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5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重症药疹中,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0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8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7例;死亡4例。在致敏药物中,抗生素占首位,其他依次为别嘌呤醇、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及其他类药物。结论重症药疹的预后与患者的年龄、发病到正规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时间以及内脏受累的程度有关。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重症药疹的首选,同时联合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和副作用,快速控制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59例住院药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杨英  陈学军  段西凌  宋翔  李灵  杨瑞 《四川医学》2011,32(7):1109-1111
目的探讨住院药疹的致敏药物、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分析59例住院药疹患者临床资料,信息来源于住院病历。结果 59例患者男女比例1:2.47,平均年龄37.3岁,主要致敏药物排序前三位为头孢类/青霉素抗生素、解热镇痛类药物和甲硝唑。药疹主要表现为多形红斑型(39.7%),其次为麻疹样型(29.3%)和荨麻疹型(15.5%)。重症药疹共6例,5例重症多形红斑型,1例中毒表皮坏死松解型,主要由卡马西平和别嘌呤醇所致。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相当于泼尼松50~150mg/(kg.d),平均1~2.5mg/(kg.d)。59例患者,1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痊愈率96.6%。结论药疹发病率逐年升高,致敏药物主要是抗生素类和解热镇痛类药。老年人重症药疹发病率高,致敏药物多为抗癫痫和抗痛风类药,早期及时应用足量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3.
王钢军 《吉林医学》2013,34(23):4723-4724
目的:分析重症药疹的发病特点、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8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敏药物中抗生素最为常见,其次为解热镇痛药,生物制品排第3位。重症药疹中以重症多形红斑型最常见。死亡2例,死因主要为感染和脏器衰竭。结论:重症药疹患者应尽早使用足量糖皮质激素并联合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治疗,同时加强支持疗法,这是稳定病情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毕连红 《当代医学》2010,16(32):24-25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30例儿童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6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9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5例。致敏药物以解热镇痛药为首位。结论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儿童给药引起药疹的问题,糖皮质激素仍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李萍 《中国医药导报》2014,(15):118-120
目的 探讨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特征、致敏药物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3~8月收治的23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资料,包括重症药疹的主要发病类型及致敏药物。同时根据发病类型及致敏药物将患者分组,总结不同发病类型及致敏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15例(65.21%),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致敏9例(39.14%)为发病最高类型及致敏药物。不同发病类型及不同致敏药物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接受治疗时间、内脏受累程度、血常规白细胞、空腹血糖、白蛋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均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重症药疹以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为主,且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为主要致敏药物,年龄、接受治疗时间、内脏受累程度、血常规白细胞、空腹血糖、白蛋白、AST、ALT均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6):546-548
目的:探讨药疹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常见致敏药物。方法:对2011年10月~2018年12月于弋矶山医院皮肤科确诊的344例药疹住院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药疹住院患者中,多形红斑型(39.2%);发疹型(23.3%);急性泛发型发疹性脓疱病(14.5%);荨麻疹型(4.9%);紫癜型(2.3%);固定型(0.3%);重症多形红斑型(7.6%);中毒性大疱表皮松解型(5.8%);剥脱性皮炎型(1.2%);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0.9%)。抗生素占致敏药物第1位(38.1%),其余为中草药类(13.4%)、抗痛风药(13.1%)、抗癫痫类(5.2%)、解热镇痛类(4.4%)、磺胺类(1.5%)、其他类(3.5%)、不详(20.9%)。结论:该区域以多形红斑型药疹最多见;非重症中,抗生素和中草药是两类最主要的致敏药物;重症中,别嘌醇是主要的致敏药物;有黏膜受累者往往提示病情加重,肝肾等内脏系统受累;微量静脉泵24 h持续泵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重症药疹患者,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各型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常见致敏药物及治疗,为重症药疹的合理防治、减少其并发症、 提高治愈率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9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26例重症药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性分析。结果:126例重症药疹中,男女比例为1:1.38;住院时间为(12.7±9.8) d。最常见类型为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最凶险的类型为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死亡2例。抗生素为本组患者最常见的致敏药物类别;最常见的单一致敏药 物为卡马西平,其次为别嘌呤醇。结论:本地区重症药疹多见于中青年人群,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为最常见类型,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病死率最高,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住院时间最长。及时停用致敏药物,早期足量应用糖皮 质激素,适时联合使用非激素治疗手段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lin,IVIG)、血浆置换、血液透 析,有助于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药疹(附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VIG)在治疗重症药疹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IVIG治疗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情况.结果 2例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疗效较差情况下加用IVIG后获得成功救治.结论 救治重症药疹应尽早应用IVIG,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梁光 《吉林医学》2015,(4):618-619
