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琼梅  霍建珊 《全科护理》2012,10(23):2135-2136
[目的]探讨进食管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对84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及基础训练后,有策略性开展进食管理,包括进食体位选择、食物形态调配、控制一口量和速度、特殊训练策略、安全进食健康指导等。[结果]脑卒中病人吞咽功能恢复和营养状况改善,无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经吞咽功能训练和科学的进食管理后,病人吞咽功能改善,恢复自主经口进食,确保病人进食安全,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变食物性状对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病人误吸的影响。[方法]将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可自主选择食物进食,试验组根据病人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法(VFSS)结果调整食物的性状后进食,比较两组病人误吸情况。[结果]对照组误吸率为26.7%,试验组误吸率为3.3%,两组误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改变食物性状可有效降低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病人的误吸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老人饮食安全护理方法,保障老年病人饮食安全。[方法]对125例老年病人实施饮食护理风险管理,评估老年病人饮食风险因素,并采取了确保老年病人饮食安全的对策,包括强化护士风险意识以及食物的合理选择,整洁、安静、舒适、安全进食环境,正确、舒适的进食体位,良好的情绪、精神状态。[结果]125例老年病人没有发生一起饮食安全意外。[结论]进行教育风险因素评估,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制订安全饮食风险管理措施可有效杜绝饮食意外,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老人饮食安全护理方法,保障老年病人饮食安全。[方法]对125例老年病人实施饮食护理风险管理,评估老年病人饮食风险因素,并采取了确保老年病人饮食安全的对策,包括强化护士风险意识以及食物的合理选择,整洁、安静、舒适、安全进食环境,正确、舒适的进食体位,良好的情绪、精神状态。[结果]125例老年病人没有发生一起饮食安全意外。[结论]进行教育风险因素评估,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制订安全饮食风险管理措施可有效杜绝饮食意外,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5.
王亚萍  赵江丽  张斯杏 《护理研究》2012,26(32):3013-3015
[目的]探讨老年吞咽障碍病人经口进食评估及干预方法。[方法]将入选的吞咽障碍病人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直接试餐,给予临床常规进食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新型床边评估方法———吞糊试验,评估安全质地的食物,给予喂食护理干预。统计两组营养指标、康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1个月后,实验组营养生化指标与干预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显著下降;康复指标两组均显著提高,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吸入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吞咽障碍病人经口进食评估及干预方法能有效维持病人营养状况、促进吞咽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基于食物稠度级别评估的精细个性化饮食管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误吸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精细个性化饮食管理实施前(2018年3月—2018年7月)和实施后(2018年8月—2018年12月)收住的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各44例为观察研究样本,实施前后入住病例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在常规饮食护理流程基础上进行饮食宣教,试验组接受基于食物稠度级别评估的精细个性化饮食管理干预,对两组病人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病人干预后误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饮食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基于食物稠度量化评估的精细个性化饮食管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实施误吸预防护理,可获得较好的误吸防范效果,是一种深受脑卒中吞咽障碍者认可的饮食护理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7.
