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庄平  林美珍  叶红  罗丽霞 《全科护理》2013,(24):2289-2290
[目的]研究基于胜任力的岗前培训模式对新护士中医护理培训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胜任力的培训模式。[结果]观察组新护士培训后的中医理论和中医护理技能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胜任力的培训模式,有利于新护士对中医护理培训内容的掌握,使新护士更好地胜任中医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2.
王彦 《全科护理》2016,(1):73-75
[目的]探讨分层培训在心内科护士岗位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心内科护士各岗位任职资格、岗位标准、工作职责、技术能力等因素,设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和内容。[结果]护理技能、病人满意度得到提高,科室护理不良事件逐年下降,科室被评为"优质护理示范岗"。[结论]在心内科护士岗位管理中应用分层培训可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提高病人满意度;同时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护士分层培训有助于护士明确目标,促进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作为一门集专业理论、技能、爱心为一体的专业,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护理人员不断充实护理队伍,刚从学校踏入临床,基础知识储备不够,临床技术缺乏,工作经验和应急能力明显不足。2009年6月~2010年5月,为适应现代护理学发展,我们成立梯队式培训模式管理小组,应用于新上岗护士的临床培训中,不仅使年轻护士能快速胜任科室工作,更提高了科室护理人员的综  相似文献   

4.
刘云  刘兰云  薛朝霞 《全科护理》2016,(17):1805-1807
[目的]成立中医护理专业小组,负责院内中医培训、考核工作,提高中医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建立中医护理专业小组组织架构,明确中医护理专业小组目标,小组成员明确分工,中医护理相关知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订培训内容及方法。[结果]设置中医护理专业小组后护理人员的基础理论、中医技能、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均显著提高。[结论]建立中医护理专业小组,可提高护理人员的中医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增加护士开展中医护理工作的信心,从而提高中医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王晶晶  刘桂萍  马玲  吴国华  刘娜娜  孙树 《全科护理》2013,11(22):2017-2019
[目的]探讨社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护理培训的内容及培训模式,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护理能力。[方法]采用互动式学习、开放式教育方法对郑州市79名社区护士进行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护理培训,培训前后进行考核,分析培训效果。[结果]79名社区护士培训后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护理知识、技能与健康教育运用能力等较培训前提高。[结论]社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护理培训应以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规划为指导,以完善的评价系统为保障,充分体现"三结合"即培训与当地医疗服务实际相结合,培训与护理人员的自身需求相结合,培训中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提高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对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量表,对95名参加急诊急救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且有临床带教资格的护理人员在培训前后进行调查。[结果]95名专科护士培训前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总分为137.27分±16.70分,3个月培训后其总分为151.71分±16.06分,培训后总分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培训后专业态度、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可提高其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及其临床带教能力,从而保证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当今社会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护士分层级培训,促进心胸外科护士熟悉和适应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方法:将护士根据工作年限和工作能力进行分层级,制定各层级培训目标,按层级目标分层进行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理论、技能等培训并定期考核。结果:各层级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患者和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到提高,提高了专科护理质量。结论:加强对护士的分层培训,促进护士尽快适应现代护理工作模式,提高心胸外科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交叉培训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新的规范化人员培训模式。[方法]2005年4月-2008年4月对我院中心手术室与各专科手术室36名护理人员进行交叉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受训护理人员护理专业水平、手术医生满意度、护理质量。[结果]培训后护理人员护理专业水平各项得分以及总分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01),手术医生对培圳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1),各科室护理质量提高,科室间支援次数增加。[结论]交叉培训能够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手术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有效改善护理人员配置不足的现状,是一种有效的培训途径。  相似文献   

