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郭小璇  李云玲 《浙江医学》2019,41(22):2427-2429
目的探讨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44例SSS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儿年龄<3岁;有皮肤外伤感染诱因8例,上呼吸道感染诱因12例,出现皮肤触痛36例,皮肤泛发性红斑44例,口周放射状皲裂38例,尼氏征阳性29例,白细胞计数升高30例。均使用抗生素联合短程糖皮质激素治疗并痊愈出院。结论SSSS好发于3岁以内儿童,皮肤外伤感染及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诱因,皮肤触痛、口周放射状皲裂、皮肤泛发性红斑、尼氏征阳性是特异的症状和体征,早期诊断,及时采用抗生素联合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金黄色葡萄球菌型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简称SSSS),是由凝固酶阳性第Ⅱ噬菌体组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可溶性毒素——表皮松解毒素(又称剥脱毒素)引起的皮肤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口周及眼睑周围渗出结痂,外阴部糜烂,口周放射状皲裂,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表皮大片剥脱等。在有效治疗的同时,科学的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01年6月-2007年12月住院的14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儿均有泛发性红斑、皮肤触痛、口周放射状皲裂、尼氏征阳性。自细胞升高10例,细菌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予以抗感染、适当的局部护理及支持治疗,全部痊愈出院。疗程7—12d。结论SSSS好发于婴幼儿,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和适当的局部护理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起病急,多见于婴幼儿,致病菌为凝固酶阳性筮菌性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可见广泛性红斑或弥漫性发红的基础上松弛性大疱,有触痛或大片表皮剥脱.外观如同大面积烫伤,口周呈放射状皲裂,尼氏征阳性.病情变化快,易并发败血症、支气管肺炎、脑膜炎等症,死亡率高.我科2009年2月~2009年8月共收治此类患儿9例,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是以全身泛红性红斑松弛性大疱或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的急性的皮肤病,是婴幼儿期一种少见而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起病急骤,易引起误诊。弥漫性红斑出现后1~2 d红斑表面可出现皮肤皱褶和(或)松弛性大疱。尼氏征阳性,搬动或抚摸患儿即可使表皮剥脱,局部遗留鲜红色渗出性糜烂面,状似烫伤。现将我科自2006年10月~2009年1月住院治疗的20例SSSS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是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感染所致,多见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红斑基础上的松弛性大疱,表皮大面积剥脱及口周的放射状裂纹,如烫伤样,触痛明显,尼氏征阳性,病情变化快,易并发败血症、支气管肺炎、脑膜炎等症,死亡率高。鉴于以上特点,我科针对幼儿生理发育特点及严重的皮肤黏膜损害的特点,对2003年7月~2004年7月收治的12例SSSS患儿,重视做好皮肤黏膜的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翠兰  李禄全  余加林 《西部医学》2010,22(9):1634-1635
目的探讨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3例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SSSS主要表现为表皮坏死松解为弥漫性红斑,多伴松弛性大疱,表皮大片剥脱。经全身抗生素与局部处理预后良好。结论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口周放射性皲裂,烫伤样皮疹伴有片状剥脱,尼氏征阳性。新生儿SSSS较少见,熟悉其临床特点是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8例SSSS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过程。结果 18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多发生于4岁以下患儿。烫伤样皮损、口周放射状皲裂、疼痛、尼氏征阳性为主要临床表现。眼、口周常为首发皮损部位。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疗效确切。结论掌握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敏感抗生素治疗能有效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9.
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皮肤粘膜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是由凝固酶阳性的噬菌体第Ⅱ型金葡菌感染所致,该菌产生的表皮松解毒素,破坏细胞间桥粒。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红斑基础上的松弛性大疱,表皮大面积剥脱及口周的放射状裂纹,如烫伤样,触痛明显,尼氏征阳性,病情变化快,易并发败血症,支气管肺炎,脑膜炎等症,死亡率高。鉴于以上特点,我科针对幼儿生理发育特点及严重的皮肤粘膜损害的特点,对2002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10例SSSS患儿,重视做好皮肤粘膜的护  相似文献   

10.
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简称4S综合征)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且发现较大儿童亦有发生[1].特征表现为大片红斑基础上出现松弛性水疱,皮肤大面积剥脱后留有潮红的糜烂面,似烫伤样外观,手足皮肤可呈手套、袜套样剥脱,口角周围可见放射状裂纹.  相似文献   