王亚萍  赵江丽  张斯杏 《全科护理》2012,10(15):1360-1361
[目的]探讨新型老年吞咽障碍病人经口进食评估及干预方法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将入选的吞咽障碍病人随机30例设为实验组,3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直接试餐,并予临床常规进食护理方法,实验组在临床常规进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新型床边评估方法———吞糊试验,评估安全质地的食物,予喂食护理干预。统计两组的营养指标、康复指标、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1个月后,营养生化指标实验组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康复指标两组均显著提高(P<0.01),实验组更明显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肺炎,泌尿系感染,便秘发生率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新型老年吞咽障碍病人经口进食评估及干预方法,能有效维持病人营养状况,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吞咽专科护士在提高脑损伤吞咽障碍病人吞咽摄食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50例脑损伤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所有病人入院后均做改良洼田饮水试验,洼田饮水试验2级以下者,对照组25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经口进食水或经验饮食;研究组25例对洼田饮水2级以下者,吞咽专科护士采取V-VST评估进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一步进行病人吞咽摄食训练,给予病人吞咽摄食管理,每周复评吞咽能力。吞咽专科护士根据中国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制定了两组病人摄食过程中主要7项质量管理控制指标:进食环境安静、进食体位大于30°、口腔清洁度达到12~16分、食物形状符合评估要求、进食一口量符合评估要求、食物口中放置位置符合病情需要、进食速度合适;最后比较两组病人经过干预后3项管理质量评价指标的差异性:进食安全性指标(进食呛咳情况、进食后音质变化、血氧饱和度变化大于5%)、感染指标(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营养指标(实验室检查-清蛋白量、前白蛋白量)。[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专科护士在脑损伤吞咽障碍病人摄食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能有效提高脑损伤吞咽障碍病人摄食过程中质量控制指标,提高病人进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病人吞咽过程中的呛咳、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的风险,提高病人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阶梯式进食管理的方法应用于住院吞咽障碍病人,减少误吸呛咳的发生率。[方法]对70例脑损伤病人采取入院进行24h吞咽筛查,加强从全鼻饲管食、半鼻饲管食至经口进食的安全进食阶梯式管理。[结果]实施阶梯式饮食管理后,吞咽障碍病人个体化进食执行率从71.4%提高到91.4%,误吸/呛咳发生率从18.6%降低到7.1%,护士对进食安全知晓率从75.2%提高到95.6%。[结论]应用阶梯式进食管理能有效降低院内吞咽障碍病人误吸/呛咳发生率,保证病人安全进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儿米粉在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安全进水及流质食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145例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69例。在病人进水及流质食物时,观察组予婴儿米粉,对照组予食物凝固粉,均调配成糊状进食。评估两组病人进糊状食物10 d间发生误吸及吸入性肺炎情况,比较两组病人入院确诊时、糊状饮食第5天和第10天的洼田饮水测试结果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病人进糊状食物10 d间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病人入院确诊时、糊状饮食第5天和第10天的洼田饮水测试结果及体重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婴儿米粉与食物凝固粉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均可起到防误吸作用,增加经口进食乐趣,且营养丰富均衡、经济实用、购买简便,可作为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增稠食物。  相似文献   

11.
林静君  陈妙虹 《全科护理》2008,6(24):2190-2191
[目的]探讨高龄老人饮食安全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65例高龄老人饮食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高龄老人饮食不安全因素,并采取了确保高龄老人饮食安全的相应对策:食物的合理选择,整洁、安静、舒适、安全进食环境,正确、舒适的进食体位,良好的情绪、精神状态,且持续改进。[结果]没有发生一起饮食安全意外。[结论]高龄老人饮食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效杜绝饮食安全意外。  相似文献   

12.
叶惠坚  吴玉玲  洪莉萍 《护理研究》2013,27(10):917-918
[目的]探讨食物凝固粉在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83例,按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病人生命体征稳定48h后,在进流质饮食时加入食物凝固粉,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护理,观察两组病人误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误吸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在流质食物中加入食物凝固粉,能减少病人误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后颅窝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为早期干预吞咽障碍和优化术后康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1年1月—9月在我院住院的后颅窝手术治疗病人29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一般资料及吞咽障碍相关指标,对拔除气管插管后4 h的病人使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进行吞咽功能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主要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吞咽功能恢复时间曲线。结果:290例后颅窝术后病人中113例(38.97%)发生吞咽障碍,吞咽功能恢复时间为(9.49±10.06)d。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变部位大小及面瘫分级是后颅窝术后病人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后颅窝术后病人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病变范围和面瘫分级可联合诊断后颅窝术后病人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发生。