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对胃癌手术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胃癌手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I组和Ⅱ组各30例,I组采用全身麻醉方法,Ⅱ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方法,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2h、术后1d和术后6d检测两组血清CD3+、CD4+、CD4+/CD8+及IL-6、IL-10、TNF-α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麻醉后2h、术后1d血清CD3+、CD4+、CD4+/CD8+水平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I组下降水平大于Ⅱ组(P〈0.05);两组麻醉后2h血清IL-6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IL-10、TNF-α水平无明显变化(均P〉0.05)。术后6d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对胃癌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有一过性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轻于全麻身麻醉方法,而对患者的炎性反应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相关血管开通前后致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和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前即刻、术后12、24h,血浆TNF-α、IL-6;IL-10的变化,比较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动态变化。结果再灌注前急诊介入组患者TNF-0L、IL-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浆IL-10略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12、24h急诊介入组患者血浆TNF--α、IL-6、IL-10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P〈0.05)。急诊介入组患者再灌注治疗后12h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6的升幅(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再灌注后致炎细胞因子较抗炎细胞因子增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收集急性发作期的COPD患者(观察组)40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0例,采用双抗夹心酶链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IL-6、IL-8、IL-10和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浆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33,11.09,7.09,7.70,均P<0.01).结论 血浆炎性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参与了COPD发病过程.通过调节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所引起的气道炎性反应,有望为COPD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探讨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白细胞介素(IL)-8/IL-10比值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103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单纯造影组(SA1组)31例、稳定型心绞痛PCI组(SA2组)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PCI组(UA组)38例。检测各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24h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IL-8及IL-10水平。结果:(1)SA2组及UA组术后IL-8/IL-10比值高于术前(P<0.05或P<0.01)。(2)术后UA组IL-8/IL-10比值均高于SA1及SA2组(P<0.05)。(3)术前IL-8/IL-10比值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状态是术后IL-8/IL-10比值的影响因素。结论:PCI术后存在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失衡,机体炎症反应增强,且以术前存在细胞因子失衡状态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高英举 《淮海医药》2002,20(6):506-506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 - 2 (IL- 2 )、白细胞介素 - 6 (IL- 6 ) ,白细胞介素 - 8(IL- 8)在性病患者血清中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 Eli SA法检测了 5 8例性病患者血清中 IL- 2、IL- 6和 IL- 8水平。结果  5 8例性病患者血清中 ,IL - 2、IL - 6、IL - 8水平分别为 (6 .4± 3.2 ) ng/ ml、(0 .15± 0 .0 6 ) ng/ ml、(0 .34± 0 .13) ng/ m l、而 IL - 8则显著高于正常人组 (P<0 .0 1) ,其中 IL- 2、IL- 6则明显低于正常人组 (P<0 .0 1)。结论 性病患者的发生与发展与IL - 2、IL - 6降低和 IL - 8升高密切相关 ,检测 IL - 2、IL - 6和 IL - 8血清水平有助于性病的判断和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肺癌患者血清IL-4、IFN-γ和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80例,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随机分为局部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每组40例。局部麻醉组行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组行静吸复合全麻,分别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手术切皮(T1)和手术开始后1 h(T2)的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结果局部麻醉组患者在T1和T2时血清中IL-4、IFN-γ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T0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患者在T2时血清中IL-4、IFN-γ和IL-18水平与T0时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局部麻醉组患者血清中IL-4、IFN-γ和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能够明显提高肺癌患者血清中IL-4、IFN-γ和IL-18水平,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免疫系统,提高肿瘤患者的抗炎能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观察胆囊切除术患者在硬膜外阻滞、静吸复合全麻及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围术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皮质醇水平的变化,探讨不同麻醉方法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变化,从而寻找一种可减轻应激反应及术后免疫抑制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腔持续注入利多卡因对上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清TNF-α、IL-1、IL-4、IL-6变化的影响。方法 36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加术后硬膜外腔注入利多卡因组(Ⅰ组,n=12),全麻加术后硬膜外腔注入利多卡因组(Ⅱ组,n=12)和全麻加术后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组(Ⅲ组,n=12)。分别于术前0、5h、术后0h、24h和48h抽取血样测定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清TNF-α、IL-1、IL-4、IL-6浓度。同时记录体温(T)、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①各组患者体温、心率变化均不明显(P〉0.05);平均动脉压变化:Ⅱ组术后0h及Ⅲ组术后0h、24h较术前明显增高;白细胞计数变化:3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术后0h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Ⅱ、Ⅲ组较Ⅰ组亦明显升高(P〈0、01),随后均下降,术后24hⅢ组明显高于Ⅱ组。②3组TNF-α、IL-1在各时点均逐渐上升,术后0hⅡ组TNF-α明显高于Ⅰ组,术后24h、48hIll组TNF-α、IL-1均明显高于Ⅰ组,术后48hⅢ组IL-1明显高于Ⅱ组;3组IL-6水平术后0h均为最高,其中Ⅰ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Ⅱ、Ⅲ组明显高于术前;3组IL-4水平术后0h均为最低,在术后的上升过程中,Ⅲ组较慢,术后48h明显低于Ⅰ组。结论 硬膜外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腔持续注入利多卡因可有效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术后硬膜外腔注入利多卡因尚可促进术后抑类细胞因子的上升。  相似文献   

9.
