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髓挤压伤后,BDNF在脊髓腹角和背角神经元的表达变化。方法各组大鼠脊髓做20μm厚冰冻横切片,免疫组化ABC法染片,灰度值测定;RT-PCR技术及凝胶成像系统分析BDNF mRNA的表达。结果BDNF主要分布于脊髓灰质神经元的胞浆中。在损伤后,腹角和背角的BDNF阳性神经元数均较正常组增高,3d组较正常组增高(P<0.01),7d和14d组较正常组则显著增多(P<0.01)。腹角和背角神经元的阳性灰度值均较较正常组降低,3d组的BDNF样免疫阳性灰度值较正常组降低(P<0.05),7d和14d组的BDNF较正常组降低更加显著(P<0.01),但7d组的BDNF阳性神经元数和灰度值有最显著的变化。正常组和损伤后各组的脊髓都表达BDNF mRNA,脊髓损伤后24小时组,BDNF mRNA表达达到高峰(P<0.01),以后它们的表达则逐渐下降,14d组与正常组已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脊髓挤压伤后早期脊髓腹、背角神经元BDNF表达增强,提示内源性BDNF在脊髓损伤修复早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鼠脊髓全横断后脊髓内NGF、NT3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全横断后不同时相(3、7、14、21天)脊髓内NGF,NT3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阳性神经元计数,来检测脊髓全横断后不同时相NGF、NT-3的表达。结果(1)脊髓全横断后脊髓腹、背角NGF阳性细胞数均较正常增多(P〈0.05),尤以7天明显;脊髓全横断后脊髓腹、背角NT-3阳性细胞数均较正常增多(P〈0.01),尤以7天明显。结论NGF、NT-3表达的变化可能与脊髓可塑性有关。(2)NGF、NT-3阳性细胞数在各时相均比正常增多,说明NGF、NT-3在脊髓全横断后呈持续性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3.
孟步亮  尹昭  李明  杨力  郭泽云  王延华 《解剖学杂志》2006,29(2):220-222,226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htSCI)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NT-3、NT-4)在脊髓腹角神经元表达的早期变化。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分别染4种神经因子并作阳性细胞计数。结果:NGF主要分布于脊髓腹角神经元的胞核,BDNF、NT-4与NT-3主要分布于胞浆。htSCI前后它们在细胞内的分布范围没有变化。BDNF、NGF与NT-3的3 d在损伤尾侧段脊髓双侧腹角阳性神经元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BDNF与NGF的14 d的双侧腹角阳性神经元数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多,NT-3与NT-4的14 d~21 d的双侧腹角阳性神经元数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多,BDNF7~21 d以及NGF14 d的健侧的阳性神经元数量均分别多于相应的伤侧。结论:内源性BDNF、NGF、NT-3、NT-4增加对脊髓损伤修复具有重要作用,BDNF和NGF在健侧表达的增加说明健侧代偿功能的活跃。  相似文献   

4.
脊髓全横断损伤后凋亡因子Fas和FasL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通过制备SD大鼠脊髓全横断性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灰度值测定揭示促凋亡因子Fas和FasL在脊髓完全性损伤后,不同时间点之间的相互变化趋势,以探讨Fas和FasL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正常和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的不同时间组SD大鼠脊髓灰质的前角神经元中均可观察到Fas和FasL的免疫阳性产物。与正常组比较,Fas、FasL阳性神经元细胞数在术后1、3、7、14d组均升高(P<0.05),21d组则降低(P<0.05)。前角Fas、FasL阳性神经元的灰度值在术后1、3、7d组较正常组降低(P<0.05),14、21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在损伤节段尾侧脊髓前角神经元Fas与FasL的表达经历了由增高到降低的过程,Fas和FasL表达增加有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趋势,可能参与诱导了脊髓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脊髓全横断SD大鼠BDNF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针刺对脊髓全横断成年SD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mRNA在横断脊髓上端、下端、大脑皮质和比目鱼肌中的表达及变化的影响。方法建立40只SD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雌雄不限,随机分为针刺1d、3d、7d、14d和手术1d、3d、7d、14d组,每组5只,选"足三里 悬钟"及"三阴交 伏兔"2组穴位隔天交替针刺。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时间段脊髓横断上、下端、大脑皮质、比目鱼肌四部位中BDNF mRNA的表达。结果针刺14d组比目鱼肌中BDNF mRNA较手术14d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电针刺可促进BDNF在损伤部位所支配的肌肉-靶组织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赵伟  张连双  章为  彭谨 《解剖学研究》2008,30(2):105-108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hSCI)位点头尾段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Versican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脊髓损伤修复的关系。方法20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脊髓半横断损伤3d、7d和14d组。建立成年SD大鼠脊髓半横断(T9~T10)模型。取损伤位点头尾段T9、T10节段制作冰冻切片,运用Versican抗血清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分别观察并计数各组前角中Versican阳性细胞数,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免疫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A)值。