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3118-3119
将55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可减少并发症,缩短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心律失常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Bn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心律失常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干预后患者病情转归明显加快,同时其不良情绪会得到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 I)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对照组30例。研究组重点从“AM I后心律失常时相分布特征、AM I后心律失常可控因素、AM I后心理干预措施、AM I后康复训练”四个方面进行循证,并用以指导临床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心功能分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能显著降低AM I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1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复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提高了复窦率,缩短了住院时间,进一步改善了患者心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病人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急性心肌梗死后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病人心理状况,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病人生活质量,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前后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的变化,跟踪随访1年,观察两组病人1年后脑利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观察组病人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情感指数、健康指数、生活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病人LVEF高于对照组(P0.05),LVDd、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病人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消除病人负性情绪,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提高治疗的远期疗效,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护理中的实践方法和效果.方法 采用循证护理的理念,对我科室收治的2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护理.通过循证问题、循证支持,确立证据,确定当前最新、最好的证据,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和病人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通过循证应用,实施具体护理措施并评价效果.结果 应用循证护理的理念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循证护理的开展,使我们的护理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促进直接经验和间接知识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边旭娜  于晓霞 《现代护理》2006,12(23):2230-2231
目的探索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护理中的实践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循证护理的理念,对我科室收治的2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护理。通过循证问题、循证支持,确立证据,确定当前最新、最好的证据,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和病人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通过循证应用,实施具体护理措施并评价效果。结果应用循证护理的理念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循证护理的开展,使我们的护理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促进直接经验和间接知识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循证护理小组,运用循证护理实践将相关文献资料、临床经验和医院条件结合考虑,确定循证问题、收集并列出证据、评估证据、结合临床实际使用证据得出循证结果,即心肌梗死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循证护理在降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抢救成功率、病人满意度等方面有明显效果。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病人,促使护士去寻求具有科学依据的护理实证指导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可为病人提供最有效、最合理、最经济的护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改红  赵肖娜  王茹花 《护理研究》2009,(12):3238-3239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最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是在循证医学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护理观念。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科研证据,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结合,制定护理措施,它对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淑蓉 《全科护理》2010,8(6):504-50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5例发病在6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选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实践。[结果]35例均好转出院。其中24例溶栓成功,再通率达68.6%,胸痛迅速缓解或消失26例 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31例,仅1例出现静脉穿刺部位皮肤淤斑,无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脑卒中。[结论]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病人进行有效护理,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5例发病在6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选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实践。[结果]35例均好转出院。其中24例溶栓成功,再通率达68.6%,胸痛迅速缓解或消失26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31例,仅1例出现静脉穿刺部位皮肤淤斑,无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脑卒中。[结论]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病人进行有效护理,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正>急性心肌梗死是国际公认的急性心血管疾病,疾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1]。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作为一种血液循环支持治疗的重要措施,给许多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带来了高效的抢救成功率,使病人的生存率提高到50%左右[2]。但IABP术后却容易带来多种并发症且其致命性不亚于原有病本身。因此,努力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是IABP术后护理工作的重点。为此,我科对急性心肌梗死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的病人实施了循证护理,且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因急性心肌梗死行IABP治疗者54例,其中男32例,女22例;  相似文献   

15.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迎伟 《天津护理》2007,15(1):24-24
近年来,伴随循证医学的发展,一种以真实、可靠的科学证据为基础的临床护理模式——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eursing,EBN)正在护理领域展开。2004年4月至2006年3月我们将循证护理运用于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irffarction,AMI)并发心律失常的89例患者的护理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前的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方面的舒适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使护理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显著提高介入治疗心肌梗死患者术后舒适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常可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2002年1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3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人,经积极救治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护理2周后,评估2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对比2组卧床时间及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的变化。结果 2组护理后舒适度各项评分均显著增加(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卧床时间(2.64±0.52)d,显著少于对照组(4.35±0.67)d(P0.01);2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1),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改善情绪状态,促进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9.
谢丹 《全科护理》2009,7(32):2967-2968
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常可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2002年1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3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人,经积极救治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与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将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不同护理方案。观察2组患者各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生命质量更好,心理情绪更佳稳定,且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更短,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心理情绪,同时也缩短了患者住院治疗时间,降低了患者经济负担,从而使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提高,继而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