联合麻醉下施行上腹部手术对病人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晨  蒋建渝 《天津医药》2001,29(2):78-81
目的:通过测定儿茶酚胺(CA)、皮质醇、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上腹部手术病人应激激素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性上腹部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成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n=15)和单纯全麻组(n=15)。两组病人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切皮前、手术结束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采血,测定血浆中CA、血清中皮质醇、IL-2、SIL-2R浓度。结果:肾上腺素(E)水平在联合组无明显变化,全麻组在手术结束前、术后第1天都升高(P<0.01)。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在联合组麻醉诱导后出现降低(P<0.05),而手术结束前及术后第1、3天与麻醉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全麻组病人在麻醉诱导后无明显变化,而在手术结束前术前术术后第1天升高(P<0.01),术后第3天仍未恢复到麻醉前水平。皮质醇浓度两组病人的变化相仿,在麻醉诱导后都呈降低趋势(P<0.05)。IL-2在联合组的任何采样点与麻醉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而在全麻组,手术结束前降低(P<0.01),与联合组相同采样点比也降低(P<0.05)。两组病人SIL-2R在麻醉诱导后及手术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上腹部手术,联合麻醉在抑制病人的应激反应及保护免疫功能方面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4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术前、术后1、4、24、72 h的动态变化.结果 IL-6、IL-8术后1 h均显著升高,4、24、72h逐渐降低,乌司他丁用药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降低术后IL-6、IL-8、TNF-α的水平,对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病人围术期白细胞介素-6(IL-6)、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单纯全麻,Ⅱ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2h、术后1d和6d抽取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清IL-6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数量。结果两组麻醉后2h IL-6均明显升高,与麻醉前比较,Ⅰ组P〈0.01;Ⅱ组P〈0.05,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NK细胞均有所下降,与麻醉前比较,Ⅰ组P〈0.05;术后1d两组IL-6均较麻醉前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下降较明显,与麻醉前比较Ⅰ组P〈0.01,Ⅱ组P〈0.05,组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d各组数据均恢复至术前水平。麻醉后2d、术后1dCD8+较麻醉前稍有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胃癌根治术病人麻醉手术后免疫功能有一过性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以单纯全麻组明显。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明显轻于单纯全麻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开腹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患者40例(65~80岁)均分为两组.U组于麻醉诱导前20 min内滴注给予乌司他丁20万U,术中以10万U/h的速度泵入直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等茸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于麻醉前、手术2 h、术后24 h分取静脉血测定白细胞介素(IL)-1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3 d用韦氏成人记忆量表和智力量表对患者进行神经精神功能测试.结果 手术2 h和术后24 h两组患者IL-1β、IL-6、TNF-α较麻醉前均明显升高(P<0.05,P<0.01),手术2h U组IL-6、TNF-α显著低于C组(P<0.01,P<0.05);U组在数字广度(逆向)测试成绩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以减少老年开腹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障碍的发生,可能与抑制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单纯全麻和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应激反应的的影响。方法 选择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15例,对照组15例。观察组于手术前一天行T4-5硬膜外穿刺置管,用0.8%利多卡因,确认硬膜外阻滞有效后再行全麻诱导插管。对照组不做硬膜外阻滞。分别于手术开始前、结束后1h、结束后24h及结束后48h各抽取动脉血5ml,分离出血浆冷藏,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标本中内皮素(ET)、白介素-6、白介素-8、白介素-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值。结果 两组血浆中ET,TNF-α,IL-6,IL-8和IL-10水平在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术后ET,TNF-α,IL-6,IL-8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与麻醉诱导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24h时后开始下降。观察组术后TNF-α,IL-6,IL-8,IL-10水平也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相对于单纯全麻能明显降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在兔心脏术后心包粘连对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兔心脏术后心包粘连模型。用药各组分别给予:①术后心包腔灌注透明质酸钠(5mg/只),每日1次,共7天;②;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动物于术后6h、24h、3d、5d共4个时间点静脉取血,测定IL-1β、IL-6、TNF-α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SHA组IL-1β、IL-6、TNF-α含量与Model组相比均在高峰期明显降低(P<0.01)。