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肠腺瘤S—100^+树突状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思纯  袁世珍 《癌症》1996,15(5):330-331
用S-100蛋白抗体对54例大肠腺瘤、31例正常大肠粘膜和144例大肠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定量分析显示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S-100^+树突状细胞较正常组明显增多(P〈0.01)。腺瘤组织DC和组织学类型及不典型增生程度有关。提示DC在腺瘤恶变过程中可能识别潜在恶性细胞产生的肿瘤抗原,在局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MDR—1与p53表达关系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与p53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研究60例大肠癌及20例大肠腺瘤MDR-1,p53的表达。结果显示60例大肠癌切片中MDR-1与p53的阳性表达率为57%和37%,10例正常大肠组织和20例大肠腺瘤仅20%显示MDR-1阳性表达,p53在正常大肠组织,管状腺瘤中全部阴性,仅一例有不典型增生的绒毛状腺瘤为阳性表达。同时显示p53在不同分化的大肠癌中与MDR表达呈正相关。结论1)通过检测DMR-1可以对大肠癌病人进行化疗敏感性预测。2)p53过度表达对MDR-1基因可能具有诱导和增加效应。3)p53和MDR-1一起可用作判断病人预后,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有用参数。  相似文献   

3.
Wang Y  Liu S  Hao D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4):284-286
目的 对15例散发性大肠腺瘤组织和45例大肠癌组织及各自的正常肠粘膜组织,进行家族性腺瘤肉病基因(adenomatouspolyposis,coli,APC第15外显子MCR区域的基因突变检测。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技术进行检测。结果 在散发性大肠腺瘤组织中检出突变率为20.0%(3/15)在大肠癌组织中的突变率为22.2%(10/45)。实验结果表明,AP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S—100树突状细胞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100蛋白质抗体对71例不同预后的大肠癌患者原位癌组织进行ABC免疫组分染色。结果表明术后生存期≥5年者癌组织S-100树突状细胞DC数量明显高于术后生存期〈5年者。在具有同一种病理因素的患者中,生存期不同者其癌组织DC数量差异有显著性。提示癌组织DC数量可作为估计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CD44V6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大肠癌中CD44V6蛋白的表达及其对大肠癌进展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收集大肠癌新鲜组织标本52例(其中包括无转移病例的原发灶29例及有转移的淋巴结23例)、腺瘤性息肉16例及正常大肠粘膜组织11例。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上述各种组织中CD44V6的表达。结果 无转移大肠癌癌灶中的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51.7%(15/29),转移灶中的CD44V6表达率为87.0%(20  相似文献   

6.
nm23—H1,p16蛋白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东  张红 《实用癌症杂志》2000,15(3):249-251
目的 探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粘膜中nm23-H1,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30例大肠癌、25例大肠腺瘤及25例正常大肠粘膜中nm23-H、p16蛋白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nm23-H1与p1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和40.0%;p1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大肠粘膜及腺瘤中的表达(P〈0.05),而nm23-H1表达在各组间虽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S-100~+树突状细胞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100蛋白质抗体对71例不同预后的大肠癌患者原位癌组织进行ABC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术后生存期≥5年者癌组织S-100+树突状细胞DC)数量明显高于术后生存期<5年者(P<0.001)。在具有同一种病理因素的患者中,生存期不同者其癌组织DC数量差异有显著性。揭示癌组织DC数量可作为估计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酶细胞化学及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柯  胡闻 《肿瘤防治研究》1995,22(4):218-221
