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玉梅 《护理学报》2005,12(11):49-50
笔者报道了66例婴幼儿患者股骨干骨折采用双下肢悬吊牵引治疗的护理。牵引前做好皮肤护理及家长的健康教育,牵引后注意牵引效果,观察肢端血运,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出院指导。66例患儿随访1~2年,骨折愈合良好,成角畸形消失,无旋转畸形,无髋膝关节活动障碍,无跛形。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本院小儿股骨干骨折双下肢悬吊皮牵引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通过有效护理,患儿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无髋关节活动障碍,无跛行,功能完全恢复.认为通过有效的护理,能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股骨干骨折垂直悬吊皮牵引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8例婴幼儿股骨干骨折采用双下肢垂直悬吊皮牵引治疗的护理进行了总结.结果 208例患儿随访1~5年,骨折愈合良好,无旋转畸形,髋、膝关节活动正常,无跛行.结论 优质的护理是影响小儿股骨干骨折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股骨干骨折采用双下肢悬吊牵引法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18例股骨干骨折新生儿采用双下肢悬吊牵引法治疗的护理记录及临床资料,总结股骨干骨折新生儿的护理要点。结果:18例股骨干骨折新生儿中,3例出现牵引处皮肤小水疱,3例合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经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5例X线拍片提示对位、对线好,达到临床愈合出院,13例分别于出院后继续小夹板或支具固定,X线片随访3~6个月,发现小儿双下肢活动自如,长度一致,无成角畸形。结论:双下肢悬吊牵引法是治疗新生儿股骨干骨折的常用方法,新生儿股骨干骨折的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医院的治疗护理和家庭的延续护理是两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2000年12月~2008年12月,我们共收治各种类型股骨干骨折患儿60例,经保守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0d~8岁。骨折为横断形、斜形或螺旋形,牵引时间为2~3周,住院时间为20—32d。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新型腿牵引架并观察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通过对原有腿牵引架进行改造,形成新型腿牵引架。将72例骨牵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Braun氏架进行牵引,观察组采用新型腿牵引架进行牵引,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牵引效果和护士操作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牵引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士操作新型腿牵引架的时间短于传统Braun氏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腿牵引架操作简便,牵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垂直悬吊皮肤牵引是治疗3岁以下小儿股骨干骨折最常用的方法。此法是将健肢和患肢同时进行牵引,可避免因患儿不合作而引起患肢断端旋转移位,且便于治疗和护理。牵引期间应注意以下问题:(1)垂直悬吊皮肤牵引后,牵引重量两侧应相等,以患儿臀部刚好离开床面为宜。重量太轻牵引无效;太重则使患儿倒悬,出现呼吸不畅等不适。(2)密切观察双下肢远端及末梢血运情况。因为此牵引时,双下肢高出心脏水平,易发生血液供应不足;加上牵引带缠绕的压迫,容易导致末梢血运循环不良,出现足趾发凉、苍白或麻木、疼痛等。  相似文献   

8.
谢鑑辉  谭炯  张妮 《当代护士》2008,(12):36-37
总结54例悬吊牵引协同Pavlik挽具固定治疗新生儿股骨干骨折的护理经验。随访5月~2年,平均1年,所有病例骨折断端愈合良好,骨折断端重叠1.2cm,向前成角10°~20°,已会行走的患儿步态正常,无跛行或下肢畸形,双下肢长度差均不超过1cm,随访最长者20个月,双下肢已等长。认为应用悬吊牵引协同Pavlik挽具固定治疗新生儿股骨干骨折,方法简便,效果可靠,没有不良后果或并发痘发生。  相似文献   

9.
2000年12月~2008年12月,我们共收治各种类型股骨干骨折患儿60例,经保守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0 d~8岁.骨折为横断形、斜形或螺旋形,牵引时间为2~3周,住院时间为20~32 d.  相似文献   

10.
正下肢骨牵引是利用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作用于骨折部位,达到复位或维持复位固定的治疗方法~([1])。在临床上,很多下肢骨折的病人需要用牵引架进行骨牵引以达到术前肢体的固定,防止骨折对血管、神经的二次损伤,为手术创造最佳的手术时机。然而目前使用的下肢骨折牵引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操作护理中因病人体位的变动例如更换床单、大小便时或其他因素,特别容易引起牵引力的变化,不能保证牵引的持续有效性,病人下肢所受的牵引力大小及方向改变不能及  相似文献   

11.
冯章伶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3):2197-2197
牵引技术是骨科应用较广的治疗方法.上肢创伤常造成骨折、肢体肿胀,临床多采用上肢牵引抬高患肢等治疗方法,但目前未见专门的上肢牵引架.此外,断指(臂)再植术后常需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为此,作者自行设计并研制了多功能上肢牵引架,2006年1月~2008年1月经临床应用46例患者,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蔡桂芬  唐煜  钱晓棠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0):1859-1859
随着医学的发展,婴幼儿手术越来越多,成人用的手术台在做婴幼儿手术时,相对难以固定,婴幼儿手术台还没有问世,所以我们研制改造了一套婴幼儿手术架,经过2年的临床应用,认为比较适用,现介绍如下.选用复合板材,将其制作为如图1所示的样板,表面垫上5 cm厚的海绵,海绵上面用防水皮革包裹,头部将海绵中间挖去一个小的圆,(相当于头圈),肩部安置一个可充气的肩垫,根据手术需要将肩垫充气至需要的大小。上下肢各设一个约束带,便于固定。上肢架与体架连接处分别有两个能活动的铆钉,便于上肢内收或外展。相当于腘窝处安置可充气软垫,可使足跟腾空,避免…  相似文献   

