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手术常有患儿不配合的问题,所以一般选择全身麻醉,但麻醉变浅时,患儿常哭闹、躁动,若巡回护士术前未对其进行有效约束,常导致上肢静脉输液针头脱落、污染手术区域、影响监测结果,增加了手术风险。为了保证患儿手术安全,通常使用四肢约束,效果欠佳。近年来,我们使用手术床  相似文献   

2.
谭德碧 《护理研究》2003,17(21):1252-1252
小儿眼部手术通常采用全身麻醉 ,手术要求高 ,安全可靠。为防止麻醉过浅引起挣扎和术后复苏过程中小儿哭闹致抓脱输液导管 ,特自制一种适合 8岁以下小儿眼部手术固定带 ,应用临床 86例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1 材料及制作方法  纯棉布 ,颜色与以手术布单协调为宜 ,缝制成一张长 46cm、宽 2 6cm的长方形 ,四角缝制布带 4根 ,布带长 42cm、宽 6cm ,便于固定在手术床上。在长方形布单上再缝制两个长 14cm、宽 3 .5cm约束手的带子 ,两间距 18cm。详见图 1。图 1 手术固定带示意图2 使用方法  将固定带平整放在手术床单上 ,4根长带系在…  相似文献   

3.
一次性手术床单的制作与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术室常用的手术床单多采用布制大单 ,布单吸水量少又不防水 ,尤其是渗出液多、冲洗量大及外伤出血患者易造成患者与手术床接触面皮肤潮湿而刺激皮肤致其损伤 ,同时污染手术床。我们选用无纺布加吸水绵纸制成一次性床单 ,使用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制作 采用无纺布 ,内层覆膜制成长 2 10cm ,宽 75cm的床单 ,中心部位加长 10 0cm ,宽 75cm的三层吸水绵纸 ,在距床单两端 2 0cm起 ,沿边缘缝扎 1根长度适宜的松紧带 ,使床单两端形成帽状。 2 使用方法 将床单两端的松紧带拉开套于手术床上 ,一次性使用。 3 优点  ( 1)避免交叉感…  相似文献   

4.
手术体位是指术中患者的位式,由患者的卧姿、体位垫的使用、手术床的操纵3部分组成.合理、安全地放置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要素之一.小儿上肢手术,如臂丛神经探查术、骨折内固定术、血管瘤摘除术等要求把上肢外展平放于桌面进行手术,为此,本文利用手术床托手架作为放置小儿上肢的手术台面,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来,我们在工作中应用一次性床单给介入手术患者做简单有效的约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方法:将一次性床单竖形对折(宽度约50cm),横放在患者整个背部下面,将床单两端分别从上肢内侧绕过整个上肢,将床单展平拉紧,然后将两端紧紧压在床垫下面.  相似文献   

6.
手术体位是指术中患者的位式,由患者的卧姿、体位垫的使用、手术床的操纵3部分组成.合理、安全地放置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要素之一.小儿上肢手术,如臂丛神经探查术、骨折内固定术、血管瘤摘除术等要求把上肢外展平放于桌面进行手术,为此,本文利用手术床托手架作为放置小儿上肢的手术台面,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儿手术对象由于其年龄不等及生长发育不成熟,手术室的诸多护理措施也不同于成人。术中通常用成人约束带,两端分别向上绕膝部1圈后系于手术床两侧,惠儿感觉不舒服,术中往往不能维持有效的约束作用,影响手术操作。现介绍一种新型小儿束腿带。  相似文献   

8.
手术患者因手术需要而采取被动体位,根据国内手术床的常规配置,约束双上肢的体位装置为上肢搁手架及约束绑带。在使用双上肢搁手架时,患者上臂呈外展式且手垫比较硬。  相似文献   

9.
李玉琴 《护理研究》2008,22(16):1436-1436
小儿手术对象由于其年龄不等及生长发育不成熟,手术室的诸多护理措施也不同于成人.术中通常用成人约束带,两端分别向上绕膝部1圈后系于手术床两侧,患儿感觉不舒服,术中往往不能维持有效的约束作用,影响手术操作.现介绍一种新型小儿束腿带.  相似文献   

10.
手术患者因手术需要而采取被动体位,根据国内手术床的常规配置,约束双上肢的体位装置为上肢搁手架及约束绑带.在使用双上肢搁手架时,患者上臂呈外展式且手垫比较硬.  相似文献   

11.
近来,我们在工作中应用一次性床单给介入手术患者做简单有效的约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方法:将一次性床单竖形对折(宽度约50cm),横放在患者整个背部下面,将床单两端分别从上肢内侧绕过整个上肢,将床单展平拉紧,然后将两端紧紧压在床垫下面。  相似文献   

12.
患儿手术时会因不配合或麻醉而产生躁动,所以须将患儿固定好,避免影响手术进程。但目前使用的成人手术床较宽,无法有效的固定。为此,我们设计制作了患儿固定架。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材料与制作材料为实木(图1)。适用于1~3岁患儿,尺寸:身宽25 cm、身长40 cm、手臂长25 cm、手臂宽8 cm、腿长35 cm、腿宽10 cm。双手臂外展60°,双腿外展20°。固定架厚1.5 cm,垫以海绵,外用防水橡胶单包裹,边缘扎紧,松紧适度。也可加大尺寸做,适用于4~7岁的患儿。使用方法将固定架放于手术床上,患儿仰卧于固定架上,用宽约束带将双肘、双膝部固定于…  相似文献   

