者及24例正常对照的门静脉、脾静脉的直径、流速,脾脏的体积;应用压力传感器检测患者肝移植术中门静脉压力变化情况。结果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直径变小,流速增高,流量增大,在观察期内持续高于正常对照。脾静脉流量增加不明显(g=3.21,P>0.05)。门静脉压力由开腹时的(24.57±6.22)mm Hg降至关腹前的(16.81±5.03)mm Hg,仍稍高于正常值,降压效果明显,降幅达31.7%。术后静脉曲张情况明显改善。脾功能亢进在术后亦得到明显缓解,外周血中自细胞及血小板在短期内恢复正常(t=2.89,P<0.05)。结论与术前相比,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系统呈现高流速、高流量状态,短期内难以恢复。脾功能亢进得到明显缓解。门静脉压力在新肝植入2~4 h后较术前明显下降,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的受体肝门静脉缩窄对猪辅助性部分肝移植(APLT)受体肝和移植肝门静脉血流竞争的防治作用,探讨一种可量化的受体肝门静脉干预标准.方法 32头健康幼猪按体重相近原则配对,取右半肝作为供肝,切除受体肝左叶,共行16次APLT.根据移植后受体门静脉缩窄程度,将其分为4组:对照组(n=5,门静脉未行处理),缩窄1/4组(n=4,受体门静脉宽度缩窄1/4),缩窄1/3组(n=4,缩窄1/3)和结扎组(n=3,门静脉结扎).定期观察各组受体肝和移植肝的体积大小、血流状况及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术中电解质变化各组基本相似,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对照组和缩窄1/4组较为平稳;各组存活率和最长存活时间均以缩窄1/4组最优;门静脉造影示缩窄1/4组两肝之门静脉均得到较好显影,未见明显造影剂淤积和血管扩张;多普勒超声示各组移植肝门静脉依次增宽,流速分别为0.220、0.293、0.336和0.400 m/s,受体门静脉流速分别为0.275、0.294、0.328和0 m/s;两肝体积、充盈度和包膜紧张度以缩窄1/4组最为适中,坏死程度亦以缩窄1/4组最轻.结论 在供受体体重相近且无明显肝硬化时,为防治APLT门静脉血流竞争,以受体门静脉宽度缩窄1/4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中不同门静脉淤血去除量对术后内毒素血症及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006年2月至2007年11月收治的47例肝移植患者按术中门静脉淤血去除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n=26,门静脉淤血去除50 ml)和B组(n=21,门静脉淤血去除200 ml),检测受者手术前后血清内毒素、D-乳酸、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在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类型、Child-pugh分级、供肝冷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手术方式、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前各项检测指标无显著差异的条件下,B组术后血清内毒素、D-乳酸、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谷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P<0.05);前白蛋白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肝移植术中门静脉淤血去除200 ml效果优于50 ml,可以更好地减轻术后内毒血症,并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麻醉处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患者无肝前期、无肝期和新肝期血流动力学、内环境变化和麻醉处理。方法 6例终末期肝病患者,5例接受肝移植术,1例接受肝、肾联合移植术。观察术中诱导期、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糖(Glu)、体温和尿量。结果 无肝期开始及进入新肝期MAP明显下降;HR变化增快,pH和剩余碱(BE)等代谢性指标变化较大,尤其是在新肝期BE平均下降4.4,呈代谢性酸中毒表现;2例患者在无肝期和新肝期开始的10min内,血K^ 升高;无肝期后血糖明显升高;所有患者在手术期间血Ca^2 均偏低。结论 肝移植手术期间,尤以无肝期和新肝期早期,血流动力学、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血糖等变化突出。应采取及时补充血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纠酸、补钙,降低血糖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猪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与血生化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在体外静脉转流下行原位肝移植术,观察其血流动力学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健康家猪48头,体重17.5~25kg,静脉麻醉下,经右颈外静脉插入Swan-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取右颈总动脉血测血生化指标。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转流,即门静脉与股静脉丫型连接后,再与左腋静脉连接。结果:体外静脉转流量达450±100ml/min的40例,整个过程其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小,血气指标变化轻微,但新肝期血K+、糖、肌酐及Ca2+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体外静脉转流量小于250ml/min的8例,术中其血流动力学不能维持,均死亡。此外转流期预防性应用小剂量肝素,并不影响转流后凝血功能。结论:在原位肝移植过程中,良好的体外静脉转流对维持血流动力学及血生化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鼠原位辅助性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评价大鼠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APOLT)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支持作用。切除75%的肝脏并阻残余肝脏的血供50分钟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疗组受体计切除75%并将30%的供肝植于原位,然后阻断残余的右上叶的右下叶之血供50分钟。结果显示,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5天生存率仅33%,而接受APOLT者5天生存率和移植肝存活率分别为80%和73%,术后第5天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可见,大肝切除和余肝缺血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