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璐  杨静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7):1599-1601
目的探讨负压治疗肝移植术后脂肪液化切口失效能原因及解决方案。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器官移植病区,肝移植术后43例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负压辅助闭合技术(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治疗术后脂肪液化切口,对发生负压治疗效能不足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观察伤口生长、敷料固定、伤口周围皮肤及负压状态,分析原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43例患者中,2例伤口负压治疗后肉芽生长不良,4例管道堵塞,7例压力参数不在有效范围,2例拆除负压时出血,2例疼痛,1例贴膜后周围皮肤水疱。经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后,负压治疗效能得到有效恢复,有效率达到90.7%。结论影响肝移植术后脂肪液化切口负压治疗效能的原因较多,制定合适的预防及治疗对策,能有效提高负压治疗效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治疗外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病人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1组采用生理盐水纱条引流;对照2组采用藻酸盐敷料引流;观察组采用康复新液喷洒创面联合康复新液纱条引流。比较3组切口脂肪液化消失时间、愈合时间、换药总时间及总费用。[结果]3组病人切口脂肪液化消失时间、愈合时间及换药总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2组均短于对照1组(P0.05)。3组病人换药总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能有效治疗脂肪液化,促进切口愈合,缩短换药时间,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切口脂肪液化乃无菌性炎症,多发生于肥胖体形的病人,尤其是皮下脂肪层肥厚的部位,容易造成切口感染、愈合推延。笔者结合本院病例资料对丹参治疗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进行探讨。1994年4月~2004年4月,经过本院治疗的切口脂肪液化24例,其中12例采用腔内注射丹参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对象上述24例切口脂肪液化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4例均符合目前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依据:(1)手术切口不愈合,皮下组织游离,较多黄色渗出液内可见漂浮的脂肪滴;(2)切口无红肿、疼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外观无坏死现象;(3)属非细菌性炎症,渗出液3次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剖宫产产妇1938例,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45例,分析造成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治疗对策。造成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主要有手术切口类型、BMI指数、妊娠期合并症、高频电刀的使用等,其中直切口、BMI≥26kg/m2,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或糖尿病、术中使用高频电刀的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较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方面,常规换药+红外线照射治疗切口脂肪液化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常规换药治疗,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严格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加强妊娠期保健,控制体重,剖宫产术中避免使用高频电刀等因素均可明显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术后红外线照射治疗在治疗切口脂肪液化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切口脂肪液化25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口脂肪液化是手术创口愈合过程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及早发现和恰当的处理,可缩短疗程,减轻患者负担。本次研究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对各种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法,均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切口皮片引流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照射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有潜在切口脂肪液化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剖宫产术中皮下脂肪层放置皮片引流,对照组不放置皮片引流。术后均用TDP照射切口。观察2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无1例发生脂肪液化,切口均甲级愈合;对照组有6例(20%)发生脂肪液化,脂肪液化切口行二期缝合。观察组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7.8±1.6)、(18.7±3.3)d,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9.0±1.7)、(21.5±3.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剖宫产术中皮下脂肪层皮片引流联合术后TDP照射切口,可有效预防切口脂肪液化,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胃肠外科最主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就是腹部手术,而腹腔引流是胃肠术后常用的一种辅助治疗措施,其引流效果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1]。在临床中,传统的橡皮管及硅胶管引流最大的缺点之一就是皮肤引流口处的液体外渗问题^[2],各种胃肠术后伤口继续渗液,脂肪液化。切口裂开甚至烦燥患者不慎拔除引流管后引流口继续流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诊治原则及预防措施。方法:对68例施行各种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脂肪液化的切口经处理均顺利愈合。其中切口渗液较少的27例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术后9~13d,平均愈合时间为11.6d;切口渗液较多的41例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术后14~20d,平均愈合时间为16.8d。本组患者切口均无发生院内感染。结论:加强和重视对切口脂肪液化的认识,及时有效地进行以引流为主的处理,切口方能顺利愈合。规范手术操作,合理、正确使用电刀,尽可能地预防和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69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我院腹部手术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按有无肥胖、糖尿病进行分类及处理,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结果肥胖、糖尿病是造成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重要因素。治疗时切口渗液较少者延迟拆线,平均13.4天愈合;切口有大量渗液者拆除全部缝线,湿敷,然后进Ⅱ期缝合,平均18.61天愈合。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体型肥胖、糖尿病有关。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时应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应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多少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低肥胖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措施。方法:30例肥胖产妇(观察组)在实施剖宫产手术时行腹部切口脂肪层下皮片引流,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并与同期剖宫产切口未放置引流的32例肥胖产妇(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产妇剖宫产术中切口脂肪层下放置皮片引流,可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促进切口愈合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外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诊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诊断、治疗措施及预防。方法 对我院外科自1995年10月至2005年10月10年间施行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1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肥胖、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手术切口过小、过分牵拉、手术时间较长、术后未予切口红外线照射理疗等均为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切口脂肪液化病因繁多,非单一因素所致。尽早发现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都可治愈。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及防治。方法:2001年1月-2006年8月79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以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在切口愈合时间及有无疤痕方面的差别。结果:对照组患者切口于脂肪液化后(13±3)d愈合,17例出现疤痕;观察组切口于脂肪液化后(6±2)d愈合,3例出现疤痕,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且较少出现疤痕。  相似文献   

13.