13.
邹爱国  蒋维连 《全科护理》2011,9(26):2432-2432
平卧位手术病人.除上肢建立静脉循环需外展外.一般情况下上肢应置于身侧,以便手术医生操作。以往固定手术病人双上肢均用约束带固定于手术床的两侧,当病人躁动时,手容易被勒出红印,甚至受伤。再者,手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时,上肢易与手术床的金属接触,有可能导致电灼伤,肥胖病人尤为突出。为此.我院手术室设计使用中单固定手术病人双上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手术患者因手术的需要必须采用相应的术式体位,要求术中体位安置安全稳固,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尽量做到功能位。我院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改进了颈过伸仰卧位安置患者上肢,用中单包裹后塞于躯干下的固定方法,利用可塑性夹板和自制约束带固定。通过对1200余例手术患者的使用,效果满意,避免了因中单包裹式固定上肢所致潜在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杨丹  杨波  王春梅 《护理学报》2013,(13):28-28
手术患者因手术原因被摆放侧卧位时,如手术切口位置较高,通常患者位于上位的上肢前臂会被治疗巾包裹后和头架同时用绷带缠绕在一起,使肢体处于悬吊抬高功能位,以利于术野暴露,方便手术操作。此种传统约束方式术前缠绕和术后拆放较繁琐,约束松紧不适致患者上肢末梢循环障碍不易观察到,另外患者上臂裸露在外不利于保暖,同时还有与金属接触易发生电灼伤的危险。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院设计制作了侧卧位上肢约束袋,既操作简单又能有效约束患者的上肢,方便术中观察肢体循环和调节约束松紧,对患者的肢体可起到保暖和防止电灼伤的作用,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手术患儿约束带的设计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延清  杨武 《护理研究》2005,19(10):854
为有效减轻手术患儿躁动 ,以利手术顺利进行 ,我科采用约束带有效地固定平卧位手术患儿。现介绍如下。1 方法  做 1条 12 0cm× 4cm的双层带子、2块 12cm× 8cm的海绵衬垫 (其上缝子母扣 ) ,将海绵衬垫作为保护垫分别缝在带子距中心约 2 0cm处 ,使其可左右移动 10cm。患儿入室前将做好的带子平铺于手术床上 ,患儿平卧后 ,将两侧的保护垫包裹手腕部 ,压紧子母扣 ,然后将两侧带子缠绕手腕部后固定于手术台。2 优点  操作简单 ,固定牢固 ,保护了患儿皮肤 ,有效地减轻了患儿躁动 ,从而防止静脉输液管滑脱 ,避免了手术区污染。手术患儿约束…  相似文献   

17.
小儿手术"投降式"上肢约束带的制作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仰卧位手术时,患儿上肢一般多采用托手架托垫呈"一"字型固定,或用约束带将双手约束固定在身体两侧的床边.由于小儿体形短小,手术操作空间较小,托手架向两边伸出,既妨碍手术医生操作,又易使小儿上肢过度外展,引起肌肉拉伤,而且不便于麻醉医生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  相似文献   

18.
侧卧位是骨科、颅脑外科、肾手术、胸外科等手术常用的体位。由于侧卧位,上肢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并影响上肢的功能,给测量血压、静脉输液带来不便。在手术配合中.我们设计了一种支臂架,经过临床348例的应用,证明病人感觉舒适,方便医护人员操作,故介绍如下。1材料与制作选用木质材料,做成上下二层,下层板长90cm,上层板长55cm,板宽13cm,上下两板之间高20cm。上层板包以棉花或棉垫,下层用时垫以中单或棉垫,如附图。2使用方法患者倒卧手术床上,将支臂架插入手术床的垫子下面,以达到固定的目的。将患者下面的上肢放入下层臂板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自制约束带在手术室微笑行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设计制作一种简约、安全的约束带,随机将85例唇腭裂患儿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自制约束带,对照组采用手术床配套约束带.比较2组留置针被抓脱、抓伤及意外碰撞的发生情况.结果 自行设计的约束带从材料、制作及使用方法等方面对传统的约束带进行改进.观察组患儿使用了自制约束带,无一例发生留置针被抓脱、抓伤、意外碰撞等情况.与采用手术床配套约束带的对照组相比,留置针被抓脱、抓伤及意外碰撞等发生率均明显下降.结论 自制约束带制作容易,便于清洗和消毒,结实耐用,固定作用优于手术床配套产品,不仅满足了手术的需要,而且也减少了医疗事故的发生,降低了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手术床配制的手架往往对于大人的约束较实用,但对于14岁以下的小儿,由于小儿四肢不够大,所以固定起来比较不方便。临床上固定小儿体位多种多样,如绷带、绳子、手按压等。其缺点如下:(1)因使用的是一次性物品,造成资源浪费。(2)方法较复杂,耽误时间,增加工作量。(3)若打结方法不对或按压过量,会影响四肢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