13.
小儿肛门外科手术如小儿肛门成形、小儿巨结肠切除等,此类手术常需将小儿下肢进行悬吊,臀部移到手术台边缘进行.由于目前没有专用的下肢悬吊架,常常使用麻醉架来代替,麻醉架表面光滑,捆绑固定时太松则固定不牢,造成小儿肢体移位,影响手术进行,太紧则影响肢体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4.
齐素红  董梅  张中礼 《天津护理》2012,20(4):220-221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又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是小儿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2008年以前对于6到18个月的患儿多直接采用手法闭合复位、内收肌切断和石膏裤外固定[1].由于该年龄段患儿患侧股骨头向上移位,出现下肢短缩、内收肌挛缩外展受限明显和"不可复性".闭合复位石膏裤外固定易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股骨头坏死,为减少这一并发症的发生和增加复位成功率,自2008年起我科对于该年龄段的患儿在复位前行双下肢屈髋位的悬吊牵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谢镒辉  易银芝  董林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2):2088-2089
新生儿股骨干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骨折,传统治疗方法有悬吊牵引、髋人字石膏固定等.我院2006年开始使用暖箱内悬吊牵引配合石膏矫形治疗新生儿股骨干骨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双下肢悬吊皮牵引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和婴幼4儿下肢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其中有效的牵引对患儿的恢复和预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对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来言,正规的牵引能解决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使股骨头下降,有利于术中复位,减少股骨头机械压力,降低股骨头坏死率[2].对于下肢骨折的婴幼儿,悬吊皮牵引是首选的保守治疗方式,有效的牵引能减少成角畸形的发生率[3].而要保证有效牵引,维持固定的牵引体位是非常重要的[4].而行悬吊皮牵引的患儿多为1岁~2岁的幼儿,好奇好动,喜侧翻、爬行,牵引的体位不能保证[5].据临床观察,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悬吊皮牵引治疗,其有效的牵引体位难以保持5min以上.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但增加了家长看护负担和护士巡视的次数,还常常使皮牵引过程成为-种形式[6].使用约束带约束患儿上肢,患儿的好动天性受到抑制,会哭闹不止;而使用4头胸腹带[7]的固定效果也不理想,因患儿常自行拉脱粘扣,固定过紧又影响患儿呼吸,且给更换床单造成困难.而体位固定板(见图1)利用杠杆原理研制,用两条有可调搭扣的棉布带将患儿肩部固定于一块套着柔软棉垫套的硬板上,硬板的长度稍长于肩宽,宽度与腰齐,患儿翻身时其自身重力成为阻力,使其无法自行翻身移动,以保持有效体位,也可避免无人照看时坠床的可能.患儿双手可自行玩耍,胸腹部不受约束,方便皮肤护理和更换床单,外层棉垫可拆洗,入睡时可取下固定板.  相似文献   

17.
<正>双下肢悬吊皮牵引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和婴幼4儿下肢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其中有效的牵引对患儿的恢复和预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对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来言,正规的牵引能解决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使股骨头下降,有利于术中复位,减少股骨头机械压力,降低股骨头坏死率[2]。对于下肢骨折的婴幼儿,悬吊皮牵引是首选的保守治疗方式,有效的牵引能减少成角畸形的发生率[3]。而要保证有效牵引,维持固定的牵引体位是非常重要的[4]。而行悬吊皮牵引的患儿多为1岁~2岁的幼儿,好奇好动,喜侧翻、爬行,牵引的体位不能保证[5]。据临床观察,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悬吊皮牵引治疗,其有  相似文献   

18.
脊柱侧弯矫形术前自身悬吊牵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自身悬吊牵引对脊柱侧弯术前辅助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诊治的120例脊柱侧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利用病人自身的重力进行自身悬吊牵引,对照组病人在牵引床上行常规头盆牵引。[结果]两组牵引前后的X光片Cobb角数据经统计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悬吊牵引是脊柱侧弯术前护理简单、方便、经济、可靠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泌尿外科的前列腺及尿道手术后,常需要留置气囊导尿管,并行尿管持续牵引,以达到压迫止血及防止尿道瘢痕挛缩的作用。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的导尿管牵引装置,临床均采用临时措施,十分不便和不美观。在牵引过程中,牵引力的大小完全靠医生、护士的临床经验来确定,误差极大,由于牵引绳固定,当患者移动身体时,易导致过度牵拉或牵拉力不足,造成尿道剧烈疼痛,并影响牵引效果,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因此我们自行设计研制了一种可调式床头导尿管牵引架,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损伤,约占掌骨骨折10%左右.根据其骨折线是否与关节相连分为2类,一是第一掌骨骨折不涉及关节,多为横断型或粉碎性骨折;另一是连关节的拇指掌骨基底部骨折(通常称Bennett's骨折),其特点是第一掌骨基底部斜行骨折,骨折线通过关节,同时合并有腕掌关节脱位[1],该骨折容易复位,但复位后的骨折端稳定性很难维持[2].对该骨折的治疗,有的采取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有的采取方型夹板式石膏外固定.治疗不当,往往形成一个疼痛而僵硬的关节.[3]我院自1990年以来,采用悬吊牵引方法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45例,取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