9.
冯晓莉  李艳菊  杨茜  王心 《护理研究》2004,18(21):1959-1960
[目的 ]评价复合性损伤护理培训模式。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复合伤相关知识试卷 ,对相关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第 1次考核 ,然后按预定模式进行培训 ,培训后再进行第 2次考核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培训后复合伤知识总分 (2 4.19分± 1.64分 )高于培训前(10 .0 2分± 1.96分 ) ,不同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的护士复合伤知识掌握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医院护理人员 ,采用复合性损伤护理培训模式进行培训 ,能提高护理人员对复合性损伤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0.
许志玉 《全科护理》2012,10(24):2279-2279
[目的]探讨实施护士临床能力分层晋级系统培训方案。[方法]开展以能力为基础的分层次培训,即通过系统的专科能力培训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技能及态度,以提供安全和高品质的临床专科护理。[结果]为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专科护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临床专科能力划分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使患儿获益。[结论]只有实施护士临床能力分层晋级系统培训,才能真正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骨科新护士的岗位胜任力,以期规范新护士培训方法和理念,为新护士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胜任力"为理论框架,针对目前国内对新护士的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指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完善符合新护士的持续培训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新护士培训方法,干预组采取新护士持续培训模式。观察两组分阶段培训效果(包括基础理论成绩、基本技能成绩、临床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危重病人查房评价),两组护士心理压力评价,护理管理者对新护士的综合评价。[结果]1年后两组心理压力评价、护理管理者对新护士满意度的综合评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胜任力的新护士持续培训模式能够增强新护士的岗位胜任力、减轻新护士的心理压力、规范新护士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阶梯式培训模式对年轻护士急救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编制《阶梯式培训手册》,对3年内年轻护士实行阶梯式培训,主要包括基础级培训:时间6个月,以基础急救知识和技能为主;专业级培训:时间1年,注重专科急救模块培训;拓展级培训:时间1年,重点以案例演练综合技能培训为主。比较培训前后护士急救理论知识考试、急救护理综合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及护理工作胜任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培训后年轻护士的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护理综合实践技能考核成绩的合格率、优秀率明显高于培训前,护理工作胜任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阶梯式培训模式能提高年轻护士急救理论、急救技能、护理评估、应急处理等护理急救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交叉培训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新的规范化人员培训模式.[方法] 2005年4月-2008年4月对我院中心手术室与各专科手术室36名护理人员进行交叉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受训护理人员护理专业水平、手术医生满意度、护理质量.[结果]培训后护理人员护理专业水平各项得分以及总分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01),手术医生对培训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1),各科室护理质量提高,科室间支援次数增加.[结论]交叉培训能够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手术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有效改善护理人员配置不足的现状,是一种有效的培训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培养特殊护理岗位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保证病人安全。[方法]选择需要认证的科室,制定认证标准,编制专科教学大纲和教材,实施培训、考核、发证。[结果]选择的9个科室有4个科室顺利完成认证工作;4个科室的培训合格率分别为:手术室98.3%、肿瘤化疗科93.1%、ICU 92.3%、急诊急救82.9%;培训后肿瘤化疗科和ICU病房的主要护理质量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实行护理岗位资质认证培训,能提高护士岗位胜任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纠错法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护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护士必须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良好的病案书写能力和沟通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病人,真正成为优秀的应用型护理人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阶段性分层次培训,更好地提高护士临床工作能力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应用型护理人才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1]。由于新护士缺乏临床工作经  相似文献   

16.
对本科护士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灵  王艳 《护理研究》2009,23(7):1773-1774
[目的]了解对本科护士进行职业生涯培训的效果。[方法]对46名本科护士在职业生涯的前3个时期给予相关的职业指导,主要针对护士职业素质中的个人品质、工作态度、价值观、自我形象、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与同期选拔只经过相关理论和技能培训的74名大中专护士进行职业满意度调查及护理理论、技能及应急能力、综合能力考核。[结果]本科护士对职业满意度高于大中专护士,且护理理论、技能、应急能力、综合能力考核成绩也高于大中专护士。[结论]对本科护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可全面提升其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规范化培训对骨科新护士综合能力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骨科新入职的、护理工作时间在半年以内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新护士进行骨科规范化培训3月,所有培训对象均完成各项培训内容,观察护理人员培训前后护理服务工作质量、专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评价骨科康复技能、护理用具和护理仪器的使用情况。结果 经过规范化的培训后,新护士的护理服务工作质量、骨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均有大程度的提高;骨科康复技能和护理用具、仪器使用考核成绩比较,培训后明显优于培训前(P<0.05)。结论 规范化的培训有助于骨科新护士综合能力的提高,为护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培养特殊护理岗位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保证病人安全。[方法]选择需要认证的科室,制定认证标准,编制专科教学大纲和教材,实施培训、考核、发证。[结果]选择的9个科室有4个科室顺利完成认证工作;4个科室的培训合格率分别为:手术室98.3%、肿瘤化疗科93.1%、ICU92.3%、急诊急救82.9%;培训后肿瘤化疗科和ICU病房的主要护理质量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实行护理岗位资质认证培训,能提高护士岗位胜任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心血管内科新入职护士专业化培训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心血管内科新入职护士进行专业化培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新入职护士进行为期1年的专科化培训,采用一对一跟班培训、科室集中培训、情境模拟训练、个案分析讨论的方法对专科理论、仪器操作、专科技能等内容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新入职护士专科理论、基础护理操作和临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优秀。100%新入职护士认为通过培训能促进个人成长和专科进步;93.3%认为专业化培训能使其短时间内掌握专科知识,胜任心内科临床工作。结论专业化培训能使新入职护士尽快掌握等科知识和技能,从而能胜任心内科的护理工作。今后应增加培训中的过程评价,保证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方法。[方法]对14名麻醉科恢复室新护士实行为期半年的规范化培训,优化培训期课程,培训结束后评价新护士对麻醉恢复室工作掌握程度。[结果]14名新护士上岗后均能胜任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在科室及护理部各项考核中全部合格。[结论]麻醉恢复室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满足了本专业工作需求,为将来专科护士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