关于腹部脂肪液化的处理和预防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诊断、治疗措施及预防。方法对我院外科自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施行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肥胖、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手术切口过小、过分牵拉、手术时间较长和术后未予及时换药等均为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结论切口脂肪液化病因繁多,非单一因素所致。尽早发现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14.
范海涛  刘芳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47-1848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诊断和治疗。【方法】2000年6月至2009年1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共发生术后切口脂肪液化57例。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贫血患者适当输血,低蛋白血症患者给予白蛋白静脉点滴。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无院内感染发生。对于切口有少量渗液,表皮未裂开,液化范围小且浅表者,多数病人经3~4d换药后可按期拆线,切口愈合良好,住院时间较正常无脂肪液化者无延长。对于渗液较多,切口部分愈合不良,可拆除部分缝线者,术后住院时间12~16d。对于渗液较多、面积较大、全层裂开者,术后住院时间15~30d。【结论】只要及时正确地诊断与恰当的处理,切口脂肪液化均有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513-3514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4年6月行剖宫产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32例设为观察组,将同期行剖宫产术后未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32例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行剖宫产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观察组体质量指数、妊娠期糖尿病、贫血、水肿、切口缝合技术差、手术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与诸多因素相关,通过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选择合适的缝合方法、缩短手术时间等措施可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外敷云南白药26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能导致切口愈合不良 ,患者不能按期出院 ,治疗切口脂肪液化多使用的方法为清除液化坏死的脂肪组织 ,用 0 .9%的盐水冲洗伤口 ,放置引流条 ,每天或隔日换药至伤口愈合 ,往往时间较长。我院从 1 995年以来应用云南白药粉敷于伤口创面治疗切口脂肪液化收到了一定的疗效。1 临床资料1 .1 选择对象  1 995年 5月至 2 0 0 3年 5月 ,我院妇产科共行腹部手术 2 90 5例 ,切口脂肪液化 2 6例(8.9% ) ,其中妇科手术 82 3例 ,剖宫产术 2 0 82例 ,2 4例患者均为腹部纵切口 ,2例为腹部横切口。年龄 :妇科手术在 38~60岁 ,剖宫产在 2 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诊断、治疗措施及预防。方法对钟祥市计划生育服务站妇产科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施行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肥胖、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手术时间较长、过分牵拉、产程过长和术后未予以及时换药等均为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结论切口脂肪液化病因繁多,非单一因素所致,尽早发现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拟生肌膏外敷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妇科及产科腹部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0~58岁,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治疗组用碘伏棉球消毒切口皮肤后以生理盐水冲洗切口脂肪层,自拟生肌膏纱布填塞引流,隔日换药1次。切口干燥后,用宽蝶形胶布拉拢固定。对照组用碘伏棉球消毒皮肤,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及皮下脂肪层,剪去坏死组织,干纱布擦干后,再以无菌纱布填塞引流,切口干燥后,用宽蝶形胶布拉拢固定。两组均辅以红外线照射理疗,每次30min,每日2次。结果:治疗组脂肪液化切口愈合时间(9.64±2.25)d,对照组脂肪液化切口愈合时间(15.89±1.42)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切口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自拟生肌膏腹部切口外敷能加快切口愈合,明显缩短腹部术后脂肪液化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大黄、芒硝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术后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8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脂肪液化切口用大黄、芒硝混匀后外敷,每日1次.对照组(41例)应用普通换药及挤压方法,每日换药1次.结果 实验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二次清创缝合术的几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外敷治疗能促进脂肪液化伤口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加快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行剖宫产术后出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切口脂肪液化病例中,贫血(Hb〈90g/L)6例(术中出血〉400ml者2例);合并肥胖5例;妊娠水肿6例;合并糖尿病3例;试产失败改手术者2例;粪性羊水3例;二次剖宫产2例;术后咳嗽1例。经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为3~30天。结论贫血、肥胖、妊娠水肿、糖尿病、滞产以及术中操作不当等均为造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早期发现并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