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气管切开留置套管病人采取常规护理与电子支气管镜下吸痰干预方法对病人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病人按照病例入选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改进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电子支气管镜下吸痰,在干预第3天、第10天、第14天各行1次电子支气管镜下吸痰和观察。监测病人血氧饱和度及人工气道痰痂形成的例数(即痰液堵塞气管需更换套管次数)。[结果]改进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人工气道痰痂形成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下吸痰可减少人工气道痰痂的形成,提高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气管切开留置套管病人采取常规护理与电子支气管镜下吸痰干预方法对病人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病人按照病例入选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改进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电子支气管镜下吸痰,在干预第3天、第10天、第14天各行1次电子支气管镜下吸痰和观察。监测病人血氧饱和度及人工气道痰痂形成的例数(即痰液堵塞气管需更换套管次数)。[结果]改进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人工气道痰痂形成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下吸痰可减少人工气道痰痂的形成,提高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3.
龚世凤 《全科护理》2013,11(23):2118-2119
[目的]探讨分步吸痰法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组采用分步吸痰法。比较两组病人的日吸痰次数、吸痰效果、气道黏膜损伤、不同时间肺部感染、吸痰前和吸痰后5 min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日吸痰次数减少,且对气道黏膜损伤小,吸痰后SpO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步吸痰法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中,吸痰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吸痰法,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吸痰在气管切开呛咳有力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呛咳有力未用呼吸机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应用持续负压吸痰法进行吸痰,对照组按照吸痰指证吸痰。观察两组24h护士更换气管垫次数、吸痰操作时间以及护理费用。[结果]持续负压吸痰减少了护士工作量、吸痰操作时间、病人费用。[结论]持续负压吸痰在气管切开呛咳有力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李冬梅  冷亮  张艳荣 《护理研究》2011,25(8):711-712
[目的]探讨经人工鼻吸氧在气管切开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8例,常规组将吸氧导管插入硅胶气管套管内直接氧气吸入,用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气管套管外口。观察组将吸氧导管与人工鼻侧孔连接,再将人工鼻另一端与气管套管口连接,两组其他相关护理方法相同。[结果]观察组病人吸氧导管脱出率、痰痂堵管率、痰培养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气管切开病人使用人工鼻吸氧,降低了痰培养阳性率、氧气导管脱出率及痰痂堵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使用气管套管套件的效果。方法将64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分段区组随机化的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术后使用普通气管套管,每6 h取出内套管,在本科室进行煮沸消毒-清洗-再煮沸消毒后再放入;观察组则使用气管套管套件,每6 h更换1次内套管,取出污染内套管后放入灭菌备用的内套管,将取出的内套管集中煮沸消毒-清洗,送供应室灭菌。观察两组患者术后7 d痰液黏稠度及吸痰次数、吸痰时间、吸痰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痰液黏稠度和每日吸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吸痰次数和吸痰时间均较对照组少(P0.01)。结论使用气管套管套件,能够减少耳鼻咽喉科患者的吸痰次数和吸痰时间,从而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气道湿化、定时吸痰、定时叩背、站立及功能锻炼等综合气道管理方案在气管切开病人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4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取气道湿化、定时吸痰、定时叩背、站立及功能锻炼等综合气道管理方案,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气道管理。[结果]气道湿化、定时吸痰、定时叩背、站立及功能锻炼等综合气道管理方案有效地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提高拔管成功率。[结论]综合气道管理方案在气管切开病人中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呼吸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拔出气管切开套管进程的影响及与常规治疗的差异性。方法:80例早期脑卒中后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通过对呼吸肌肌力评定、指脉氧饱和度、肺部感染率、留置气管切开套管时间、呼气量和吸气量等方面对比2组康复疗效。结果:观察组留置气管切开套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氧饱和度、最大吸气量及呼气量、呼吸肌肌力4级(包括4级)以上者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肺部感染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呼吸功能训练应用于早期脑卒中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对拔出气管切开套管是积极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型加温加湿器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型加温加湿器给氧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常用的氧气湿化瓶湿化给氧,护士用注射器定时向气管套管内滴入气道湿化液。观察两组病人气道湿化满意度及吸痰时血氧饱和度值。[结果]观察组湿化满意、吸痰时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型加温加湿器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周雪芬 《全科护理》2016,(9):929-93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并发气管狭窄及多发性息肉病人的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6例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并发气管狭窄及多发性息肉病人,通过对病人环境护理、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气管切口护理、气道湿化护理、气管切开护理及吸痰护理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后,缩短其留置气管套管时间,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6例气管切开病人均成功拔管,其中1例再次出现息肉行第二次行气管息肉切除及气管重建术,余均可在3周内成功拔管。拔管后3 d~5 d切口基本愈合。[结论]对于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并发气管狭窄及多发性息肉病人实施护理干预,能够降低病人的复发率,改善病人的不良心理情绪,缩短气管切开套管留置时间,降低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人取得良好预后,提高病人的临床护理满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适宜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将30例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时,立即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再从气管切开处吸痰,口鼻腔和气管切开处分别用两条吸痰管;对照组为护士站在病人床旁听到“呼噜”或听到有咳嗽声来判断病人有痰时,先抽吸气管切开处痰液,再抽吸口鼻腔分泌物,且使用同一条吸痰管。观察两组吸痰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吸痰效果。[结果]两组吸痰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时,立即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再行气管切开处吸痰,口鼻腔和气管切开处分别用两条吸痰管,能有效地减少吸痰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减少吸痰次数,提高排痰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适宜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将30例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时,立即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再从气管切开处吸痰,口鼻腔和气管切开处分别用两条吸痰管;对照组为护士站在病人床旁听到"呼噜"或听到有咳嗽声来判断病人有痰时,先抽吸气管切开处痰液,再抽吸口鼻腔分泌物,且使用同一条吸痰管.观察两组吸痰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吸痰效果.[结果]两组吸痰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时,立即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再行气管切开处吸痰,口鼻腔和气管切开处分别用两条吸痰管,能有效地减少吸痰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减少吸痰次数,提高排痰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均 《全科护理》2014,12(1):58-59
