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平凡的一生 高尚的医德——忆我的父亲赵炳南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流驰,转眼间慈父已经辞世整整四年了。面年来总想写点东西,以抒发自己对父亲的怀念,寄托自己的哀思。但每当提笔要写时,又常常情不自禁放下笔来,伏案而泣。我对父亲的爱是深沉的。  相似文献   

2.
杨凯 《北京中医药》2009,28(7):510-511
我初窥医径之时,有幸投师于赵炳南先生(1899-1984)门下,深得恩师教诲,受益终生.今逢恩师110周年诞辰,爰书此文,以示怀念.  相似文献   

3.
杨凯 《北京中医》2009,(7):510-511
我初窥医径之时,有幸投师于赵炳南先生(1899—1984)门下,深得恩师教诲,受益终生。今逢恩师110周年诞辰,爰书此文,以示怀念。  相似文献   

4.
二十一、梦泄腰痠案孙,苏州。初诊:1936年8月27日。知识既开,性欲冲动,神驰弗宁,精气失守,梦泄频仍,腰部作痠,脉濡滑而弦,固精宁神可也。潼沙苑9克,菟丝饼9克,败龟板24克,炒黄柏4.5克,煅龙骨12克,煅牡蛎12克,夜交藤12克,远志肉3克,丹参6克,莲须2.4克,水陆二仙丹12克。二十二、肾亏头眩胀痛案黄,嘉定。初诊:(佚)。二诊:1936年8月18日。  相似文献   

5.
九、咳血胸痛案韩,上海。初诊:1936年9月7日。肺失清肃,苦气上逆,咳呛声甚激烈,喉痒气冲不爽,近日络动失血,胸胁引痛,脉濡滑弦,肛有痔患,咳则痛甚,形瘦,恐成痔漏。海蛤粉9克,金石斛9克,炒茜草根6克,炒蒲黄6克,炒小蓟6克,霜桑叶6克,杏仁9克,炒苏子6克,紫菀4.5克,生米仁12克,丝瓜络9克,藕节12克。  相似文献   

6.
祝味菊先生医案选(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下虚痰饮案郑,男,1941年2月12日初诊。症状:咳呛上气,痰多,苔腻,脉息芤而微数。病理:痰饮中聚,肺气不肃,肾失摄纳,心  相似文献   

7.
临症注意“脾湿”和“肝热”先父在重視脾、胃、肝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肿湿”和“肝热”是导致人体发生一切疾病的两大主要因素,所以他在临症中特別注意“湿”和“热”两种邪气的輕重及其争峙的情况。他指出:“数十年来临症中,湿家兼热致病者十有八九,此天地气运使然也。盖湿热之来由,乃木旺土衰,木气乘于土敗而賊之所致者也。是以湿重則热增,湿蒸于中,热淫于內,湿愈重而  相似文献   

8.
十一、阴虚血热,湿浊带下案冯小姐,1939年1月2日。经早为血热,而有属虚属实,立斋析之极微;带下为湿浊,而有属寒属热,青主辨之亦精。经行先期一月再见,白带缠绵多时不断,或兼腰痠齿痛,或兼口疳便闭,乃火气之有余,亦真阴之不足,育阴和阳,清热除湿,今拟膏方以调理之。  相似文献   

9.
六、肺脾两虚,咳嗽便血案张先生,1938年12月9日。肺主皮毛而司治节,脾主中气而司统血,肺弱则外卫不固,感邪易发咳嗽,脾虚则内营不守,常见便血之证,荣养不足,传为面色萎黄,夜寐欠酣,前投祛风散邪,清热凉血等药,  相似文献   

10.
傅青主先生医学著作考证(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傅书真伪问题的我见傅氏知医,证据已经确凿.观于全祖望先生撰傅先生事略中有:"先生既绝世事,而家传故有禁方,乃资以自活"数语,可证傅氏原有家传之医方秘本.又霜红龛集刘雪岩君所作例言,述及傅氏作品时,亦言有幼科丹经,女科丹经等.且霜红龛集中不乏论医之作,即一般文章中亦多以医为喻者(予已悉数摘出,异日当为分别部居,仿吉益东洞古书医言例,颜曰"霜红龛医言"或"霜红龛论医集"以付梓).傅氏既以大儒兼治医学,遇有心领神会处,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三)阳证似阴:四肢乍冷乍热,累日不能食,自觉躯体倍极沉重,脉细极虚。有似脉沉发热少阴症之病情,但舌苔燥裂、出气口臭,虽干渴,但畏沸汤,小便黄赤涩少,此阳极似阴,误用辛热则必殆。治以石膏配人参、麦冬、竹叶等品,得汗而解。  相似文献   

12.
□李鼎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OnYangShaoyin sKaoCiTangYeJingXu广论之惑已明,再辨叔和撰次。《甲乙经·序》又云:“近世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①案今本仲景书卷端,即题云“王叔和撰次”。以士安言解之:所谓“撰次”者,即撰集仲景遗论,以之次入仲景书中是也。若然,则今本仲景书为任圣之《汤液经》、张仲景之《广论》、王叔和之《仲景遗论撰》三种集合而成。求之叔和撰次书,见《辨太阳病》首篇。其篇末二条之前条云:“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  相似文献   