结果Versican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细胞外基质中,前角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胞浆中也有分布;损伤后前角中Versican阳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免疫阳性产物平均A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脊髓半横断损伤后,表达增加的Versican很可能参与损伤后轴突生长被抑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半横断(hemisected spinal cord injury,hSCI)损伤后14d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Versi-can及其受体CD44的表达变化。方法1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术后14d组。建立成年SD大鼠脊髓半横断(T9~T10)模型。14d后取损伤位点头尾段T9、T10节段制作冰冻切片,运用Versican、CD44抗血清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分别观察并计数脊髓腹角和Ⅰ、Ⅱ板层内Versican、CD44的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结果Ver-sican主要分布于正常大鼠脊髓腹角,CD44主要分布于正常大鼠脊髓Ⅰ、Ⅱ板层和腹角。损伤后14d腹角Versican阳性细胞数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Ⅰ、Ⅱ板层和腹角的CD44阳性细胞数也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而手术组损伤侧与未损伤侧Versican和CD44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14d后Versican、CD44表达均明显下降,提示脊髓半横断损伤对脊髓灰质内细胞表达Versican、CD44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挫伤后脊髓腹角早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变化。方法: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挫伤,脊髓冰冻切片行BDNF免疫组化ABC染色。结果:各移植组均见绿色荧光物质。脊髓挫伤后1dBDNF阳性细胞开始增多,7d达高峰,21d仍有较高表达。同一时间段内与挫伤对照组相比,移植组阳性细胞均增多,1d、3d和21d有显著性差异;3d和14d移植组平均灰度值有显著性差异;1d和14d移植组MOD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脊髓挫伤后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可以到达脊髓损伤处并可增加挫伤脊髓BDNF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全横断(SCT)后横断端细胞凋亡及caspase-3 mRNA、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SD大鼠90只,手术组(SCT组)动物选择在T10节段全横断脊髓,假手术组除不横断外其余步骤相同。TUNEL法检测脊髓横断端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caspase-3 mRNA、蛋白表达变化。结果SCT后横断端脊髓灰质白质均检测到凋亡细胞,caspase-3在损伤周围组织呈阳性,RT-PCR、Western blot显示1d组基因及蛋白均明显上调,3d、7d、14d、21d组mRNA逐渐下降,且3d组依然高于假手术组;3d、7d、14d组蛋白逐渐下降而21d组又略有回升,且3d、21d组依然高于假手术组。结论SCT后凋亡主要在早期出现,随时间进展呈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探讨BDN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I与突触囊泡素(SYN)表达的影响。取孕14d大鼠子宫内胎鼠的脊髓腹侧部分神经元,体外有血清培养。在培养7d后,随机分成对照组、BDNF组和抗BDNF组。BDNF组培养液中加入BDNF(20ng/ml),抗BDNF组培养液中加入BDNF抗体(20μg/ml),对照组加入等量Hanks液。3d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三组神经元存活数,并用NF200、MAP2、NSE的免疫组化反应对神经细胞进行鉴定。行突触素I与SYN免疫组化反应,对部分细胞行突触素ImRNA原位杂交反应,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突触素I与SYN免疫组织反应阳性产物以及突触素I原位杂交反应阳性产物作光密度分析。结果发现有血清培养时各组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存活数无显著差异(P>0.05);BDNF组突触素I与SYN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高于其它两组,抗BDNF组最低(P<0.01)。BDNF组突触素ImRNA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其它两组,抗BDNF组突触素ImRNA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最低(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BDNF对有血清培养时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存活没有明显影响,但BDNF可明显上调培养的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I与SY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挤压伤后脊髓神经元NT-3和NT-4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脊髓挤压伤后 ,脊髓神经元 NT-3和 NT-4的早期变化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和阳性神经元计数 ,结果在大鼠脊髓证明了 NT-3免疫阳性反应产物主要在胞核着色 ,NT-4则胞浆及胞核均着色。腹角的 NT-3阳性神经元数在脊髓挤压伤后 7d组和 2 1d组较正常组和 2 4h组明显增高 ( P<0 .0 1) ;背角的 NT-3阳性神经元仅 2 1d组较正常组有显著增加 ( P<0 .0 1)。腹角的 NT-4阳性神经元数在损伤后 2 4h组、7d组和 2 1d组均较正常组有显著增加 ( P<0 .0 5 ) ,且随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 ( P<0 .0 5 ) ;背角的 NT-4阳性神经元数 7d组和 2 1d组较正常组和 2 4h组显著增加 ( P<0 .0 1) ,随时间延长仍有增加趋势 ( P<0 .0 1)。