[目的]观察胸外科病人气管插管按需吸痰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胸外科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的方法,观察组采用按需吸痰,比较两组的吸痰效果和指标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每天吸痰次数、气道黏膜出血比例、痰培养阳性率和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痰液性质、气道通畅、黏膜状态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舒适度、陪护心理反应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按需吸痰可以减少胸外科病人的气管黏膜损伤,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升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877-3879
目的探讨个性化吸痰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脑损伤气管切开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吸痰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吸痰护理,根据个体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宜的吸痰时机、体位、吸痰负压与深度等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吸痰情况,每日吸痰后血气分析指标和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评价个性化吸痰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吸痰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每日排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住院期间粘膜出血与肺部感染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吸痰方式能够提高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效率与质量,减少黏膜损伤与肺部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5.
刘聪  霍春暖  薛云娜 《护理研究》2015,(8):1019-1020
[目的]观察新型气管套管固定带对护理工时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神经内科监护室(NICU)气管切开病人,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奇数次更换气管套管固定带时采用棉布固定带(对照组),偶数次更换时采用新型固定带(观察组),记录两组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带所耗护理工时。[结果]观察组所耗护理工时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新型气管套管固定带可明显缩短固定气管切开套管所用工时,减轻了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6.
李文娜  杨继红 《护理研究》2008,22(5):1170-1171
[目的]观察可冲洗气管切开套管与传统气管切开套管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方面的效果。[方法]将机械通气6d以上60例病人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高容量低压力可冲洗气管切开套管,行可冲洗气管切开套管囊上分泌物定时冲洗;对照组采用传统气管切开套管,放气囊后,经气管切开套管行气管内吸痰。两组均行床旁经纤维支气管镜防污染毛刷取样(PSB),并行细菌学培养。[结果]试验组培养出致病菌13株,对照组培养出致病菌20株;试验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9例,对照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7例,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病人应用高容量低压力可冲洗气管切开套管较传统气管切开套管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韩月娥 《全科护理》2016,(7):722-724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病人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4例行有创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于气管切开后行早期常规吸痰法处理,观察组在气管切开后早期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浅部吸痰法处理。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预后及肺功能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黏膜出血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较干预前改善,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浅部吸痰法能有效降低ARDS机械通气病人并发症,改善病人肺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行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套管阻塞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使气管切开套管阻塞发生率降低.[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本科行气管切开术后发生气管套管阻塞52例,占气管切开病人数7.41%,通过湿化气道、适时吸痰,早期雾化吸入和改良吸氧,同时避免气囊套管长期过度充气,加强吸痰技术培训,早期发现阻塞的表现,及时处理半阻管40例,全阻管12例.[结果]均能及时发现,给予相应对症处理,保持了呼吸道通畅,无一例因套管阻塞而引起死亡的病例.[结论]及早了解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病情,了解痰液的性质和量,给予早期湿化气道,适时吸痰和套管气囊适度充气,出现大出血者立即做好手术准备等一系列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对减少病人术后气管套管阻塞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套管阻塞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行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套管阻塞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使气管切开套管阻塞发生率降低.[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本科行气管切开术后发生气管套管阻塞52例,占气管切开病人数7.41%,通过湿化气道、适时吸痰,早期雾化吸入和改良吸氧,同时避免气囊套管长期过度充气,加强吸痰技术培训,早期发现阻塞的表现,及时处理半阻管40例,全阻管12例.[结果]均能及时发现,给予相应对症处理,保持了呼吸道通畅,无一例因套管阻塞而引起死亡的病例.[结论]及早了解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病情,了解痰液的性质和量,给予早期湿化气道,适时吸痰和套管气囊适度充气,出现大出血者立即做好手术准备等一系列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对减少病人术后气管套管阻塞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规范化吞咽功能筛查的饮食安全管理方案在后颅窝肿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2例神经外科后颅窝肿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观察组实施基于吞咽功能筛查的饮食安全管理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其吞咽功能异常检出率、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胃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异常检出率和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结论]采用基于规范化吞咽功能筛查的饮食安全管理方案对后颅窝肿瘤病人实施干预,有利于早期发现吞咽功能障碍,促进病人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与康复,缩短胃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