目的:探讨58例重症药疹常见致敏药物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8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观察可疑致敏药物,治疗后药物起效时间、皮损控制时间及转归情况。结果:抗微生物类有23例(39.7%),生物制品类15例(25.9%),解热镇痛类12例(20.7%),抗痛风类5例(8.67%),抗癫痫类1例(1.7%),同时用过多种药物2例(3.4%);30例患者应用了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糖皮质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3.3%,28例患者应用了糖皮质激素治疗,总有效率为75.0%。结论:抗微生物类是重症药疹患者的主要致敏药物,提示临床医生和药师用药的安全性。同时,治疗时尽早的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IVIg治疗对重症药疹的缓解和愈合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常见致敏药物及治疗,为临床安全用药,减少重症药疹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敏药物类别以抗菌药物最多见。药疹类型中,重症多形性红斑型为最常见的重症药疹。结论:对易致重症药疹的药物临床使用中应加强药学监护,发现异常及时停药,并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在药品和兽药流通的执法监督过程中,会遇到药品经营企业销售兽药和兽药经营企业销售药品的情况?文章分析了药品经营权和兽药经营权的取得及其经营范围,探讨了违规销售药品或兽药的处罚权的归属,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药品安全的提升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以来,随着对癫痫机理的深入研究,设计了一些新颖的抗癫痫药。其主要作用机理为调节钠通道,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活性或阻滞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的活性。新抗癫痫药与目前常用的抗癫痫药相比,有许多优点:抗发作谱广,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线性药代动力学,不或很少与血浆蛋白结合,不诱导肝代谢酶,与其它抗癫痫药无或很少相互间作用。 新抗癫痫药对难治性癫痫有很好的疗效,甚至对目前治疗非常困难的癫痫如婴儿痉挛、Lennox-Gas-taut综合征(一种小儿癫痫性脑病)也有一定疗效。 本文简要介绍了有代表性的新抗癫痫药:加巴喷丁(gabapentin),噻加宾(tiagabine),托吡酯(topir-amate),氨己烯酸(vigabatrin),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及拉莫三嗪(lamotrigine)。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复方碘溶液稀释液在玻璃瓶及塑料瓶内稳定性的研究,结果有效期在玻璃瓶内为21天,塑料瓶内为1.6天。为该制剂包装材料的选择及门诊发药量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内源性异常代谢物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处于生命活动调控的末端,能反映基因组、转录组等,受内外因素作用后的最终结果。代谢组学通过高通量、高灵敏度对生物体异常代谢变化的小分子物质测定,结合多元统计对数据分析处理,获得毒物毒性效应、作用机制和生物标志物的信息。本文通过简要概述代谢组学及其分析方法,综述中枢神经抑制类、中枢神经兴奋类、致幻类三大常见毒品滥用代谢组学研究进展,为法医毒物分析与鉴定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代大顺  吴桂月  李瑜 《重庆医学》2011,40(23):2346-2348
目的了解河南省中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河南省中医院2009年收集的231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1例ADR报告中,多为老年患者;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起的ADR居多,占76.62%;抗菌药物和中成药的ADR报告例数分别位居第1、2位。结论医生、护士、药师三方协作,能够及时监测临床发生的ADR,对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双黄连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时有报道 .[病例报告 ]探讨 2 0 0 2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1月出现的 3例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特征 .[讨论 ]双黄连不良反应多在儿童及老年人中出现 ,用药时应密切观察 .该药的水针剂和粉针剂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间无显著性差异 ,而不良反应与给药途径的关系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引起小儿药疹的药物.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 分析80例药疹患儿的临床特点、药疹类型及致敏药物的种类。结果药疹类型以麻疹样为多占50%,其次荨麻疹型占26.25%.致敏药物以抗生素为主占60%,解热镇痛药占15%.癫痫药物占12.5%。结论 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以氨苄青霉素为主.其次为头孢茵素类)。  相似文献   

18.
本原件由355种注射药物相互作用的资料编成。中、英文药名用选择法和缺省选择法输入,两者也可混合输入。在可操作性上采用多窗口、多层次的信息转换和控制。用户界面友好。数据库保持了4份原始资料数据真迹。由于同样两种药物在不同的原始资料中,因实验条件差异等因素,其相互作用常有重复的、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结果出现,程序有分析处理功能,并可打印出安全用药监视报告供作依据。数据库可修改或增删。  相似文献   

19.
新型药物载体非离子囊泡的制备和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是和脂质体相似的新型给药系统,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胆固醇在水中自组装形成。它具备脂质体的优点,同时克服了脂质体不稳定易氧化变质的缺点,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价格低廉。囊泡在药物输送领域得到广泛研究,国内外研究者已经把囊泡系统应用于多种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对药物的影响。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书籍、文献,分析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对药物的影响。结果: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对药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药物的代谢动力学方面,从而引起药物效应增加或降低。结论: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对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和疗效存在影响,发现其作用规律,将对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患者生活水平的改善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