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牡丹为芍药科植物,主产于安徽、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四川等省,其中以安徽的铜陵和南陵所产"凤丹"为丹皮中之珍品,为我国著名的道地药材.  相似文献   

2.
安徽药用牡丹规范化种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牡丹作为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根皮称为丹皮,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之功效。目前丹皮商品主要来源于栽培,主产于安徽铜陵、南陵、亳州,四川垫江、湖北建始等地区。安徽铜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芜湖和阜阳两专区的麻疹防治小组试用中药紫草根煎汤给儿童服用,预防麻疹,效果很好。该两小组分别在太和、南陵两县麻疹发病较多的地区,共组织了二百八十七名儿童服用紧草根煎汤,观察了三十五天,服药后发病者有二十三人,其中有十七人係在潜伏期中服药的,服药后超过潜伏期发病的有六人。现在安徽省已普遍推广这个方法。安徽各地都出产紫草根,价格便宜。  相似文献   

4.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19(5):I0001-I0001
芜湖金鼎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安徽金鼎集团和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共出资组建的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注册时间:2005年6月3日。注册地点:南陵县何湾镇。注册号:3402232000582。经营范围:中药材种植(养殖)、科技开发、中药材购销、生物教学、生态旅游、技术咨询服务等。公司现有中药材种植山场500余亩,植物园46亩,凤丹皮种植基地(公司+农户+基地)5000余亩。公司现有管理和劳务人中40余人。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如下:  相似文献   

5.
安徽道地药材牡丹皮的采收及产地加工方法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成武 《中药材》2000,23(2):82-83
牡丹皮为传统常用中药.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清肝泻火之功.中国药典(1995版)收载的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安徽为牡丹皮的主产区,尤以铜陵产的"凤丹"奉为道地药材,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近年来安徽铜陵、南陵、毫州等地大面积栽培牡丹,但各地对其采收及产地加工方法不尽相同.本人对老产区铜陵凤凰山以及新产区毫州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其不同的产地加工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6.
据中医药界有关专家近日分析,自去年以来市场供求关系趋紧的中药材白芍,近两年内将持续呈现货紧价扬的市场态势。 白芍是40种大宗常用中药材之一,其生产周期一般为3~4年,主产于安徽、四川、湖南、湖北、河南、浙江等省,其中安徽产量最高,占全国产量一半以上。据了解,在80年代后期,白芍价格调低,产量大  相似文献   

7.
恩施道地药材的形成及开发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恩施州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被誉为"中华天然药库".本文从道地药材的形成、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发前景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牡丹皮     
产地主产安徽青阳县丫山,南陵凤凰山、泾县一带,山东曹州,陕西宝鸡,以及四川、甘肃、湖南、湖北等省亦有出产。其中以安徽产量多。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更好地促进中药材在培育、种植、销售、储藏等各个环节走向现代化、产业化、信息化,日前由商务部批准立项的全国首个中药材指数在成都发布,"中国.成都中药材指数"(以下简称中药材指数)将成为全国中药材市场"风向标"。  相似文献   

10.
据中医药界有关专家近日分析,自去年以来市场供求关系趋紧的中药材白芍,近两年内将持续呈现货紧价扬的市场态势。 白芍是40种大宗常用中药材之一,其生产周期一般为3~4年,主产于安徽、四川、湖南、湖北、河南、浙江等省,其中安徽产量最高,占全国产量一半以上。据了解,在80年代后期,白芍价格调低,产量大减。进入90年代后,白芍库存随着逐年消耗不断下降。1995年上半年白芍需求增多,市场出现转机,价格回升。据有关人士测算,1994、1995年的全国产量分别为540万公斤、600万公斤,今年的产量约520万公斤,而全国白芍年需求量近两年稳定在800万公  相似文献   