结论透明质酸钠对兔心脏术后心包粘连的形成有干预作用;其干预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加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84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加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实施单一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PR)、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的CRP、IL-6等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接近,TNF-α表达水平无论麻醉前还是术中、术后各时间点两组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中60分钟,术后30、60分钟,术后24小时CRP、IL-6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两项指标麻醉后均较麻醉前有明显升高。结论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加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能够有效抑制患者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与释放,减轻手术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IL-6、IL一10的含量。结果心功能Ⅳ级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0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心功能Ⅱ、III级组(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的TNF-α、IL-6、IL.10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和对照组(P〈0.05)。CHF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755,-0.751)。CHF组血清IL-10水平与LVEF呈正相关(r=0.476)。结论TNF-α、IL-6、IL-10水平与CHF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9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肺炎组,其中轻症组50例,重症组40例;10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肺炎组与对照组血清TNF-α、IL-6、IL-8和IL-10指标及轻症组与重症组血清中的各因子浓度。结果对照组与肺炎组治疗前血清中TNF-α、IL-6、IL-8和IL-10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患儿轻症组与重症组血清中IL-10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NF-α、IL-6及IL-8浓度均显著低于重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NF-α、IL-6、IL-8和IL-10指标同肺炎支原体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同MPP病情程度有着密切关系,能够作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在前列腺电切术后对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认知障碍的影响予以分析。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56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2组,甲组实施全麻,乙组实施硬膜外麻醉,并对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认知障碍发生率予以比较。结果术后1 d乙组白细胞介素水平比甲组高(P<0.05);乙组术后1 d认知障碍发生率比甲组高,术后6 h与术后1周认知障碍发生率比甲组低(P<0.05)。结论术后1 d内认知障碍发生率不同,和麻醉方式引发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不同致使白细胞介素-6水平不同具有相关性。术后1周认知障碍的出现可能和全麻药物剂量、种类与代谢后遗效果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COPD患者血细胞因子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COPD加重期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6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当天检测血细胞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等指标,根据分级标准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COPD患者达到缓解期后再复查细胞因子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结果①IL-6、IL-8、TNF-α水平在加重期明显高于缓解期,IL-2、IL-10明显低于缓解期,差异显著(P〈0.01);缓解期,IL-6、IL-8、TNF-α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IL-2、IL-10上升,仍低于对照组;只有IL-8、IL-10、TNF-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②随着严重度分级级别的升高,血清IL-6、IL-8、TNF-α水平呈进行性上升,IL-10、IL-2水平呈进行性下降。③加重期,IL-2、IL-10分别与FEV1%pre均呈正相关(P〈0.01);IL-6、IL-8、TNF-α分别与FEV1%pre均呈负相关(P〈0.01)。缓解期,IL-8、TNF-α与FEV1%pre仍呈负相关(P〈0.01);IL-10与FEV1%pre仍呈正相关(P〈0.01)。结论①细胞因子参与COPD气道炎症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气道炎症的严重程度。②细胞因子与肺功能之间均存在相关性,说明它们参与了COPD气道阻塞的进程,反映了肺功能下降的严重程度;③细胞因子可能作为监测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麻醉(TEA)对肺癌手术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行肺癌手术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 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89例、对照组47例, 观察组采用TEA, 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输注麻醉。比较两组从非依赖性肺收集的上皮衬液(ELF)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水平及血浆TNF-α、IL-6、丙二醛(MDA)水平、动脉氧分压/吸入氧分数(P/F)、并发症发生率、重做手术发生率、数字评级量表(NRS)评分、住院时间, 评估不同麻醉方式对肺癌手术患者的影响。结果两组ELF中, 单肺通气(OLV)终止后30 min(T2)TNF-α、IL-6、IL-10均显著高于OLV前(T1)(t=7.71、77.10、7.59、3.41、57.51、5.74, 均P < 0.05);观察组T1、T2时TNF-α[(1.59±0.53)ng/L、(1.89±0.64)ng/L]、T1时IL-6[(2.96±0.82)ng/L]、IL-10[(1.99±0.53)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