13.
痰饮痰饮之作,必由元气亏乏及阴盛阳衰而起。以致津液凝滞,不能输布,留于胸中,水之清者,即变为浊。若果真元充足,胃强脾健,则饮食不失其度,运行不失共机,何痰之有?金匮曰:外饮治脾,内饮治肾,临诊权变,痰饮、悸忡、失寐、呕吐胶痰、色红,服温胆法,虽安寐而胶痰不尽,或失寐、心烦,后加山栀,服一剂,烦定、寐安,去山栀。惟气逆作呕,改用全福代赭汤二剂,气逆减而痰仍未尽。仍用二陈加白芥子、海浮石,三剂,胶痰已清,饮食不多,改用理脾法。山药茯苓陈皮半夏甘草北沙参当归扣壳。一剂,觉烦扰不安,食入于胃,带饮呕出,吐泻  相似文献   

14.
脉来沉滑而疾,童年哮喘,风伏肺络,延今廿余载,正气肾气俱亏,不能化邪外达,前进补土生金法,久病宜和,调养肺胃,至于三子养亲苏子降气小肩龙汤,取效一时,非常服之法,太阴湿土司令,湿浸渍肺,又当别论,现在大气发洩,用药尤难,多酌高明。茯苓冬龙半夏儿参广皮牡蛎苏梗炙草冬虫夏草合桃肉哮喘遇冷则发,东坦参苏温肺汤。  相似文献   

15.
咳嗽肺肾两亏,咳嗽痰多,入暮尤甚,拟肃肺纳肾北沙参料豆煆牡蛎乌贼骨云苓甜杏仁丹参潼夕利淮山药炙草肾气不纳肺气不降,脾有湿痰,致生喘咳,咳不能动,头额汗多,小溲勤短,膀胱不约,气份大亏,拟纳气降气,以化湿痰参须白芍法半云苓橘红炙草料豆故纸沉香冬花甜杏胡桃肉牡蛎冰糖咳为肺病,喘为肾病,卧着则气升喘咳,上气不下,下气必冲逆而上,饮邪窃据于中,肾气不纳,肺气不降,阴邪逆升,胸中不畅,夜不能卧,目不交睫,胃不和则卧不安,水亏不能涵木,木燥则风火俱升,头眩胸闷内热,  相似文献   

16.
肝藏诸经之血,肺司百脉之气。水弱肝虚,火载血上。肺虚不能下荫于肾,肾虚子窃母于肺。下损于上,痰嗽带血。相火内寄于肝,君火动则相火随之。心有所思,神有所归,则梦遗之病见矣。有情精血易损,培以无情草木,声势必难相应,宜速摒除尘伴,恬淡虚无,水升、火降,方克有济。熟地丹皮泽泻山药茯苓白芍麦冬川贝血余金水亏残,龙雷震荡,载血妄行,上溢消道。土损、金鸣为咳,肾虚、水泛为痰。营卫乖违,往来寒热。脉来  相似文献   

17.
脾肺两伤,咳嗽咽痛,形寒脉弱,已成损症,急为培土生金以宁肺气。北沙生于术蜜炙栗壳茯苓金樱子党参怀药甜杏仁功劳子霉干菜泡去味心肺属阳在上、天道也,肝肾属阴在下、地道也,水亏于下,阴气不能上承,口舌作干,喉际梗介作痛,魂梦不藏,咳嗽痰中夹血,拟养阴以清上焦,后议滋下。北沙旱莲草丹参杏仁女贞麦冬茯神丹皮牡蛎毛燕川斛莲子肺主咳属金,金空则鸣,金实则哑,金破则嘶,素本  相似文献   

18.
李鼎 《中医药文化》2005,22(2):34-37
广论之惑已明,再辨叔和撰次.<甲乙经·序>又云:"近世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①案今本仲景书卷端,即题云"王叔和撰次".以士安言解之:所谓"撰次"者,即撰集仲景遗论,以之次入仲景书中是也.若然,则今本仲景书为任圣之<汤液经>、张仲景之<广论>、王叔和之<仲景遗论撰>三种集合而成.求之叔和撰次书,见<辨太阳病>首篇.  相似文献   

19.
又案:仲景书称为“论广汤液”,而仲景所广者,自谓其为“伤寒”为“卒病”。则《汤液经》中,自亦必有伤寒,有卒病。因思《汤液经》中之诸可不可篇,为论中风、伤寒、温病、风温四种,即《太阳篇》篇首题论之所揭示者也。此四种,旧医通谓为“伤寒”。仲景之所谓“伤寒论”,必即谓诸可不可篇;“卒病论”必即谓《痤、湿、喝》等篇。又因见叔和初撰之诸  相似文献   

20.
先父席作栋,字梁丞。生于1911年,卒于1981年,甘肃武威人。十八岁高中毕业后,开始学医。曾先后从师于武威名医文仙舟、权爱棠先生门下。文、权二先生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先父聪颖好学,尽得其传,学成后于1935年正式悬壶于武威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