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乐  王彩虹 《全科护理》2014,(13):1214-1215
[目的]总结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神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2011年1月-2013年7月神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48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加强护理,观察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结果]9例痊愈出院;术后24 h 内,死亡2例,出现偏瘫5例;术后72 h 出现偏瘫或偏瘫加重15例;经积极治疗后其中出院时6例仍有偏瘫。格拉斯哥预后评分:Ⅱ级4例;Ⅲ级6例;Ⅳ级9例;Ⅴ级29例。术后随访3个月~48个月,其中4例复发,给予伽马刀治疗,至今未见肿瘤增大。[结论]加强对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术后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是保证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手术成功及预防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0、Ⅰ级切除26例,Ⅱ级切除11例,Ⅲ级切除7例,Ⅳ级切除2例;术后24h内死亡2例,术后72h出现偏瘫或偏瘫加重15例,经积极治疗后9例基本恢复正常,6例仍偏瘫;术后随访1-46个月,GOS预后评分1分2例,3分4例,4分9例,5分29例。结论应用神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可取得满意效果,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手术治疗的23例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S 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18例(78.3%),Ⅱ级切除4例(17.4%),Ⅲ级切除1例(4.3%)。无手术死亡。17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6年,2例复发,行二次手术。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Parasagittal meningiomas,PSM)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3月~2007年3月显微手术治疗的46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28例(60·9%),Ⅱ级切除15例(32·6%),Ⅲ级切除3例(6·5%)。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无手术死亡,无复发。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及避免脑皮质引流静脉的损伤,力争全切肿瘤,术后配合γ刀治疗,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中后1/3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提高中后1/3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应用显微手术治疗中后1/3矢状窦旁脑膜瘤35例,术前行DSA检查25例,了解肿瘤的血供、矢状窦通畅程度及瘤周静脉回流代偿情况,采取先阻断窦旁供血,然后囊内或分块切除肿瘤,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其他代偿回流静脉及瘤周正常脑组织,妥善处理受累的矢状窦。结果:肿瘤全切除31例,近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遗有左侧轻偏瘫3例,双下肢轻瘫2例。29例术后随访3~7年,无肿瘤复发。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中后1/3矢状窦旁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曾晓琴  黄芳  何燕  刘永娟 《全科护理》2014,12(7):622-623
[目的]总结枕骨大孔区肿瘤病人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39例枕骨大孔区肿瘤病人给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同时给予全面细致的围术期护理。[结果]39例病人肿瘤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症状全部缓解33例,术后随访均可从事工作或劳动、生活自理。[结论]加强枕骨大孔区肿瘤病人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结果:术后随访1~6.8年,平均(3.4±1.7)年,脑膜瘤术后复发15例(16.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4 cm、病理分级越高、Simpson切除分级越高、病理分型为WHOⅢ级、结节形或覃形的脑膜瘤及合并硬脑膜尾征是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直径长、肿瘤病理分级高、手术切除程度低、病理分型为WHOⅢ级、结节形或覃形的脑膜瘤及合并硬脑膜尾征是影响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矢状窦旁脑膜瘤是指肿瘤基底附着在上矢状窦并充满矢状窦角的脑膜瘤,在肿瘤与上矢状窦之间没有脑组织.其发病率占颅内脑膜瘤的17%~20%,其生长缓慢,早期虽压迫脑组织和矢状窦可不产生症状.但患者出现症状时,肿瘤多已生长的很大.临床表现主要为癫痫,精神障碍,一侧肢体乏力或感觉障碍,视野障碍,颅内压增高等.头颅CT和MRI常能确诊,一般手术治疗为最有效的治疗手段[1].但该区域肿瘤血供丰富,且与重要皮质功能区关系密切,术后并发症较多.2009年1月至201 1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30例,疗效满意,本文总结术后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病人中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神经外科行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的96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严格按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比两组病人住院天数、日常生活能力、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出院当天,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住院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使护理工作有计划地进行,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显著提高了窦旁脑膜瘤的生活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矢状窦贴壁分离技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的25例患者的病情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情况等。 结果 共25例手术病例中,按Simpson脑膜瘤手术切除分级,Ⅰ级切除14例(56.0%),Ⅱ级切除8例(32.0%),Ⅳ级切除3例(12.0%);术后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出现,平均随访16月,无肿瘤复发病例。 结论 严格遵循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原则,采用矢状窦贴壁分离技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保留引流静脉和矢状窦的完整通畅,可以达到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6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轩贵  游潮 《华西医学》2006,21(4):756-757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与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肿瘤全切除,其中22例SimpsonⅠ级切除,39例SimpsonⅡ级切除,余6例SimpsonⅢ级切除。术后随访6~36个月,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切除程度可达SimpsonⅠ~Ⅱ级;良好的手术暴露、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保护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和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刘燕  郭玉会  刘洋 《护理研究》2014,(17):2113-2114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治疗前、侧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20例病人在全身麻醉下由神经外科与头颈外科医生联合实施手术治疗,围术期加强安全护理、心理护理、脑血管造影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常规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及皮瓣的观察与护理。[结果]病人术后住院时间6d~18d,除一例死亡外,其余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前、侧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手术难度大,需多学科联合治疗,围术期给予针对性、预见性护理,可促进病人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3.