结论 :在脊髓挤压伤后的早期腹、背角 NT-3和 NT-4阳性神经元数均有增多 ,提示内源性 NT-3和 NT-4增加可能与脊髓损伤的早期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B)在脊髓前角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以正常大鼠为对照,运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术后不同时间脊髓腰4(L4)前角神经元中BDNF及TrkB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在正常大鼠L4前角神经元中,BDNF及TrkB的mRNA均存在一定水平的表达;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术后7d、14d、1m和2m,BDNF和TrkBm RNA的表达均升高,术后7d达到高峰,14d开始下降;2m时BD-NF mRNA的表达量仍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TrkB mRNA的表达量到2m时虽仍高,但与正常组相比,其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后,脊髓L4前角神经元的内源性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均增高,它们可能作为保护性因子有利于受损神经元的存活和再生。  相似文献   

13.
挤压伤后脊髓神经元NGF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和灰度值测定探讨脊髓挤压伤后 NGF在脊髓腹角和背角神经元表达的早期变化。结果显示 :NGF主要分布于脊髓灰质神经元的胞核及胞浆 ;腹角阳性神经元数量在损伤后 2 1d组较正常组明显增多 (P<0 .0 1) ,而背角的阳性神经元在损伤后 2 4h、7d及 2 1d组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多 (P<0 .0 1)。腹角和背角神经元的阳性灰度值在挤压伤后各组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 (P<0 .0 1)。提示 ,内源性 NGF增加对脊髓损伤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鼠脊神经后根切断后脊髓和背根神经节CGRP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大鼠脊神经后根切断后相应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节段CGRP的表达变化,本研究采用25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和L4、5后根切断后3d、7d和14d组(n=5),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相应DRG和脊髓节段内CGRP的表达变化。结果如下:后根切断后3d、7d和14d伤侧DRG内CGRP表达较对照组和对侧明显增强;后根切断后3d脊髓后角CGRP免疫阳性纤维减少,7d、14d时进一步减少;后根切断后3d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CGRP表达增加,免疫阳性细胞数增多,7d和14d时表达进一步增强。以上结果提示,脊神经后根切断后DRG和脊髓CGRP表达变化呈现一定的时空模式,可能参与了神经损伤后的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15.
There are numerous studies reporting on the crucial roles of neurotrophins (NTFs) in neuronal survival and sprouting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SCI). But studies on endogenous changes of neurotrophins after SCI are few.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d by means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localization of NGF, BDNF and NT-3 in the normal adult spinal cord (SC) and the changes in the expression of these chemicals in the ventral horn after right cord hemisection at T9-10. The results showed an obvious increase in the numbers of NGF, BDNF and NT-3-immunoreactive neurons in the ventral horn and also an increase in their intracellular optical density (O.D.) at 3, 7 and 21 days after cord hemisection, when compared with sham-operated rats. The expression of NGF peaked at 7 days postoperation (dpo), while BDNF and NT-3 expressions peaked at 3 dpo. Evaluation of hindlimb functions by Basso Beattie Bresnahan (BBB) scoring showed that the hindlimb support and stepping function improved very quickly at 7 dpo.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NGF, BDNF and NT-3 could play important but different roles in the mechanisms of spinal neuroplasticity at different times after SCI.  相似文献   

16.
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坐骨神经切断立即缝合后大鼠脊髓和背根节(DRG)内不同时间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NGF组、生理盐水(NS)组、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动物右侧坐骨神经切断后立即缝合,每天给予NGF(400单位/kg腹腔注射),动物分别存活1、3、5、7、14、21、28d,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相应节段脊髓和背根节内CGRP的表达。结果表明,NGF处理组术侧背根节与脊髓后角内的CGRP表达明显高于同时间点的NS对照组,平均光密度值相比P<0.05。但各组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CGRP表达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果提示外源性的NGF能明显增加损伤后背根节感觉神经元与损伤侧脊髓后角的CGRP表达,对CGRP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