11.
18例口腔粘膜鳞癌的临床及组织学观察,发现白斑样、红斑样、红白斑混合样损害不是孤立单独存在,白斑样损害易引起人们注意,红斑样损害则易被认为是粘膜充血、水肿、炎症反应、外伤刺激而忽略。12例手术病人共34处病变的组织学观察到上皮异常和不典型增生,并有可能发展成多灶性上皮增生而导致癌变,故手术时应将原发灶周围的病变组织全部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发病、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分析2006年11月至2008年6月本院诊治的4例SSS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4例患者均在免疫力严重低下时发病,2例在粒细胞缺乏期,2例在强效免疫抑制剂治疗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之后,均有高热和典型的皮肤病变;其中3例经万古霉素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好转;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患者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对SSSS治疗有益。结论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并非罕见,应该作为高热合并皮肤红斑、大疱及表皮松解患者的鉴别诊断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发病、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 分析2006年11月至2008年6月本院诊治的4例SSS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4例患者均在免疫力严重低下时发病,2例在粒细胞缺乏期,2例在强效免疫抑制剂治疗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之后,均有高热和典型的皮肤病变;其中3例经万古霉素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好转;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患者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对SSSS治疗有益.结论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并非罕见,应该作为高热合并皮肤红斑、大疱及表皮松解患者的鉴别诊断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MRI表现。全部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MRI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部位、形态、大小、信号特点、有无流空血管、瘤周水肿以及脊髓空洞等)。结果 大囊小结节型3例(20%),实性结节型12例(80%);颈段9例(60%),胸段2例(13%),腰骶段4例(27%);单发13例(87%),多发2例(13%),其中1例合并VHL综合征(VHL)。6例(40%)肿瘤的最大径≥3 cm,其余肿瘤最大径均<3 cm;10例(67%)肿瘤内部及周围见增粗、迂曲流空血管影,4例(27%)肿瘤继发脊髓空洞,6例(40%)肿瘤周围广泛脊髓水肿,5例(33%)肿瘤未见脊髓空洞及周围水肿改变,其中1例脊髓空洞合并脊髓水肿。结论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肿瘤内部及周围多见流空血管、增强以后显著强化,常伴发瘤周水肿或脊髓空洞。MRI对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和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在缺血性结肠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缺血性结肠炎30例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72h 内行结肠镜检查,同时在病变部位取黏膜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80%患者病变部位位于左半结肠,内镜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及纵行溃疡,呈节段性分布,与正常黏膜界限清楚。10例患者行腹部 CT 检查,8例提示结肠节段性炎症改变;病理学检查无特异性。结论早期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CT 适用于缺血性结肠炎的初步筛查。  相似文献   

16.
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特征及其胃镜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菊岩  刘涛  刘舒颖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838-2839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特征及其胃镜特点。方法4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均行胃镜检查,分析胃肠表现及胃镜资料。结果胃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46例,消化道出血14例,呕吐14例,腹泻5例。患儿胃镜下黏膜病变表现为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溃疡,特异性改变为散在的斑片状略高出黏膜表面的大小不一出血斑点,部分融合成片,多呈圆形,以胃窦部、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改变为著。食管黏膜均无异常发现。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症状程度与胃肠黏膜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胃镜检查在小儿过敏性紫癜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8个月~5岁小儿SSSS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其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有泛发性红斑及皮肤触痛,除3例外,其余病例均有表皮剥脱及尼氏征阳性。49例做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发现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经及时使用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适当的局部处理使裸露创面在7~14天完全愈合而出院。结论SSSS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诊断、及时应用耐β-内酰胺酶抗生素及适当的局部处理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似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张口受限临床特点。方法:对颞下颌关节外科门诊经治的9例患者诊治情况做回顾性分析。结果:非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张口受限,最常见为两大类疾病。一类是发病部位隐蔽的关节周围组织的肿瘤。二类是上颌智齿阻生。结论:由于颌面部深在组织间隙的病变位于关节周围位置隐蔽,有很多症状体征常类似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尤其是张口受限,这些临床特征可以错误的导向TMD的诊断而误诊。在临床症状持续存在或治疗后加重时应高度重视,及时做X片检查、CT检查,以利于早期诊断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19.
似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张口受限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似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张口受限临床特点。方法:对颞下颌关节外科门诊经治的9例患者诊治情况做回顾性分析。结果:非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张口受限,最常见为两大类疾病。一类是发病部位隐蔽的关节周围组织的肿瘤。二类是上颌智齿阻生。结论:由于颌面部深在组织间隙的病变位于关节周围位置隐蔽,有很多症状体征常类似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尤其是张口受限,这些临床特征可以错误的导向TMD的诊断而误诊。在临床症状持续存在或治疗后加重时应高度重视,及时做X片检查、CT检查,以利于早期诊断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