11.
禹州为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定点药材专业市场.2000年4月,禹州市投资近2亿元兴建了一所占地约27hm2,经商楼房2000余问的禹州市中药材专业市场.并于2002年5月、2003年10月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禹州中药材交易大会".目前,通过全市的努力,新的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已经正常运转,入驻药商400余家启动运营,标志着禹州药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安徽南陵凤丹皮最佳采收期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安徽南陵凤丹皮最佳采收期,为牡丹皮GAP基地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与2003年3~12月份采集移栽后1~7年生的凤丹药材(每份样品采集15株去木心后干燥)粉碎药材过20目筛,取本品粗粉0.2 g,精密称定,用水蒸气蒸馏,得样品在274 nm测紫外吸收度,计算丹皮酚含量。结果不同采收期凤丹皮的平均产量以8月份为最高,达1 329.4 g/15株;五年生的凤丹皮丹皮酚平均含量最高,达2.97(。结论4~5年生8-11月份为安徽南陵凤丹皮最佳采收期。建议安徽南陵凤丹皮的最佳采收期定为移栽后4年生者9~10月份。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1980,(1)
自一九七七年全国中药材情报网会议后,各省相应建立和健全了中药材情报组织,结合本省的生产和科研情况开展工作。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建立省级情报站、网的有: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北、山西、陕西、辽宁、吉林、四川和广东等十一个省。他们在开展工作过程中的共同做法是:1.有专职的情报人员,组成情报组(室),负责省内的情  相似文献   

14.
<正> 茯苓是常用中药材之一,主产于云南、湖北、安徽等省。我区于1962年引种,现已跃为全国茯苓主产区之一,不但能满足本区的需要,还能支援外地。可是过去生产茯苓一直采用术筒栽培方法,需要连年伐木,不但林药发生矛盾,而且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近年来我们和产区药农一道试验采用伐木后  相似文献   

15.
绝大部分中药材由中药生产企业使用消耗,企业对中药材供应商的审计管理和选择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供应商审计"就是其选择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今我国尚未建立规范化的中药材供应商评价体系。本文在分析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药材供应商现状,试图构建行之有效的中药材供应商评价体系,从中药材供应商产品竞争优势、内部竞争优势和供应商信誉三大方面对中药材供应商进行评价选择。最后,本文就中药材供应商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座落于国家级开放城市、皖江城市带双核心城市——芜湖。学校前身为1960年建立的芜湖中医学校,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占地面积998亩,设有医疗系、药学系、康复保健系、护理系、口腔医学系、基础教学部和思想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一方水土出一方药。安徽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北狭长,长江淮河横贯其中,中药资源丰富,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道地药材荟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该文梳理了安徽省的历史地理沿革、"皖"作为安徽简称的历史依据、安徽境内道地药材的兴衰浮沉。该文认为安徽虽然建省的历史始于清朝,但安徽省境内道地药材的历史沿革始终一脉相承,品种清晰可考,产区稳定。尽管不同历史时期,安徽省境内道地药材时有变迁,但是其核心品种及其要素一直沿承至今。道地药材"皖药"不仅是当前安徽境内道地药材的统称,也应包括历史时期安徽著名的道地药材。  相似文献   

18.
安徽亳州素有“药都”之称,是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现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其“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药材专业市场[1]。故亳州的中药市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中药市场发展情况。为深入了解亳州药材市场的实况,增进对国内中药发展现状的认识,我们于2012年9月15日赴安徽亳州做了为期一天半的实地考察,现就考察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1978,(3)
为了贯彻英明领袖华主席关于「科学要兴旺发达起来,要捷报频传」的重要指示和全国商业系统中药材中成药科技情报交流暨建网会议的精神,四川和安徽不久前先后召开了省级中药科技情报交流及建网会议.四川省在会上决定成立中成药科技情报站,确定东风制药厂为站长单位,并要求各成员单位组成本单位科技组或研究组(室).安徽省决定设立省情报站,由省公司副经理  相似文献   

20.
"逆境"是道地中药材药理成分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逆境"提取是中药材估产、质量监测、培植区位选择以及道地性保护的前提。该研究结合3S(GIS,RS,GPS)技术,耦合"安苓"多源关键生态因子信息,首次利用生物间寄生关系,并对随季节显著变化的气温条件进行了季节细分,提取寄生种药材——"安苓"的"逆境"区。结果显示,"安苓"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山区,适宜区面积达36.8 km~2,岳西、舒城、金寨、潜山4县占"安苓"总适宜区面积的93.55%,又尤以岳西、舒城、金寨3个县为主,占安徽茯苓适宜区总面积的80.82%,其中岳西县适宜区面积最大,占到了总适宜区的1/3以上。其与已有的调查估算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验证精度达91.67%,证实了利用3S技术结合药材关键非生物生态因子和寄生宿主信息提取寄生种中药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