对75例大肠癌组织中的碱性磷酸酶(AKPase)、酸性磷酸酶(ACPase)、琥珀酸脱氢酶(SDHase)、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焦磷酸硫胺素酶(TPPase)活性进行了细胞化学检测及电镜观察,结果表明;AKPase活性多呈阴性反应,ACPase、SDHase、G-6-Pase、TPPase四种酶活性在大肠癌明显低于大肠正常粘膜及腺瘤(P<0.01),在高分化癌组明显高于低分化癌组(P<0.05),在淋巴结无转移组明显高于有转移组(P<0.05),提示:对大肠癌组织同时测定ACPase、SDHase、G-6-Pase、TPPase活性,并在超微结构上对酶反应颗粒定位观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肠癌细胞的功能状态,可以作为判断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国人大肠肿瘤与DCC基因mRNA表达缺失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34例大肠肿瘤及其相应正常粘膜中DCC基因mRNA表达情况。结果:5例大肠腺瘤和29例大肠癌组织中分别有1例(20%)、15例(51.7%)DCC基因mR-NA表达发生缺失。其中高、中、低分化的大肠癌组织中该基因mRNA表达缺失率分别为25.0%(2/8)、44.4%(4/9)、75.0%(9/12)(P<0.05)。而有转移者为76.9%(10/13),无转移者31.2%(P=0.018)。DCC基因mRNA表达缺失与性别、肿瘤大小及部位无关。提示:对大肠癌原发病灶DCC基因mRNA表达的检测将有助于识别高度恶性的大肠癌及判断大肠癌的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15例散发性大肠腺瘤组织和45例大肠癌组织及其各自的正常肠粘膜组织,进行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基因(adenomatouspolyposiscoli,APC)第15外显子MCR区域的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技术进行检测。结果在散发性大肠腺瘤组织中检出突变率为20.0%(3/15),在大肠癌组织中的突变率为22.2%(10/45)。实验结果表明,APC基因在散发性大肠腺瘤与大肠癌中均有较高突变频率,两者差异无显著性;APC基因突变在大肠癌中与肿瘤的大小、位置、组织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APC基因第15外显子的MCR区域是该基因突变的集中区域,且以1339~1436密码子区域突变率最高,1260~1359密码子区域突变率最低。结论证实了APC基因突变发生于腺瘤形成阶段,属于大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树突状细胞和癌周淋巴细胞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S-100蛋白质抗体ABC免疫组化法定量检测144例大肠癌组织树突状细胞(DC),同时观察癌周淋巴细胞反应。结果表明DC在癌组织中和淋巴细胞相伴浸润,癌周淋巴细胞反应明显者,癌组织DC数量明显增多,肿瘤浸润至浆膜层及淋巴结转移者DC明显减少。提示DC在辅助T淋巴细胞免疫,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阎晓初  柳凤轩  贺光友  于冬梅  王宗前 《癌症》2000,19(11):974-977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表达在大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彩免疫组化染色对113例大肠癌、14例大肠腺瘤、11例腺瘤癌变组织中cyclinD1、p^21^WAF1/CIPI、p^53和PCNA进行了检测。结果:大肠癌组织cyclinD1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87%和56.64%,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织(P〈0.05)。高分化腺癌p^21蛋白阳性表达率69.70%,低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CD44分子是多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有研究表明其变异型如含V6,V8-10外显子的变异型表达增加与大肠癌进展转移有关。进一步探讨大肠癌组织表达的上皮源性亚型与造血源性亚型之比(E/H)与肿瘤转移等临床资料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26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和正常大肠粘膜组织CD44mRNA表达,以上皮源性亚型与造血源性亚型之比定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S100、CD83阳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60例NSCLC病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以S100标志DC,以CD83标志成熟的DC。对浸润性免疫细胞密度进行测定,方法为:选取癌组织内DAB着色显著的区域作为计数区域,计数10个高倍视野以其平均数作为该项指标的最后值,根据免疫细胞在癌组织或癌巢中的浸润程度将患者分为无或轻度浸润组和显著浸润组。结果 S100+DC广泛分布于癌组织及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60例标本中有38例在癌组织中检测到不同程度的S100+DC浸润,它们具有典型的树状突起。CD83+DC不具有典型的树状突起,多呈椭圆形,多分布于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癌组织中央仅可见零星分布,60例标本中有28例检测到不同程度的CD83+DC浸润。癌组织或癌巢中S100+DC浸润密度与患者的术后生存期有关,S100+DC显著浸润组有较高的生存率(P<005),而癌组织CD83+DC与预后无关。结论 NSCLC癌组织或癌巢中S100+DC浸润密度可作为肺癌患者术后一个有价值的预后因子,而CD83+DC不具有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对正常成人及大肠癌患者树突状细胞(DC)表现人白细胞抗原(HLA)-DR及B7等免疫分子表达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离正常成人(n=10)及大肠癌患者(n=10)外周血DC,以GM-CSF及IL-4联合刺激正常成人及大肠癌者DC,检测GM-CSF及IL-4联合刺激前后DC表现HLA-DR及B7表达水平及DC免疫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6.