1985年6月至7月,高压氧科连续收治了3例颅脑术后出现偏瘫的患者。通过高压混合氧的治疗及护理,均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一、一般情况 3例患者,均系男性,年龄最大者62岁,最小者39岁。其中2例为脑血管畸形,一例为右顶部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前均行脑血管造影术,头颅CT检查,诊断明确。分别行脑畸形血管切除术及脑膜瘤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神志清楚,表情淡漠,少言寡语。1-13天内肢体出现不同程度偏瘫及中枢性舌面瘫。偏瘫肢体肌力分别为0级-Ⅳ级,病理反射阳性。头颅再次CT扫描,分别示术后局部低密度改变,结合临床诊断为脑梗塞。经用脱水剂、  相似文献   

14.
刘燕  郭玉会  刘洋 《护理研究》2014,(6):2113-2114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治疗前、侧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20例病人在全身麻醉下由神经外科与头颈外科医生联合实施手术治疗,围术期加强安全护理、心理护理、脑血管造影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常规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及皮瓣的观察与护理。[结果]病人术后住院时间6 d-18 d,除一例死亡外,其余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前、侧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手术难度大,需多学科联合治疗,围术期给予针对性、预见性护理,可促进病人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5.
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手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总结42例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术前、术后的护理,认为术前重视心理护理,充分地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与处理并发症,强调早期实施康复训练,是巨大脑膜瘤手术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手术质量,降低手术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与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36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方法.结果 36例肿瘤全切除,其中28例Simpson Ⅰ级切除,6例Simpson Ⅱ级切除,2例Simpson Ⅲ级切除.术后随访6~24个月,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在显微手术操作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切除程度可达Simpson Ⅰ~Ⅱ级;良好的手术暴露、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术中出血、妥善处理上矢状窦,保护好中央沟静脉、避免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是保证手术成功、达到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人造血管矢状窦重建手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造血管矢状窦重建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分析我院2000年2月~2002年3月12例静脉窦旁脑膜瘤行肿瘤全切除及人造血管矢状窦重建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结果 12例患者肿瘤全切除,过程顺利,手术配合满意,无术中大出血及手术死亡。结论 术前的充分准备及术中的熟练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窦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行显微外科手术的窦镰旁脑膜瘤54例,探究其手术效果、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复发及预后情况,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术后四肢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癫痫发生率均较术前降低(P0.01)。根据Simpson分级标准分为:1级40例、2级8例、3级5例、4级1例,全切率为88.89%;本组术后出现癫痫大发作、颅内出血和复发例数分别为3例、2例和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4 cm, Simpson分级为3、4级,术前有合并症,术后有并发症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窦镰旁脑膜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显微外科手术能有效改善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的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全切率,术后应定期复查颅脑MRI,及时发现有无复发。  相似文献   

19.
上矢状窦旁脑膜瘤发生于上矢状窦旁蛛网膜颗粒,约占颅内脑膜瘤的22%~33%,是脑膜瘤中最常见的一种[1].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由于与上矢状窦壁关系密切,且常由双侧颈外动脉及皮质血管供血,因此术中容易出血,全切困难.本文探讨术前DSA检查及栓塞对其手术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蒋和娣 《全科护理》2014,12(1):45-45
正矢状窦旁脑膜瘤是脑膜瘤好发部位之一,占颅内脑膜瘤的17%~20%[1]。肿瘤常侵入上矢状窦壁及窦腔,使其部分或完全闭塞,也可能侵犯中央静脉沟,手术难以彻底切除。2007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矢状窦旁脑膜瘤28例,均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矢状窦旁脑膜瘤28例,均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男11例,女17例;年龄18岁~74岁,平均42.6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等颅内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