护理人员应重视后颅窝病变术后病人的吞咽功能,早期实施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病人吞咽障碍与其进食体位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利用中文版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对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351例老年住院病人进行吞咽障碍和其进食体位相关性调查。[结果]进食时采取卧位(60°)的老年病人吞咽障碍发生率高于采取坐位或半坐位(≥60°)的病人(P=0.025);进食后采取半坐位的老年病人吞咽障碍发生率高于采取平卧位、端坐或直立的老年病人(P0.001)。[结论]低体位进食会增加老年病人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应重视住院老年病人进食时以及进食后的体位,根据病情协助其采取正确而舒适的体位,防止吞咽障碍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杨凤玲  饶婷  梁林丽  罗芳梅  林愉兰 《全科护理》2020,18(14):1722-172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病人拔管后吞咽障碍的评估及进食干预。[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气管插管拔出后仅按照常规措施遵医嘱进行饮食护理,观察组则首先实施吞糊试验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并在拔出气管插管后24h内完成。然后为病人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摄食护理干预,保证提供的护理干预适合于不同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比较两组病人死亡、再插管、吸入性肺炎情况、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同时收集两组病人的血红蛋白值及血清清蛋白值,采集时间分别为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前采集1次,实施干预后每隔7d采集1次,末次采集时间为干预后第28天,其中观察组病人在第21天和第28天分别有15例、32例病人康复出院,采集样本数为45份、28份。[结果]观察组病人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肺炎、再插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进食后血清清蛋白含量不仅低于进食前,且低于同时期观察组(P<0.05)。[结论]行机械通气的病人在拔出气管插管后应尽早进行吞咽障碍筛查,应按照科学的方法指导病人饮食,从而减少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营养水平,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丁亚芳 《护理研究》2005,19(27):2509-2510
[目的]探讨饮食指导对吞咽障碍病人进食时误吸的影响,以预防呛咳、吸入性肺炎、窒息的发生.[方法]选择吞咽障碍病人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2例,对照组78例.实验组于入院后即接受专门的饮食指导,对照组重度吞咽障碍者给予鼻饲,中度、轻度吞咽障碍者协助自行进食.观察病人进食后呛咳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呛咳、吸入性肺炎、窒息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病人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能够有效降低吞咽障碍病人呛咳、吸入性肺炎、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陈彬彬  杨柏如 《全科护理》2013,11(19):1816-1817
[目的]探讨家属康复教育在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恢复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5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出院时对脑卒中病人家属进行心理、进食、吞咽训练、营养以及窒息急救等康复教育,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嘱咐,无吞咽障碍康复教育实施。比较两组病人离院时和离院回家后2个月洼田氏分级评价情况和2月后进食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2月后进食改善情况和洼田氏分级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恢复期护理中应用家属康复教育可改善病人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老人饮食安全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65例高龄老人饮食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高龄老人饮食不安全因素,并采取了确保高龄老人饮食安全的相应对策:食物的合理选择,整洁、安静、舒适、安全进食环境,正确、舒适的进食体位,良好的情绪、精神状态,且持续改进.[结果]没有发生一起饮食安全意外.[结论]高龄老人饮食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效杜绝饮食安全意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安全进食路径在神经外科吞咽障碍病人摄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91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6例病人,采用传统护理措施,试验组45例病人,采用安全进食路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病人误吸发生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营养不良发生例数、留置胃管率、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病人术后误吸发生率比对照组低(χ~2=4.220,P=0.040);两组病人术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98,P=0.148);两组病人术后营养不良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术后胃管留置率比对照组低(χ~2=4.643,P=0.031);术后1 d、3 d、7 d、14 d两组间吞咽障碍改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0,P=0.413;χ~2=0.670,P=0.413;χ~2=1.184,P=0.757;χ~2=2.251,P=0.522)。[结论]规范安全进食路径能有效降低误吸发生率、留置胃管率。  相似文献   

20.
吞咽障碍是卒中后严重危及生命的症状之一,其引起的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是卒中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目前通过增稠液体和改变食物的性状来进行进食干预逐渐受到临床的认可和广泛应用。然而,这种干预的有效性会受到患者主观感受及其所致其他并发症的影响。本文就吞咽障碍患者进食能力的评估,液体及食物黏稠度、性状改变的定义、分级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及挑战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为临床对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进食干预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