hMLH1基因Val384Asp的病因学作用及对大肠癌发病年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hMLH1基因错义突变Val384Asp在大肠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取101例大肠癌患者、100例正常对照的血细胞或正常大肠组织样本,提取基因组DNA,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分析hMLH1基因第12外显同龄对照组(p〈0.05),其中35~44岁年龄组的大肠癌患者与正常对照比较,p〈0.01。结论:hMLH1基因Val384Asp将影响大肠癌的发病年龄,它的存在可能是中国人大肠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中NF—kB p65、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钟霞  于皆平 《肿瘤学杂志》2001,7(6):346-348
目的 检测细胞核因子kB(NF-kB)、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大肠癌肿瘤血管生成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kB p65及VEGF在52例大肠腺癌组织、21例大肠腺瘤及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52例大肠腺癌中34例NF-kB p65阳性,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21例大肠腺瘤中10例NF-kB p65阳性。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NF-kB p65无1例阳性表达,NF-kB p65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大肠癌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无关;VEGF阳性表达率为61.5%;MVD在NF-kB p65阳性大肠癌中明显高于阴性者;NF-kB p65表达与VEGF、MVD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NF-kB p65是一个大肠癌相关的癌蛋白、NF-kB p65对VEGF可能有正向调节作用,并影响大肠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组织中核因子-κB、C-myc和ICAM-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癌基因C-myc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活性表达在大肠癌发生、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50例大肠癌、16例大肠腺瘤、9例大肠腺瘤癌变和8例正常大肠组织中NF-κB p65、C-myc和ICAM-1的表达.结果大肠癌、大肠腺瘤癌变组织中NF-κB p65、C-myc的表达明显高于大肠腺瘤(P<0.01),C-myc在正常大肠组织中无表达;NF-κB p65、C-myc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5,P<0.01);NF-κB p65和ICAM-1在有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比无转移的大肠癌显著增加(P<0.01),且两者与大肠癌的转移呈显著正相关(r=0.29,P<0.01).结论NF-κB通过对C-myc和ICAM-1的转录调控在大肠癌的发生、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将成为大肠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酶免疫—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诊断大肠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平  袁玫 《肿瘤》1994,14(6):314-316
以抗结肠癌及胰腺癌的单克隆抗体用酶免疫──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检测大肠癌及非癌疾病患者粪便中的癌相关抗原。其中大肠癌61例,慢性肠炎20例,正常人100例。结果表明,四株单克隆抗体CL-3、CL-4、PS-2、PS-9对应抗原在大肠癌患者粪便中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非癌肠道疾病组,其阳性率分别为75.4%、59.4%,72.5%和51.3%,如将三株单抗CL-3、CL-4、PS-2组合应用,则大肠癌组阳性率达86.2%,正常组为15.2%,肠炎组为16.6%,65例大肠癌中,5例早期诊断(DukesA期)患者均为阳性。本方法可能为早期诊断大肠癌提供简便省时,价廉,便于推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应用ABC免疫组化方法和C-erbB-2癌基因的单克隆抗体对93例大肠组织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在68例大肠癌中,C-erbB-2阳性表达为61.8%。其中高分化腺癌组C-erbB-2阳性表达为40%;中分化腺癌组阳性表达为50%。低分化腺癌组阳性表达为81.2%;粘液细胞癌组阳性表达为85.7%。粘液细胞癌组和低分化癌组C-erB-2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其它2组(P<0.01)。在已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中,C-erbB-2癌基因阳性表达为76.2%(32/42)。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中,C-erbB-2阳性表达为38.5%(10/26)。二者比较,C-erbB-2癌基因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15例大肠腺瘤标本中,C-erbB-2癌基因阳性表达为6.7%。10例慢性炎症和10例正常肠粘膜C-erbB-2则均为阴性。以上这些结果提示:C-erbB-2癌基因产物不仅可视为肿瘤的一种标志,而且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的转移密切相关,这证明C-erbB-2癌基因的检测对大肠癌的病理诊断和预后判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